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

赵小二出门时以为他是用来让女真人放松警惕的工具人,可是直到宴席结束完颜家的人兴高采烈回驿馆他也没派上用场。

什麽话都让他哥说完了,他根本没有说话的机会。

完颜家那几个哪儿是喜欢听故事,他们分明什麽都喜欢听。

只要编的足够激动人心,再离谱他们都觉得好的不得了。

不是说来的三个完颜部首领的亲信子侄中只有两个缺心眼吗?他怎麽感觉三个都缺心眼?

这合理吗?

太子殿下觉得非常合理,女真人很少和大宋打交道,部落间的勾心斗角放到大宋根本不够看,完颜家那几位缺点心眼儿多正常。

再说了,他又没说假话,每句话都是掏心窝子,完颜欢都等人认同他说明他们想让完颜部变得更好,都是为了部落的将来着想的好儿郎。

赵小二白了他哥一眼,“是啊,为了部落的将来着想,一不小心整个完颜部联盟都成大宋的了。”

“此言差矣。”太子殿下摇头,“大宋和完颜部的族地相距甚远,在疆土连到一起之前那儿还是他们自个儿的地盘。”

赵小二:……

有区别吗?

要是完颜部所有人都这麽好忽悠,东北那块儿未必不能成为大宋的飞地。

和本土不接壤怎麽了?等他们收回燕云地区再稍微往外扩张亿点点就接壤了,问题不大。

就是良心有点痛。

二殿下还没有修炼到父兄那种程度,忽悠完缺心眼还是有点心虚。

不过心虚也只有一会儿,心虚完了很快又冒出来别的问题。

“哥,女真人离咱们那麽远,万一他们是故作憨厚骗大宋的扶持怎麽办?”赵小二忧心忡忡,虽然觉得以女真人的实力没本事糊弄他们,但是人心难测不得不防,“就算完颜欢都和那俩年轻人有点傻,他们回到完颜部後将事情说给他们的首领听,他们的首领总不能也缺心眼。”

能当上首领的肯定不会傻,反正大宋离完颜部族地够远,他们商量过後骗大宋钱粮的可能性非常大。

单单骗钱骗粮也还好,要是花钱送粮养出来个协助辽国攻打大宋的白眼狼,他们岂不是成了天字一号的冤大头?

太子殿下拍拍弟弟的肩膀,“呦,还不算太傻。”

赵小二:???

他本来就不傻好吧!

太子殿下带着傻弟弟回垂拱殿,看他们爹正对着舆图琢磨事情于是借舆图一用,“二哥儿,这里是什麽地方?”

赵颢看着上面清清楚楚的“黄龙府”三个字沉默了一瞬,假装自己是个文盲不认识那三个字,干巴巴的回道,“黄龙府。”

“是的,黄龙府,离完颜部最近的辽国军事重镇,女真要反必定要拿下的地方。”太子殿下对他弟的反应非常满意,然後又指着黄龙府下面的一个地方问道,“这是哪儿?”

赵小二:……

“辽阳府。”

太子殿下心情颇好的点点头,“知道辽阳府有哪些番邦部落的势力吗?”

“不知道。”赵小二老老实实摇头,虽然他不知道辽阳府有哪些番邦部落的势力,但是他可以猜,“契丹、渤海、室韦……”

那地儿有名的番邦一只手就能数过来,蒙也能蒙到正确答案。

“不错不错,很聪明。”太子殿下点点辽阳府的位置,“渤海国被契丹人灭了之後国中贵族大多迁到辽阳府,不少部族首领都担任辽国官员,如果辽国发生内乱你猜他们帮谁?”

黄龙府到辽阳府近千里路,完颜部生活的地方在黄龙府更北边,因为契丹人没法像管熟女真一样管他们所以他们才叫生女真。

渤海族大部落在渤海国被灭後迁到辽阳府,熟女真各部也是契丹人打过去之後才迁到辽阳府,还有其他诸多原本生活在更北方的部落都是那时候迁过去的。

人家在山清水秀的老家生活的好好的,契丹大军打过去後非得让他们搬到千里之外的地方,猜猜有多少部落是被迫搬离故土?

赵小二眼睛一亮,“我知道我知道,熟女真各部都是被骗过去的,那些部落里好像也有姓完颜的。”

熟女真和生女真五百年前都是一家,辽国乱起来他们肯定向着自家人。

“孺子可教也。”

太子殿下煞有其事的赞道。

熟女真和生女真五百年前是一家,所以辽阳府那块儿不能再扶持女真人,得换成和女真人关系没那麽密切的其他部族。

其实扶持熟女真贵族也行,辽国将人骗到辽阳府後生女真和熟女真已经可以算是不同的族群,亲兄弟都能为了争权夺利打的头破血流,两边如果有利益冲突肯定也会针锋相对。

不过稳妥起见还是扶持别家为好。

现在大宋没打过去,先多扶持几个部族给辽国添乱,同时让他们互相攻伐免得他们势力太大,这样等将来大宋打过去就能将他们一网打尽。

为大宋开疆拓土!我辈义不容辞!

官家笑着看着俩儿子推走他的舆图畅享将来,等他们说完才继续琢磨。

虽然儿子们说的很容易,但是北伐其实并不容易。

别看他在两府相公面前表现的那麽稳重,其实他心里可虚了。

辽国国力确实大不如前,摊上耶律洪基这麽个皇帝也够倒霉的,现在耶律洪基身边还没有个能扛事儿的萧氏女,前朝後宫都乱的可以,和当年太宗北伐时的情况简直一个天一个地。

当时辽国有宣献皇後那等奇女子,还有耶律休哥那等名将,现在的辽国非但没有能指挥全局的大将,还有皇帝在後头瞎指挥,大宋不北伐都对不起耶律洪基千辛万苦营造出的大好局面。

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万一失败……

不妥不妥,不能这麽想,应该想万一成功。

兴许是前半辈子太倒霉,他这些年否极泰来运气非常好。

如果老天真的有喜好,那麽祂老人家一定是向着大宋的。

失败就失败,相公们没把他骂到不敢出门就说明这事儿能干,失败是成功之母,大不了他们下次再努力。

皇帝调整好心态,朝中大臣也要调整心态。

防御外敌入侵和北伐收复失地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打法,大宋朝堂多少年没想过北伐的事情,忽然宣布要北伐还怪紧张的。

如今的朝中群臣不再一提打仗就往後缩,因为官家喜欢年轻有干劲的臣子,所以现在的朝堂可以说是朝气蓬勃,有问题的早就在一轮又一轮的朝堂清算中被贬到山旮旯里去了。

各个实权衙门本来就时刻盯着北方的战场,打法不同那是官家两府相公以及前线将士要考虑的问题,他们要做的只有保障後勤,所以战术策略变不变的对大部分朝臣来说都没有区别。

不管怎麽打,粮草都得供应上。

他们现在的条件比太宗年间好很多,能保证粮草随时可以送到前线将士手里就已经解决了八成以上的问题,剩下的就看两府相公和前线将士的水平。

前线局势瞬息万变,主要还是看将领的能耐,虽然他们平时觉得武将都是泥腿子,但是不得不承认他们大宋的武将各个都是好样的。

……

河北前线,好样的大宋边臣收到朝廷改变策略的消息後都跟打了鸡血似的,他们是想过北伐,但是没想到梦想成真的速度那麽快。

跟着狄元帅果然有前途。

京师离前线不算远但也不近,让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城来决定今天怎麽打明天怎麽打并不合理。

以前朝廷为了节制武将宁肯牺牲军队战斗力也要将军队的一举一动掌握在手中,这次有官家下令让狄元帅全权指挥、河北河东关西各路文武官员配合,不管狄元帅指挥的怎麽样,至少不会出现对战场毫无了解的文人瞎指挥。

更何况打仗是狄元帅的看家本事,前线没有比他更适合总览全局的武将。

“如果黄龙府和辽阳府都能乱起来,大宋水师也能出来亮亮相。”狄青在舆图上登州的位置画个箭头,“水师从登州出发,时机一到便配合其他几路兵马进攻幽州。”

他本来只打算打云州,既然官家支持,把幽州添进目标里也不是不行。

有难度才有动力,打仗要的就是胆大心细。

只打云州和云州幽州一起打难度完全不一样,前者辽国可能见势不对就撤,後者就算见势不对也要垂死挣紮。

契丹在唐末五代之初便颇有窥中国之志,耶律阿保机临死前仍在筹谋进攻幽州,好不容易抢到手的地盘不可能轻易松手。

燕云一带本是中原王朝防范北方外族南下的重要地区,落入契丹人手中後同样也是辽国抵御中原北伐的缓冲带。

幽州是南下窥探中原的前沿阵地,也是抵抗中原北伐的咽喉之地,耶律洪基再昏庸也不会放弃地盘扭头就跑。

没有燕云地区的辽国是传统的游牧民族,拥有燕云地区的辽国不光有广阔的草原还有燕云的农耕土地,草原供应精锐骑兵,农耕地区供应粮草,本就彪悍的契丹骑兵在有了燕云地区的加持後如虎添翼。

耶律洪基或许不会反思辽国为什麽在他手上变成现在这样,但是他绝对知道失去燕云地区对辽国而言意味着什麽。

啧,难打。

但也不是一定打不下来。

狄青原本想的是带一支军队从太行山以西突击云州,如今朝廷要光明正大的北伐,他便能调动北方所有军队来围攻幽州。

河东、关西两路都是他的老部将指挥起来顺手,西路军由他亲自指挥。

河北军中他的老部将也不少,但是河北有张利一这等稳重的老臣坐镇,他也不好越俎代庖连中路军也抢了。

山西、河北两路同时出兵,再加上西边随时可以参战的水师以及辽国境内不确定能给他们带来多大惊喜的番邦部落,即便打不下幽州也能让辽国元气大伤。

大宋打完这一仗休息几年还能继续打,辽国能撑几回?

狄元帅马上要动身前往雁门关,临走之前最後一次和河北诸将讨论打法,下次再联系就只能是战报上说了。

苏景殊和其他不太懂战术的文臣在旁边听,高深的兵家权谋他听不懂,他只能简单的将狄元帅的战术归结为左勾拳右勾拳上勾拳下勾拳,别管什麽拳总之咔咔进攻就对了。

兵分三路看上去问题很大,但是仔细一琢磨就发现这是个明晃晃的阳谋。

大宋的北伐的目标是幽州,这一点他们清楚契丹人也清楚,所以辽军主力只会分布在幽州周围。

兵分三路看似分散兵力,可是大宋的优势就是兵多将广。

兵特别多,将特别广。

当各路兵马的数量都在二十万以上时,别说分成三路,就算分成三十路都是说是三十路主力军。

当然,大宋水师只有三万余人,但是出击辽东也够了。

水师数量比不过马军步军,但是他们的造船务能造出航行于内河及外海的各种船舶以及各种各样的战船,军器监造的火器不光能配给马军步军,他们更喜欢的是装扮战船。

辽军要分兵防守其他城池,中路军就能一路冲到幽州城下,辽军要是死守幽州,那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其他两路大军横扫幽州以外的燕云诸州。

契丹铁骑不是跑的快吗?不是打一仗眨眼间就能换个地方继续打吗?

好啊,那就让他们没有调动兵马的机会只能憋屈的龟缩在幽州城等待大宋几路兵马在幽州城下会和。

能无所顾忌游走四方的骑兵是奇兵,被困住脚步哪儿都不敢去的骑兵什麽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