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景殊被小夥伴们三堂会审的架势弄的一个头两个大,“有没有可能,这儿本来就不该有个我?”
所有人异口同声,“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世界线的分叉从他那儿开始,所以他苏景殊肯定是个关键人物,缺谁都不能缺他。
苏景殊:……
这还怎麽解释?
其他人不需要他的解释,他们已经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梳理清楚了,找来正主只是让他知道他小时候的肆意妄为造成了多麽严重的後果。
玩炸弹有风险,稍有不慎就是国破人亡。
苏子安,看到那麽多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你难道就没有半点感触吗?
反思反思,你反思反思。
苏景殊:……
颇有感触,感触就是他怎麽摊上这麽一群祖宗?
算上这几天他可以说是活了三辈子,活了三辈子头一次发现他能为靖康之耻背锅,这合适吗?他什麽人啊能背这个锅?
滚滚滚滚滚!
闲着没事儿就去干活,别成天想这些有的没的,不知道古往今来造反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吗?
在小小苏大人的冷脸下,埋头书堆专注找茬的几个人瞬间做鸟兽散,得罪谁都不能得罪他们的後勤保障。
展昭:???
白玉堂:???
就这麽撤了?
你们发难时的勇气呢?
赵二郎表示:发难也有风险,意思意思就算了,别太较真。
别说苏子安不承认,就算承认又能怎样,他们还能回到他小时候教训乱玩炸弹的小小苏?
没有穿越时空的本事就不能揪着过去的事儿不放,毕竟他们现在最要紧的是打天下。
他们一二三四五六七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最擅长安抚百姓招揽民心的除了苏子安还是苏子安,这本事可比打仗厉害多了。
看看这个世界和他们的差距,还不明白拥有一个苏子安等于拥有什麽吗?
小赵官家非常清楚,所以他选择见好就收。
搞清楚这个世界究竟哪儿出了问题,接下来才好趁他病要他命让皇帝滚下台。
苏景殊很想说就算要知己知彼也不用非得翻书看记载,去牢里拎几个官儿出来谈谈都比看一夜资料都有用。
想找茬就直说,不用这麽拐着弯儿的挤兑他。
苏景殊看着俩哥哥那欲言又止止言又欲的模样就头疼,既然不知当讲不当讲那就不要讲,都过来听他说现在的情况。
官家王爷和房顶上那两位也别闲着,都过来和他一起研究接下来怎麽打。
这是水浒传的世界,重头戏都在梁山那边,在宋江被朝廷招安之前他们不会直面朝廷大军。
等梁山被朝廷招安,他们要面对的就是禁军加上刚招安的梁山贼衆。
没有意外的话,梁山贼寇的战斗力会比禁军精锐高一大截。
虽然很离谱,但是事实就是如此。
方腊率衆起义时自称圣公并建元永乐,还以头巾来区分帮衆登基,从红巾往上分六等,草台班子起事後只知道烧杀抢掠诱逼良民,虽然不到十天就发展到了数万人,但是这数万人在他手里就是一盘散沙。
年号“永乐”,麾下有“红巾军”,利用宗教起义,造反之地在南方。
这麽多要素凑在一起,接下来不“北伐”实在有点不礼貌。
对不起了老刘,借你红巾军北伐的口号用用。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多适合他们现在的情况。
小小苏大人的内部动员会开的非常成功,从最不稳重的赵颢到最稳重的苏辙,上上下下满脑子都是重开日月换新天。
收复燕云!再造大宋!从头开始打天下!
北伐——
内部动员会很成功,接下来就是全军大动员。
造反这种事情从来都是起步简单後头难,开始时一呼百应,引起朝廷的注意後九成九的起义军都能在几天或者几个月内被镇压,剩下那零点一成也不过是支撑的时间长点而已,真正能成的寥寥无几。
他们现在优势是有个梁山帮忙吸引火力,还有方腊造反的消息传到京城後宰相王黼为了粉饰太平故意隐匿不报,所以有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把乱成一团的造反人马变成真真正正想要改朝换代的义军。
高官权贵花天酒地,地里刨食的百姓却饥寒交迫无以为生,他们造反是为了什麽?是为了过上好日子,为了让权贵没法搜刮民脂民膏,而不是让和他们一样水深火热的百姓更加没法活。
敌人是庞大的朝廷,起义军现在很弱小,但是弱小只是暂时的,朝中昏君当道奸佞横行惹得百姓怨声载道,假以时日天下百姓都是他们的同袍。
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他们是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正义之师,胜利早晚是属于他们的!
起义军和杭州百姓:胜利属于我们!
小小苏大人的动员会不出所料很能动员百姓,顺便还揪出来了一堆试图浑水摸鱼的贼寇,不过短短半个月,杭州城就从乱糟糟变成铁板一块,就算朝廷现在派兵来镇压也能有一战之力。
根据地差不多算是建设起来了,怎麽打成了大问题。
杭州的官员听闻方腊的反军要来纷纷弃城而逃,兵丁也没留下多少,练兵不是短时间内能练出来的,目前城里像样的兵力几乎没有。
是的,几乎没有。
方腊靠宗教聚起来的那些人马要麽只会装神弄鬼要麽满脑子只有烧杀抢掠,开始时跟着他们起事的是被神神鬼鬼糊弄住的百姓,後来是被逼着加入起义军的百姓,让他们种地他们拎着锄头就能走,让他们打仗那是去送人头。
他们穿越小分队好歹都当了几十年的官,没造过反但是都镇压过贼寇,包括一直嚷嚷着封狼居胥的赵二郎也是正儿八经有真本事的好王爷,他们所有人都能带兵,奈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的问题是没兵给他们带。
扩大地盘第一步,先招兵买马。
造反造到这个地步也是没谁了。
小赵官家双手合十,希望他们老赵家的列祖列宗能保佑他们多捞点人才,目前的人手真的不够用。
义军占据杭州那麽多天也没有朝廷兵马前来攻打,穿越小分队是一边抓紧时间干活一边骂朝廷,就算此大宋非彼大宋,他们也还是有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觉。
恨铁不成钢!
起义大军眼看着就能横扫东南,他们京城哪儿来的底气歌舞升平?这是富庶的东南地区!朝廷收税的重点地区!
连杭州丢了都敢粉饰太平隐匿不报,那汴京丢了呢?
大宋这是什麽运气,怎麽出了这麽个昏君?
东南“红巾军起义”进行的如火如荼,朝中宰相要粉饰太平能故意隐瞒,东南的地方要员却没那麽大的胆子。
逃跑归逃跑,上报也一定要上报。
一两份战报宰相能压住,杭州跑出去的官员抵达京城後消息想压都没法压。
不管外面多混乱,汴京看上去依旧太平和乐,上到皇帝下到平民都觉得这样太平的日子可以持续万万年。
战乱?那都是犄角旮旯里的事情,和他们繁荣富庶的京城不沾边。
直到——
发运使陈亨伯紧赶慢赶亲自赶到京城求见皇帝,义军气焰嚣张,求朝廷赶紧派禁军去镇压,再不镇压就来不及了。
皇宫里,皇帝赵佶沉迷于民间搜刮来嶙峋怪石无法自拔,猛然得知杭州已经被起义军占领慌的坐都坐不住,“什麽?东南也有反军?”
不是说只有山东出了乱子吗?东南又怎麽了?
东南要是也乱起来,他的花石纲还有着落吗?
赵佶满脑子都是他的花石纲,连忙招他的亲信重臣进宫商量对策。
天天说太平天天说太平,现在京东有贼河北有贼淮南有贼东南还有贼,大宋到底太平在哪儿了?
早先京东路那夥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反贼打的禁军满地乱爬,相继两胜童贯、三胜高俅以及天下八方十位节度使,高俅高太尉甚至被那群反贼给活捉了,简直让朝廷颜面尽失。
梁山反贼越战越勇,好在朝廷及时改变策略转为招安,这才堪堪压下乱军的势头。
京东贼刚刚安生,东南又哪儿来的贼?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他堂堂大宋皇帝在京城待的好好的,一夥贼寇开哪门子的大宋之天?
天子近臣当初敢瞒现在就有办法解释,大宋民间造反多又不是一年两年的事儿,早八百年都是这样,谁能料到杭州官员如此不济事竟然能让小小的贼寇发展到这般程度?
官家莫急,正好朝廷刚刚招安了梁山的贼寇,方腊趁朝廷平定梁山贼寇的时候起兵,那就让梁山人马去平定方腊,最好两夥反贼同归于尽,也省得管家再为他们头疼。
赵佶召见心腹不是为了问罪,而是要个处理问题的办法,毕竟都是他的心腹,能哄他开心就够了,办差时出了点儿问题也没什麽。
既然解决问题的法子已经出来那就赶紧去镇压反贼,梁山兵马不够的话就调京师禁军或者西军一起去,总之别让他再听到什麽“重开大宋之天”之类的话。
皇帝宠臣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高俅镇压梁山不利还被生擒了一回,目前处在失宠状态,所以这次镇压南方起义的是皇帝的亲信宦官、知枢密院事童贯。
梁山兵马整装待发,童贯率禁军及秦、晋二地蕃、汉兵共十五万前往东南,誓要将东南反贼全部拿下。
杭州城中,终于拉扯出像样队伍的穿越小分队:……
十五万精锐?!
大营里,一觉醒来发现换了个世界的姚古和种师道相顾无言,然後就是骂骂咧咧。
大宋最能打的就是西军,把西军将士都调来镇压叛乱,西北边防还要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