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如英在心里斟酌了一番,抬起头笑了笑道:“我过去是给我娘帮忙的,省着她一个人太累,那边没什么事儿了我就回来。多个人也有个照应,像家里有啥事,我也能给我娘带个话。”
崔如英是想问问崔大山他们赵掌柜的事,可也不好当着赵掌柜的面问,等人走了再说吧。
赵掌柜琢磨着,这也不像是去帮忙的,穿得这样好,模样也好看,没准儿还和侯府有关系。看人下菜,若是崔家和侯府亲近,他肯定也老实点儿。
他道:“那是那是,多个人多出份力。不过在侯府当奶娘……都能带着自家孩子去吗?”
崔如英甜甜一笑,“那自然不是了。叔,你多吃点儿,今儿辛苦了。”
狐假虎威,她也没说假话,本来也不是都能带孩子进去。
她瞧着赵掌柜精明,先给唬住了,肯定没坏处。
赵掌柜连连点头道:“应当的,应当的。”
这些日子相处,他发现崔家人都老实,没想到这个小娘子说话做事倒是机灵,不然也不会去侯府住着。不过也不常回来,赵掌柜都来几日了,还是头一回见到。
吃过饭,崔大山他们打算去收拾碗筷,赵掌柜和刘婶儿没活了,等着下午再过来就行。
赵掌柜走了,但刘婶儿没立刻走,每回她都帮忙收拾收拾再走,给的月钱多,就想着多干点活儿。
崔如英道:“婶子早点回去吧,这儿有我呢。”
刘婶儿:“也不累,我把地扫了拖了就回去。”
崔如英见刘婶儿非要扫地,也没拦着,从后厨装了几个包子,一会儿留着刘婶儿带回去。
东西都收拾好,已过了未时。
崔如英这才问起赵掌柜的事儿来,“爹,大哥,掌柜的啥时候招的?”
崔大山道:“月初,他揭了门口贴着的招人告示过来问的,我和你大哥看了,你刘婶儿也看过,说管账没啥大问题,就给留下了。”
崔大山也着急,觉得差不多,而且这阵子就赵掌柜一个来问,“干了四五日,管收账记账,也管传菜,还算利索。”
反正没用崔大山说过啥。
来干活儿嘛,这点就够了。
崔如英点点头,“就算尽心那也是外人,若是大哥去书院了,爹你还得多出来盯着点儿。”
崔大山和二丫现在只管做菜,都不怎么出来的。
刘婶儿虽然也在大堂,可都是干活的,估计也不好看着别人,就算管了也有各种顾虑,肯定没自家人放心。
崔大山点了点头,然后脸上带笑,说道:“我知道了,这两天是琢磨送你大哥去书院呢。”
崔大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崔大山已经答应他了,等铺子生意稳当一点,过阵子就去书院,这事儿也和许娘子说来着,许娘子也没什么意见。
而且崔如英每回带给他的书崔大郎也都看了,以前的东西都给捡起来了,就等着忙几天铺子的事儿,就去上学读书去。
不过再读书,同窗都是比自己年岁小的,他估计得大个四五岁,不过大郎也不在意。
崔大郎看看崔如英,说道:“多亏了家里,不然我肯定回不了书院。家里到时候还得让二丫多照顾,明明我才是长兄。”
崔大郎心里并不是很好受,做长兄的该为弟弟妹妹撑起一片天,可他呢,还要让妹妹们多分担家事。
崔大山拍拍长子的肩膀,说道:“你是老大,日后光宗耀祖了,可不能忘记照顾弟妹。”
二丫点了点头,她眼睛跟月牙似的,一直在笑着,很是为崔大郎高兴。
崔如英看了看崔大郎,又看了看崔大山,“爹,别等日后了呗,有句话叫择日不如撞日,你都把大哥送去书院了,也照顾照顾二姐呗。我倒好说,现在在侯府读书,说起来也是花了家里的钱,四郎五郎日后应该也要送去读书的,六丫还小,倒是不急。
可二姐成日在家帮忙,什么也不图,等以后得等到什么时候去。”
这话说完,铺子里安静得落针可闻。
二丫张了张嘴,她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以前没这么想过这些事,但听如英一说,又好像不是那回事儿了。
这些话在她脑子里转来转去,她脑袋现在乱得很。
她知道干活供兄长读书是应该的,而且也乐意干活,以前不让她做她心里还不好受呢。
可是……妹妹说的话,好像也不无道理。
大哥去读书,妹妹有新衣裳穿,还去了侯府。好像只有她,一直在干活。
就连新衣裳,也是妹妹有两三身之后才有她的。
也高兴,却又没那么高兴。
二丫是女儿家,偶尔也会羡慕妹妹有漂亮的衣裳穿,有好看的首饰戴,也会高兴许娘子给她带回来新衣、妹妹送她绢花。
她也不知兄长去读书了,她就得要别的东西。
但听崔如英这样说,她一时之间都不知说什么了,更不知脑子里该想什么。
这样是对的吗,像是对的,又像错的。
崔大山也愣住了,他心里就没有想过这些事儿。
什么叫把大郎送去读书,二丫该怎么办,什么叫现在就照顾?
在崔大山心里,这都是一家儿女,理应互帮互助。他自认为没过多的偏心哪个,崔大郎是长子,送他去读书是他一直以来的心愿。
只有男子可以科考,而四郎五郎还小,崔大山的期望只能落在崔大郎的肩膀上,有了钱,送儿子去读书,盼着能改换门楣。
说实在的,崔大山都没想过偏心这事儿,也没想过有啥好吃的,偷偷塞给哪一个,更没想过自己对孩子们公不公平,有没有偏向过哪个。
崔大山觉得家里也没缺了她吃喝呀。
崔大山又看看儿子和女儿们,崔如英穿得最好看,衣裳上有绣花,头上戴着漂亮的绢花,而二丫却没有。崔大郎马上去读书了,可二丫还要在厨房忙活,她比崔大郎还小呢。
想到这儿,再想到崔如英说的话,崔大山脸上有几分热,他嘴笨,不知该怎么回答崔如英这些话。
崔如英也不是乱说的,一家人相处几年,她能摸得清崔大山的性子,老实本分,较为看重儿子。
在这个时代这些算不上什么毛病,而且崔如英也觉得这个时代男子承担得更多,家里就是崔大山崔大郎干活多,什么重活累活都是他们的。就连四郎五郎,虽然年纪还小,可也管着家里的事儿。
崔如英和二丫那么大的时候,是不干活的。
平日做事,她和二丫做的算少的,崔大山和许娘子对几个孩子,也没太过偏心,正因为如此,崔如英才没追求极致的公平。
就比如说给崔大郎交了多少束脩银子,就得给她和二丫花多少,那大可不必。
也没想过有啥东西,自己在侯府得了一份,就全带回去分给兄弟姐妹们。崔如英知道一碗水是端不平的,但是不能倾斜太多,让别人连口水都没得喝。
崔如英拉着崔大山的袖子,“好嘛好嘛,爹你看咱家赚钱了,二姐起早贪黑功不可没,不该给她买点东西攒点嫁妆呀。”
崔大山没法儿拒绝,因为崔如英不是给自己要这些东西。
不过崔如英了解二丫的性子,对她越好,她就对自己越好。崔大山两个女儿呢,肯定也少不了她的。
二丫本想说自己不要,可妹妹为她说话,她再不要,万一真不给了呢。再说了,万一以后妹妹不帮她说话了呢。
所以二丫只抿了抿唇,低着头什么都没说。
崔大郎愣了片刻,见崔大山又是挠头又是抿唇,笑了笑说道:“爹,我觉得如英说得有道理。家里人多,认真做活儿也是为了一家人的日子越来越好。可是想想刘婶儿来铺子里每个月全来还有五十文呢,若是生意好了另有嘉奖,这些东西到咱们自家人怎么反而没有了。”
崔大山支支吾吾道:“那不是一家子吗,咋能计较这么多。”
崔大郎摇摇头,“爹,正是因为是一家人,所以更不能亏待了。我觉得如英说得对,我去读书了,让家里供养,还用着家里的钱。不能让在铺子帮忙的,反而啥都没有。”
崔如英心里松了口气,大哥现在长大了,家里的事儿也能说得上话。
她读书时大哥就帮着说话来着,今儿也是。
大哥真好。
不过本来就是这道理,等崔大郎读了书考取功名,且不说能不能考上,就算真能考上,那得等到何年何月去。
那时再照顾,那时二丫都多大了,估计都嫁人了。
吃什么大饼,想给什么直接给,难不成给了二丫和她还能说不要。
崔如英又加了一把猛火,“爹,要是我娘在家的话肯定也愿意。过两年我二姐该议亲了,不能啥嫁妆都没有啊。”
二丫这才抬起头,她脸颊酡红,跺着脚道:“你胡说什么呢!”
崔大山看看女儿,又看看儿子,掌柜的才把上个月的账理出来,上个月十九铺子开业,一个月也就干了十日,几日阴雨生意差些,平日里生意还算红火,赚的钱不少。
利润算着有九两多,给崔大山交了束脩,还剩七两多,本来想攒着,但是孩子们都这么说了,是该给二丫攒攒嫁妆。
十岁的姑娘,十二三就得议亲了,啥都没有传出去也不好听。
崔如英见崔大山还在犹豫,又道:“爹,又不是天天买,这不赶上端午节了嘛。”
崔大山深吸一口气,“那我拿一两银子出来,去首饰铺子看看。六丫还小,倒是不急,如英你……”
崔如英笑着道:“先可着二姐来,我不急的。”
二丫急着说道:“一两银子就够了,我可以跟妹妹一块儿买!”
说完,她对着崔大山道:“爹,你真好!”
往常崔如英说这些话只是为了夸人,但二丫真的感动,高兴妹妹大哥和爹都想着她,也高兴爹能舍得一两银子。
那可是一两银子!竟然要拿出来给她买首饰。
她肯定用不完,能跟妹妹一起买。
崔大山也爱听好话,他笑着道:“一家子说这话干啥,哎,赚钱不就是为了日子过好点,早该给你买的。你大哥去读书,铺子里生意还得你多帮忙。走,咱们现在就去。”
崔大山何时见二丫这样过,一两银子而已,买啥都行。
崔大郎笑着道:“那我去买肉准备晚上的包子,爹你们去吧!”
旁边就是首饰铺子,也开了十几年,算是个老字号,平日来这买首饰的小娘子们很多,买完也有的会来包子铺吃包子。
以往二丫总看见首饰铺子有人进进出出,出来还拿着盒子匣子,这还是头一回自己进去。
首饰铺子崔如英也没进去看过,从前给二丫买头绳,就是在摊贩那儿买的。
崔大山带着两个女儿进去之后才知道像银饰、金饰的价钱,多是按重量称的,再加一些师傅打首饰的工费。
所以说一两银子绝对买不到一两重的首饰,崔大山本想说不然直接给二丫一两银子,可看两个女儿站成一排,一脸好奇地看着柜台,这话就没说。
买就买吧,虽然不知道有啥好看的。
崔大山这样想着,眼睛却也跟着往柜台望了望,他瞧见了一支钗子,许娘子戴上应该好看。
二丫小心看着,柜台上摆了许多首饰,有绢花、珠花、银钗、银手镯、银耳饰。还有很多铜的铁的首饰,铜铁打的,价钱便宜,很多上头还有宝石,看着也不错。
放眼看去,各种形状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
崔如英看着铺子大,更贵的应该在里面。
铺子里的伙计还来崔记包子吃过,笑着打招呼,“崔老板怎么过来了,给小娘子买首饰啊。”
崔大山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过来看看,二丫如英,你们看看喜欢哪个。”
崔如英也扒在柜台上,她想着崔大山说给一两银子,那超出些许也没关系。
她看着有支银镯子,挺好看的,看着挺厚实,应该在一两左右,“二姐,你要不要试试这个?”
伙计赶忙道:“小娘若是觉得喜欢可以试试,这些首饰都是能试的,不试试怎么知道好不好看,到时不喜欢也不打紧。”
可二丫摇了摇头,目光落向一只更小的钗子,要说重,肯定没那支镯子重,估计连一半都没有。
这个钗子打成了桃花的样子,很是好看。
二丫指着对崔如英说道:“你看那个好看不?”
崔如英点了点头,“好看,小哥,给拿出来试试。”
伙计把钗子拿了出来,二丫捧着手接过,银钗子在手里很有份量,不过她没试,问伙计,“这个……这个卖多少钱的?”
伙计看了眼后头的崔大山,崔大山没问也没说话,就点点头,“劳请等一会儿,我先给算算。”
称着有六钱重,还有近一钱银子的工钱。
这些都是匠人亲手做的,也没个机器,所以工钱都不便宜。
伙计说道:“小娘子何不试试,这个桃花簪子好看,很衬小娘子呢。”
二丫摇了摇头,她觉得这个有点重,若是不到五钱,算上工钱,就能跟妹妹买一个一模一样的,两人一人一个,这样多好。
崔如英看了二丫一眼,“就试试这个,若是合适就买着,姐,我看那边有耳珠,也挺好看的。”
越朝的小娘子自小就扎了耳洞,平日就用枣树上头的木针或是茶叶梗插着。
崔如英也有,那时可疼了呢。
耳珠打成了丁香花的形状,后面的针弯成一个圆圈,省着掉了。形状很好看的,也不算太重。
二丫还在犹豫,崔如英已经把桃花钗子拿过来,轻轻插二丫的发髻上了。
二丫像僵住了一样,小声喊着妹妹的名字,“如英……”
看了片刻,崔如英重重地点了点头,“好看,跟花开在了头上似的。”
二丫小声道:“有些重呢,而且你选的太轻了。”
崔如英道:“若以后家里有钱了我要大的,到时候你别生气就行。”
二丫立刻道:“怎么会!”
崔如英笑了笑,“那不就行了,我就要个耳珠。”
她回头看崔大山,“爹,你看行不,一个钗子一对耳珠,应该没超过一两银子。”
崔大山看俩闺女高兴,“那就这俩吧。”
超了就超了,应该也超不了多少。
伙计觉得崔家人痛快,“成,那我称一称,给您装起来!”
钗子六钱耳珠也就一钱多重,崔如英跟着讲了价钱,总共花了八钱六百文。
东西直接给包了个小的木盒子里,里面铺着层绒布,很是好看。
伙计刚想装进去,崔如英就道:“二姐,不然给戴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