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大山这回是彻底醒了,他揉了揉眼睛,“成,你说啥都成,你说得也是,咱们家里用得多,不能全让闺女掏钱。”
崔大山欠女儿钱了还不知道如何是好呢,更别说白用一辆马车了,若他不出钱,恐怕崔如英不用马车放在家里,他最多也就管喂马擦车,用肯定是不会用的。
自己出了银子那才仗义呢。
许娘子这回满意了,安心睡去,等到次日刘勇过来,先带着崔如英去选马车了。
因为选的是旧车,只能次中选好,而且大体上也有些毛病,刘勇挑的这辆车厢破损了,但车架和轮子是好的,能修,半天工夫他就能把车修好了。
回崔家把马牵了,直接把车拉了回去。
车一共花了四十两银子,下午刘勇在崔家修车,崔大山也不去干活了,找了几块好料子,把车厢仔细修过,加上用的料子好,几年都不会坏。
崔大山还把买车的钱给了崔如英,“这是我和你娘的意思,家里也用车,不好让你全掏了,以后给车夫的工钱也家里来,马车先可着你用,你不用了家里再用。”
崔如英买车还占了大头,肯定是先可着她用。
崔如英点了点头,“那多谢爹和娘啦!”
这样一来只花了一百二十五两,不过剩下的一千两一百二十五两银子,被许娘子要去了大头,给崔如英留了五两银子,说给她存着。
许娘子忍不住唠叨几句,“花钱的时候好好想想,莫要大手大脚,如今点心铺子生意好,那还不知以后如何呢,有了钱不如先买田置地。”
那房契地契才是真的,马会老车会坏,昨儿买的马车今儿再往外卖,就卖不到这个价钱了。
崔如英笑了笑,嘴上连连应着,“娘说的我都记着呢,以后肯定三思而后行,省着花钱,把钱花在刀刃上。”
许娘子见她模样乖巧,嘴巴又甜,心里无可奈何地泄了气,不好再说什么了。她知道崔如英现在答应,转头就忘了,根本劝不住。
因为每月点心铺子都有利润,还是一笔不小的钱呢,崔如英若是花了她也没办法,如今她不在侯府,更不可能求夫人把这钱直接给她。
许娘子点了点崔如英的额头,“好了,有啥事商量商量。”
车买了自然是方便许多,晚上回侯府崔如英便是让刘勇给送回去的,约定好了十五的中午来侯府接她。
她十五放假,等第二天再和崔大山去庄子,这又拖了几日,直接从上旬拖到了中旬,再不去是不成了。
买车这事儿崔如英还没和陆云蓁说呢,毕竟只是桩小事。
每日上课下课写作业练字,时间过得也快。等到十五放假,陆云蓁告诉她要去城东办事儿,正好顺路可以把她捎带上,崔如英这才和陆云蓁说了家里买了马车。
陆云蓁笑了笑,“挺好,有辆车方便许多,也省着你自己来回跑了。”
京城是天子脚下,若非逢年过节街上没那么多人,也不会出事儿,不过崔如英还小,既然有钱非要走着吃苦作甚,买辆马车是正当的。
那会儿陆云蓁还总跟崔如英说,有了钱想想该怎么花,买辆马车就是有大用处。
陆云蓁觉得有辆马车方便,她出门都是坐马车,省时不说,在车上还能想事情,而且做生意的马车更是门面,都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有辆马车出门谈生意别人都高看一眼的。
知道崔如英买了车,陆云蓁就不管她了,带着丫鬟出了门。
崔如英这回不用走路回去,就没在侯府吃饭,收拾好东西直接出府了。
侯府门口的路宽敞,她张望着,看见刘勇把车停在了侯府前面的路边,他站在车旁等着。
他是个爱马的,用手给马喂了些水,又喂了两把干草,摸摸马头,明明不爱笑,可这会儿神色却温柔。
崔如英喊了一声:“刘叔!”
刘勇把矮凳搬下来,崔如英好踩着上去,她还把崔如英背的包裹接过来放车里了,“小娘子来了,咱们是回家还是去铺子?”
崔如英道:“去铺子吧,城西那儿,晚上刘叔再接一趟。”
刘勇点点头,驾着车去了城西崔记包子。
崔如英路上跟他说了明儿得送他们去庄子,不会从庄子住,大概得在那待半日。
刘勇如今当车夫,自然是依着崔家来,连连点头说包在他身上,明儿一早就过来接。
说起来崔家还算事儿少的,平日只要把许娘子送到城西铺子去,晚上他再接一趟就行了,就没别的事儿了。
剩下的时间他能给人打马厩,接点私活儿。
一开始他也奇怪,只做包子生意还能买辆马车,崔家也没到太有钱的地步。但他认识赵掌柜,听赵掌柜说才知道许娘子曾在侯府做过奶娘,而崔如英如今依旧在侯府上课,很得侯府的世子夫人看重。
尽管刘勇人老实,不过赵掌柜还是多嘱咐了几句,“在这儿本分做事,别想那些有的 没的,崔家有靠山,若是得罪了你没好果子吃。”
刘勇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把崔如英送到铺子,马车停在了后门就走了,等晚上他又来接了一趟。
崔家买了马车,刘婶儿也能沾光,来的时候不顺路就算了,但是晚上回去都是给刘婶儿顺带捎过去,然后再回崔家。
今儿等把刘婶儿送回去,许娘子在车上还和悄悄崔如英说,“的确是有辆车好,方便多了,省着走路。”
人都是由简入奢容易,由奢入俭难,别看许娘子一开始想着人有两条腿不就是留着走路的吗,可坐了几日车,就真心觉得有辆车好了。
前日还下了雨,照样去了铺子一点都不耽误,鞋没湿还没淋雨。
不下雨的时候许娘子还能晚起一会儿,多带孩子。
前阵子许娘子把四郎送私塾去启蒙了,他自己上课自己回家,剩下俩孩子她和崔大山一人带一个。
多是崔大山带六丫,因为他的活儿少,那边人也多,谁顺手就能照顾一把。
而且六丫现在会走会跑会说话,也乖巧,比从前好带了不少。
五郎呢更是沉得住性子,自己玩都能玩好大一会儿,崔如英教了他摆树枝算术,还给让崔大山做了个沙盘,可以在里面写字画画,四郎很喜欢。
家里的孩子都听话,铺子生意好,崔大山和许娘子感情也更好。
不过许娘子是不打算再生了,她年岁大了,没精力再生一个。
而且崔大郎都十三了,过两年都该成家立业,若真再生一个,那孩子跟孙子差不多年岁了。
崔大山向来是听许娘子的,在这上头也是,回到家之后许娘子让五郎回屋睡觉,她给六丫洗了脸也就躺下了。
崔如英自然是自己睡一屋,隔几日没回来,屋里的荷花许娘子给换了几支,衣服也都洗好叠起来了。
被子似乎是晒过,闻着很暖和,还是回家好。
次日崔大山跟着崔如英去了庄子,庄子在城南,占地八十余亩,住了十几家庄户。
里面不全是田地,有个池塘,里面种了藕蟹,中秋那会儿还不肥,崔如英尝过,估计这回能捞些带回去了,
已经过了秋收的时候了,粮食都已经收完晒干了,就等崔如英过去称重,到时候上三成税,三成给庄户做佣金,剩下的才是崔如英自己的。
路上,崔如英忍不住掀开帘子朝外看去,田里已经看不见金色的稻田和麦田了,这一路田地里都空荡荡的。
马车穿过的小路,最后慢悠悠停在了庄子门口。这些从前都是庄户自家的田地,后来缺钱把田卖了,又给别人种地。
崔如英跟别的东家不太一样,别的庄子多是种粮食,但崔如英让六十亩地种粮食,剩下的二十亩种铺子能用得着的菜。
还留了地养鸡养猪,依旧是按分成给佣金。
一开始是有人不愿意种菜,粮食管饱,一年两熟能足够家里口粮,多出来的还能换银钱,可后来一听种的菜崔如英也会买,价钱还不低,况且很多菜一年能熟好几次,像土豆萝卜这些还压秤,比粮食收成好,吃了种吃了种,不比种粮食来钱少,自然就愿意了。
庄子和城里不一样,这边是田趣儿,没城内热闹。
下了马车,崔大山跟崔如英进了庄子,一眼看去就是悠闲的田园之景,有人在门口编篮子,有人围坐在一起说话聊天,还有人正摘菜腌菜,这些是崔如英要的,铺子里用不完的菜晒成干,家里冬日还能吃呢。
今年她想试试菜干馅儿的包子,所以多让庄户晒了豇豆干。做这个也简单,焯水之后挂上晒,吃的时候泡一泡,崔如英试过豇豆干蒸肉炖菜,很好吃的。
她来过两次,平庄户也总有人往铺子送肉菜,自是认得。
也不知谁听见动静往这边瞧了眼,紧接着就高声道:“哎!东家来了。”
崔如英走过去,笑着道:“这些日子忙,没工夫过来,这也等久了吧。”
劳作一年,都等着粮食呢。
人群中站出来一个高个子男人,他是庄户的管事,就他识字管着记账,跟崔如英说话的时候脸上堆着笑,“倒也不急,东家赶着月底之前来就行,到时官府有人来催田税。”
崔如英道:“那事不宜迟,我先看看账本吧。”
今年二月份开春种过一茬水稻,五月份收割后又种了稻苗,八月份秋收。其他的旱地种了麦子,五月份收了,之后就种了豆子,也刚收完。
从账册上看,庄子的亩产中规中矩,崔如英不会种地,更不知怎么才能让亩产高一点,所以看着账本上差不多,就没说别的,还跟管事道了句辛苦了。
管事笑着道:“种地干活嘛,都是应该做的,那一会儿过秤,把粮食给各家各户分了?”
崔如英道:“行。”
六十亩地的粮食,亩产三百多斤,也有一万来斤。
庄户找了俩秤称重分粮食,留出交税的,这还得多留点儿,剩下的才是崔如英自己的,再称七千五百多斤,跟账本上的差不多。
然后又收了菜干,跟庄户几家种菜的结了账,今儿的事儿还不算完呢。
崔大山得盯着把粮食送进仓窖,还有几样铺子常用的菜,不能坏了,得好好保存。因为往年不种菜,菜占的地方又大,所以还得再建几座仓窖。
粮食就在庄子舀米磨面,一时半会儿弄不完,只能先戴回去几袋子。
剩下的麦子慢慢磨,铺子做包子要用,如今庄子就能种麦子磨面,还省着去粮食铺子买了,先紧着麦子,磨完了直接送铺子去。
崔家卖包子,米用的少,但庄子种的水稻不少,光吃是吃不完的。
崔如英本想卖了,不过崔大山说粮食有用,外面米七八文一斤,若往外卖也就几十两银子。
说不准日后就能用上了。
崔如英还挺喜欢吃米饭的,对了,米饭。
她记得以前在家里做过黄焖鸡米饭,放香蕈干和青椒和土豆,做出来的有种不一样的味道,和小鸡炖蘑菇完全不一样。
可谓是香辣扑鼻,而且汤汁粘稠,光用汤拌米饭吃就已经很好吃了。若是来年买些新稻苗,肯定更好吃。
眼下她还有一千多两银子,说实话,放着也是放着,倒不如想法子再做点生意。
崔如英唯一担忧的事就是崔大山如今有木工活儿做,抽不开身,许娘子和二丫在包子铺,家里唯一亲近的邻居刘婶儿和她闺女芸芸也在铺子干活。
崔如英自己要上课,就算不上课,她八岁也不可能成日做生意呀,眼下竟陷入了无人可用的窘境。
这事儿还得日后再说从长计议。
事儿办完了,庄户们开始收拾东西,把崔如英要带走的粮食往车上搬。
还有两篓的螃蟹,这东西崔家以前还真吃不到,不过跟在侯府吃的比起来,庄子的自然小,但解解馋也够了。
剩下的就是菜干和果子,有的庄户们送的,多是柿子的苹果梨子,自家院子种的,也让东家尝尝鲜。
崔大山本不想要,因为他觉得庄户们种地不容易,一直推脱。
但崔如英收下了,她做东家也有一阵儿了,哪个做员工的不想着讨好老板,收了他们也安心。若是做得好,大可在别处给些好处。
上了马车,崔如英还一直想着买铺子的事儿,她若开铺子肯定要买一个的,正好手里有钱。
做吃食都是小本生意,到时候生意不好,还能把铺子租出去,时间长了铺子价钱还会涨。
只不过如今缺人,实在不成崔如英是可以接受买人的,买了人好好干活,也能多给好处,就像陆掌柜那样。
可在人牙子那买的人也并非万无一失,若是性子不好,她大抵做不到再给卖出去,人和物件是不一样的。
崔如英还是觉得像陆云蓁那样,有自小就在她身边的,更信得过。
倒是可以问问陆云蓁,不过燕归堂的厨娘就一个,还是小本生意,陆云蓁未见得会投钱。
还可以问楚玉珠,燕辉堂是有小厨房的,楚玉珠也有丫鬟,倒是可以来铺子做事儿。
回到家,崔如英已经把事情想通了,先问问陆云蓁,毕竟她住在燕归堂,陆云蓁有什么事都想着她,她也当如此。
若陆云蓁不管,再问楚玉珠。
刘勇直接把人送回家,一车东西也给卸下来了,这刚过正午,崔如英打算做点饭菜送铺子去,就没让刘勇回去。
崔大山正好可以等吃过饭再去宅子做木工,他看了看一院子东西,问:“这是要做螃蟹?”
就螃蟹是活的,庄户的人还说了,得活着就吃,死了的有毒。
崔如英点点头,“爹你去刷螃蟹吧。”
她怕被咬。
螃蟹这会儿还活蹦乱跳的,崔大山捏着肚子给刷干净,中间被夹了两下,不过他皮糙肉厚,倒也不觉得疼。
刷好之后崔大山问:“这样成不?”
崔如英点点头,她爹刷的还挺干净,“爹你再给对半切开。”
崔大山去切螃蟹了,他唠叨着,“这还怪麻烦的,这么大点都是壳,也看不到多少肉啊,能好吃吗。”
崔如英心道,等做出来你就知道了。
切好的螃蟹切面沾上生粉,下油锅一炸,青色的螃蟹很快就变成了橙色,然后切些土豆条也下油锅,再切姜葱蒜辣椒,热油炒香再把螃蟹和土豆炒了,厨房里满是香味儿。
炒了一大锅,剩下的直接上锅蒸,喜欢光吃蟹吃的可以慢慢啃,用来消磨时间也不错。
饭是崔大山刷螃蟹的时候蒸的,是用的庄子产的新米,蒸的时候崔如英滴了几滴油,蒸出来的米晶莹油亮。
饭菜是两个铺子各一份,给崔大山留了些,还给刘勇包了点香辣蟹。
刘勇不好意思要,“我就不用了。”
崔如英道:“这都中午了,刘叔也没吃饭,一会儿还得去送我去铺子,你简单吃几口。”
刘勇这才接了,他笑了笑,“多谢小娘子。”
东西放上车,先去城东的老铺子,送了饭菜后崔如英就去了城西,城西这边铺面大,能放十几张桌子,时辰不早了,这会儿铺子还剩五六桌客人。
赵掌柜和新来的伙计闲着无事,就在门口招揽客人。
崔如英是从后门进的,先去厨房招呼了一声许娘子,“娘,我做了新吃食,一会儿我们吃这个。”
说完就去前面招呼赵掌柜了。
赵掌柜一笑,“我说大老远闻着什么这么香呢,原来是小娘子做新鲜吃食了。”
崔如英看几桌桌上有酒,一时半会儿吃不完,就道:“咱们也先吃饭吧。”
新来的伙计还不习惯,但是赵掌柜已然是习惯了,隔一阵子崔如英就会做些好吃的。
这回蒸了米饭,做了香辣蟹和蒸螃蟹,菜比平日少,可一大盆螃蟹也足够吃。
橙黄色的螃蟹切面酥软焦黄,土豆条也是,直接穿了层酥衣,盆里面满是辣椒段和大蒜片,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而蒸螃蟹样子小巧可爱,闻着一股螃蟹的鲜味儿。
崔如英道:“还剩卤菜不,要是有咱们再来点卤菜。”
刘婶儿:“有呢有呢,我去拿。”
许娘子笑着坐下,她还记得今年中秋侯府吃螃蟹,螃蟹比这大,不过她还得喂奶,没办法吃,如今家里也有了。
崔如英也坐下了,做的时候她尝过味道,因为螃蟹小也不用一点点剥,夹着螃蟹腿用牙把肉咬出来就行了,这香辣蟹就是吃味道。
蟹的鲜甜和调料的香辣,炒过之后二者糅在一起,主要是嗦蟹吃。
觉得辣了吃口米饭,再把土豆碾碎拌米饭里,香香辣辣好不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