第164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

有封夫人那边源源不断送回来的金银,开办官学,普及教育这件事对谢文彦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大臣阻扰。

当然,也不是所有大臣都反对。

那些寒门出身的官员,对谢文彦可是非常支持的。

不过在这个时代,到底还是出身贵族和世族的官员,占比数量更多。

在争吵几日后,眼看谢文彦依旧没有半分动摇,是铁了心要开办官学,反对的朝臣们一合计,干脆决定来个罢朝逼君!

一个个纷纷递上“生病”的奏折。

谢文彦心中冷笑,并没有当场发火,而是等几天后,直接带着一大群太医,亲自出宫“探病”,场面浩浩荡荡的十分壮观。

百姓们见此好奇不已,“发生什么事了?陛下怎么带着如此多太医出宫?”

此时藏在人群中暗卫,自然是立马按照命令开始引导舆论。

“这个我知道,我大姨夫的姑妈的儿子的小叔子在衙门当差,听说是最近朝政繁忙,好些老臣子年纪大,精力不济病了,回家养病多日都不见好……”

“都是朝廷老臣,陛下可不担心么?所以特意把太医院的大夫都带了出来,亲自上门探病。”

百姓们不由感叹羡慕,“原来如此,陛下当真仁善,竟然亲自出宫探望!”

“可不,天子亲自登门,那些大臣真是光耀门楣了。”

“诶,按我说,那些老臣年纪这么大了,就应该回家颐养天年才是,咱们楚国青年才俊那么多,他们也不必如此劳累自己……”

“兄台此言有理,这些老大臣啊,就是太固执了,这不把自己身体都糟蹋病了……”

众人议论纷纷。

在有心引导下,百姓舆论虽觉得这些大臣累病实在太敬业了,但也觉得老臣们过于固执,身体不好就回家养老嘛,干啥还非要坚挺朝堂。

虽然大家不懂朝政,但每年科举那么多高中的进士,现在的朝廷应该不缺干活的官员吧?

尤其是那些高中多年,一直等着补官没机会的读书人,猜到一点风向,很是自觉的配合谢文彦宣扬这个论调。

原因很简单。

朝廷官位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他们想当官,肯定只能把前面的萝卜拔掉,才有机会不是?

于是。

不等这些“告病”的官员反应过来,谢文彦带着太医出宫做足君臣和睦的把戏后,第二天直接就在金銮殿上宣布。

“政事不可耽误,既然数位爱卿养病多日都不见好,想来应当是年纪大了,没有精力再为朝廷效力,那朕便恩准爱卿们辞官养老吧。”

“至于数位爱卿空出来的官位,吏部尚书之位,就由吏部侍郎刘大人顶上;工部尚书之位,由工部侍郎裴大人任职……”

谢文彦一圈点名下来,提拔的全是他麾下,或明面投靠,或暗中投靠的官员。

一个个能力都是经过他认可鉴定,任职后就算不做出什么大功绩,但也足够守成之人,足以让朝廷继续运营起来。

至此,那些想罢朝逼君人,算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听到消息后。

一群罢朝的大臣差点没晕过去。

“上当了!咱们上大当了,谢厮哪里是想开民智,他就是故意逼咱们罢朝,好提拔他的人上位啊。”

“方大人,当初不是你说这招一定能成吗?说谢文彦那厮新帝上位,麾下势力不足,结果呢?结果人家早有准备……”

“我也没料到谢厮竟如此奸诈,他竟然早就开始做准备了,这几年咱们提拔上来的年轻官员,竟然都是他的人?!”

“完了,谢厮这么搞,咱们真回不来朝堂了……”

没错,如今大部分年轻官员,都是谢文彦当初暗中拉拢的。

真当他之前刚刚科举入朝,像花蝴蝶似的高调,在六部到处乱窜,装好人结交人脉只是为了名声吗?

不,那时候他就在考察准备自己的班底了。

否则刚刚登基,他怎敢跟朝臣硬碰硬,上来动贵族和世族的利益?

不管怎么后悔,此次罢朝的官员算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而被提携升官的人,则一个个笑得合不拢嘴。

……

刘家。

刘侍郎,哦不,现在是刘尚书了。

对方下朝就急急忙忙回家,把自己升官的好消息告诉了家里人。

刘夫人闻言惊喜不已,高兴拍大腿。

“哎哟,这当官除了本事,果然还是得看主子跟没跟对,这主子跟对了,升官就是快!想老爷你之前侍郎的位置上,呆了十几年都没机会上去,如今陛下才登基多久,就把你升上去了……”

“是极是极,咱们陛下向来都是不出手则已,一出手惊人。夫人你可不知道,之前那些人罢朝时,为夫心里那叫一个忐忑啊,结果没想到咱陛下早有准备,如今整个朝堂都在陛下掌控中了。”

刘大人感叹不已。

别看陛下年纪轻轻,但手段老辣,当初先帝登基好几年才彻底掌控朝堂,如今陛下却仅仅只用了几个月,这是何等雄才伟略啊?

他真是无比庆幸自己早早上了陛下的船,还娶了陛下养父母家的哥儿。

想到此。

刘大人就道,“夫人,朝中能臣那么多,陛下却如此提拔我,多半是看在儿夫郎的面子上,咱们日后可不能亏待了人家,否则陛下定会不高兴。”

“相公放心,我都省得,即便没有相公升官这遭,我也会把云哥儿当祖宗供着!自从娶了云哥儿,咱们儿子身体就日渐好转,如今已经和正常人没区别了,夫夫俩还生了两个孩子,云哥儿就是咱们家的福星……”

刘夫人笑得高兴,对云哥儿满意得很。

她本来就不是恶婆婆,云哥儿还给她们家里带来这么多好处,她觉得自家真是上辈子做了好事,才能碰上这门好亲事。

刘大人笑,“夫人说得是,不过,陛下如此提携咱们,咱们也不能让陛下失望,过些日科举,可要让儿子好好努力……”

无独有偶。

裴家。

同样刚刚升任尚书的裴大人也在和妻子,以及带着孩子回娘家探望的裴安然,高兴自己升官之事。

裴大人欣慰看着自己哥儿笑,“都说傻人有傻福,咱们安哥儿就是有福气,当初亲事虽有波折,但最后总算找到谢家这门好亲事,这几年日子过得好就罢,如今还提携娘家了。”

“父亲,你会不会说话呀,我哪里傻了?我明明聪明着呢,当初和谢家的亲事,可是我先看上二郎,先帝才牵红线的……”

裴安然傲娇挺起胸膛。

虽然他也觉得自己运气好,能够嫁到谢家,但他觉得也是自己真有眼光。

若不是当初喜欢谢二郎,就算谢家再好,他也是不乐意嫁的。

裴夫人摇头嗔笑,“你这孩子惯会往自己脸上贴金,也就是谢家长辈良善,谢二郎脾性好,才容得了你,都是几个孩子的爹爹了,一点长进都没有,还是这般憨吃憨玩的。”

“父亲母亲,不要说我了,我从小就被你们宠着,这脾性是真的改不了了,你们指望让我改,还不如帮我多教教你们两个外孙……”

裴安然撒娇道。

他和夫君想过二人世界,谢家长辈出身乡野,除了人生道理其它学识也不会,所以孩子的教育问题,还得指望他爹娘。

不过。

裴家夫妻对此也是乐意的,毕竟安哥儿的孩子,其中一个日后可是要继承裴家家业的,他们自然要操心。

何况外孙白白胖胖嘴又甜,他们可喜欢了。

谢家。

李秀娥和邱白两妯娌,也在商量朝堂变故之事。

李秀娥对邱白笑道,“四弟夫,陛下传消息来说,让你好好监督四弟读书,过些日子的科举,四弟若不能榜上有名,回头陛下就要把人带进宫亲自‘教导’,到时候四弟可就要哭了……”

“大嫂,你莫要笑话夫君了,夫君他生性便是如此懒怠,其实夫君还是很聪明的,就缺努力那根筋。”

邱白很是无奈为自己男人说好话。

他夫君聪明是聪明,但就是太懒了,不喜欢规矩束缚,喜欢自由自在。

李秀娥笑着劝道,“也就是四弟夫你纵容四弟,他才没有努力的劲头,既然陛下瞧得上相公和二弟、四弟,咱可不能让他们拖后腿。”

“毕竟日后谢家的富贵,孩子们的前程,终究还是要靠咱们自己才能长久,陛下给的机会,错过就没了……”

“我知道了,多谢大嫂提点。”

邱白认真点头。

大嫂说得对,夫君既然有能力,就不应该浪费。

他们夫夫现在潇洒了,孩子们日后咋办?

堂兄谢文齐:……

说好抱住金大腿就可以摆烂的呢?

骗子,这牛马逃不过去了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