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夏建国至今已有三十年,不管李元昊当年多嚣张都改变不了他们要在大宋和辽国面前低头。
大宋不承认西夏国主的皇帝之位,西夏国主就只是国主称不得帝。
以前西夏国力强盛可以不在乎大宋的看法,现在西夏生乱,不管执掌朝堂的是哪方势力都得和宋辽交好。
李继迁临死之时要保住多年奋斗的成果,叮嘱其子李德明必须和大宋交好,不管心里怎麽想,至少明面上要得到大宋的册封。
——一表不听,则再表,虽累百表,不得请,不止也。
和大宋打好关系需要伏低做小,和辽国打好关系更简单,娶个辽国公主就行。
虽然都知道所谓的打好关系只是表面关系,但是表面关系好也能给党项争取足够多的发展时间。
大宋一直想把野心勃勃的党项人摁下去,奈何当时西北各州在和党项人的作战中败多胜少,朝廷只能捏着鼻子对他们进行册封。
这些年西军强盛,西夏也显出颓势,大宋要收复西北的态度很坚定,所以西夏和辽国的关系越发紧密。
可惜辽国皇帝不思进取沉溺于寻欢作乐,不然大宋也没法全力发展西军。
宗主国可以干涉附属国内政,虽然大宋不常用这个权力,一般情况下也用不上,但是真到用上的时候也有。
比如现在,西夏小皇帝求大宋为他做主,这比十二个监军司的都统军同时找大宋求助还有用。
小皇帝都开口了,大宋身为宗主也不能眼睁睁看着。
再没有比这更合适的出兵理由。
至于解决完小皇帝和梁太後的争端後要怎麽处理两国之间的关系……别忘了,大宋可没承认那小皇帝的身份。
小皇帝登基的时候宋夏关系降到冰点,他爹他爷爷在位时好歹有大宋册封的官职爵位,他自己却只是个白身。
将来的事情到时候再说,先把梁氏作乱的问题解决掉再说。
西夏小皇帝的血书送到京城满朝哗然,甚至有不少人都开始重温三国。
“衣带诏”之计竟然在他们手里成功,汉献帝泉下有知肯定拍桌暗恨生错了时候。
狄青也没想到西夏的小皇帝那麽给面子,再三询问是不是严刑逼供才让那小皇帝动手写信,得到的结果都是:“是那小皇帝主动的。”
这话苏景殊深信不疑。
兴庆府已经陷入内乱,梁乙埋回去後立刻控制河梁要道断绝都城与外面的联系,想混进去难度不小。
他本来是让白五爷过去探探,根据留在小皇帝身边的暗探汇报,小皇帝被关起来後天天都在爆炸,之前只是想送出黄河以南的土地和大宋结盟,现在气狠了已经说出把整个西夏都让出去的话来。
只要能把翻天的梁氏拽下来,皇帝换人当都行!
狗屁的母族,母亲有把他当儿子吗?梁氏有把他当依靠吗?他堂堂皇帝是太後想囚禁就囚禁的吗?
这时候要是有人过去说能帮忙,小皇帝二话不说立刻就能咬手指头。
白五爷在秦州分身乏术,凑巧北侠欧阳春带着义子艾虎去秦州办事,一来二去任务就落到了这父子俩头上。
欧阳春不乐意朝廷的官职,但是在朝廷用得到他的时候还是很乐意帮忙的。
小义士艾虎原地打转,“元帅,您就算信不过我,总信得过我义父吧?”
他义父北侠欧阳春性敦厚喜欢小孩子是出了名的,虽然那西夏小皇帝瞧着奇奇怪怪不太聪明,但是只要年纪在那儿摆着,在他们家义父眼里就都是需要关照的小孩子。
也不知道那小皇帝是不是话本子看多了,见到他们从天而降眼泪哗啦啦的往下流,都没用他们开口那小子就自个儿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给补全了。
太後大发淫威囚禁皇帝惹得天怒人怨,兴庆府的仁人义士为救皇帝奔走呼号,百姓的真心终于感动了神出鬼没的大侠,这才有夜闯木砦孤岛的营救行动。
嗯,梁太後用来囚禁小皇帝的孤岛离皇宫只有五里路。
要不是兴庆府的党项贵族时刻盯着梁太後的一举一动,一般人还真猜不到小皇帝不露面是被囚禁了。
带他离开孤岛是不可能的,皇帝失踪後果太严重,不想岛上所有人都给他陪葬最好不要随便往外跑。
他们就是单纯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顶多帮他稍封信出去。
欧阳春慢吞吞喝着茶,等艾虎说完才开口讲结束语,“嗯,就是这样。”
狄青顿了一下,下意识看向旁边研究茶叶为什麽这麽飘的苏景殊。
苏通判无辜的眨眨眼,“元帅,这个年纪的少年郎都是喜欢胡思乱想的,你想想我十几岁的时候是什麽情况,是不是就能理解了?”
中二少年爹死娘改嫁、不是、爹死娘不管,被身边人引诱着染上看话本听戏的恶习,从此幻想全世界都和他作对而他就是那个拯救全天下的救世主多正常。
更何况人家真是皇帝。
他之前特意和元帅讨论过中二少年心理学,难道元帅全部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听完立刻都忘了?
啧啧啧,这可怪不得别人。
狄青捶捶脑袋,这事儿的确怪不得别人。
这小子和西夏暗探联络的信件他都看过,没想到小孩子那麽容易引导,几句话几个故事就被忽悠成了这样。
“也不是所有小孩儿都这样。”苏景殊解释道,“主要是梁太後忙着夺权稳定朝堂不管他,小孩子没那麽多想法,谁对他好他就听谁的,这事儿梁太後也有责任。”
不管怎麽说,开战的理由有了。
官家很放心陕西沿边的文武官员,这些年陕西的高官已经换了好几拨,要是现在还不能让他放心,估计只有他亲自到陕西来指挥作战才行。
术业有专攻,官家不觉得他在指挥作战上比久经沙场的武将们强,所以他直接让西北的官员放手干。
虽然派了宦官和外戚来避免狄元帅权柄过大,但是也不影响狄元帅排兵布阵。
西夏十二个监军司的都统军全都唯恐天下不乱,现在只剩下一个灵州挡在兴庆府前面,还是因为都统军嵬名成遇想当皇帝才不得不挡。
现在问题来了,是直接打呢还是直接打呢还是直接打呢?
沿边各路安抚使齐聚一堂,所有人的意见都是直接打。
西夏的军队主要分三种:中央侍卫军、地方军和擒生军。
地方军就是那十二监军司的军队,军队仍以部落为基本编制单位,出兵作战时朝廷用特制的银牌召见各部落首领当面布置作战任务,之後由部落首领统率其部落的军队。
每个监军司的兵力一两万到十几万不等,总数大概在五十万左右,这五十万地方军目前已经全部不听梁乙埋的号令。
地方军主要是部族兵,朝廷的命令不算,他们只听部族首领的话。
十二监军司各自为政谁都不服谁,以前有朝廷能调遣他们,现在名义上能调遣他们的小皇帝没法出面,梁乙埋的命令他们又不听,正适合大宋将他们逐个击破。
不过逐个击破也得等到拿下兴庆府之後,太早对左右厢的监军司下手容易让他们联合起来抵御大宋。
兴庆府的中央侍卫军也分三部分,一是御园内六班直,二是铁骑,三是京城宿卫军。
御园内六班直说白了就是质子军,军中都是各部落送去兴庆府的人质,皇帝用那些豪族子弟来间接控制他们的部落。
铁骑就是铁鹞子,是皇帝的亲信,全军满编三千,都是各部中选出来的骁勇之士,因为人少且神出鬼没来去如风,大宋的巡逻部队遇到铁鹞子都凶多吉少。
京城宿卫军是央侍卫军的主力,目前兴庆府的京城宿卫部队不到三万人,还有七八万杂役随时候命,军中还有炮手队,据说是配置有火器,不过看探子的情报,那些火器只能叫抛石机。
西夏的火器还停留在抛石机的年代,大宋的火器早已更新换代,若是单纯的火器对轰西夏占不了半点便宜。
坚壁清野策略未必一直可行,当大宋的火炮能将西夏的城墙轰塌,城里的粮食就是大宋军队深入西夏境内後的补给。
质子军梁乙埋不敢用,铁鹞子不适合守城,三万的京城宿卫军分散驻守偌大的兴庆府,能守住的机会渺茫。
至于那近十万的擒生军……
一旦对上,杀无赦。
西夏的擒生军由各部落首领挑选精骑所组成,擒生擒生,意思就是打仗的时候生擒敌军抓走当奴隶。
这些年西北不知道多少人被擒生军抓走蹂躏,所有人都对擒生军恨的牙痒痒,他们要是不露面也就算了,解散後回到各部落可以勉强当看不见,要是再竖着擒生军的旗子出现在战场上,不拿火炮轰都是他们大宋没脾气。
此次作战兵多将广,多搬几座火炮不费事。
各路安抚使和麾下将领们对着舆图商量怎麽打,苏景殊挤不进去,他在外头看商队送来的最新消息。
打仗就要联合一切可联合的力量,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甘州回鹘被党项人欺压了那麽多年一直想着重振雄风,这次机会难得,怎麽着也得带上他们一起玩。
甘州回鹘被赶出河西走廊後居无定所,西夏在那边设了瓜州西平监军司,还有甘州甘肃监军司,那些地方曾经都是甘州回鹘的地盘。
十二个监军司嘴上嚷嚷着要联合大宋铲除梁氏,谁也不敢保证他们会不会背後插刀,稳妥起见就是都给他们找点事情做。
右厢朝顺、黑水镇燕、白马强镇、黑山威福这几个监军司离的太远对战事影响不大,瓜州西平、甘州甘肃这两个监军司交给回鹘人,左厢的六个监军司基本上都和大宋接壤他们可以自己防备。
嘿嘿,干就完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