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如英知道这事已经是五日后了。
如今进了九月份,侯府景色已不同以往,原先是泛黄的叶子颜色更深了,府上处处都是落叶,不去枫山也能捡到好多叶子。
随处可见打扫院落的丫鬟和小厮,干活十分认真,有的地方还特意留了一堆落叶,看着很是雅致。
在这些丫鬟和小厮中,还有好些不同的,往燕归堂送礼,鱼贯而入,恍若流水。
初一初二不上课,崔如英今儿下午刚从家里回来。
先是见燕归堂有还未收拾完的礼匣子,不过她没多看,等到厢房屁股还没坐热,李嬷嬷就过来,说请她去正屋拿点心铺子上个月的分成。
也是快,眼看铺子都开了一个月了,这都到了月初盘点的时候,陆掌柜做事儿可真利索,这才初二。
崔如英收拾收拾进正屋了,正是下午,窗扇打开,屋里洒了金光,陆云蓁坐在罗汉床上,中间小几摆着秋日的水果和干果,还有独属于酥饴斋的点心。
她面前摆着书册,整个人显得分外柔和。
陆云蓁见她进来先笑了笑,然后把账册和银子给崔如英看,“你先看看,账册是陆掌柜中午送来的,这两日我忙着立世子的事儿,也没顾上。”
听到这话,连这个月分成有三百一十八两崔如英都没那么激动了。
她笑盈盈地道了声恭喜,难道这么多礼物送来燕归堂,立世子也不是什么小事,府上估计还得办宴呢。
这都九月了,她来侯府也有半年了,本来嘛,这种事宜早也不宜晚,她还住在三房,因为陆云蓁的缘故才去读书,还合伙开点心铺子,自然是希望早些尘埃落定。
不过她就是个孩子,说了声恭喜就没说别的了。
陆云蓁笑着点了点头,然后很快脸上的笑意又成了淡淡的。
都这么久了,如果是早些,她还能高兴高兴。如今这般,她也没那么高兴,只是觉得终于不为这事烦心了。
倒是楚庚元,知道此事之后更注重自己言行,跟他也说不通,陆云蓁这些日子忙,立世子之后府上的大事小事都压在她身上,劳心劳力的。
陆云蓁是三日前知道的,圣上批了折子,有了准信儿,钱氏才告诉的陆云蓁。嫁进来几年,璋哥儿都快半岁了,这事儿总算是有了定数。
月底府上家宴,安定侯又当着众人的面说了,已经递了折子立楚庚元为世子,圣上也批了,这也算板上钉钉。
楚庚淳许是早知道,神色如常,笑着说了恭喜,本来兄弟关系就不错,楚庚元在朝有些份量,就算楚庚淳从前争过,如今也不会显露在脸上。
亲兄弟,日后也好相互帮扶。
倒是赵婉芝挺出乎人意料,陆云蓁原以为赵婉芝脸上会挂不住,谁知她神色倒也平静。
还当着众人的面把染料方子交了上来,估计安定侯私下补偿了不少。不过那是公爹私库里的东西,陆云蓁也无权过问。
本来钱氏还说,若是赵婉芝不交方子,那就算了,立世子的事更重要,其他小事,就别计较了。
可她自己把方子交了上来,连着那个布庄,一起送到账房,交待布庄都花了两个时辰。
陆云蓁昨天还抽空看了看布庄的账本,上个月的确定出去了几个大单子,还有两单是按月送的,上个月的利润也很可观,上千两银子是有的。
倘若没赶上中秋,酥饴斋单比铺子利润,那还真不一定比得过。毕竟如今只定了月饼,还没哪个酒楼来定别的点心。
而且九月刚过两天,铺子利润不高的,若是赵婉芝再定出去几个大单,这赌约她就赢了。
现如今自己不比了,还把铺子交了上来,都不知安定侯许了多少好处。
家宴也不似那日在燕归堂一样,就好像什么都没发生。
赵婉芝自是恨得牙痒痒,她被楚庚淳训斥了一顿。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弄得陆云蓁去正院哭,她这个大嫂做得令人汗颜。
无法,布庄只能拱手相让,不过,她和钱氏说把楚玉娴接回来,钱氏没应允。
楚玉娴在正院待了半个月,虽然也想赵婉芝想得直哭,可是性子好了些,钱氏看着掰掰,没准儿能回来。
这再送回去,没准又拿女儿撒气。
赵婉芝想什么陆云蓁自是不知,她对崔如英说道:“定下来心安,你看看账目对不对,这个月还是定明年的月饼,铺子里的点心该卖卖,看看能不能把蛋黄酥定出去。如英,我跟大娘子的赌约作罢了,就好好经营点心铺子。”
崔如英发现她自己只是回了个家,令她诧异的消息就接踵而来了。立世子是好事,不比了勉强也算好事儿吧。
只不过这说反悔就反悔了,这才过了一个月。
陆云蓁看崔如英神色,就知道她在想什么,的确是没什么信用,不过,“若非她不比了,我们也不一定比得过。”
陆云蓁简单说了说布庄的生意。
崔如英两人是合伙做生意的,利润分成,而赵婉芝是自己,利润上千两的确可观。
赵婉芝倒是没说假话,这染料方子的确值钱。
崔如英道:“那还有一个月呢,说不准咱们月饼就能多出定出去几单。”
她看了账册,明年的月饼已经有五个人订了,订的都不少,都是过百斤的。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还有一个月,谁赢谁输也说不准。
不过不比了也有好处,现在的结果跟大房输了没什么差别。
少的两桩烦心事儿,陆云蓁又说起了给崔如英看庄子的事儿,“我让人帮你留意着,不过这会儿没什么合适的,再等等吧,离年底还有三个月呢,倒也不急。”
刚过秋收,再等个一两个月,差不多就有了。
崔如英点了点头,“那有劳三……夫人了。”
府里的事儿陆云蓁都忙不过来呢,还得费心替她留意这个。崔如英如今就不能喊三娘子了,安定侯已经立楚庚元为世子了,对楚庚元也不能再叫三爷,也得喊世子。
陆云蓁这两日对这称呼倒是习惯了,也就是跟人说一句话的事儿,算不上多费心,“这算什么,你可别这样,还没找到就有劳,找到了又得说些见外的话了。”
陆云蓁忍不住笑了笑,还是跟崔如英说话舒服,也自在。
崔如英笑了笑,那倒也是,不过该客气还是得客气,两人又说了说闲话她就回厢房了。
虽然立了世子,可还没分家呢,不过只要三房没什么事,等府上的四公子五公子都成了亲,也就顺顺利利分家了。
一个十六一个十五,也就这两年的事。
回到厢房,等许娘子回来,崔如英又把钱给她,半个月前分了四百三十二两,在许娘子那放了四百两。
这下又有三百多两,这回她还是想在许娘子那放大头,自己留着十八两,但许娘子问了问,“上回留的钱还剩多少?”
崔如英说了实话,“还有一半呢,买完首饰我就没花过了。”
吃住在府上,连点心都不用买,也就在南街吃个早饭,但也就几文钱。
许娘子想起那首饰就心疼,“那这钱我都给你存着就是了,省着你乱花。”
崔如英讨价还价道:“要不留个零头给我?大头娘给我存着。”
她笑嘻嘻地往许娘子怀里靠,但许娘子不答应,还把人推开了,上回就给你留了小头,你想想要是不给你,三十二两加上这回的十八两,那又能凑足五十两了,给你也乱花,娘给你存着。你那儿还有钱的话,就再拿二两出来,凑三百二十两。”
这钱还有大用处呢,要是买庄子就差那几十两,家里添上也无妨,要是还不够,那还真让三娘子添吗。
崔如英瞠目结舌,她娘就应该去管账,这也太会攒钱了。
崔如英不得不感叹一声,别人都抹零,许娘子竟然还能算着她的零花给凑个整。
许娘子又在心里算了一遍,“拿二两就行了。”
崔如英认命地点了点头,也好,怎么说钱都是给她的,凑整也是给他存钱,为了她好。再说她手里还有二十两呢,足够她花好久了。
崔如英就找了二两银子出来,给凑了个整。
崔如英还跟许娘子说了说立世子的事,这事许娘子也知道。
许娘子叮嘱道:“知道了就知道了,别乱打听这个。带你做生意是带你做生意,但不能仗着这个和年纪小,就什么都敢说,祸从口出。”
许娘子的性子是刻在骨子里的,轻易也变不得,不过,崔如英觉得这上头她娘说得很对。
她也没觉得自己在学堂帮三房争了什么脸面,也不觉得自己一个点心铺子就帮了多大的忙。
或许能起到些作用,但那也是微乎其微的,还是陆云蓁和三爷能干。
相反,她还沾了很多光。
若不是侯府,家里就没做生意的本钱,崔如英就算有一脑袋主意,也没有用武之地。
这也是崔如英和陆云蓁性子的好处,总想着别人给自己带来多大便利,而不是居功自傲,所以两方相处得很是愉快。
铺子里没什么事儿,卖不完的点心崔如英常常往家里带,包子铺也一切顺当。不过天气愈来愈冷,上课的时候哪怕下午没课,崔如英也不会回去,而是在厢房看书练字。
陆云蓁也问过她,可想学些别的,这么大的小娘子,琴棋书画也该学着。
若是崔如英愿意,陆云蓁就给她请女先生。
但崔如英拒绝了,崔家的家世摆在这儿,能读书就很好了,实在没必要学那些,或许等她日后自己能学得起了,可以陶冶陶冶情操。
现在学了,也用不上,还是算了吧。
练练字就得了,她觉得自己的字很有长进,先生也夸不错呢。
其余时间,抽空还能做些新鲜吃食。
可以试菜,一间包子铺子,一间点心铺子,偶尔就得上新的菜。
她有空了可以让陆云蓁吃舒服一点,对铺子来说,上新的菜客人也更喜欢。
而且崔如英有时自己嘴馋,秋天冷了,八月还秋高气爽呢,进了九月份之后就冷飕飕的,适合吃热乎的,吃羊肉,蘸麻酱。
下午没什么事,她就把楚玉珠喊过来,二人往小厨房一钻,在赵大娘的帮忙下,打算今天晚上做个热锅子吃。
京城入秋之后常吃这个,对崔家来说就是各种各样没来得及晒成干的菜煮在一起,调个好吃一点的蘸料,一家人围着锅吃,尽管没肉也热热乎乎。
京城偏南,冬天冷是冷,可没到冰冻三尺的地步,也没火炕什么的,热锅子吃着会暖和一些。
不过这边都用砂锅做,煮熟之后端上来放些面粉条之类的。
崔如英试着改了改了,锅底就用王大娘熬的高汤,加了不少菌菇,更添两分香醇。锅也不用铁砂锅,而是找人打了个双耳铜锅。
有钱打个锅也快,提前打的,初四下午就能用了。
高炉里面就能放炭火,端上桌还能烧热了,周围一圈放高汤,热度能把高汤烧开,里面的菜给烫熟了。
肉只有羊肉和鱼片,送来侯府的羊肉自然是好的,王大娘刀功又好,切出来的羊肉片极薄。
菜嘛是楚玉珠前些日子去庄子玩自己摘的,对她来说,凡事都是亲自做的更好些
她一个人把菜给洗干净,崔如英则是做了些肉丸子。
鱼丸里放切碎的虾仁儿,虾丸里放蟹黄,还有一块老死的黄牛肉,刀背敲了,做了牛肉丸子,很是弹牙。
都圆滚滚的,装了好几盘。
孙惠茹也过来了,陆云蓁请的,这也算是立世子之后两房凑个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