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宋声给周士杰回了帖,说到时会一并去拜访。

皇帝把查铁矿案的幕后黑手任务交给了宋声声,陆清其实是很担心他的。就算是暗地里查,那也危险啊。更何况相公只是一个小小的翰林学士,也不知这背后的人是个什么背景,万一得罪了人被下了黑手,可能都不自知。

再说了,这偌大的皇城,不是还有刑部和大理寺吗,甚至还有只属于皇帝统辖的暗卫,这些没人可用了吗?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事实上,这里面有多少人可信,谁也摸不准。毕竟这年头,也许这人上一秒是这边的,下一秒就会倒戈到别处。

至于宋声,他这么一个纯臣,背后没什么复杂的势力,恰恰是皇帝查案最合适的人选。

看到自家小夫郎担心的愁眉苦脸,宋声安慰道:“好啦,别担心了,皇上派了暗卫保护我的安全呢。更何况,雷霆雨露皆是君恩,陛下的吩咐我只能尽力而为。而且这里是京城,背后之人应该也没有那么大胆敢如此明目张胆的在皇城根下动手。说不定这次我立了功,后面就能升到更高的位置了,也是件好事。”

宋声这话说的倒没错,这些年陛下一直都在给他建功立业的机会,当他有了功绩之后,便会在此基础上拙升他的官职,有理可循有法可依,这样在旁人眼里才站得住脚。

他这次离开陈阳走的急,陛下调任他回京也是急,新的知府都还没下来就让他走了。

只是陈阳经过这一次的变动,不仅知府没了,通判也没了,一时之间政务繁杂,必然得有个熟悉的人来接手。

宋声自然也想到了这一点,他向上面举荐了觉得还不错的蔚县县令。这蔚县是陈阳下辖的一个县,整个县的民生是陈阳最差的一个,不过这县令倒是个干实事的,如今都五十多的年纪了,还在县令的位置上殚精竭虑地为百姓着想。

也正是他为百姓着想,不懂得攀附权贵和上司,以至于都五十多岁了还是个县令,干了几十年都没能挪个窝。

宋声觉得他很不错,肯为百姓干实事的就是好官。他直接举荐他做了陈阳的知府。

这知府可是地方官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官职,按照常规来说,县令应该先被提拔为通判,然后才能提拔为知府,像他这种直接从县令到知府的属于越级升官。

但现在陈阳情况特殊,急需要一个知府来稳定局势把握全局。宋声直接上书皇帝举荐了他,没多久任命就下来了,这蔚县县令可以直接到陈阳府城赴任,非常便捷。

而这蔚县县令也没想到,自己已经一把年纪了竟然还升官了,直接越过通判直接升到了知府。他在这个县令的位置上干了一辈子了,白头发都有了好几根,早就对升官不抱什么希望了,偏偏这个时候被提拔了,他心里竟是有种说不出来的感慨。

身边的儿子早已成家,得知父亲升任了知府,高兴的道:“恭喜父亲,熬了这么多年,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看来父亲做的一切陛下都是知道的!”

蔚县县令则摇了摇头,感叹道:“陛下的恩典我时刻记在心里。只是这一次,听说还是多亏了巡抚宋大人,是他向陛下举荐了我。”

虽然官职小,但他在这地界生活了几十年,人脉关系有很多,这点消息不难打听。

“宋大人?他真是个好官。来了咱们这里一年,就把那个无良的知府弄倒台了,还有那个通判,竟然敢私自开采朝廷的铁矿,也是不要命了。这些都多亏了宋大人了,真是可惜,只来了一年他就走了。”

“儿啊,你若是他日中了举,能到京城中去,记得要替为父拜访一下宋大人,感谢他的提携之恩。”

当官的谁不想往上走一走?就算是个一心为百姓考虑的官,也要知道只有官职大了,手中的权力才会更大,能够为百姓做的事才会更多。

所以人到五十的蔚县县令此时被提拔成了知府,他的心里除了感激,还有说不出的喜悦。

而在宋声查案的时候不遗余力帮助他的府衙官吏仍旧留在陈阳府衙做事,被提拔上来的蔚县县令知道他们是宋声曾经照拂过的人,也会提拔重用他们。

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有这种现象发生,受他提拔和恩惠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逐渐形成一个团体,那就是宋声的门生。而这些就是所谓的门生故吏了,等到有一天他的门生越来越多,将来也许就可以成为内阁中资力深的阁老一般的人物,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走到哪里都有他可倚仗的人。

隔日宋声如约去了与周士杰约定好的地方见面,由他带领着两人一起去了宋阁老府上。

大概是周士杰提前递交过拜帖,所以只敲了敲门,守门的下人开门后一看是他们就让进去了。

这还是宋声第一次到宋阁老的府上,这宅子相当气派。不仅地理位置好,距离皇宫走路不过一炷香的时间,而且这院落的占地面积也很大。雕花门廊,小桥流水,应有尽有,是个会享受的。

宋声进了府中之后就四处打量着这院落的风景,周士杰斜着眼瞧了他一眼,心中略有些看不起,这样的人怎么配拜在宋老门下?瞧瞧这没见过世面的样子,东看西看的没有一点规矩,真是个穷酸书生。也就是沾了这姓氏的光,恰巧姓宋,要不然谁能看得上他?

周士杰虽然心里这么想,但面上可没表现出来,他也没有提醒宋声不要四处乱看,他巴不得他多犯些错呢,也好叫阁老家的人都看看,他们想见的人多么穷酸!

没错,这次见面并不是出自周士杰真心邀请的,宋阁老底下有两个儿子,这次就是宋阁老的小儿子给他透了信儿,他才这么做的。

大人把他们领到了正屋,给他们上了两杯茶之后道:“阁老还在休息,还请稍等一会儿。”

宋声自然不在乎这点时间,他坐下来细细品了口茶。他喝了这么多年的茶,到现在也品不出来哪种茶最好喝,哪种茶是上好的茶,反正在他的嘴里,什么茶都一样。

“这是什么茶?闻着还挺香的。”宋声道。

周士杰看他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心里不禁又多了几分鄙夷,但面上还是开口回答道:“这可是上好的雪春茶,听说是采了茶叶的第一撮嫩芽炒制的,极为珍贵。宋大人没喝过这么好的茶吧?”

宋声也听出来了他话里有几分瞧不起的意思,但他不在意,装作十分高兴的说道:“我哪喝过这么好的茶,说实话,到现在我也品不出这茶是哪种茶呢。今日还是托了阁老的福,也尝到了这么珍贵的茶。”

宋声话音刚落,就有一个浑厚的声音传入耳中:“天下茶叶种类繁多,爱喝哪种茶,哪种茶叶是好茶。”

这话说完,门口便走进来一个中年男人,这人便是宋阁老的大儿子宋建文。

“父亲身体不适,让我来替他见见二位。这位便是朝中的后起之秀宋声宋大人了吧?”

宋声赶紧起身行礼,“见过宋大人。”

宋建文如今在吏部任职,官位高居吏部侍郎,上面只有一个吏部尚书压着他,这个官位可是有实权的,掌握着朝廷官员的任免职能,非常重要。

宋建平虚虚扶了一把宋声,然后径直坐到了主位上,开始跟宋声他们说起了客套话。大多都是在与宋声说,前面都是些家长里短,没什么有用的,只是到了后面,宋声觉出了其他的味儿来。

这宋建文话语里有招揽他的意思,说的很隐晦,并不直接。

“咱们都是姓宋的,也许再往前数上几辈,还是一家人呢。”宋阁老这一支的人往前倒个三代也是土地里刨食的,没什么丰厚的底蕴,所以他这么说,也没什么问题。

宋声自然也附和道:“说不准还真是,那咱们还当真是有缘了。”

宋声虚虚的接下他的话,模棱两可,也没表明一个态度,这让宋建文心里有些不悦。

“宋大人自然也明白,做宋家的朋友,我们自然就是一家人。若是做宋家的敌人,那么这京城,可就只有一个宋家。”

这话就是赤裸裸的威胁了,宋声听得出来他的意思,他没有拒绝也没有同意,只是表示自己要多考虑考虑。

从宋阁老府上出来之后,宋声跟周士杰道别,径直回了家里。

他现在心里越发怀疑这个宋阁老与开采铁矿案有关了,只是他还没有确切的证据,只能等他采取更多的行动,抓住他的尾巴,才能顺藤摸瓜找出证据。

三天过了之后,宋声去翰林院报到。他如今荣升翰林学士,与他同为翰林学士的人都很防备他,毕竟他们本来就是个清水衙门,活不多,再分一分就更没剩啥了。干的活少就意味着没什么建功立业的机会,尤其是这每过几天就要去宫里侍讲,这么多人,又来一个人分杯羹,舍不得遭到别人的排挤。

好在宋声知趣,他到了翰林院直接跟掌院说自己不去宫里侍讲,而且还十分隐晦的与院中的同僚说明自己的意愿,说他如今这个学士只是个挂名的,并不掺和院内其他的事。这话让其他不少人都放心不少。

其实也是皇帝的意思,毕竟他是另有要务在身,翰林院的事他本来就顾不上,如此以来只是挂个闲职,不用干别的事,刚好能腾出空来专心查案了。

院里其他人都松了口气,这下好了,不用总是防备着宋声了。毕竟虽然宋声从巡抚到翰林院学士是降级了,但大家都能看得出来,他还是很受皇帝重用的,否则这个翰林院学士可轮不到他。

能在皇帝跟前儿被记住的人可不多,大家自然都不想与他交恶,自然是能好好相处就好好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