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

大宋神宗寻常元年,是格外不同寻常的一年。

这一年,即便风不调雨不顺大宋百姓也能靠着遍布大江南北的水利安心耕种;这一年,军中将领犁庭扫穴征战四方後终于打无可打总算能停下来开荒种田;这一年,大宋百姓终于、大宋百姓站起来已经很久啦!

新的一年,万象更新,希望大宋今後每一年都能和前些年一样承平富足,所有百姓也都能挺直腰杆说繁华在大宋只是寻常。

年号“寻常”,已经不年轻的小赵官家对此非常满意。

不愧是他们家子安,脑袋瓜一如既往的好用,换其他人还真想不到这麽别出心裁的年号。

大朝结束,殿头官亮嗓子唱“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前排的宰执看着沉稳持重的皇帝,再看看旁边一本正经的苏某人,心道这俩人要是能一直保持沉稳就好了。

正经沉稳的帝相无所不能,不正经跳脱的帝相、唉、不说也罢。

年轻一辈自当官起看到的就是时正经时不正经的皇帝,这麽多年下来早就习惯了。

老一辈早年好歹还见过故作成熟的小皇帝和绷着脸胆战心惊当宰相的小小苏,眼睁睁看着俩人从干啥都紧张到现在这种混不吝的滚刀肉说不感慨那是假的。

岁月催人老,别人年龄越大越稳重,他俩可好,直接反着来。

也不知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还是臭味相投本性使然。

咳咳。

朔望大朝会更多的是开个形式,大几百人聚在殿中肯定商量不了事情,就是半个月不见给大家夥儿找个集合的机会碰碰面而已。

不想见也得见,谁都不能缺席。

殿头官宣布大朝会结束,参会官员依次离场各回各衙门,宰执和少数几个重臣则移步垂拱殿或者崇政殿和皇帝一起处理要紧的政务。

朝会仪式年年如此月月如此,刚开始参加的新人觉得有意思能激动好几个月,过了新鲜劲儿後就是无聊。

然而今天却和往常不太一样,说时迟那时快,留下的几位宰执重臣刚到垂拱殿,门口忽然一道金光闪过。

所有人都下意识的闭上眼,光芒转瞬即逝,等厅中衆人回过神来,刚才闪光的地方凭空出现一块光幕。

光幕中风云变幻,乐声慷慨激昂,一时间所有人都愣在了当场,只顾得看凭空出现的神迹都忘了喊“护驾”。

苏景殊看着前奏越看越眼熟,哪个神仙闲着没事儿要给他们放纪录片?

春天还没到,现在放动物世界有点早。

音乐进入尾声,光幕中缓缓飘出几个大字【大宋?大怂?】

苏景殊:……

完蛋,不是动物世界,好像是历史纪录片。

更完蛋的是,还是他上辈子学过的那个“铁血”“强”宋。

官家,腿啊,此“宋”非彼“宋”,虽然听上去可能很像,但是您千万要稳住心态,别被不存在的不肖子孙给气着。

小赵官家左瞅瞅右看看,发现凭空出现的光幕好像没啥危险,直愣愣的竖在那儿跟戏台子似的,索性让人把椅子都搬过来好让他的心腹重臣们都坐着看。

什麽大宋大怂的?不知道他们大宋是万邦来朝的天朝上国吗?

神仙忒不讲道理。

赵顼心里骂骂咧咧,面上却丝毫不显。

殿中衆人看他们官家那麽淡定也都稳了下来,一个个的看着比戏台子还亮堂的光幕想知道里面会冒出来什麽东西。

【唐朝尚武,宋朝崇文。宋,一个和唐朝风格截然不同的朝代。】

【国恒以弱灭,独汉唐以强亡。很多人都觉得安史之乱时唐朝就灭亡了,事实上安史之乱後唐朝还坚持了一百五十多年,甚至连灭亡也不忘拉几个垫背的。东汉末年分三国,唐朝之後是五代十国,可见当时的动荡。宋就不一样了,自始至终就没强过。】

小赵:???

你在说什麽屁话?

他承认汉唐都很牛,但也不能把他们大宋贬的一文不值好吧?

哪儿来的妖魔鬼怪?会不会说话?

苏景殊欲言又止。

算了,现在才刚开始,他等视频讲到南北宋交替的时候再劝。

大宋开国的时候虽然也不太行,但是太祖太宗好歹都没有太拉胯,还能给他可怜的腿腿一点缓冲的时间。

还有在座其他各位,珍惜现在的时间,接下来的视频可能让你们血压升高心态爆炸。

记住一点:此“宋”非彼“宋”,咱和视频里讲到的怂货不一样!

唉,这都什麽事儿啊?

【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登基称帝,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先南後北、先易後难”的策略,选派得力将领戍边,防御辽和北汉,同时派遣主力南征,先後灭亡荆南、武平、後蜀、南汉及南唐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戏文称:“一根棍棒等身齐,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

【太宗赵炅也就是赵光义文治武功暂且不提,只说高梁河那一战驴车漂移一战封神,谁见了都得竖起大拇指赞一声“车神”。】

【真宗赵恒那就更了不得了,和辽国签订澶渊之盟後沉溺于“东封西祀”,凭一己之力让後世帝王耻于封禅,甚至搞出天书封祀这种被当时人评价为“一国君臣如病狂”的事情。皇帝如此热衷粉饰太平,合理怀疑他自己也知道打了胜仗还求和很丢人。】

【宋朝以武立国,却因软弱而闻名于後世。赵宋有登峰造极的经济文化,可惜没有足够的武力来自保。“邻居囤粮我囤枪,邻居就是我粮仓”,对周边的番邦外族而言,大宋就是那个粮仓。】

……

垂拱殿中安静的掉根针都能听到,伺候笔墨的宦官早在刚才就被打发去门口守着,如今殿中只有小赵官家和他的心腹重臣。

他们知道光幕里的声音说的没错,但是不耽误他们生出一肚子的窝囊气。

大宋早就不是曾经的大宋,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说什麽说?就不能说说他们治平年间的辉煌说说他们熙宁年间的灿烂?

不会说话就别说话,不说话没人把它当哑巴。

生气!

【这里先介绍一下,宋朝其实并不是没有实力,他们只是单纯的软弱。】

【宋朝拥有当时全世界最高的GDP、全世界数量最为庞大的军队以及全世界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别看他们一直挨打,该有的东西什麽都不缺。】

【整体来说还是体制问题,以文官来压制武将,外行来指挥内行,这个国家就注定强大不起来。】

【宋初太祖为了防止五代十国武将夺权两次杯酒释兵权,对当时的宋朝来说收回功臣的兵权利大于弊,如果之後的皇帝能及时进行改革,宋朝未必不能收复燕云光复汉家河山。】

【可惜後面太宗两次北伐皆以失败告终,真宗时又差点被辽国吓的迁都自保,之後更是畏战如虎,守着最精良的装备和数量最多的兵挨最狠的打,愣是把“崇文”走向了“崇文抑武”的极端,宋太祖要是知道宋朝後面是这麽个怂样估计得後悔当这个开国皇帝。】

赵顼忍了又忍终于忍无可忍,“什麽叫未必不能收复燕云光复汉家河山?契丹人都跑到北海了这玩意儿还想怎样?非得将周边外族全部赶尽杀绝?”

“官家慎言!”

旁边人连忙开始劝。

虽然他们打仗的时候很生猛,但是话不能说那麽直白,他们大宋是礼仪之邦,就算心里这麽想也不能说出来。

打的再狠都得维持住表面和气,他们和不讲理的番邦不一样。

小赵官家怒气冲冲坐回去,也就是光幕没有实体,不然他早就一脚踹过去了。

早年的大宋的确一堆问题,但是自从他们顶着压力推行新政变法,这些年已经没人敢在他们面前提曾经。

这妖怪也是,怎麽哪壶不开提哪壶?

【宋朝的臣子比皇帝有名,这一点在仁宗朝格外突出,仁宗皇帝在位四十多年中名臣辈出,北宋背诵默写天团的赫赫威名光耀古今。君臣不是没想过要改变现状,他们也做了许多尝试,可惜都以失败告终。】

【北宋中叶朋党之争愈演愈烈,边境战乱、民间起义、自然灾害此起彼伏,庆历新政失败之後,神宗力排衆议任用王安石变法谋求富国强兵,然而神宗在五路伐夏失败後不久便溘然长逝,哲宗即位高太後听政起用司马光为相,新法至此被全部推翻。】

【南宋初期的《神宗实录》甚至认为王安石乱祖宗法度祸国殃民才导致北宋亡国,但是王安石推行变法是为了富国强兵,司马光反对变法也是为了稳固大宋的根基,俩人的所作所为都有问题,但是绝不该为亡国背锅。】

【唐朝到宋朝是大变革的时期,科举普及让更多人能够往上走,牛李党争、黄巢起义等各种事件让世族门阀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再加上五代十国长期战乱,宋朝面对的情况和唐朝完全不一样。】

【以後世的眼光来看,宋初的制度其实并没有太大的缺陷,以文制武足以避开绝大部分的武将擅权,但以文制武不是重文轻武,宋朝纯粹是把正确的路子给走歪了。】

观衆们:???

亡什麽?什麽国?

这说的是他们吗?

衆人面面相觑,怎麽想都感觉不是他们。

朋党之争……这个确实有,仁宗朝不同党派打的还很厉害。

自然灾害……这个不可避免,老天爷又不听他们的指挥,什麽时候不顺心了能给他们来一套水旱蝗疫组合拳。

边境战乱……额,还有外族敢主动找茬?

上边说的这个“大宋”不是他们吧?

还有那句“庆历新政失败之後,神宗力排衆议任用王安石变法谋求富国强兵,然而神宗在五路伐夏失败後不久便溘然长逝,哲宗即位高太後听政起用司马光为相,新法至此被全部推翻”,神宗是哪位?哲宗又是哪位?

小赵官家仔细的梳理关系,他娘姓高,如果那位高太後是他娘,那麽他大概率就是里头刚才提到的那位哲宗。

他是哲宗,他爹就是神宗。

前头也说了神宗力排衆议任用王安石变法谋求富国强兵,所以他爹是神宗没毛病。

那麽问题来了,西夏已经灭了好几十年,怎麽里头说五路伐夏失败?

而且他爹的庙号也不是神宗啊。

奇奇怪怪。

赵顼觉得光幕里透露出来的消息自相矛盾,两府宰执在底下坐着还能互相商量,他一个人坐的老远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于是自力更生搬个凳子去找他的小、老夥伴。

苏景殊听完他们家腿腿的分析陷入沉默,按理说这个分析是没有错,问题是,里头讲课那位把哲宗继位时已经是太皇太後的高太後继续称为高太後,差辈分了亲。

再听听再听听,咱不和儿子争庙号。

【哲宗赵煦可能是宋朝最没有存在感的皇帝,却可以说是北宋最年轻有为的皇帝,人称北宋版汉武帝,打出了赵宋难得的骨气,也造就了北宋最後的辉煌。】

【可惜他登基那年只有十岁,祖母高太皇太後临朝听政把持朝局,等他亲政之後,在内政方面恢复神宗熙宁元丰时期的经济政策,对外任用章楶等人屡次击破西夏逼迫西夏请和,但却无法阻止愈演愈烈的党争,之後更是在二十三岁便英年早逝。】

【但凡哲宗能多活十年、不、五年,或许就不会有後面的靖康之耻。】

赵顼眨眨眼,转过头迟疑的问道,“子安,这说的是我吗?”

里头说的是赵xū还是赵xù?是他的名字赵顼xū吧?

他承认他年轻有为,也觉得他很有骨气,但是他这麽光彩照人怎麽都不应该和没有存在感联系起来。

还有後面那个,什麽叫登基那年只有十岁?他登基的时候都二十多了好吧?

祖母高太皇太後?这个哲宗是他儿子?他是那个变法失败五路伐夏失败还早死的神宗?

他是个倒霉催的早死鬼,继位的他儿子死的比他还早,他们爷儿俩犯天条了吗?

苍天啊,怎会如此?

他儿女数量不少,长子今年也十多岁了,怎麽看都和妖怪说的神宗哲宗对不上。

苏景殊知道是怎麽回事,但是他不知道怎麽解释,只能简单安慰几句让他们家腿腿继续往下看。

稳住,淡定,糟心的还在後头。

小赵官家委屈的不行,“我叫赵xū,肯定不会再给我儿子取名叫赵xu,找好兆头也不能这麽不讲究吧。”

他稳不住,也淡定不下来,他想把里面那个妖怪拽出来挂到皇宫门口看看他们治理下的大宋盛世。

什麽玩意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