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

如果没有那支炸了涿州城墙还全员无伤返回的队伍在前,两府相公看到狄青的北伐请战书第一反应都会是:胡闹!

见识过辽军的拉胯程度之後再看到狄元帅那慷慨激昂的请战书,位高权重的相公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没法坚定的驳回这份请战书。

以前是朝廷没有底气打仗,现在朝廷有钱有粮还有士气正盛的将士,就算不能夺回几个州,能试探出辽国的虚实也是胜利。

试试,试试不亏。

燕云地区在契丹人手上那麽多年,想毕其功于一役难如登天,开国时北伐失败不意味着之後也都是失败,大宋不可能放弃燕云,反正早晚都要打,现在已经是少见的大好时机,不打打还真觉得有点亏。

本就主战的几人会怎麽选不用想也知道,连向来觉得打仗劳民伤财不支持打仗的几位都觉得不抓住机会亏得慌,可见如今的局势对他们多有利。

太子殿下:北伐!北伐!北伐!

因为太子殿下过于亢奋,官家拦了三次才让满脑门黑线的宰相们收回将人赶出去的想法。

好歹是相公们看着长大的大宋继承人,现在多担待担待,长大了就稳重了。

回归正题,虽然狄青说了不动河北的兵,他只要河东和关西两路的兵马来尝试能不能打到云州城下,但是打都打了,让河北的兵马干看着也不像话。

前些天还想着随便找个理由把那几个女真人糊弄走,既然朝廷改防御为北伐,那就不能糊弄的太简单了。

得用心糊弄。

不求他们能牵制多少辽国军队,只要让辽东的兵没法支援燕云就行。

辽国能打的兵一共就那麽多,辽东牵制住一些漠北牵制住一些,能供辽帝调动的就剩不了多少。

就算辽国人口并不少,他们能有几个十万能征用?

西夏能征集境内十五岁以上七十岁以下的男丁倾国而战,辽国要是敢那麽干都不用大宋出手,光内乱就够他们喝一壶的。

为防御外敌入侵举国而战合情合理,为了攻打他国而穷兵黩武,西夏就是前车之鉴。

外敌入侵有亡国灭种之危,到时所有人都难逃劫难,男女老少都能拿起武器来保家卫国。

攻打他国抢来的东西只会落到高官贵族的口袋里,有时候连士兵都动员不起来,更不用说普通民衆。

党项人好歹还保留着举国皆兵的旧俗,契丹人过了那麽多年的好日子还能举国皆兵吗?

再说了,辽国境内人口地方最多的就是燕云地区,辽帝想让燕云地区下到十几岁上到七十岁的男丁都上战场也得有那个本事才行。

乱吧乱吧,辽国越乱越适合他们北伐。

官家及时让人将舆图推上来,要打就认真的打,先算算辽国境内有多少部落能乱,他们可以挨个儿派人去策反。

太子殿下主动请缨,“我去给完颜部那几位讲道理。”

子安从完颜部回来後和他说了完颜部的情况,他对完颜欢都不熟,但是完颜乌雅束和完颜撒改这堂兄弟两个都很喜欢话本子,他可以带上他弟去找那兄弟俩说话。

喜欢话本故事的人能坏到哪儿去,八成和他弟一样好哄。

官家想想他儿子在朝堂上舌战群儒的能耐,非常放心的把活儿交了出去。

去千里之外策反番邦部落首领的活儿不适合当朝储君来干,现在人已经在京城,放储君去积攒经验再合适不过。

当皇帝不能光知道闷着头干活,还得有御下之道,要让底下人心甘情愿为朝廷鞠躬尽瘁死而後已。

尤其是番邦外族,如果不能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归顺大宋,将来指不定什麽时候就会叛变。

招抚番邦最好的法子,让他们和大宋融为一体,融到和汉人分不出区别的那种。

武力威服只是暂时,想让番邦真心归服还得是教化。

女真部落的情况比党项部落还不如,在那儿开展教化很难,他们以前什麽都没接触过,但是能省了学别的东西学到一半再掰回来这个过程,只要让女真部衆认可华夏文化之後就是一片坦途。

太子殿下明白他爹的良苦用心,第二天一早就带上他弟直奔宫外。

赵小二从来没有如此嫌弃过他的年龄,但凡他能再大五岁他都能磨着他爹让他披甲上阵,可是他没有大五岁,再想从军也只能老老实实在京城待着。

好在他哥心里有他,降服女真人这麽重要的活儿都愿意带他一起玩,亲哥呜呜呜呜呜。

赵顼懒得和傻弟弟解释,女真人真那麽重要的话这活儿压根落不到他身上,也就是女真各部目前影响不大,所以他们爹才会让他出来练手。

内里的弯弯绕绕他明白就行,他弟可以继续当个傻白甜,问题不大。

……

驿馆之中,完颜家的几个人已经被汴京的繁华迷了眼。

他们承认他们确实没见识,原以为幽州已经是世上最繁华的地方,到了汴京才知道什麽叫真正的繁华。

难怪契丹人念念不忘要南下,这麽好的地方他们有能耐他们也想要。

幸好几个人都有自知之明,知道什麽话能说什麽话不能说,不然可能还没逛够就被赶回老家。

汴京城很大,一天一条街也要好多天才能逛完。

完颜欢都还能稳下来询问负责接待他们的官员什麽时候能面见大宋皇帝,完颜乌雅束和完颜撒改到京城後就撒欢的不着驿馆。

他们大老远来到宋国本就是为了长见识,天天待在驿馆没办法长见识,还是得出门才行。

长见识长见识长见识,他们能留在宋国的时间不多,趁现在多出门长见识回去後才好给兄弟们介绍南边的风土人情。

完颜欢都管不住两个对什麽都好奇的不行的半大小子,也没打算拘着他们,他们本来人就少,这般分头行动才能最大程度的了解宋国。

就在他每日一次例行的去找驿馆官员询问什麽时候能面见大宋皇帝时,驿馆官员先来找他说太子殿下在樊楼设宴款待他们。

完颜乌雅束眼睛一亮,“我知道樊楼,那是京城最最最好的酒楼。”

完颜欢都也高兴的很,“快去换衣服,我们马上就去。”

见不着皇帝能见到太子也行,宋国的太子殿下在京城最最最好的酒楼设宴,可见对他们女真的重视。

今天能见太子,过几天就能见皇帝,他们不着急。

樊楼雅间,赵小二看着窗外街道熙熙攘攘的行人,转头问道,“哥,在酒楼设宴会不会有点不尊重人?”

好歹是女真派来大宋的使臣,不应该在宫里设宴吗?

就算不在宫里,找个能接待使臣的别院也不费事儿。

赵顼反驳道,“哪有?樊楼的酒菜那麽贵,已经很尊重他们了好不好。”

他们天朝上国要有天朝上国的气度,不是随便哪个部落过来都能得让皇帝亲自接见的。

女真人要是过来进贡的也就算了,现在明显是有求于大宋,那他们看上去就更不能太软。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别管对方有没有坏心思先吓住了再说。

赵小二没再说什麽,专心致志的等待完颜家的几个人过来。

少年郎平日里接触的朝政并不少,很容易就猜到现在到底是什麽情况,今天负责劝降完颜部的主要是他哥,他在旁边听着就行。

他哥愿意带他玩也不是因为兄弟情深,而是苏子安在完颜部的时候重操旧业当起了说书先生,完颜家的人都很喜欢听故事,所以才带他来从爱好入手让完颜家的人放松警惕。

他就是个工具人,还是可有可无的工具人。

他好可怜。

不过为什麽带他不重要,能跟来已经很不错了。

驿馆离樊楼不算太远,也没有让当朝储君等人的道理,兄弟俩到雅间没多久完颜欢都等人就到了。

完颜欢都是完颜劾里钵的心腹,负责过很多次护送贡品到长春州,因为女真人地位底下没少被契丹贵族瞧不起。

他以为他们来到樊楼後要等大半天才能等到宋国的太子,万万没想到太子殿下来的比他们还早,雅间中除了太子殿下甚至还有一位王爷。

大宋如此礼待,他们完颜部也不能失礼。

完颜欢都朝身後几人使了个眼色,进到雅间後直接当里头坐着的是辽帝来行礼。

大宋值得!

赵顼不太懂女真人的礼仪,但是他会察言观色,看完颜欢都等人神色那麽肃穆就知道这还是女真人的大礼,也很给面子的亲自将完颜欢都扶起来。

赵颢不着痕迹的搓搓胳膊,他哥笑那麽开心,接下来肯定是大场面。

咳咳,有请大宋太子殿下亮嗓、啊不、开讲。

赵顼招呼完颜欢都和完颜乌雅束、完颜撒改落座,让侍卫们带其他女真勇士去隔壁吃东西,先耐心的询问几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在京城习不习惯,给足了情绪价值之後才慢慢进入正题。

他知道完颜部派人来大宋是为了什麽,但是有一点得说清楚,提前打过招呼并且得到大宋同意来大宋的是使臣,不请自来的不是。

这次看在完颜部没有坏心的份儿上大宋不追究,下次再发生这种私自入境的事情别怪大宋不给面子。

完颜欢都也知道不打招呼就偷偷潜入不合规矩,刚坐下又站起来一脸严肃的道歉认错。

这次事出有因,如果不是辽国突然发话要开战打扰了大宋朝廷,可能大宋的使臣已经抵达他们完颜部,根本不需要他们偷偷摸摸的过来。

都怪契丹人。

老赵家兄弟俩毫不心虚的接受道歉。

没错,都怪契丹人。

两拨人把锅推到契丹人身上,然後顺理成章的开始骂辽国不干人事。

能供拉近关系的小窍门除了共同爱好外还有唾骂共同敌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换句话说女真和大宋就是铁杆兄弟。

太子殿下知道的,他们生女真各部在契丹人的压迫下过的苦啊。

年年要贡品年年要贡品,生女真各部都快被榨干了契丹人还不满足。

他们完颜部还好,隔壁五国部才是真正的水深火热,要不是他们前任首领乌古乃有勇有谋,五国部的好东西怕是能被辽国给搬空。

完颜欢都汉话不算好,但是就是这种掺杂着母语的控诉才更直击人心。

看上去很好骗的赵小二嘴角微抽,要不是他提前将完颜部的起家史过了一遍没准儿就要被骗过去了。

五国部的确很倒霉,不光倒霉在他们物産丰饶还打不过契丹人,更倒霉在他们遇到了完颜乌古乃。

衆所周知,五国部有海东青。

衆所周知,契丹人喜欢猎天鹅。

衆所周知,只有海东青能猎到天鹅。

所以他能理解辽国为什麽年年催女真人进贡海东青。

嗯,理解不代表支持。

五国部好歹是生女真中少有的大部落联盟,辽国年年派银牌天使去他们那儿搜刮名鹰、宝马、貂皮、生金、东珠等宝贝他们也不乐意,时间长了部衆的反抗也很激烈,辽国派去的银牌天使经常有去无回。

生不见人死不见屍,问就是他们也不知道。

生女真生活的地方环境恶劣,鬼知道银牌天使在哪个山头被哪个妖怪勾引到乐不思蜀。

那会儿的辽帝还不是现在这位,而是现在这位他爹辽兴宗。

辽兴宗想过要再打一次五国部的女真人让他们老老实实的年年进贡,但是当时辽国和西夏打仗还打败了,根本抽不出兵力大老远的去打生女真。

太多银牌天使及侍卫队在五国部人间蒸发,辽国的将士也不敢往哪儿去,谁都不乐意接这个活儿。

好在辽国朝堂上有不少汉人,当时就有人给辽帝献策硬的不行来软的,大辽没精力重新降服五国部,他们可以和汉人朝廷一样以蛮夷制蛮夷。

辽兴宗觉得有道理,于是下旨册封五国盆奴里部首领为生女真节度使,让那个生女真节度使来全权负责五国部的事情。

啧,不愧是能在辽国朝堂混出头的汉人,出的主意就是毒辣。

五国部是五个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辽帝提拔出一个来当生女真节度使可以说是从内部分化他们,提拔上来的那个人为了维护他自己的权威也会开始打压其他四部。

辽帝在五国部选了个节度使让五国部安稳了好些年,但是好日子不长久,因为辽国的搜刮太过分,很快连盆奴里部那位生女真节度使也受不了了。

五国部可以说是穷山恶水,但是穷山恶水里好东西也是真的多,辽国那些年打仗多国库年年亏空,别的地方不能搜刮的太过分就可着五国部搜刮。

派去五国部取贡品的银牌天使也是缺德,不光搜刮人家的财宝还糟蹋人家的妇女,只要他们看上,不管那女子是否婚配家世如何都必须陪他们睡。

更缺德的是,他们明知道女真各部的风俗还故意去破坏,好像女真人不开心他们就开心。

这能忍?

盆奴里部那位节度使以为他能忍,但是忍了几年後实在忍不下觉得还是反了好受。

一时间辽国和五国部剑拔弩张。

就在这时,完颜乌古乃出现了。

五国部离辽国五京太远,辽军要征讨五国部绕不开完颜部的族地,他怕辽军打不着五国部拿路边的完颜部撒气,到时候五国部没被怎麽着他们完颜部倒是有灭族的风险。

他们什麽都没干却被误伤到灭族,那多冤啊。

完颜乌古乃怕夹在辽国和五国部之间挨两头打,连忙两边献宝两边调和,正好辽军主将觉得五国部难打不想出兵,五国部也知道一旦辽国动真格的他们也打不过,两边都有台阶可下这事儿就结束了。

盆奴里部的首领感激完颜乌古乃劝退辽军对完颜部分外友好,完颜乌古乃估计也发现辽军和五国部这位生女真节度使都很好糊弄,于是开始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对着五国部的人骂辽国不干人事,对着辽国暗戳戳说五国部居心不良还想造反。

为了获得盆奴里部的信任,他还把妻儿送到盆奴里城当人质。

盆奴里部的人哪儿经历过这种场面,几年下来被他哄的团团转,恨不得拉着他义结金兰。

完颜乌古乃也是心狠手辣,觉得时机成熟後直接将五国部联盟的几个首领约到一起全部拿下送去上京临潢府献给辽帝,美名曰:为大辽分忧。

然後生女真节度使就成了他完颜乌古乃,五国部联盟也成了他们完颜部联盟的一部分。

之前的生女真节度使只管五国部,完颜乌古乃那个生女真节度使管的则是所有生女真部落。

怎麽着?完颜部大翻身啊!

那麽问题来了,完颜欢都怎麽有脸拿契丹人欺压生女真五国部来哭诉他们完颜部生活不易的?完颜部难道不也是五国部的一大劫难吗?

人不要脸果然天下无敌,今天又长见识了。

赵小二在心里指指点点,唾弃完颜欢都的同时为他自己的见多识广而骄傲。

幸好他知道完颜部的起家史,不然被这家夥这麽一哭肯定要被骗过去。

赵顼也知道五国部为什麽会加入完颜部联盟,不过不影响他们大宋和完颜部的关系。

生女真内部怎麽打都和他们无关,完颜部联盟厉害他们就扶持完颜部,五国部联盟厉害他们就扶持五国部,挑最厉害的那个扶持就完事儿了。

太子殿下认真的听完颜欢都诉苦,听的同时还不忘附和几句让对方知道他在听,等完颜欢都哭诉完才把话题引到他想说的上面。

辽国为了管理女真各部设生女真部族节度使,自完颜乌古乃之後生女真节度使默认出在完颜氏,完颜部看似很受重用。

但是生女真节度使隶属黄龙府都部署司,驻地在完颜部所在的按出虎水,能管的只有生女真各部,管理生女真各部的前提还是先把其他部落打服。

都已经打服了,有没有辽国给的官职都能管。

辽国给官给的小气,生女真节度使只能管生女真各部,不像他们大宋,官职爵位全都有,如果管理不来还派官员去协助管理。

不信的话可以看西北的外族部落,以前到冬天就靠打家劫舍过日子,现在不光不再打家劫舍,还能让部落里的孩子跟着朝廷派去的学官读书。

他们大宋比较讲究,管钱有专门的官员,种地有专门的官员,放牧有专门的官员,打仗有专门的官员,处理日常事务也有专门的官员。

如果部落里的人冬天吃不上饭,如果不是天灾或者其他人力无法扭转的原因那就是官员无能,朝廷会想办法赈济,但也会追究地方官的责任。

朝廷存在的意义就是让治下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辽国那种天天强迫治下部族进贡好东西的朝廷不行,还是跟着大宋混更有前途。

完颜部是生女真各部中声望最大的部落,如果能起兵拿下黄龙府,朝廷便能封他们部落的首领为蕃部都巡检使。

不要觉得都巡检使官儿小,番邦外族来大宋都得在这个位置上干几年。

虽然巡检使品级不高,但是这个官职权利并不小,蕃部巡检自主管理本部族事务,掌土军、禁军招填教习之政令,也能统兵驻防为大宋防守边疆,品级虽低但职权颇重。

而且巡检使只是番邦首领进入大宋官场的起点,如果干得好,接下来就能和大宋本土武将一样晋升。

几年前归顺大宋的青唐吐蕃部首领俞龙珂听说过吗?就是被大宋赐名包顺的那个。

他最开始只是受封为殿直蕃巡检,这些年在熙河协助大宋招抚吐蕃部衆,如今已是青唐、岷、洮等州蕃部都巡检使。

如果没有意外,等青唐吐蕃全部归顺大宋,包顺最低最低也能是一州的团练使或者防御使。

只有大宋的武将才会有这种升迁的顺序,这说明什麽?说明大宋把他们当自己人。

大宋武将的巅峰是什麽?封王!

这不比守在部落里当部落首领有前途的多?

雅间中群情激昂,别说其他人,连完颜欢都都控制不住的热血沸腾。

吐蕃人能做的事情他们女真人也能,辽国封的节度使不值钱,要当就当大宋的都巡检使。

赵小二感觉有哪里不对,仔细想想又好像没什麽问题,给大宋当小弟确实比跟着辽国混有前途,至少他们大宋收到番邦的贡品会回赐更多更好的宝贝,不像辽国在贡品上就是个只进不出的貔貅。

但是……

还是感觉哪儿不对劲啊。

哥,咱回宫後再把刚才那些话顺一遍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