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

“狄王爷”三个字犹如惊雷炸开,几人表情裂开,满脑子都是仙家口中的“狄王爷”是不是狄青,如果真的是狄青,那小子又是怎麽成为的仙家口中的“狄王爷”。

几个人满脑子都是狄姓的王爷,开始时提到的“苏相”反而没几人在意。

大宋朝的宰相姓什麽都可以,但是王爷不姓赵绝对不正常。

听仙家的语气,那位“狄王爷”的评价似乎还不错。

范仲淹迟疑道,“大宋……改规矩了?”

晏殊的笑容僵在脸上,“不能吧。”

滕宗谅和尹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都觉得规矩不可能改的那麽快。

他们才死几年?大宋朝堂又不是没有其他文臣了,何至于一下子从崇文抑武变成武人独尊?

就算官家想胡闹,朝中那麽多人总不至于拦不住他。

爵位和官职差遣不一样,隔壁吕夷简也不过是个国公。

不说武将,就算是文臣也没得封王。

朝堂之事和後宫之事也不一样,他们不是对狄青有意见,也不是觉得官家不行,但是就他们官家那性子顶多在後宫妃嫔之事上和朝臣闹别扭,不会在朝堂大事上瞎胡来。

就算官家想瞎胡来,朝堂那麽多人也能想法子给他堵回去。

滕宗谅两眼无神,“知道前头那些帝王将相为什麽听了之後都要吵架干仗了吧,仙家说话没什麽顾忌,不知道什麽时候就说出石破天惊之语。”

语不惊人死不休,仙家只是随口说说,到他们耳中就是抓心挠肺。

而且这位仙家说话是真的不客气,且喜好非常鲜明,喜欢的就各种溢美之词,不喜欢的就一点面子也不给,连唐玄宗要是早死二十年凭其开元盛世之功绩足以与汉武帝唐太宗这些盛世明君相提并论之类的话都能说出来。

汉武帝听了很高兴。

唐太宗听了应该很高兴,但是後头玄宗是他的子孙实在高兴不起来。

唐玄宗、唐玄宗没听到这儿就已经被揍的起不来了。

唐朝上上下下武德充沛,别人不敢动手也不会拦着唐太宗动手。

人家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被祸害成那个样子想教训不肖子孙怎麽了?有理有据完全没有阻拦的意义。

後来他们太祖皇帝揍太宗的时候同样没人敢拦。

先不说太宗对不起太祖的地方,就只一点,当哥的揍弟弟还需要找理由?

只能说幸好仁宗皇帝不在,要是仁宗皇帝在,他给公主找了个抛妻弃子的负心汉当驸马这事儿刘太後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有包大人案子肯定会秉公处理,翻过年案子过去也不过是给汴京百姓增加些谈资。】

【年後便是春闱,这一年的春闱属实是神仙打架,苏轼、苏辙、王韶、章惇、张载、程颢、程颐、曾巩、曾布、吕惠卿等等等等,各个都是名留青史的大家,在政治、思想、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都産生了巨大影响。】

【苏轼苏辙不用多说,咱苏相的亲哥,给他们挨个出单人视频都得超长版,今天主角是苏相就不多介绍他们了。】

【王韶,一个比武将还要生猛的文进士,主导熙河之役降服吐蕃拓边二千余里,以“奇计、奇捷、奇赏”着称的“三奇副使”,回头有空单开一期,大概率也是超长版。】

【章惇,时人称“承天一柱,判断山河”,开发荆湖和荆湖蛮斗智斗勇近十年,折腾的蛮人不敢言造反,就是脾气不太好。】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横渠先生,他创立“关学”,与二程的洛学、王安石的新学等共同构成宋代儒学的主流,还有个学生叫种师道,就是後来跟狄王爷打到漠北的那位。】

范仲淹睁大眼睛,“降服吐蕃拓边两千余里?”

打到漠北?是和大宋隔了个辽国的漠北草原?

老天,这是他们大宋能做到的事情?

滕宗谅两眼发直,“如果狄青灭了辽国,给他封个王爷当当不算过分。”

就是说,真的能绕过辽国打草原吗?

辽国是那麽好灭的吗?

大宋那麽多年来内忧外患天灾人祸,他们当官的时候几乎没有一天能松快下来,怎麽他们一死就变了模样?

不可能,不应当,不至于。

仙家讲的肯定不是他们熟悉的大宋。

对,就是这样!

可这人名未免太过熟悉。

他们的大宋能在短短数年内脚踢党项拳打契丹?

几人面面相觑,眼神对上之後再次坚信不可能。

【嘉佑二年是传奇的一年,这一年中最惹眼的不是皇家的八卦,也不是前无古人後无来者的千年科举龙虎榜,而是京城地下的无忧洞被连根拔起以及皇位的更换。】

光幕中的画面飞速转换,前一秒是富庶热闹的城池,下一秒是幽深灰暗的地下水渠,幸好观衆们已经死过一次,不然就这运镜多少得再吓死几个。

短短几句话透露出来的消息太多,观衆们也没空纠结画面的质量问题。

皇家的热闹最好看,官家给乐平公主选了个不靠谱的驸马已经能让街头巷尾议论好几年,怎麽後头还有更惊人的?

什麽叫千年科举龙虎榜?那年的春闱怎麽了?

还有京城地下的无忧洞,几代皇帝都拿那群贼人没有办法,他们死後无忧洞被连根拔除了?

皇位更换就更不得了了,他们官家才多大岁数?

滕宗谅和尹洙庆历年间去世,范仲淹皇佑年间去世,晏殊至和年间去世,他们来之前看过,嘉佑年後就在至和後头,而至和这个年号只用了三年。

这才几年?

范仲淹捏捏眉心,算出年数後更头疼了。

他比官家大了二十多岁,官家却只比他多活了五年,这合理吗?

因为大宋支棱起来太高兴不小心乐极生悲?

不对,那些开疆拓土的功绩都在後头,嘉佑二年的大宋还是他们熟悉的大宋,官家没机会那麽高兴。

滕宗谅皱起眉头,“不对啊,既然官家已经殡天,怎麽没在酆都见着他?”

尹洙若有所思,“其他几位官家也有好几天没见着了。”

他们大宋君臣生活的地方都在一块儿,几位官家也不是什麽耐得住性子的人,平时低头不见擡头见,这次距离上次见着确实有段时间了。

太後知道内情吗?

感觉好像和平时没什麽区别。

正说着,外面忽然有了别的动静。

上头雅间的门依次打开,打扮各异的帝王眨眼间便出现在里面。

“听说後面又出了个驰骋漠北的好皇帝,谁家的?”

“人来了吗?出来转转?”

“别害羞,有北击匈奴的功劳在身怎麽着都不至于挨揍。”

“那时候哪儿还有匈奴,连突厥都没影儿了,他们打的是契丹,就是那个占了河东范阳一带的契丹。”

“我打听过了,宋时那块儿叫幽云十六州,都是石敬瑭那[哔][哔]玩意儿,脑子里都是[哔][哔],[哔][哔][哔][哔]。”

“叫什麽不重要,後生人呢?被老赵家藏起来了?”

“前几天老赵家闹的不可开交,你们知道怎麽回事儿吗?”

“不知道,只能听见那个叫赵祯的小子在哭,没听清在哭什麽。”

“被揍了?他爹赵恒刚到的时候就被揍了一顿,难不成他也为了遮羞去泰山封禅?”

“封禅!提起这个就来气!仙家说的对,那小子去封禅晦气到泰山都觉得自个儿脏了!”

“虽然哭的很惨,但是不像挨揍,待会儿老赵家来人了问问。”

“欸?老赵家人呢?”

“刘妹子,你夫家人呢?”

“……”

雅间逐渐有了人声,雅间之间隔音不好,坐在下面也能隐约听到上面的话。

范仲淹和晏殊愣了又愣,最後没忍住问道,“上面这些、唔、他们一直都是这样?”

滕宗谅和尹洙点头,再次说出那几个听的人耳朵起茧子的字,“习惯就好,习惯就好。”

另外两个:……

感觉一时半会儿习惯不了。

【无忧洞,又命鬼樊楼,无数亡命之徒藏在里面做些奸淫掳掠的勾当,大宋朝廷试图治理,但是每次都是治标不治本。把这事儿放到苏相这里讲没有别的原因,就是苏相出门的时候被拐子给拐去无忧洞了。】

【是的,咱小小苏从小到大多灾多难,到哪儿都安生不下来。不过也幸好有他这一出,不是所有人都过目不忘,汴京的地下水渠四通八达,连朝廷都找不出完整的图纸,他和当时客居京城的江湖侠士白玉堂下去走了一圈便将完成的图纸画了出来,如此才让朝廷能根据图纸来封锁围堵彻底铲除无忧洞。】

【这麽说吧,只协助朝廷将无忧洞连根铲除这一件事,汴京百姓都该给他磕一个。】

范仲淹曾权知开封府,知道那鬼樊楼有多凶险,他在任时也曾试图清剿隐患,奈何地下水渠曲折深广,稍有不慎连衙役也会折在里面。

好啊,无忧洞被连根拔起,京城的百姓也能松一口气。

可惜他死的早,要是能再活个一二十年也能亲眼看看能徒手画出无忧洞路线的小小苏相是何等神童。

晏殊抿了口茶,凑过去低声说道,“如果没有记错,应该是苏洵苏明允的小儿子。”

仙人一直没提那位苏相叫什麽,但是说了是苏轼苏辙的亲弟弟,苏明允颇有才名,京城有好些和他交好的文人,对他家中子嗣也略有印象。

寻常人家能养出一个出类拔萃的儿子已经是难得,听仙人的意思,苏家兄弟三个都是厉害人物,倒是难得。

【这一年不光苏相多灾多难,京城百姓也是多灾多难,疫病折腾了几个月後又爆出铅汞有毒之事,大宋的皇宫由在修建时用了大量的铅汞丹砂当涂料,太祖太宗住的少没怎麽受影响,真宗仁宗整日呼吸中都带着铅汞丹砂,惨而又惨的都子嗣艰难。】

【宋仁宗拖着不肯立太子就是想着有朝一日将皇位留给亲生孩儿,奈何他的孩子总在幼年夭折,若没有毒皇宫之事他还能继续为了生儿子而奋斗,但是吧……总之就是,仁宗知道他子嗣单薄是因为身体被铅汞毒害多年後直接气急攻心吐血而亡。】

【铅汞丹砂并不常见,大宋皇室为了凑够皇宫涂料大量搜集这些东西,甚至下令民间不许使用。】

【嗯,感谢皇家为保护大宋百姓作出的努力,这事儿民间百姓给他们磕一个不算亏。】

……

沉默,沉默是现在的大堂和包厢。

“这倒霉催的,难怪没挨揍还哭那麽惨,摊上这麽个糟心事儿确实该哭。”

“太惨了,太惨了。”

“所以老赵家今天是不准备来了吗?伤心的爬不起来了?”

“刘妹子,要不你去劝劝?这次仙人讲的可有开疆拓土,这词儿放到你们赵宋身上实在新鲜,真的不来听吗?”

刘娥:……

刘娥无视隔壁汉室刘邦的逼逼叨叨,甚至想把汉室雅间的吕雉请到宋室的雅间来。

反正皇帝们都不在,她们几个坐在一起乐得清静。

也省的尴尬。

刘邦侧着身子,“刘妹子,去请请呗。”

看热闹就该当着本人的面看,前头的热闹让赵家看完了,轮到他们自己却躲着不露面,这算什麽道理?

不行不行,得把人弄过来。

……

几番交涉之下,老赵家的皇帝没见着,各家的巾帼英雄却都换了位置。

除了辽室萧绰。

虽然到了地府再谈凡间纠纷不太好,但是宋辽之间的恩怨不是一天两天能说完的,现在这样井水不犯河水就很好。

宋人开疆拓土他们辽国的地盘首当其冲,别人笑的出来她笑不出来。

【皇位更替对朝廷而言是大事,对当时还是个少年郎的苏相却没什麽影响,不过有消息说仁宗驾崩前特意见了他一面,还称赞他是个神童,虽然不知道仁宗皇帝为什麽夸他,但是咱苏相是什麽人,面对夸奖肯定是来者不拒。】

【仁宗驾崩,新皇登基,辽夏都要派使节团到京城。】

【衆所周知,大宋以武立国,可能是国号取的不好越往後越怂,到仁宗年间发展到极致,满朝文武畏战如虎,看到辽国来使怕的跟什麽似的,辽国使臣甚至敢在大宋丞相面前吆五喝六。】

【好在大宋运道不决,下一任皇帝是个有骨气的,总算终结了大宋的怂。】

【有宋一朝火器飞速发展,英宗皇帝在辽国使臣面前炸掉皇宫是古代火器史上的重要节点,也是大宋王朝由怂转刚的重要节点,从此开始了“我只是想安安静静的种地,你不让我种地我就把你种在地里”的生活。】

【怂唧唧的大宋终于站起来了!】

滕宗谅捂着腮帮子,听到这贱兮兮的声音就牙疼,“仙家点评……仙家……算了凑活着听吧。”

前头那些昏君被揍的那麽厉害,这唯恐天下不乱的仙家立大功。

他们大宋只是谨慎了些,哪有仙家说的那麽不堪?

范仲淹叹气,朝中群臣不欲开战也不光是畏战,两国开战不是小事,军饷粮草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打赢了还好,打输了就是损了夫人又折兵,大部分人都觉得怎麽算都不划算,自然不想开战。

听仙人的意思,下一任官家定是和辽国开战还打了胜仗。

光幕之中,士兵推着几门奇形怪状的火炮停在宣德门外,炮口正对着金銮殿。

皇帝赵曙温声细气的叮嘱一同观看阅兵的使臣和本朝官员做好防护,万衆瞩目之下,炮弹在空中划过一道抛物线,落下的瞬间便是轰隆一声巨响。

阳光下金光闪烁的大庆殿轰然倒塌,滚滚浓烟自坍塌的宫殿中泛出,炸开的砖石甚至崩到了外面的城墙上。

所有观衆:!!!

这是大宋的火炮?大宋什麽时候有了这麽厉害的火炮?

范仲淹等人被火炮的威力震惊到说不出话,皇室衆人也惊的不行。

唐太宗拍案而起,“你们老赵家有这麽厉害的武器还能被契丹人打的团团转?”

这玩意儿要是在他手里,他能让大唐的版图再大一圈。

汉武帝也两眼放光,“有小点儿的没?骑着马就能抗在肩上的那种?只要够灵活威力小点也行。”

这要是给骑兵都配上他们大汉还怕什麽匈奴?不把草原和西域各国都圈到他们的地盘上都对不起那麽多突突突突突突的炮!

好东西啊好东西,好东西啊好东西。

刘娥:……

她也想知道,这玩意儿哪儿冒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