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夏,兴庆府。
梁氏全族的心情都不太好。
或者说,从往利氏带着盐州降宋那一天起,兴庆府的大贵族心情都没好起来过。
他们是想抢盐州,但是往利氏是不是脾气太大了?多大点事儿就降宋?
还带着盐州一起降,盐州是他们的吗他们就降?
党项贵族们把往利氏全族骂了个狗血淋头,可是骂也没用,往利氏走的时候连只狗都没给他们留下,连迁怒都找不到该找谁迁怒。
姻亲?他们自个儿就是姻亲!
留下的要麽外嫁到其他部族要麽无关紧要,杀了无济于事不说还会让本就混乱的局势雪上加霜,往利氏那些老东西就是知道其他部族奈何他们不得才这麽有恃无恐,换成十年前他们跑跑试试?
屋漏偏逢连夜雨,他们西夏还能好吗?
大贵族们骂人的时候中气十足,丝毫不去反思往利氏为什麽举族南迁,也不去想为什麽往利氏举族南迁那麽大的动静愣是让他们给迁成功了。
问就是往利氏狼子野心蓄谋已久,谁能想到那麽大一个部族说走就走。
当年拓跋氏一统党项各部差点把往利氏上层贵族给杀光了都不见他们跑,这次只杀了几个人有什麽可跑的?
拓跋氏就是如今的皇族嵬名氏,李元昊称帝时废弃唐、宋所赐李、赵姓氏及拓跋旧姓改姓嵬名,汉地称西夏皇族李XX只是习惯,西夏境内的皇族都是叫嵬名XX。
如果赵守忠听到这些话,他能直接拔刀冲过去咔咔乱杀。
不会说话可以不说话,不说话没人把他们当哑巴。
当年拓跋氏的确杀了不少他们往利氏的贵族,但是其他各族也没能幸免,大家一起被杀然後集体认怂没什麽不能说的。
这次呢?那麽多部族逮着他们往利氏一个欺负,能忍的那是王八。
光骂他们往利氏不顾以往情分翻脸不认人,怎麽不说他们为什麽翻脸不认人?
呵,一群垃圾。
党项贵族大概知道这事儿他们理亏,除了骂几句也没法干其他的。
出兵把盐州夺回来?之前三十万大军攻宋一无所获已经让国中百姓怨气横生,谁出兵?怎麽出?粮草军饷谁来供应?
现在朝中掌权的是梁氏,太後和国相都没发话他们着什麽急?
虽说盐州没有落到自家手中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大损失,但是偶尔也可以不那麽较真,盐州的盐池盐井开采那麽多年已经有几个采不出东西了,估计剩下的几个也没好哪儿去,丢了就丢了吧。
党项贵族和梁氏本就貌合神离,老牌贵族们私底下一合计,最後压力再次来到梁氏头上。
宋军近来动静太大,眼看着吐蕃都要被他们给灭了,宋人拿下吐蕃後就能对他们展开包围,太後和国相快想想办法。
梁太後:……
梁乙埋:……
我#%……#%……#&……
梁氏姐弟怒不可遏,却也拿那些成天给他们找不痛快的党项部族没办法。
小皇帝继位时年岁太小,梁太後能理所当然把持权柄。
当年她被封为皇後时党项贵族就各种有意见,实权太後比当摆设的皇後更惹人嫉恨,她又是被党项部族排挤的汉人出身,要掌控西夏朝堂何其艰难。
梁太後是个聪明人,出身改不了没问题,那就让党项人知道她即便是汉人也能带领西夏走向辉煌。
她临朝称制,任命兄弟为国相,重用党项贵族出身的都罗马尾、罔萌讹等亲信,取消汉化恢复党项旧礼,放权给党项贵族排挤朝中汉人,拉拢一切可拉拢的势力。
实在拉拢不了也没关系,她可以用武力来迫使不听话的党项贵族低头,先贬再杀干脆利落,即便是皇亲国戚也逃不出她的手掌心。
如此辛辛苦苦掌控了朝堂,接下来就是为西夏开疆拓土,让国中的党项人都看看她这个汉女究竟有没有执掌大权的本事。
再然後,西夏在对宋战事上就基本上没胜过。
对宋开战,大败而归。
对吐蕃开战,也没取得什麽功绩。
西夏的地盘没有变多,反而损耗了大量国力,原本貌合神离的党项贵族们和她离心离德,用来稳固地位的策略起到了反作用让她的地位更加不稳。
更糟心的是,她的儿子逐渐长大,最近不知道听了谁的挑拨非闹着要亲政。
她这个当娘的都应付不来那群贪得无厌的老贵族,十几岁的半大小子能干什麽?
别人的话什麽都对,娘亲的话一个字不听,也不想想亲疏远近,她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儿子她能害他吗?
梁太後不愿意撒手放权,奈何这几年屡战屡败影响太大,盐州丢掉後实在扛不住来自朝中的压力只能宣布退居後宫由小皇帝亲政。
明面上退居後宫,实际上大权依旧掌握在她手里,小皇帝接手的只是个空架子。
她只能退到这一步,党项贵族要是紧逼不放,她梁氏也不是一点反抗的能力都没有。
党项部族知道不能逼太紧,看梁太後退步也偃旗息鼓了。
先说好,小皇帝不愿意当傀儡皇帝和他们没关系,後头再发生什麽乱子也和他们没关系。
小皇帝当然不愿意当傀儡皇帝,就算没有党项贵族为他冲锋陷阵,他身为嵬名氏的正统继承人占着皇帝的名号也能和梁太後对着干。
母子俩天天相处跟打仗似的,弄得梁乙埋都不敢在兴庆府多待,打着防范外敌的名义就带兵走了。
宋人最近的动静着实太大,他们当初和董毡合作只是以防万一,必要时候该打还是打,万万没想到形势瞬息万变,原本只是以防万一的策略转眼变成了不得不抓住的救命稻草。
春日里他带兵入驻天都山想着趁宋人和吐蕃交战打个翻身仗,当时已经和马衔山、龛谷等地的部族约好共同出击,结果狄青王韶大破河州,连那个一直和董毡过不去的木征也降了。
木征一降,青唐吐蕃势力锐减。
以董毡的本事想抵抗宋军无异于痴人说梦,到底还是要指望他们大夏的支援。
梁乙埋嘴上说着会和吐蕃合作抵御宋军侵扰,身体却很诚实的派人紧急重修凉州城防备宋军从河州洮西攻入。
吐蕃人不靠谱,关键时刻还是得靠他们自己。
……
青唐城,董毡得知西夏忽然开始重修凉州城以及凉州附近的堡寨冷笑不已。
自古两国和亲,有请婚,有乞婚,未有以女请归者。
以女请归,等于献女。
他儿子已有甘州回鹘的公主为妻,梁氏还要献出女儿嫁给他儿子为妻,这门亲事本就是西夏高攀,现在吐蕃战事不利他们西夏又端起来了,当他们吐蕃好欺负?
吐蕃对宋战事不利,跟党项对宋的战事好哪儿去了似的,大哥不笑二哥,党项人先不给面子在凉州修筑城寨挡住道路,别怪他们吐蕃到时候见死不救。
董毡心情不愉,他和木征关系势同水火,木征倒霉他该高兴,但是想到那些原本应该属于他的地盘都被宋人抢去他实在高兴不起来。
身为赞普後裔却将土地拱手让给宋人,简直让祖先蒙羞。
不行,他得想办法把河州夺回来。
木征是个怂蛋,他董毡却不能让人看轻了去。
……
西夏景宗李元昊是个野心与能力并存的人,建国後改姓嵬名下令秃发,建国大夏年号天授礼法延祚表示他受命于天。
如今西夏的年号天赐礼盛国庆,和李元昊建国时取的天授礼法延祚有异曲同工之妙。
要是放在大宋,这个年号怕是得被朝臣喷出花儿来。
不管怎麽说,李元昊留给子孙的西夏是个强盛的西夏,东据黄河、西至玉门、北抵大漠、南临萧关,逮谁咬谁打遍周边政权。
他儿子毅宗李谅祚也很有能耐,若是多活二十年坚持推行汉化,到时西北究竟谁占上风还不好说。
奈何毅宗英年早逝留下孤儿寡母面对虎视眈眈的党项部族,内乱和发展不可兼得,如今小皇帝和太後针锋相对,党项大贵族则是美滋滋的扩张势力看戏。
就算变天也没关系,他们党项人本就是跟着中原政权混饭吃,哪边给的多他们去哪儿。
跟着嵬名氏动不动就被杀,中原那边讲究以和为贵,总不能也动不动就喊打喊杀。
他们嵬名氏自家都已经降了不少,还管得着别家降不降?
党项部族提起往利氏降宋时破口大骂,真到他们自己做选择他们未必扛得住投降的诱惑。
听说往利氏的部衆被安置在环庆路各州,男女老少都按照宋人子民分田耕种,宋人种地比他们党项人厉害多了,小日子过的比没投降时还要滋润。
还有往利氏那个狗东西,不光得了宋国皇帝的赐姓赐名,还当上了盐州的巡检,他一个降部首领宋人还真敢用。
啧,迟早要完。
不过……
往利氏能有那麽好的待遇,他们细封氏费听氏颇超氏野辞氏……肯定也行。
天气渐热,灵州城的蝉鸣已经开始聒噪。
西夏军队按地域分为左右两厢,仿宋制共设十二个监军司统辖,各监军司立有军名和固定驻地,沿用族落形式加以编排,惯例由部落首领以及朝廷派去的人共同管理。
毅宗时于西平府设翔庆军司总领兵事,因此西平府又称为翔庆军。
然灵州是两汉故称,别的地方称呼变来变去,世代居住于城中的百姓依旧习惯称之为灵州城。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
灵州是西北少有的物资丰饶之地,西夏迁都兴庆府後这儿的重要性也没有降低,翔庆军司都统军一直由嵬名氏近枝宗亲担任。
自从嵬名浪遇全家被贬又离奇死亡,嵬名氏和梁氏之间的关系越发紧张,翔庆军司对兴庆府不像以往言听计从,军政大事皆有如今的都统军兼赵王嵬名成遇一个人说了算。
嵬名成遇是李元昊的弟弟,是小皇帝爷爷辈的宗亲。
因为小皇帝年纪小,上任皇帝死时才二十一岁,李元昊本人被刺杀时也才四十多岁,所以嵬名成遇这个皇帝爷爷辈的宗亲如今也不算太老。
五十多岁正是奋斗的年纪,文可搜罗汉人帮他做事武可亲自上阵杀敌,怎麽看都比兴庆府那娘儿俩靠谱。
梁氏掌权後对宋作战屡屡受挫,上任皇帝只有当今小皇帝一个儿子,当今皇帝年幼没有子嗣,要是不小心有个意外,皇帝还是得从嵬名氏成员里挑。
嵬名成遇任兴庆府乱成一团,自己在灵州城稳如泰山,然而在他没有注意到的地方,今夏大旱朝廷却依旧要增税的消息越传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