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铺子是崔大山和二丫忙活得多,但是这些生意,都是闺女带来的。
就连来侯府,要不是崔如英跟着,许娘子觉得以自己的性子,根本不可能还没干活就拿到赏钱,能不能留下都得另说,家里也就没做生意的本钱了。
怎么说,都和崔如英有关系。
那会儿崔大山每个月五钱银子,接点儿私活,一个月能多几十文。家里就剩半两银子,四百多个铜钱,许娘子还坐着月子干不了活儿,就靠着崔大山一人,她万万不敢把钱投进去摆摊儿去。
当时摆摊也就几百文,可对那时的崔家来说,就是大部分银钱了。
那时家里没提过让崔如英在家看弟弟妹妹,崔如英也没在家里做过饭菜,知道家里没钱,根本不会提做生意的事儿。
以许娘子老实谨慎的性子,怎么可能拿家中小半银钱,去做一个根本不知能不能回本的生意。
要是做了,崔如英会怀疑爹娘换人了。
在许娘子看来,家中这些生意钱财都是闺女带来的,也的确如此。
她觉得崔如英就是有福气,先生给改的名字也好听。
福气这种事还真说不清,想着崔如英来侯府之后,先是得了三娘子的喜欢,后来又得三姑娘和二娘子喜欢,就连夫人也给过东西。
每日的点心、吃食……还跟着府上姑娘一起读书,笔墨都不用买……这会儿想想,诸多事呢。
可是现在买宅子还有个要紧事,那就是缺钱呀。
许娘子这回没像以往那样说女儿瞎想胡说,而是认认真真道:“咱们家是赚了些钱,可是铺子还要用钱呢。”
做人就是贪心,饭堂的生意许娘子想要,铺子的生意,许娘子也舍不得放手。
尤其现在也招了人,生意越做越大,用钱的地方肯定越来越多。
上个月崔大山还问她要了银子,听着崔如英说买这买那的,真是样样都要花钱,咋可能把赚的钱全拿出来买宅子。
崔如英一听许娘子这么说就知道有戏,她道:“我的娘呀,又没说现在就去买宅子!”
崔如英压着声音道:“娘,你算算咱们铺子现在一个月能赚四十两银子对不对,那半年就是二百四十两,抛去咱们一家的花销,也还有二百多两呢。”
许娘子点点头,家里是赚了钱,可也就吃食上花销大些,但一个月也花不了一两银子。
毕竟这么多年日子就这么过来的,许娘子和崔大山也不是大手大脚的人,尤其在侯府,吃住都不用钱,连衣裳都给做,也就给崔大郎交束脩、饭堂、住宿的钱,束脩还是交过的,还有就是给两个女儿买些首饰。
但十两多银子已经顶天了。
崔如英继续道:“咱们家如今住着的这个宅子也值五十多两银子,如果卖了,那就有二百五十多两,年底总能买个房子吧。”
如果现在买,加上现在宅子的五十两,就算攒两个月凑足一百两,也买不到什么好宅子。
在城南能买一个比现在住着大一些的,要想要大的还去更好的地方,那就没有了。
除非比如今住的还小,可崔如英早就住够了大屋分出来的小屋子,等她再长高一点,床都不够伸腿了。
许娘子点了点头,觉得是这个道理,但现在住着的卖不卖,她还没想好。
许娘子皱着眉道:“可宅子卖了之后,一家人住哪儿呢?”
崔如英:“咱们不是还有铺子嘛,我和娘总在侯府,大哥又去书院了,爹和二姐四郎五郎还不够住铺子吗,正省了从家里去铺子的功夫了。”
说实话,铺子虽然就一间厢房,可是并不小。再打张床,还不够凑合些日子吗。
许娘子想了想,那倒是也成,只不过这是家中买的第一间宅子,住了好几年总有情分,也难以割舍。
邻里邻居相处得也不错,刘姐家人多好,要是搬走,许娘子还怪舍不得的。
可话又说回来,也不能两家过一辈子。
崔如英见许娘子面露犹豫,又道:“娘,我和二姐马上就是大姑娘了,哪还有跟兄长爹娘分住一间屋子的道理呀。我难道就不能有一间自己的屋子吗,咱家早就该买个大点的宅子呢,或许宅子日后也涨价!”
崔如英的性子,许娘子不是不晓得。当初让她和二丫睡,她也不乐意,非央着在他们屋里分出一间来。
是有些挤,许娘子也觉得挤得慌,两个闺女也是大了,男女有别,跟兄长父亲相处更应该避讳着。
许娘子道:“那咱们也得先攒钱,有钱才行。这个月生意好,下个月还不知如何呢。”
崔如英就等许娘子这句话,“至少饭堂生意是稳当的,每月都是那么多,再说了,女儿还不够好好赚钱啊,那书院我可去了好几次了,回家就跟着爹一块包包子,那么早起来!”
这身体还是小孩子呢,那么早觉都不够睡。
崔如英是最怕吃苦的,但是自己的事儿她比谁都上心,吃点苦就吃点苦,啥事儿不是先苦后甜。
许娘子觉得听女儿的应该是没错,要攒钱换个宅子也不像最开始崔如英提时那样难以接受。
的确,别人家有了钱都置办田产地产,崔大郎现在还读书,也不知道读成什么样。有个大点的宅子,日后说亲也容易。
再说了,这生意的确是女儿带来的,许娘子也是怕女儿不高兴了,这福气就断了,到时候家里生意不好了怎么办?
许娘子沉吟片刻,柔声说道:“那就先攒钱,你不说也得攒半年呢吗,二百多两能买个大的吧。”
崔如英:“要是去城东城西,未见得大多少。”
许娘子:“那倒也是,那边宅子都贵。你呀,夏天也热,回去太热了,放假之前就别回家了。”
那是自然,崔如英不打算放假前回家了。
在侯府的确更好,有冰块用,不过锦月嘱咐过许娘子,别离得冰块儿太近,解暑就好,可别贪凉。
因为许娘子碰不得冰,身子受寒奶水不好,她还得照顾璋哥儿,不能因为贪凉耽误了正事儿。
若是染了风寒,厢房怕是都不会再用冰了。
但有了冰块,屋里和外面就不是一个温度,崔如英更喜欢从屋子里面待着,不过她不白待,偶尔也去小厨房。
自从入夏之后,陆云蓁因为忙活铺子里的事儿、又操心璋哥儿,加上天气炎热,她有几分苦夏。
胃口不好,吃不下饭,几天下来人就瘦了一圈儿。
年年如此,陆云蓁也不太在意,过了最热的时候就是了,崔如英却有点儿心疼,因为陆云蓁对她很好,就去小厨房帮着做了一些可口的凉拌菜和卤菜。
许是因为里面放茶叶的缘故,陆云蓁更爱吃她做的,咸辣都是恰到好处,还有甜辣口的卤菜,陆云蓁很是爱吃。
甜辣口的卤菜就是铺子常卖的,偶尔崔如英回去会改改味道,一直以来卖得都不错。
外头被太阳快烤干了,树叶子都晒得蔫蔫巴巴,一阵一阵热气往外涌,这种时候在屋里吃这些,楚庚元都觉得日子快活。
他倒是不苦夏,但是跟着沾光,有解暑的菜总比没有好。
赵大娘又把打卤面端上来,夏天陆云蓁就爱吃这几样,再往正院送几次,钱夫人年纪大了,胃口也差,吃这些能吃下饭。
那些辣的酸的这会儿她也不爱吃,只有这两样能多用一些。
早起偏爱吃胡萝卜鸡蛋馅的包子,这个清淡爽口不腻人,夏天最怕腻,一腻人就热。
一来二去,安定侯也觉得陆云蓁孝顺。
这些日子从管家理事来看,陆云蓁做事妥当,以儿媳的身份看,恭敬谦顺,很是不错。
而且看璋哥儿也不是爱哭闹的性子,楚庚元行事稳妥,在朝得皇上重用,比起长房,的确更合安定侯的心意。
赵婉芝心里着急,却没办法,特意寻了个厨子,可是钱夫人不喜欢,就没用。
她也不知有些菜是崔如英的主意,只想着夏日快点儿过去。
陆云蓁不知这些,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其他的,她不管。
吃些胡萝卜的包子,吃卤菜打卤面,尤其晚上,夏风吹着,也自在快活。
酱肉包子、羊肉包子……陆云蓁是没胃口吃了。
崔如英想,天热铺子的生意估计也差不多,腻人的大家没胃口吃,但卤菜啥的应该卖得还不错。
天气热,她也没回去,这又下了两日雨,更没法儿出门了。
不过下雨解了暑热,雨滴啪啦啪啦落下,风从窗户灌进来,那会儿的确凉快,不过雨过天晴之后,很快烈日高照,地上的水被太阳烤,就又热了起来。
崔如英想,她放假回家必得挑着早晚回去,没太阳的时候还能凉快点儿。
十二这日下午,黄先生留了放假每日的作业,知道崔如英会提前写完,还特意嘱咐了一句,“让你们每日练字是为了温故,如英总爱多写,若是提前写完倒也无妨,但要时常看看书本,别把这些东西给忘了。”
楚玉珠去年就没写作业,今年能写就不错了。楚玉娴做作业不用人催,倒也好。
崔如英点了点头,黄先生这是好意,是为了她好,“学生谨记先生教诲。”
先写完作业,再带些书本回去,假期时间太长,就算不想看书,也得挑着空儿看一看,再说她还得教崔大山他们识字呢。
那样也算温故了。
黄先生点点头,这些日子,楚玉娴落下的课程也追上来了,他做先生的,算是无愧于心。
马上下课,看几人的心思已经飞走了,黄先生道:“好了,下课吧。”
黄先生一走,楚玉珠高兴地跳了起来。
而楚玉娴,看看楚玉珠又看看崔如英,却没说什么。
自从那次从十里亭回来之后,楚玉珠再出门,她想着跟去,但祖母说二人年纪有差,同玩不痛快,不如找自己交好的。
楚玉娴想着别是因为言世清说了什么,也不敢问,性子也老实了不少。
赵婉芝问那日还发生了什么事,楚玉娴不说,赵婉芝就训斥了她,也怕这个女儿再画蛇添足,做一些蠢事,就嘱咐多跟楚玉珠亲近,别的事儿别做。
现在赵婉芝也没心思管这几个孩子,自己的事儿还应接不暇呢。
这样一来,楚玉娴偶尔跟着写作业,也不紧紧地似跟屁虫一样跟着了,楚玉珠就不是那么难以接受,毕竟是妹妹。
楚玉娴跟崔如英就更没关系了,只要不找她麻烦就好,这年纪又小,只有上课能见到。
自然也就相安无事。
不过今日崔如英就不留在学堂写作业了,早点儿回去吃饭,午睡过后再写。
楚玉珠和崔如英一起回的燕归堂,楚玉珠想吃燕归堂的饭,一块儿吃过午饭后就去了二房午睡。
其实崔如英也不是日日都做饭,她也是吃小厨房做的。
偏楚玉珠就爱吃,大约是人多有意思。
孙惠茹乐意极了,这带着女儿进学总比带着女儿玩强,早早的就备好了点心水果,还让丫鬟从街上买了干果什么的,留着学累了解闷儿。
就连布娃娃、面具、泥人儿都给买了新的。
二人午睡没睡多久,很快就起来了。
崔如英是沉得住气的,坐着写字也不分神。每日一张,放四十多天,那就是四十多张大字。
有人一起,楚玉珠也能耐得住性子,她想着快点写完,跟崔如英一块儿有伴,如果剩自己,不知得留到什么时候呢,到时候就更不想写了。
孙惠茹偶尔进来,一看二人就写字,过会儿再进来看二人还是在写字,都有点心惊。
崔如英也不傻,写一张自然就歇会儿,只不过孙惠茹进来时她们都在写字,就觉得没歇着过。
但孙惠茹不放心,隔两刻钟就进来问问,让吃些东西,别累着了。
这一个下午,天又长,两人写了十几张大字。
崔如英写了十三张,楚玉珠慢一些,写了十张,再写个两三天也就写完了。
写完作业又去燕归堂吃饭,俩人傍晚在花园玩儿,坐着小船在湖里摘荷叶,入夜了天就凉快,这样的日子倒也快活。
上学吃饭玩闹,崔如英觉得这才是这么大孩子该做的,不过她是不成了。
崔家这样的家世,非得好好做事儿,赚了钱才能说别的。
六月十五一大早,崔如英背着书袋回家了。《三字经》早就拿回去了,她只带了一本书,再多怕看不完。
除此之外,还有两包点心一些干果,全是小厨房送来的,崔如英吃不完,许娘子也不能吃,就给带回来了。
而且今儿出来早,早饭还有羊奶,崔如英也给带回来了。
铺子这会儿应该没人,这个时辰崔大山都是去书院送包子了,崔如英就没去铺子,直接回了家。
门没锁,但家里安安静静,院子挂着衣裳,被风一吹,衣裳直晃。
巷子左邻右舍也安静,只有两家烟囱冒着烟,天边一轮红日正升起,偶尔响起蝉鸣鸟叫声,但不显得热闹,反而趁着晨起巷子里更加寂静。
崔如英看鸡仔或站或卧,也没叫,就直接回屋了。
先把这些东西放下,有点心,家里人早饭就省了。
这回带了蛋黄酥和肉松面包,带了不少呢。
这边简单收拾了一会儿,二丫就揉着眼睛出来,笑笑道:“我还以为是爹回来了呢!”
崔如英说道:“我回来你还不更高兴,看我带了啥,六丫醒了吗?”
现在是四郎和五郎在崔大郎屋子里睡,晚上崔大山带着六丫睡,早上一醒就把六丫送到二丫那儿去。
二丫点点头,“一会儿我带着喝奶去。”
崔如英道:“不去也成,我给带了羊奶。还有点心,你饿了先吃点。”
六丫都四个月了,比以前能吃,也胖了点儿,让二丫带去还挺费劲儿。
有羊奶能吃得更饱一点,崔如英都是下午回来,因为天热,羊奶放不住,已经好久没带过羊奶了。
谁见了好东西不高兴,妹妹自从去侯府后,这也三个月了,每每回来都带不少东西,这要是出去花钱买,也得不少银子呢。
二丫看着有蛋黄酥,刚想拿,屋里传来哭声。
四郎五郎早就不爱哭了,大约是要换尿布,二丫就回屋去了。
隔了一会儿出来,去院子里洗了手,“如英,你吃饭了没有,走回来也怪累的,快吃点儿。”
崔如英是吃完回来的,锅贴和鱼片粥,清淡解暑,入夏了吃这些多,也不见什么辣菜,“吃过了,你吃吧。”
尽管在侯府什么都不缺,但是二丫还是想找好东西出来,“对了,你来屋里!爹抱了两只小狗崽子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