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忽悠乾元帝(2)

其实乾元帝重视谢文彦,除了觉得这个“儿子”像自己外,还有很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他之前搞出来的【印子钱】事件。

一个无权无势的贫寒学子,敢在印子钱上做文章,公然挑衅得罪那么多权贵,表面看上去着实蠢的可以。

但这么几个月过去,谢文彦却还好好活着,那就说明他不简单了。

乾元帝是个惜才之人,自然免不了兴趣大涨。

面对他的夸赞试探,谢文彦笑容不变,只是放下了吃东西的手。

“腹中经纶,才华卓绝不敢当,谢某不过有些小聪明罢了,受不得老先生如此盛誉。倒是老先生气度威严,举止尊贵,应当是大家,不知小子能否得先生指点一二?”

他态度谦逊温和,但语气却没了刚才的随意亲近。

显然因为此番试探生出了警惕,毕竟一个贫寒农户出身却能在科考中,力压大部分精心培养的世家子弟,自然不可能是蠢货。

乾元帝见他态度突变,也反应过来自己着急失了分寸。

但这也不能怪他,第一次与流落在外的亲儿子见面,他心情难免激动,在宫外便放松了精神和警惕。

懊恼地暗暗深呼吸两口气克制情绪。

乾元帝只能改变原本的忘年交计划,做出一副被谢文彦才华吸引,想要招揽人才的权贵模样,摸着胡子笑。

“谢小友连印子钱都敢做文章,如此胆识才华,若当不得腹中经纶四个字,还有何赞誉可以形容?”

“指点说不上,但小友既然说了,老夫倒也真有几句提醒之言。”

谢文彦在听到【印子钱】的时候,淡然表情明显变化,嘴角向下压了一下。

代表他对此事的凝重和忧虑。

虽然很快就整理了表情,但还是被乾元帝看见了。

乾元帝心中点头,这才是正常嘛,无论这个儿子如何聪明,终究还是个十几岁的年轻人,做事情的心态和手段还有些欠缺不足。

乾元帝盯着他,声音欣赏又不失威严道。

“谢小友确实聪明,还未入仕就开始给自己铺路了,印子钱之事,虽让你得罪了不少权贵,却也获得了不少高位之人的注意和拉拢之心。”

“自古寒门学子入仕后都难以出头,少不得熬上多年资历,小友选择提前站队,固然能够得重用和保障,但小友觉得太子真能一直保住你吗?”

话落,谢文彦眼中便闪过一丝震惊和慌乱。

显然在惶恐他怎么知道自己投靠的主子是太子?!

“不知老先生说这些,到底所谓何意?”

谢文彦表情没有变化,语气很是镇定,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

但抿起的嘴唇,却代表他心绪并不平静。

乾元帝见此,拍拍他肩膀笑得很是和蔼,“小友莫着急,老夫与你说这些,并没其它意思,少年人有志气,有胆量,还有谋算的心计是好事。”

“堂堂男儿不求上进,才让人鄙视。不过,想要青云直上,跟对主子才是重点。”

“太子固然是个不错的投靠人选,可当今陛下身体康健,未来之事谁说得准?”

“小友才华出众,卷入皇子间的争斗着实可惜了,自古忠君才是真正的活命之道,小友可明白?”

图穷匕见,乾元帝已经委婉说明自己是帮皇帝来招揽人才的。

一般人不管心里怎么想,此刻应该都欣喜若狂答应了。

毕竟皇帝的意思谁敢忤逆。

但谢文彦沉默半晌后。

却是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轻笑出声道。

“忠君之道?老先生说得轻巧,但有句话叫做身不由己,自古能够坐稳纯臣之位的,要么是芝麻绿豆小人物,要么就是身后大族支撑。”

“我一个无权无势的寒门学子,您老让我怎么摆脱漩涡做个忠君之臣?我虽然有些本事,但也没自大到能让陛下日日惦记着为我保驾护航的地步。”

“做太子的人,我可能不一定会有什么好结局;但现在做一个纯臣,我肯定不是坐冷板凳,就是成为牺牲品。”

“如今我已经踏上太子的船,老先生,您来晚了……”

他又不知道自己皇子身份,不知道皇帝愿意维护自己,如此说也不奇怪。

大家谁不知道远离皇位之争,做一个纯臣安全啊。

可问题是,大多数人根本没得选!

尤其是像谢文彦这种无权无势出身的,进入朝堂后如果不尽快站队,下场只有滚蛋腾位置,因为官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但随即。

谢文彦话头又转道,“当然,如果陛下愿意重用谢某,谢某也自是愿为陛下赴汤蹈火,谢某所求不过青云直上,为家族改变门楣罢了。”

他负手而立,语气自信,再不见刚才慌乱。

显然在须臾间为自己的处境,想到了好计策。

乾元帝并不介意他的冒犯,因为他在谢文彦身上,看见了自己年轻时候的意气风发,和拼搏向上的勇气。

他当年也是一个没有母族势力,还不受父皇宠爱的皇子,能够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最大原因就是他敢不要命的去拼。

这个儿子,真的是像极了他!

乾元帝故作沉声道,“你倒是有自信,也胆子够大。”

“不是胆子大,而是老先生您对谢某的态度,实在太好了,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很显然,我身上应该有你们非常看重的东西。”

“思来想去,除了我这一身学识,也就是寒门子弟的身份了……”

“谢某对如今朝堂的局势了解不多,但也知道让陛下最为苦恼的事情,除了皇子间的争斗,也就是那些世家大族了。”

“陛下需要一把解决世族的刀,而我就是那个最合适的人。”

“出身寒门与世族对立,胆子够大敢得罪权贵,还心计手段和本事……真是再完美不过的一把刀了。”

“老先生,不知谢某这番猜测可准?”

谢文彦有条不紊分析。

乾元帝:……

不,其实朕就是单纯想提携你。

但这个提议好像确实有点不错!

都说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皇帝,可见世族盘根错节势力之大,对于皇帝来说是何等威胁掣肘。

乾元帝因为是军功上位,骨子里带着武将脾气,是个很有骨气的帝王。

所以对经常为难自己的世族,很是深恶痛绝,一直暗搓搓打主意灭了这群不听话的东西。

可惜世族哪里是那么容易铲除的?

上辈子,太子之所以能够轻松打败,被谢文彦辅助的二皇子上位,除了堂兄谢文齐不断拿出红薯、土豆、织布机……等等提高民生的好东西外。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谢文齐心系百姓,致力于搞死世家贵族的头铁勇气。

并且对方还真的有如此能力!

乾元帝为了自己铲除世家的梦想,自然就选择了谢文齐效忠的太子。

不出意外。

此刻谢文彦的侃侃而谈让他也心动死了。

乾元帝顺势道,“你很聪明,主子确实有这个打算,但你不过是选择之一而已。你也说了,以你现在的本事,凭什么直接得到陛下全心全意的重用?”

“不管你愿不愿意,君威浩荡,老夫既然来了,从此你主子就只有陛下一人。”

“你都被陛下发现了,还想着效忠太子,是不是找死?”

“……”

谢文彦一副被噎住的僵硬表情。

乾元帝笑着拍拍他肩膀,“小友且记住了,朝堂局势再怎么复杂,也别忘了陛下才是天下之主。”

这个儿子聪明是聪明,但就是在民间长大,见识格局浅了些。

不过底子好,可以教导。

谢文彦闻言陷入沉思。

半晌他才又道,“那如果我真有那份本事,老先生能让陛下为我保驾护航?”

乾元帝大笑,“小友若有奇才,陛下自当视你为珍宝!”

“既如此,先生可愿听谢某一策。”

“何策?”

“听闻陛下一直想收回南安王的封地,可惜先帝疼爱幼子,在朝中留下不少老臣为其庇佑,以至于南安王的势力越发庞大,也越发不将陛下放在眼中。”

“陛下是仁君,不愿大动干戈起战事让百姓吃苦,但南安王却也不得不除。”

“而想兵不血刃铲除对方,其实也不难……”

“南安王封地虽然富饶,有诸多优势,但却存在一个致命缺点,那就是封地之中没有盐矿,那边吃盐全靠盐商运送。”

“陛下可发一道圣旨,以南安封地不受朝廷治理为由,召回南安督盐史,断掉朝廷对南安的食盐供应。”

“然后,再派遣人去封地散播缺盐消息。”

“南安王为了安抚百姓,必定想办法联系盐商私下保持供应,同时让朝中偏向他的老臣上奏问责陛下。”

“正好,陛下就能以这些老臣违抗先帝圣旨,插手南安封地内政为由,一一问罪铲除……毕竟,他们之前不就是用这个理由,阻扰陛下插手南安治理的吗?”

“没有了老臣帮助,想来以陛下的能力,再解决南安王不成问题。”

“而那些敢阳奉阴违,私下资助南安王的盐商,更是来的正好,处理几个把家产抄了丰盈国库。”

“如此不费一兵一卒,南安王,先帝老臣,丰盈国库全都解决了。”

“不知先生觉得此策如何?”

谢文彦微微一笑。

最重要的是那些老东西不滚,他怎么崭露头角。

死道友不死贫道。

反正这些人上辈子也没少跟他作对,还是赶紧送上路的好。

作者有话要说:

谢文彦叉腰~

卧底太子√OK!

卧底二皇子√OK!

卧底皇帝干爹√OK!

……………

温馨提示:作者我就是个普通人,不是真的高智商政客,主角的政治手段,我都是看新闻,看史书事迹参考写的,如果没有太大的逻辑问题,大家就不要计较了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