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庚元想了想,握住陆云蓁的手说道:“想做就做吧,但也别太累了,这些日子你忙着府里的事,还有铺子的事,人都清瘦了。”
楚庚元这方面倒是说得过去,有什么事就算心里不是很赞同,可还是由着陆云蓁去做,还会给提供些方便。
陆云蓁点了点头,“嗯。”
这事儿她还得再和如英合计合计,今儿也是累了一日,夫妻二人这就歇下了。
夜里起了风,听外面风吹叶子和门扇的声音,交织在了一起,呼扇呼扇的,让人不禁把被子往上扯了扯。
大约是吃了羊肉的缘故,崔如英这一晚上都很暖和,被窝里热热乎乎。
日子过得也快,等到放假,崔如英又回家一趟,把许娘子给崔大郎和二丫做的秋衣带了回去。
崔大郎在书院,穿的得体面一点儿。而二丫,许娘子本来不打算做的新的秋衣的,过些日子天就冷了,不如直接穿棉衣。
但崔如英说都是姑娘家,肯定爱俏爱美。二丫在铺子干活,累就算了,总得穿得好看些。
可许娘子说:“干活那就更不用穿得好看了。”
崔如英觉得这话不对,“就算不穿那也得有!我的早就做好了,四郎五郎不做就不做,二姐得做一身。”
许娘子这回没话说了,至于两个小的,她不打算做新的秋衣了,把崔如英他们穿旧的改了改,再抽空做棉衣也好入冬。
家里的被子许娘子实在没空儿了,来不及做,就嘱咐崔如英回家去布庄看看,无论是请人做,还是买两床,只要别冻着就行。
崔大山是没觉得冷,他是男人,火力又旺,心思也不如许娘子细腻,就没想到这一层。
等晚上一看,崔如英带回来了秋衣和新的棉被,这个才想起来,这天是冷了,得给孩子们多穿点儿。
崔大山二话不说就去厨房烧热水,这要换新被子盖,自然得好好洗洗,不然俩儿子跟泥猴似的,还得把新被子弄脏了。
四郎五郎也觉得新被子好,光滑的背面,结白的被里,看着干净又柔软,躺在里面肯定很暖和。哪怕没盖呢,都觉得暖和。
所以说洗澡也乖巧听话,外面秋风乍起,屋里热气腾腾,一家人好好洗了个澡,这一忙就深夜了,崔大山赶紧睡下,明儿早上还得做包子呢。
崔如英在家这两日,把家里好好收拾了收拾,一来天冷了,夏日的衣裳得收起来,二来再有几个月肯定买宅子,许娘子不在,崔大山又忙,她提前收拾,到时候也好搬家。
旧的被子没扔,给带到铺子围库房了,天越来越冷,不围着点菜容易冻坏。她还留了条被子给小黄小黑当狗窝用。
而李丰收因为总住在铺子里,已经把家里的铺盖给带过来了。
崔如英还去铺子看了账册,月初刚理完账,账目是没什么问题的,不过入秋之后又开多了几项开销,一是烛火,天黑得早,铺子晚上营业那会儿屋里就得点烛灯了,差不多得比夏日多点半个多时辰。
还有就是柴火和炭,天一冷做菜洗菜啥的都得用热水,崔大山本来说自己洗,他是男人,也不怕着凉。
但崔如英觉得这样不好,周大娘是干这些活儿,也不能把人辞了。而且用冷水容易落下病根,一个月下来也没几两银子,比起日后买膏药,还是用热水好一点儿。
等再冷一点,屋里就得放炭盆了,还得买些没有烟的好炭,又是一笔花销。
不过现在铺子生意稳当,新出的两样包子馅儿香辣豆腐和青椒茄子的很是好卖,两文一个五文钱三个,还能搭着来,都有人问崔大山早晨能不能也开门。
不过早餐利润低,也忙不过来,就作罢了。
除此之外还有新上的酸汤鱼,要价十文钱一小盆,鱼肉少,里面会放豆腐、豆腐丝、青菜,客人倒是很爱吃。
热汤配着包子,秋日吃着舒服极了,崔如英回来都会喝上一碗,她还出去看了看,外头现在也有卖这两样馅儿的包子的,包子摊也支了口大锅,卖鱼汤。
崔如英因为好奇买来尝了尝,味道比不上崔家的,包子也没铺子卖的大,鱼汤也是差点儿意思,不过因为价钱便宜,在街头生意很不错。
摊主脸上带笑,显然是赚了钱的。
崔大山知道这事儿后心里不得劲儿,但崔如英和赵掌柜却觉得没什么 ,她家吃肉总得让别人喝点汤吧,而且她看也没影响铺子的生意,现在铺子一个月的利润能上五十两。
而且,也能给崔记包子带些客人,总会有吃过崔记包子的跟在包子摊儿买包子的人说,这种馅儿的包子最早是崔记包子才有的,那边味道更好。
崔如英忙完这些就回侯府了,看了账册,对家里生意更加了解。
崔大山是节省的性子,她估摸着,家里现在应该有一百两的存钱,再来三个月,到时候加上卖旧宅的钱,估计也有二百多两,若是生意再好些,没准儿酒有三百两了。
崔如英手头有七百两,不过这钱还要留着买庄子,若是今年能定下,明年开春就能种上,也是一笔进项。
如今天一日比一日冷,换个更舒服的大宅子迫在眉睫。
崔如英都想好了,到时候要有一张拔步床,还有书桌书架柜子,得有个炉子,屋里直接生炉子烧火,还能烧水做些简单的小吃。
就自己一间屋子,多舒服呀。
好像天冷之后就过得更快了。
天黑得早,亮得晚,这个时代没什么娱乐设施,晚上吃过饭,也就睡下了。
十一月上旬,京城下了第一场雪,鹅毛一样雪花,很快就把地面铺白了,等到中午下课的时候雪就更大了。
崔如英见楚玉珠趴在窗边,兴冲冲地朝她招手,“如英,你看外面雪好大呀,好厚呀,我们下午去堆雪人儿吧!”
崔如英看这天也没法儿回家,就点了点头。
一旁楚玉娴眼巴巴看着,“……三姐姐,如英姐姐,我也想玩儿。”
她还是没回大房,倒不是赵婉芝不来接,而是钱氏一直没松口。
时间一长,楚玉珠都觉得楚玉娴没那么讨厌了,她看了崔如英一眼,崔如英笑了笑,楚玉珠就点点头,“那一会儿写完作业就一起玩儿吧。”
明儿放假,早点写完就可以放心玩儿了。
崔如英也觉得楚玉娴的性子好了许多,玩儿一会儿而已,而且冬天这么冷,人多也热闹一点儿。
学堂再上半个多月的课就要放假了,再上课就得等到正月中旬。侯府的小娘子上课,只是为了识字知理,太热不成,太冷也不成。
去年下雪之后,楚玉珠就没上过课,今儿来也是费了好大劲儿,没想到冬日上课除了冷,竟然这么有意思。
三人飞快把作业写完,就去玩雪了。
崔如英记得去年的雪没这么厚,也晚几天,今儿雪大,她要堆一个大雪人儿。
就是许娘子给她做的棉衣特别厚实,还有包着手的手套,暖和是暖和,但穿着很笨重,一点都不轻便。
走路还得小心,不然摔了就成滚大雪球了。
如今天冷,再加上衣服厚实,崔如英回家都得多花一刻钟,着实是没有春夏方便,本来明儿放假,她想下午回的。
崔如英转念一想,夏天的时候她还嫌天气热,不想回呢,如今入了冬又觉得天气冷了,估计等明年夏天,又觉得冬日好了。
三人就在府里的花园玩儿的,跑跑闹闹,身上也热乎起来。
今儿下雪,三人连饭都没顾得吃,雪人儿越堆越大,地上全是脚印。
丫鬟在旁边看着,看着三人穿得圆鼓鼓的,跑来跑去,觉得热闹又好笑,楚玉娴的丫鬟看着自家姑娘,忍不住搓搓手跺跺脚,忽然间有人拍她后背,给她吓了一跳。
回头一看,瞧见赵婉芝正站在她身后,拍她的是赵婉芝的贴身丫鬟,莲华。
小丫鬟忙俯身行礼,“奴婢见过大娘子。”
赵婉芝没有开口,莲华说道:“什么时辰了,天这样冷,四姑娘贪玩儿,你当丫鬟的也分不清轻重吗,还不把姑娘抱回去。”
小丫鬟忙点点头,起身便要过去,莲华又道:“抱燕宁堂去。”
小丫鬟愣了愣,顶着风雪眯着眼睛问道:“可是夫人那边……”
赵婉芝说道:“天这样冷,还纵着四姑娘在外贪玩,也不怕冻坏的身子,夫人那边我自会去说。”
总算找到了个由头,终于能把女儿给接回来了。
赵婉芝想得好,只不过楚玉娴的反应跟她所想截然不同。
楚玉娴不禁没兴高采烈,还哭哭啼啼的,被丫鬟抱过来时一脸的不情愿,因为在外面久,鼻尖通红,越发显得可怜巴巴,“我不要回去,我不要回燕宁堂,母亲,我们玩得好好的,你非要叫我过来作什么呀!”
楚玉娴看了看在一旁手里还攥着雪球的楚玉珠和崔如英,二人也停下了,看着楚玉娴被丫鬟抱走。
楚玉娴心里更难过了,本是玩得好好的,可如今母亲一过来,二人就这般看着她,她只觉得丢人,好好的,全是因为母亲。
赵婉芝心口好似被什么堵住,她吸了口凉气问道:“你说的是什么话,我这样是为了谁,天这么冷,冻坏身子怎么好。你当真以为你祖母是为了你好吗。莲华,还不快带四姑娘回去。”
一个大人和一个孩子,谁力气大谁力气小自然用不着说。楚玉娴用力挣扎,差点摔到地上,还是莲华把她抱了起来。
崔如英看着那边闹作一团,一方面觉得赵婉芝这会儿有些吓人,另一方面又觉得楚玉娴有点可怜。
楚玉珠小声说道:“这怎么办呀。”
崔如英说道:“不然去找夫人说,告诉一声也好过这样。”
楚玉珠想,只能这么着了,只不过她刚让丫鬟去正院通风报信,楚玉娴就哭着喊,“三姐姐!三姐姐你快救救我,我不要回燕宁堂!”
没有什么话比这句话更伤赵婉芝的脸面,这才几个月呀,女儿仿佛就不是她生的了。
这句话就好像一个巴掌,直直打在了赵婉芝的脸上。
赵婉芝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斥责起丫鬟道:“没用的东西,一个孩子还弄不了,你在你祖母这儿,却忘了你母亲是谁吗!还不快点的!”
楚玉珠其实不是很喜欢楚玉娴,可是这会儿也看不下去了,仰着头说道:“大伯母,我们玩的好好的,是你非要带玉娴回去,这是你的不是,何苦为难玉娴呀。”
崔如英道:“如今天冷,让四姑娘这样哭才是伤身子。”
还下着雪呢,天又冷,何苦让孩子这样哭。
楚玉珠道:“就是,不然我们去找祖母分辨分辨,到底是回正院还是回燕宁堂。”
崔如英是外人,不该掺和这些事,楚玉娴是晚辈,按理说也不该掺和,只不过都到这个时候了,只能站出来。
楚玉珠的贴身丫鬟来得快去得快,还带来了钱氏身边的嬷嬷。
最后结果自然不必说,楚玉娴回了正院。因为在外哭了一顿,灌了两碗姜汤,又吃了涮羊肉,下午睡了一觉,倒是没染风寒。
而崔如英和楚玉珠中午没玩儿尽兴,下午在外好一通玩儿。
崔如英回燕归堂的时候,头上全是雪,手套也湿透了,鞋子更是,里面的脚是热的,外面的雪是冷的,一来一回,鞋面都冻成冰了。
许娘子今儿看晚上,把崔如英好一顿说,“你看你,玩儿也不知道时辰,鞋子都湿了!”
许娘子去外头把鞋面的冰磕一磕,又刷了刷,就放在炉子上烤着。还好知道崔如英来回跑,许娘子多做了一双鞋,要是以往,只一双棉鞋,还得冻坏了。
崔如英就着热水洗脚,笑嘻嘻的,“娘,外面可好玩了,以前都没有玩得这么痛快过。”
侯府太大了,雪又多又厚,不像在南巷,那边孩子多,就算雪下得大,给崔如英玩儿的也不剩什么。
再加上往年衣服薄,就一双鞋,还得小心别弄湿了,以前四郎玩雪,没少挨揍。
崔如英觉得今儿可好玩了,虽然玩的时候觉得冷,但是玩完之后手热脚也热。
许娘子道:“等生了冻疮就不好玩了!”
崔如英依旧笑着,“那倒不会,今年吃得好,我手脚就没凉过。”
洗干净脚在床上滚了一会儿,李嬷嬷过来敲门,道:“崔小娘子,今儿三夫人要去‘红泥小火炉’,请你一块儿去,顺便吃顿铜锅涮肉。”
崔如英眼睛一亮,抬起头道“我这就收拾!”
她回头看了许娘子一眼,“娘,你看吧,涮肉隔三岔五一顿,吃这么多羊肉,怎么可能还生冻疮呢。”
就是往年,她也知道天冷,也不总往外跑的。
许娘子这回无话可说了,开酥饴斋的时候,三夫人总往回拿点心,如今开了涮肉铺子,又总带着崔如英出去吃。
没错,涮肉铺子已经开了有些日子了。位置也在城东,店名叫红泥小火炉,只卖涮羊肉、白菜、萝卜、粉条、凉菜……
样数是少,单靠卖锅子和酒水,赚的钱就很可观了。酒水是陆云蓁托人酿的,货源稳定,还占铺子利润的大头。
崔如英收拾好就跟着坐马车出门了,小火炉租的是个二层的铺子,一楼地方很大,八张四人桌,其余的是八人桌,大桌都在窗边,用屏风隔着。
二层是雅间,总共十间,八间八人桌,两间小屋子放的是四人桌,其中一间四人桌是陆云蓁给自己留的,她和崔如英常来吃。
开业两个月,生意挺不错的。
这铺子有固定客群,多是下职后一起来吃,点几盘羊肉几盘菜,再来一壶酒,怎么也得一两多银子。
崔如英这回和陆云蓁合伙,依旧是四六分成,她占四成。
除了一些主意,这回因为酒水都是陆云蓁找来的,所以她在里面投了一百两银子,还有管着铜锅的图纸、凉菜、各种方子这些。
陆云蓁管的事就多了,还把王大娘调来了铺子,赵大娘还在酥饴斋,她身边是彻底没人可用了。
小厨房前些日子新来了两个人,但是做菜不太合陆云蓁的胃口,所以就时常出来吃。
今儿雪大,马车哒哒走在街上,马车的轮子压着雪地,听着咯吱咯吱的。崔如英还掀开帘子往外看了眼,别看今儿下雪,但地上也有许多车痕,出门的可不少呢。
等到了小火炉这边,崔如英又往外看,铺子门口的车痕更多,好几辆马车都在边上停着呢。
陆云蓁也瞥见了,笑着道:“天冷之后别的饭馆生意差了些,因为菜上桌凉的快。我们这是京城第一家涮肉铺子,味道好,一直都是热的。我想着今儿天冷,客人肯定多。”
崔如英笑了笑,“这天吃个涮肉,不知有多惬意呢。”
下雪了,想吃涮肉的客人可不少。二人没下车,而是绕了一圈从后门进的。
雪已经停了,门口扫过倒也干净,进去之后就见厨子和伙计在忙碌,有端铜锅的,有端菜的,进进出出,看着很是热闹。
端锅的伙计还喊着“汤热小心!汤热小心!”
也有伙计瞧见陆云蓁和崔如英了,喊道:“掌柜的!东家来了!”
很快,一个个子不太高,身量胖胖乎乎的男人就出来了,他姓陈,是陆云蓁请的人。
陈掌柜道:“三夫人来了,今儿人可太多了,您先上楼,菜还按原来的口味成不。”
陆云蓁点点头,就和崔如英上楼了。
进了铺子,崔如英才发现什么叫做热火朝天,屋子里都是火锅味儿,进来觉得很是暖和。
楼下的是满的,屏风能倒映客人的影子,门口还有几人在等着位子。
在大堂吃的多是四五人,只有一桌是两人来的,但也点了一桌菜。
上了楼后就安静许多了,等到进了雅间,把门关上,外面声音就更小了。
这屋里上菜快,羊肉三盘,白菜萝卜手擀面,两份芝麻酱,不够吃了再加。
炭火旺盛,锅很快就开了,陆云蓁肚子也饿了,说道:“快吃吧。”
这个天儿,几日不吃这个就想吃,羊肉鲜嫩麻酱绵密,吃着热乎乎的。
陆云蓁一边吃一边道:“起初我还觉得菜太少,现在看一点都不少,杂了还不好呢。”
羊肉也分了种类,总不能一样的价钱,给这桌的肥给那桌的瘦,所以按照羊的部位分了五种,最贵的是一种肥瘦相间的,煮熟了吃一点都不腻,二钱银子一盘,一盘还不足一斤。
倒不是漫天要价,而是因为要做这个,就得买整羊杀,剩下的肉不知怎么做,钱陆云蓁花了,就得算到本钱里。
如今是送侯府去,府上这几日总有炖羊肉。
比起外面二十文一斤的羊肉,这也算是天价了,不过来吃的客人不少。
崔如英想着可以做成羊肉串什么的,她见以前饭店都是这么吃。
不过得做好吃了才行,她可以抽空试一试。
崔如英:“涮肉嘛,就是来吃肉和菜的,今儿的也好吃,味道跟以前没差。”
有两回来,锅底的味道不一样,陆云蓁三令五申,崔如英又把锅底的配料定下,味道才算一模一样。
陆云蓁忙了一天,肚子也饿了,等把肉吃完,就多吃了些白菜萝卜,最后下了手擀面,拌着麻酱吃完,整个人舒服极了。
陆云蓁道:“今儿生意是好,我倒盼着多下几日雪了。”
这个月分的银子的确不太多,九月底开业,上个月崔如英拿了六十两,是还有些钱,但得留着置办东西和买羊,这钱还是大头。
崔如英道:“我看都得等位子,今年天冷,估计得到四五月份天热了吃这个的才少了。”
到时再卖什么,就得想别的主意了,总不能还卖锅子。到时候热,谁能受得了吃锅子,不过烤串这东西,各家都会做,买些肉有炉子,烤就是了。
这会儿也想不出来,崔如英九专心吃饭了,她投了一百两,眼看也要回本了。
如今庄子还没买,她手里已经攒了好些银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