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饰都买了,肯定是留着戴的。铺子里正好还有铜镜,比崔家的还大呢。
二丫有些犹豫,这就要戴上吗,这可是银子呀。
崔大山在后头道:“喜欢就戴上,买都买了,不就是留着戴的吗!”
二丫这才点了点头,崔如英也把耳钉珠给换上了,原来戴着的枣针直接给丢了。
戴好之后对着铜镜左右看了看,铜镜打磨得光滑,照着人显得柔和,小小的耳珠在铜镜里并不显眼,反倒像个小星星,挺好看的。
二丫看了看妹妹,银色的丁香花开在耳垂上,精致小巧,“妹妹这个也好看。”
崔如英:“二姐你快戴上吧。”
二丫点点头,把钗子簪到了发髻上,她梳的也是双丫髻,一边一个发髻,虽说只戴了一根钗子,但她觉得自己戴发钗的样子好看。
崔大山痛快地给了钱,父女三人买的少,买完就回铺子了。
瞧离得近就是好,买完回去也就几步路的功夫。
可偏就这几步路,二丫走两步就停下摸摸头上的钗子还在不在,生怕给弄丢了。
从首饰铺子到崔记包子这么一小会儿,二丫就摸了三四回,她心里无比雀跃,除去妹妹给的珠花,这好像是她长这么大家里给买的第一样首饰。
银子的值钱,样子也是二丫喜欢的。
二丫欢喜,不仅是因为这是崔大山给买的,也因为妹妹兄长都愿意给她买,这是一家人的心意,都记着她认真干活,所以二丫才觉得分外珍贵。
戴在头上怕弄丢了,可收起来又怕看不见。
而且戴这个总觉得别扭,感觉头上顶了个秤砣,脑袋都不敢动了。
僵直着站一会儿就觉得脖子沉沉的。
这也太奇怪了。
崔如英瞧着二丫都同手同脚了,觉得有点儿好玩儿,这东西以后肯定还多着呢,明儿是端午,这算端午给买的,中秋肯定还得买,等到了过年那必然也要有,还有二丫过生日的时候……
慢慢攒着就多了,也省着日后议亲的时候,被哪家小子用朵绢花就给哄了去。
怎么说家里也是买过银钗的,这未婚夫婿的心意不能太轻了不是。
崔如英心里明媚起来,对她来说,有对耳珠也不错。苍蝇再小也是肉呀,以后慢慢就多了。
说不准她还能哄着许娘子给买一个更大的,而且崔如英自己还攒了二两五钱的银子,还有钱夫人给的金钗,她不缺这个。
回到铺子崔大郎过来看了看,使劲夸了两个妹妹的钗子和耳珠好看,“瞧着跟从前不一样,可真好看。”
崔大山本来没那么高兴,但看着兄妹和睦,心里就也就高兴了。一两银子,一天也就赚回来了,他本来就是个宠孩子的,看着孩子们这么高兴,觉得这钱花得值。
当爹的,还不是盼着儿女好,他大手一挥,说道:“等以后赚钱了,咱们再买大的,先小的凑合戴了。二丫,这在铺子里……”
二丫立刻道:“爹,我知道的,铺子忙来忙去,人也多,我不戴着。”
崔大山点点头,毕竟花了银子买的,要是弄丢了肯定心疼。
崔如英看大家也高兴了,等二丫美了一会儿不忘道:“行了行了,晚上还得做生意呢,都忙去呗。对了,给你们带回来的点心记得吃。我下午看看,能不能做一些新菜样,明儿就端午节,咱们铺子再送些卤菜吧,今儿晚上贴上告示,省着客人不知道。”
端午节是团聚的日子,家家户户都在家里过节,铺子生意未见得什么样。这种时候就应该想一些法子,比方说送些东西、上些新菜,省着客人吃着吃着就腻了。
如今天热,上点解腻清凉的鸡蛋汤,包子馅儿可以多弄几样,只一样太过单调了。
现在铺子里水煎包和酱肉包子的馅儿是一样的,算着只有一样包子,但做法不同。
崔家是卖包子的,馅儿太少不合适。该多准备两样,有一样崔如英在侯府吃过,羊肉大葱,吃着特别香。
大户人家都爱吃羊肉,这个馅儿崔如英在别处没见过,羊肉价贵,做成包子的价钱肯定也贵一点儿。
还有一样是纯素馅儿,本来崔如英打算卖韭菜鸡蛋,但外头韭菜鸡蛋馅儿的包子有好多家卖的,一个大包子就卖一文钱,崔如英还尝过呢,也挺好吃的。
崔记包子再做这个馅儿还能翻出花不成,就算做成水煎包,可价钱贵了估计也没人乐意吃。
所以崔如英打算再加一个胡萝卜鸡蛋馅儿的水煎包,素馅儿肯定比肉的便宜,就卖两文一个。
这个馅儿崔如英以前在学校门口吃过,胡萝卜本身带一股甜味,用胡萝卜丝做馅儿,煎熟之后不会那样硬。
外面包子底是焦的,金黄酥脆,里面馅儿是鲜甜的,颜色也比一般包子好看。
崔如英是个不爱吃胡萝卜的人,不过这个馅儿的包子能吃,还觉得怪好吃的。
崔大山他们自然没什么意见,以往也不想这些事,但听崔如英说了,就觉得成。
也不怪他们没主意,这事儿只有崔如英能做,别人还做不来呢,让崔大山想做点啥放到铺子里卖,他只能想出炖白菜粉条。
偶尔崔如英也会想,既然做生意这么赚钱,为何不人人学做生意去。后来卖了这么久包子,别人家做得酱肉包子还是没崔家的好吃,她就发现做生意也不是多简单的事。
若非她以前爱吃,爱琢磨这些,崔家现在也做不成这门生意。
做生意要方子,更要本钱,还得胆子大,这样一来只有少部分人敢做。
而且士农工商,有些人看做生意的低贱,还不如有个正经营生呢。这是崔如英听人说的,巷子里有人不盼着崔家好,说崔大山从前做木工还在百工之列,赚得虽不多,可比如今卖东西体面。
体面有何用,崔如英还是看重银子。既然崔家遇上这富贵了,那就想法子接住,让崔大郎去读书,再供养四郎五郎,好改换门庭,日子不就能过下去了。
一个下午崔如英都在厨房忙活,二丫和崔大山在一边做晚上的包子,和面发面、剁馅儿调馅儿,还得卤菜。
二丫比往日干劲儿更足,不时问崔如英用帮忙不。
崔如英道:“我先自己来,用帮忙了喊你。”
她看了眼外头,这个时辰刘婶儿和赵掌柜都没过来,铺子就家里人在忙活。
崔大郎在棚子的阴凉处劈柴,家里水缸也是满的,他现在不咋管厨房的事儿,就把重活给做了。
每日劈柴练了一把子力气,崔大山总说不劈这么多,但崔大郎想着若是自己去了书院,家里就少个人,自己多劈些柴,家里就能轻省些。
柴火天天用,还愁不够多吗。
这些活总得有人干,他干了就不用崔大山和妹妹们干了。二丫是姑娘家,总做活儿手就粗糙了,他多干点。
崔如英看着兄长额头出了汗,喊道:“大哥,进来歇会儿。”
崔大郎摇摇头,“马上就好了。”
崔如英见招呼不动,也专心做自己的事儿了。今儿二丫多活了些面,羊肉馅儿的好做,少了炒酱那一步,直接做了羊肉大葱馅儿的。
试馅儿的包子包的小,多调两种,到时候看哪种最好吃。
馅儿就用到了肉和葱,一种馅儿肉多点,一种少点,但把葱混进去也看不出什么来,肉馅儿拌好了,依旧是分几次抓进去葱姜蒜水,这样做出来的包子吃着水润多汁,蒸熟了汤汁能浸透包子皮。
羊肉馅儿试了直接蒸和水煎,因为羊肉价贵,外头买羊肉得二十文一斤,用料好,也还好吃,想要回本定钱自然得高。
崔如英自己尝着,直接蒸的好吃。
白面软,馅儿水嫩多汁,带着羊肉本身的味道,吃着比猪肉更嫩。
肉多肉少两种馅儿,她是尝不太出来。
羊肉价钱比猪肉贵一倍,这个包子要卖差不多就四文一个。跟酱肉包子差不多大,崔大山他们尝了也没尝出来,不过觉得味道不错。
唯一担心的就是四文一个的包子委实不便宜,还不像水煎包那样十文多给一个,估计吃的人并不多。
崔大山:“好吃是好吃,就是太贵了,不然明儿就少做些羊肉的。”
崔如英点了点头,“做个两三斤肉馅儿就差不多了。”
而胡萝卜鸡蛋馅儿的微甜口,吃着多汁,鸡蛋碎跟胡萝卜混在一块儿,颜色金黄橙红,看着特别好看。
崔大山都没想着这个馅儿能多好吃,可尝了味道意外觉得不错。
是咸甜口的,不过跟酱肉包子的甜还不太一样,毕竟崔如英没放糖。素馅儿的包子,馅儿多用料足。
直接蒸和水煎崔如英都试了试,她尝着这个馅儿的没有做成水煎包好吃,反正做吃食生意嘛,肯定选卖的最合算最好吃的。
崔记包子现在只有酱肉的,多加两样正好。
而鸡蛋汤崔如英想着就放在桶里,旁边放着碗,来铺子吃的自己打汤喝。崔大山本来觉得鸡蛋汤是用鸡蛋做的,不要钱给人喝多亏钱呀。
但看崔如英就用三个鸡蛋,只用了三个就熬了一大锅汤,撒点小白菜,调个淀粉水,再调个味儿,崔如英尝着也挺好吃的。
看着鸡蛋还挺多,薄薄的蛋花也不知怎么做得那么薄的,好像用了好多鸡蛋,到嘴边的话也咽了下去。
崔大山道:“我多练练,应该能做得差不多。”
崔如英点了点头,只要功夫到位,三个鸡蛋就能熬一大锅蛋花汤。
等下午刘婶儿和赵掌柜过来了,崔如英把今儿晚上和明儿该做的事儿给俩人交代了。
刘婶儿只管传菜,赵掌柜管传菜结账,铺子里上新菜了,二人得记菜名和价钱的。
羊肉包子四文一个,水煎的胡萝卜鸡蛋馅儿两文一个,鸡蛋汤不要钱。
崔如英道:“明儿卤菜也送,不要钱,千万别记错了。”
赵掌柜点点头,“明儿端午,送些 菜也使得。”
崔如英:“晚上多提几句,就说明儿端午,正赶上铺子开业半个月,感谢客人捧场,卤菜不要钱,还出了新菜,把新菜也提提。”
赵掌柜觉得这主意好,他以前也在吃食铺子做过掌柜的,对这些还算熟,都是招揽客人的法子嘛。
唯一诧异的就是,这话竟然出自一个七岁大的小娘子口中。就算是大人交代的,那也稀奇呀。
难不成去了侯府真能长见识,赵掌柜想,估计就是因为这个,加上崔如英聪明,不然也难解释崔大山老实巴交,却会做这么多吃食。
那就是从侯府学来的,能学这些,能证得跟侯府亲近,而且聪慧,还不咋好惹。
赵掌柜暗自点了点头,“小娘子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太阳落山,崔家就开门做生意了。
晚上来的多是男客,结伴过来,到铺子先吆喝要一斤酒,一盘卤菜,再琢磨吃什么。
来这吃饭的多好这一口,水煎包子觉得吃不饱,再要份焖面。
焖面是真好吃,拌着醋和油辣子,就着蒜吃,极其过瘾。不过铺子里也就这几样,连着吃几顿会吃腻了,只适合两三个人下了职过来。
不过隔个五六日不来又想吃,能来铺子里吃的都不差钱,也尝过南街早摊铺子的酱肉包子,跟崔家这个味道不一样。
有地方坐,有酒喝,就更乐意来这边,除此之外,还有东家和善,做的吃食一直一个味儿,卤菜味道也不错……种种原因。
明儿端午,今晚上生意不错,都想明儿在家过节,谁知刚坐下,铺子里就送上来包子。
崔如英下午做得多,家里人尝了还剩些,就送给早过来的客人吃。
崔大郎给送来的,“这是铺子做的包子,蒸包是羊肉馅儿的,水煎包是胡萝卜鸡蛋的,包子小点儿,先尝尝合不合胃口,若上了菜单,是和别的包子一样大的。”
一个客人送两个,送完为止,不要钱自然不在乎小不小。
而且包子小,不至于吃了就不想吃别的,浅尝辄止,也不占肚子,若觉得好吃,明儿肯定还过来。
客人眼中透着几分惊喜,“好,好好。”
崔大郎还道:“明儿是端午,铺子里卤菜送一份,跟刚开业那日一样。”
卤菜五文一盘,送个卤菜也少花不少钱呢,是划算。
不过过节还是得在家里吃,客人想了想,问道:“晚上还送吗?”
中午不过来,还有晚上呢。
崔大郎脸上带笑,“送,晚上也送。”
客人道:“成,那我们明儿晚上再过来。”
崔大郎给点了菜就离开了,客人尝了尝羊肉的,也就外面卖得小笼包大小,可吃着鲜嫩多汁,有人专爱羊肉的膻味儿,觉得这个包子好吃。
而素馅儿的吃着新奇,味道也不错。
外面的天色有些暗,每桌上都摆着一盏油灯,显着铺子里有几分热闹。
刘婶儿赵掌柜他们干活也麻溜,崔如英就在里面帮忙。
每个桌子都记了号,菜单上记着是哪桌,这样就不会弄混了。刘婶儿他们记了单子就给送到厨房来,崔如英看着单子备菜。
酱肉包子是蒸好的,水煎包焖面都得现做,所以都是先上酱肉包子、卤菜和酒水,客人慢慢吃着,等酒喝得差不多了,水煎包和焖面也就做好了。
客人在前堂吃饭,崔大山他们就在后头忙碌,中午吃饭晚,他现在肚子也不饿。
从下午买完首饰回来,也忙活大半天。
一直过了戌时,一家人才把东西都收拾完。然后崔大郎把钱匣子背着,铺子门窗关好,这才一起踏着月色回家。
忙活一天,都一身疲惫,只有二丫手里握着桃花钗子,眼里全是光。她不觉得今儿累,只想多做些包子,好把买钗子的钱赚回来。
崔如英看看崔大山,又看看崔大郎他们,“爹,若是太累,就找时间歇一天,身子最要紧。”
崔大山道:“有人帮忙,不咋累。况且你看那么多客人,都等着吃包子呢,这已经比摆早摊儿轻巧多了,赚得也多。”
赚钱哪儿有不累的。
多赚点钱,多攒点,怕女儿担心,崔大山说道:“也还好,煎包子简单,别的都是做好的,不那么累。”
崔如英看劝不动也不再劝了,一家人回到家里,梳洗睡下。
其实这会儿睡也正好,能睡到太阳升起,也不用像以前那么早起。
次日是端午,天气不错,崔如英觉得比起昨日,似乎又多了几分热意。
崔大山和崔大郎去买肉和菜了,崔如英和二丫先去铺子里和面,四郎五郎在厢房看着妹妹,家里得赶着午时开始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