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很快杨二郎就知道店小二不是在说大话了。这么大的事情,他随便一打听就能知道,更何况他压根没有打听,就听到客栈大堂里的食客们提到了慈溪先生。

“你们说,慈溪先生怎么会同意去教授蒙学班的那些毛孩子呢?他冠着书院院长的名头,不应该以书院的学子为主么,咱们这些学子才是未来的国之栋梁啊,要是他多指点一二,说不定今年明年科举咱们书院中举的人数就能超过隔壁那几个书院,也叫咱们肃昌扬眉吐气一番才是!”

说这话的是身上穿着的衣服一看就是书院里的学子,只是话语里十分看不起蒙学班,一脸义愤填膺的样子,还在这种人来人往的场合里说这种话,也不怕被有心之人听了去。

他们这一桌坐了好几个人,都是一样的着装,应该都是书院里的学子,逢休出来吃饭的。

他旁边有个人拽了拽他的衣袖,低声说道:“你快小点声吧,再怎么样慈溪先生也是咱们的名誉院长,要是被别人听到了不好。”

这人嘟嘟囔囔地说道:“我也是心里抱不平嘛,本来就是因为慈溪先生才来咱们书院的,结果去了之后教咱们读书的却不是他,他反倒去教那群毛孩子去了。也不知知府大人是怎么想的,这不是大材小用吗?”

“是啊,蒙学班都是一些八九岁的毛孩子,甚至都没几个童生,我也搞不懂为什么慈溪先生要去教蒙学班。咱们知府大人当时也不知道是怎么说动的他,都下山来了,怎么还不教书院呢!”

“慈溪先生可能有自己的考量吧,咱们毕竟刚来没多久,也许他想考察一下大家也说不定。其实咱们书院的夫子们教得还可以,都是咱们知府大人从别的书院挖来的,我觉得即使没有慈溪先生,有夫子们教咱们也够了。”这人劝说着。

心里有意见的其他几个学子都没吭声了,他们也知道知府大人请来的学院夫子水平都不错,教他们绰绰有余了,可毕竟慈溪先生这么厉害的人在这里,没有得到他的授课,他们心里总是愤懑不平的。

好在他们吃饭的地方声音嘈杂,大家各自聊各自的,没什么人关注旁的人说什么,不然旁边肯定有人跟他们吵起来。

杨二郎却不然,他坐大堂里吃饭就是想多打听打听信息,进了城之后他发现这里的变化太大了,跟曾经他来的肃昌简直不是一个地方。

他的座位刚好离那几个说话的学子不远,就在他们后面,刚才他们的谈话他自然是听到了。

此时令他更加好奇的是,蒙学班是什么?听他们话的意思不难推测,这个班里的孩子年纪都不大,慈溪先生下山后是去给小孩们当夫子去了吗?

还有一件事让他颇为在意,原来慈溪先生不是自己想通了下山来的,而是被这里的知府说动才下山来的。他更好奇了,这个知府到底是何许人也,竟然能说动慈溪先生下山。要知道他当初来的时候可是带着满满的诚意和谦卑恭敬,慈溪先生也没有同意他的建议。

他来的路上就知道肃昌换了新知府,就是不知道是何人,他本来想打听一下知府的名讳,可惜路上遇见的茶摊大爷和过路的行人言语间对这个知府很是恭敬,一说他的名讳,他们都避而不答,说知府大人的名讳他们不敢直呼,怕冒犯了他。

于是这一路走来,杨二郎听说了不少事情,百姓们一口一个我们大人咋咋咋,我们大人如何如何,除了很少的言辞是叙述事实情况的,其他大多数言论都是吹捧的,诸如我们大人英明神武才高八斗……巴拉巴拉一大堆,甚至都不带重样的。

而且还不是一个人这么说,一说起这个知府大人,就会有几个百姓扎堆一起吹捧,听得杨二郎人都麻了,他是想探听一些有用的信息,不想听他们一个劲地吹他们知府大人的彩虹屁。

但这也让他领悟到一个让人讶然的事实,那就是这个知府大人,在肃昌百姓心中的威望实在是太高了,在这些百姓的眼中,他们知府大人做什么都是对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只管跟着知府大人就对了,他说干啥他们就干啥,简直就是指哪打哪,还不允许别人说他的坏话。

他在入城的路上就见到过一个经商的人,不知道他先前遭遇过什么,就随口说了一句天下当官的心都一般黑,没准这个知府那些好的表象都是用来欺骗人获得民心的。

就这么一句话,这人就连糟了好几个白眼,就连开茶摊的老大爷都不给他倒茶了。

这里的民心所向可怕得吓人。

可杨二郎实在想不出,这到底是哪位爱民如子的官员,能得如此民心,按道理说肯定都传得老远都知道了啊。

他在这里的铺子坐着吃了碗酸辣粉,把他辣得直喝水,不可否认,这味道是真的好吃,和他吃过的所有吃食都不同,怪不得这铺子的生意如此火爆。

这个杨二郎出身是很不一般的,乃是弘农杨氏的嫡次子,姐姐是陈王妃,姑母在宫里当妃子,是四妃之一的宜妃,单从家世来看他的出身比着旁的世家子来说还是尊贵不少的。

但他们杨氏一族并非什么文人底蕴深厚的家族,也是后来居上的,但在读书一道上还是比不过那些百年传承的家族,比如清河崔氏,这才是真正的清贵。所以杨二郎十几岁就看遍家中藏书出去游学了,他是世家子,不需要考科举就可以蒙家族荫庇入宫做官,是以这几年他一直游学在外遍访名师,就为了有朝一日能够施展才华抱负。

如今游学归来,大好河山他也看了个遍,从江南走到江北,再从豫州走到北地,绕了一圈路过肃昌,打算从这里去青州,再走通州回京。

没想到在肃昌停下了脚步。

他不是没有来过肃昌,几年前他就来拜访过一次慈溪先生,那时候的肃昌他很是看不上,也很心疼这位博学多才的先生,觉得他在这里隐居不仅是浪费了自己的才华,生活条件也不好,时间长了会疾病缠身。

那时的他是很瞧不上肃昌的,就劝先生不要在这里隐居,如果想辞世隐居,他完全可以给他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居住。

但却被拒绝了。

慈溪先生当年在京里发生的事他大概知道一些,也猜到他是被冤枉的,不过当时他在外游学,来不及赶过去。

后来他赶回去后慈溪先生已经回到了江南,他想着这个时候出现也好,毕竟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难。这个时候他出现帮一帮,肯定会感动先生,先生也能顺道收他为弟子了。

可他一路追到了肃昌,还是被拒绝了。

这么一想,杨二郎心里渐渐心有不平起来,这个肃昌知府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他出面就能说动慈溪先生下山来,还去了书院里。

不得不说,杨二郎心里有几分嫉妒。这些年在外游学他也学了不少东西,自认为自己如今是个有大才的人,怎么能在这个时候就被人比下去了呢。

他对肃昌知府这个人更感兴趣了,一定要去拜访一下。不过在他拜访知府之前,他要先去一趟书院,见一见慈溪先生。

还有这个蒙学班,他从未听说过这个说法。不过光是听字面意思也能猜得到这是个什么班。小孩子就小孩子吧,也许慈溪先生现在的想法跟以前不同了,想从小娃娃开始教起。

他现在还是有机会的,慈溪先生的才华大家有目共睹,虽然已经过了十年,但想要拜在他门下的人还是趋之若鹜。

宋声并不知道肃昌来了这样一号人物,锦绣街才刚刚开业不久,他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在这上面,这条街是他费尽心思打造的商业步行街,而且还是靠湖岸,景色优美宜人,是准备打造成地标性景点的,定然要多花一些心思。

杨二郎在锦绣街整个转了转,发现这个地方还真有些特别,不论是建筑还是做生意的小贩,都跟他去过的其他地方不一样。

把整条街都转完之后,他打听了一下去书院的路,然后带着随从径直去了书院。

路上杨二郎又打听了一下关于蒙学班的事,这不打听不知道,一打听吓一跳。这个蒙学班竟然是免费开办的。而且这里面很大一部分的学生都是来自慈幼院的孤儿。

对于他来说,新的问题又来了,慈幼院是什么地方?

这些消息对他来说不难打听,他很快就得知了慈幼院是一个孤儿收容所,里面收了很多无家可归的孩子。

慈幼院是知府夫人负责修建的,周围的人提起他来也都赞不绝口,夸他是个好的贤内助。

杨二郎一开始觉得没什么,但听人说这竟然是个哥儿的时候,他惊讶了。要知道他们家中的那些哥儿除了会涂脂抹粉小声嘤嘤之外,旁的无甚用处,没想到这个知府夫人这么厉害。

“看到城里陆记的招牌没有?陆记酸辣粉,陆记麻辣烫,还有那个叫做一枝春的铺子,都带有陆记的标识,这些全都是知府夫人坐起来的生意,厉害吧?”

这人说起这些话来的时候十分自豪,仿佛这些铺子都是他家开的一样与有荣焉。

杨二郎着实是没想到一个哥儿竟然这么能干,经营了这么多家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