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放长假,崔如英先在家里待了两日。
买东西,布置屋子,把年货没买全的买全了。
之后除了看书,就是隔一天去一趟铺子,她把二丫换下来了,自己在厨房包包子。
二丫正好能放几日的假。
二丫在铺子干活没工钱,总是在厨房里包包子,时间久了定然觉得烦。
崔如英也就这么一个姐姐,她不太希望二丫对家里的事太上心。
不过让崔如英一个月都顶上,那是不成的,于是商量着一人一日,若是谁有事儿了,姐妹俩再商量。
只不过忙习惯了,这一闲下来,二丫倒是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
待在家的第一日,她把家里打扫一遍,衣服都给洗了,今儿却不知要做什么,等崔如英晚上回来,二丫道:“不然我还去铺子吧,你在家还能看书。”
崔如英:“怎么,在家里不好?”
二丫道:“我在家里还得生炉子,费钱,而且我也不知道做什么,不如去铺子帮忙。”
还能帮家里做点事儿呢。
崔如英皱了皱眉,道:“二姐,家里赚钱是家里赚钱,可也不能总想着家里赚钱呀。你闲着可以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比方说读书识字,学学算术。”
崔如英回家几日了,也才去铺子,昨儿晚上回来一看,院子挂了好些衣裳,冻得梆梆硬。
她这姐姐……
除了家里的事,二丫总有自己事做呀。
难不成要当老黄牛,可不能养成这种习惯。
二丫一脸困惑,自己喜欢的事,她也不喜欢识字读书呀。
其他的,更是不知要做什么了。
认字她只认识方子上的,若是妹妹拿着书本教,她怎么都记不住。
说实话,她喜欢做菜,也喜欢做包子,看着每个包子上一道一道的褶儿一模一样,就觉得舒心。尤其是每个包子包好,上锅发起来,看着白白胖胖的就觉得心里就高兴。
二丫道:“如英,不然你教我做别的菜吧,我要在家,可以做好了给你们送去,就和你在家时一样,你也不用天天吃包子了。”
二丫只会包包子焖面这些,别的做不好。
崔如英:“……那也行。”
还能顺便认字,她直接写了几张方子,其中包括做豆沙包的,这是按照当初酥饴斋做玫瑰豆沙月饼的步骤熬的豆沙,不过其中少了熬玫瑰酱这步。
包子皮儿和崔家平日做包子的皮一样,为了区分,别揉褶儿,直接做成圆的,跟馒头一样。
什么时候卖这个还不知道,且先做着吧。
总归是能顺便认字就是好事儿,比光在家里洗一家人的衣裳强。
方子写下,二丫跟着崔如英认了几遍,“我好好学。”
崔如英看二丫眉眼的喜意不作假,看来是真喜欢做菜,这倒是让她想到了另一桩事。
如今崔大郎在书院读书,若是能考取功名,肯定是要一直读下去的,这样一来成亲自然会晚。
家里不缺银子,四郎五郎以后肯定也去读书的。
崔大山呢性子本分老实,家里铺子开了有些日子了,从她爹最开始包包子送包子,包揽铺子大小事到如今渐渐不管事儿,反而重新拾起木工活儿,也能看出来,崔大山在这做生意上头并不热衷,也帮不上什么忙,反而木工活儿做得很不错,也能赚钱贴补家用。
许娘子明年就回来了,倒是能在铺子帮忙,不过性子也老实,崔如英觉得也不宜管事儿。
她想得远,这铺子能赚钱,日后这铺子谁管着呢。
明年三月份有童试,不出意外的话,崔大郎会去试试,就算这次考不上,应该也会继续读,来年再试。
四郎五郎还小呢,许娘子崔大山也不成,崔如英自己有酥饴斋,还有小火炉,家里的铺子倒不如让二丫管。
也只能二丫管了。
毕竟二丫是厨子,开铺子怎么可能不会做菜呢。
至于崔大郎和两个弟弟,崔如英是觉得男儿志在四方,总要自己去闯一闯,不能依着家中。
能供他们去读书已经很不错了,就像崔大山也能依着自己的本事赚钱,他们也该如此的。
而女儿家嘛,在这世道做事总要难一些,而二丫的性子随了崔大山和许娘子没错,但也能掰一掰。
就如这两日这般,休息还要在家洗衣做饭,这就不好。
若是日日包包子赚钱,日后的铺子还要分给兄弟们,崔如英都不乐意。
崔如英笑了笑,“二姐,我觉得算账也得学。你说一个包子用多少面,包多少个馅儿,花多少钱,这些你总得知道吧,不然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包吗。
学了算账,包包子都快一些的。这样,我先教你,我不在的时候你多问问赵掌柜。你学会算账,包子包得更好了,我就多教你几个做菜的方子,如何?”
二丫也觉得这样也成,一边学做菜的方子,一边学算术,她学得认真,倒是不像以前一样,今儿学了明儿就忘。
崔如英直接把地三鲜、酸菜鱼、金钱蛋的方子教给了她,为了二丫多学几个字,写得十分详细。
还托了赵掌柜教她算术,若是二丫休息的时候想来铺子帮忙,就去前头,多接人待物。
不过也没几日,因为赶到腊月二十五,崔大郎就从书院回来了。
一路风寒,崔大郎就带了个小包裹,这回放假时间久,加上明年童试,所以崔大郎还带了两本书。
上回月底崔大郎回来的时候崔如英没赶上放假,两月不见,崔大郎又长高了些,人也瘦了,哪怕穿着冬衣都能看出他清瘦许多。
崔大山看着心疼,直说在家多吃点儿补补。
崔大郎笑着道:“倒不是累得瘦,就是长高了显得瘦。我在书院一切都好,吃得也不少,爹不用担心我。”
他不是特别累,也不觉得辛苦,反而觉得寒窗苦读能磨练人的意志。
如今家中生意很好,也买了宅子,崔大郎想读出个名堂来。所以这回回家他打算上午看书,晚上来铺子帮忙,也省着晚上费烛火。
正好明儿赵掌柜,刘婶儿他们也放假了,不过李丰收还在铺子,他家里就剩他一个人,在铺子还热闹点儿。
不过崔如英有自己的主意,催着崔大郎去读书,问了只说现在客人少,不用帮忙,多个人在铺子也是闲着。
铺子的生意的确没月初好了,年前这几日连书院的包子都不送了,不用崔大山早起,更显着铺子冷清。
崔大山也不来铺子了,他又接了两个单子,一门心思做床,铺子里的事,当时全交给了二丫和崔如英。
崔如英也不全是骗人,客人是一日比一日少,到了腊月二十八,各家各户都准备年夜饭过年了,谁还来外面吃。
中午没几桌客人,等到下午崔如英直接把打烊的牌子挂上,晚上也不打算做生意了,李丰收收拾东西回家,早点回去,不然天黑路滑,不好走。
就算一个人也得过年呀。
下午崔如英和二丫就在厨房里包包子,不是家里吃的,是别人定的。
二丫说道:“没想到过年还能定出包子。”
一共定了一千六百个,前些日子已经包了一千三百个,今儿把剩下的三百个包完就成了,家里也得准备过年了。
崔如英随口一考,“还剩什么馅儿的,都多少个。”
二丫道:“三百个,其中有二百个酱肉的,剩下的有五十个豆沙的,其余的都是豆腐的,我算得没错吧。”
崔如英点点头,“没错。”
这包子是前些日子有人上门来定的,是崔如英带着二丫谈的。
前后来了几家客栈的掌柜的,说时客栈厨娘回家过年,好多酒楼饭馆过年又关门,所以就订些方便吃的包子。
一千六百个包子其中有一千二百个酱肉的,素馅儿的是总共是六百个,按照给书院的价钱算的。
崔如英又道:“那一共是多少钱?”
二丫在心里算了半天,手还伸到半空比划,有半刻钟,她才迟疑着道:“总共是两千七百六十文?”
崔如英笑着点点头,“没错!二姐可真厉害!”
她和崔大山说了,包子是她和二丫包的,单子也是她俩定的,赚的钱也就一两多银子,她和二丫分了就是。
过年嘛,也留些钱买东西。
崔大山过年打桌子赚了钱,一千多个包子利润也就一两多银子,给闺女就给闺女。
这银子是崔如英分的,一两五钱自己留了五钱,剩下的全给二丫了。
本来就是二丫包得多,能者多劳,多劳多得,这是常理。
二丫道:“那这钱我过年添件首饰。”
二丫高兴,崔如英也高兴,因为她发现这几日二丫有些不一样了。
有些话说得多了,二丫也就能听进去了,如今就挺好,不至于有了钱还总惦记家里。
崔如英道:“那明儿咱们去街上逛逛。”
这款真快,明天就是二十九了,后天大年三十,这天肯定得准备年夜饭。
许娘子正赶上看白日,也回不来,不过跟陆云蓁说了,晚上可以回家和家里团聚,崔家能吃个年夜饭。
明儿她和二丫出去转转,街上肯定人多又热闹。
二丫道:“好呀好呀。”
一两银子呢,搁以前那是崔大山两个月的工钱。
崔家以前一年也就花那么几两银子,哪里会买首饰呢。如今能买一件自己喜欢的首饰,二丫心里很是欢喜满足。
崔如英不禁想,去年这会儿六丫还没出生,许娘子肚子大,天冷,一家人挤在三间房里,这三间其中一间还是厨房。
那些日子,估计以后不会常想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