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粉条如此畅销,原先收购的番薯消耗的也就快。如今已经十一月底,等到明年四五月份才是种春番薯的季节,大概三个月,等到九月份才能收。
这期间番薯定然是不够用的,所以在新一波的番薯下来之前,粉条是个非常紧俏的东西。
宋声想了想,打算新年过后开春就张贴告示,告知下面的老百姓现在外面流行的粉条是用番薯做的,到时候他会开设粉条厂,大量收购番薯。
如此一来就能调动老百姓们种植番薯的积极性,官府亲自出面,肯定有大胆的愿意尝试。
这段时间通过卖粉条,衙门的公账也多了一笔收入,虽然不是很多,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能有这么多进账,已经非常可观了。
衙门上下的衙役都在背后悄悄说现任的知府大人很能干呢!
宋声忙了一天回到家,刘姑姑和往常一样已经做好了饭菜。
十一月的肃昌天黑的更早,他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的透透了,只能借着月光走夜路。
宋老三来的这几天里也没闲着,白天有空的时候他就出去转了转,转完之后回来心里也拔凉拔凉的,村里的阿旺说的也没错嘛,这地儿就是又偏僻又荒凉,那街上卖东西的人都很少,还有那个城墙,看着就不是啥好地方。
儿子被派到这种地方当官,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个头。他越想越忧心,索性也不出去逛了,专心在家帮忙照看孙子。
宋声回到家吃过饭后去检查了一下团团和圆圆的课业,虽然他不想那么早就开始鸡娃,但从从小开始学习三字经没什么坏处,还能增长见闻。
检查了一下两个娃娃学习的进度,他惊讶的发现团团在学习上进度非常快,三字经全会背不说,已经开始看其他书了。
他自己也不知道看啥,就在他的书房里面瞎找了一本。宋声一看,竟然是四书五经。
仔细一问才知道,团团的三字经早就背的滚瓜烂熟了,而且一本书他认字认得很快,读过几遍之后就能八九不离十的背下来,简直遗传了宋声过目不忘的能力。
宋声感到高兴的同时,也隐隐有几分担忧。早慧的孩子身体容易出问题,不都说天妒英才英年早逝,越是聪慧,身体就越容易出岔子。
宋声想了想,把团团抱在腿上捏了捏他的小脸温声说道:“团团,四书五经现在还不适合你这个年纪的看,等过几日我给你找两本别的书来看好不好?”
团团乖乖点点头,然后奶声奶气的说道:“爹爹,我想去上学。”
宋声惊讶:“上学?”
“我看隔壁的朱哥哥每天都会去上学,他比我认的字多,我也想学。”
团团已经四岁多了,宋声不想让孩子这么早背负沉重的课业,想着再过两年送他去私塾念书。
没想到这孩子今天竟然主动提出来了,他口中所说的朱哥哥是隔壁家的孩子,人家孩子如今已经七岁了,今年刚上私塾。
“团团真的想去私塾上学吗?每天都要早起的,还要背书,夫子还会抽查的,如果背不过,会打手板的。”
团团摇摇头,一副稚气的模样自信的说着:“不会的,我背得过。”
宋声想了想,团团属于早慧的类型,从小就不爱跟同龄的孩子玩,这要是放在前世,估计也是小学就跳级的那种。
他尊重孩子的意愿,说道:“如果团团想去的话,那等过完年,爹爹给你找个私塾去上学。”
只是团团和圆圆两个娃娃一样大,团团要去私塾上学了,圆圆就没有玩伴了。
宋声又把圆圆抱过来温声问道:“圆圆想不想一块儿跟哥哥去私塾上学呀?”
圆圆眨了眨一双萌萌的大眼睛,小奶音儿出口道:“不要,圆圆要陪阿爷,外爷,阿爹,不想去私塾。”
宋声眉头一皱,他就知道会是这样。圆圆虽然读书也不差,但平时里爱玩,而且不喜欢拘束,让他去私塾,他肯定是不愿意去。
他只好又道:“那好吧,过完年就让哥哥先去私塾上学,你一个人在家陪爷爷还有阿爹吧。”
一听要跟哥哥分开,圆圆不乐意了。小嘴一撇,萌萌的大眼睛瞬间蓄满了泪水,仿佛下一秒就要哭出来,“不要,我要跟哥哥一块儿玩儿。”
“可是哥哥要去私塾上学。”
圆圆抽抽噎噎道:“那、那圆圆也去吧。”
宋声嘴角露出一抹微笑,全都送去私塾了也好,清清也能省些心。
此时的宋声还没有意识到让圆圆去上私塾的严重性,每天都有别的小朋友非要跟着圆圆回来到家里面做客,还有赖着不愿走的,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晚上睡觉之前,宋声拉着陆清在床上说了会儿话。天冷了,屋子里虽然烧了炭,但还是有凉气的。宋声他们两个盖的是新套的棉花被,躺在被窝里热乎乎的。
宋声把人搂在怀里,轻声说道:“明天晚上让刘姑姑不用做我的饭了,我不回来吃。”
“明晚有应酬吗?”陆清问道。
“嗯,明天跟府城的几个富商约了饭,谈谈建粉条厂的事儿。明年新一茬的番薯下来后,小作坊肯定不行,得有个大厂子才能收购制作粉条。建厂的事不能马虎,从选址到修建,再到所需要的工具和人手,也都需要时间。”
宋声的打算是先把事情谈好,修建厂子还有找工匠制作工具等等全都需要资金。他自己手上的钱肯定是不够的,衙门的公账上也没什么钱,只能找有钱人来投资。
不过这个人选也要好好挑一挑,毕竟以后是要合作的,相当于他出技术对方出钱,当然他也会出一部分钱当做资金,不可能让对方全资控股,他得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陆清想了想,说道:“相公,需要我帮什么忙吗?”
这段时间他在府城也认识了不少官家夫人和富商夫人,只是他不爱交际,很少出去应酬。
“不用,你只管做你想做的事就行。其他的事你不用操心,我心里有数。”
“好,如果需要帮忙的话你跟我说。”
“好。”宋声低头亲了他的额头一口,已经吹了蜡烛,窗边的炭盆烧的火热,屋里的温度也逐渐升高。
宋声翻了个身把人压在下面,手往腰间抚去。陆清知道他想做什么,双手搂过他的脖颈,把人拉了下来迎了上去。
晨起的时候一开门外面格外的冷,一股冷空气扑面而来,宋声发现外面下雪了。
北面的天气到了冬天干冷的厉害,下雪也十分频繁。十一月中的时候下过一场小雪,不过只下了半天,落到地上都未曾积雪就化了。
今天的雪看起来下的有些大,看起来是从后半夜就开始下了,地上已经积了薄薄的一层,雪花有些大,簌簌的往下落,天边灰蒙蒙的,今天看起来是个大雪天。
宋声一起来,被窝就少了一些温度。陆清醒了之后也跟着起来了,一看外面下雪了,从床头的衣柜里拿出了一件大氅,脖颈间是一圈兔毛,这是陆清前不久刚刚做好的,里面缝了一层薄薄的棉花,穿起来柔软又暖和。
他拿出大氅给宋声披上,叮嘱道:“下雪了,穿上这个暖和。等会儿喝点热粥吃了早饭再出门,让春生赶车的时候走慢些,小心地滑。”
只是给宋声寄个大氅的功夫,陆清温热的手已经被冻得冰凉凉的了。
宋声拉过他的手轻轻搓了搓哈了口气,“我晓得,放心吧。这会儿还早,你再去睡会儿。”
陆清嗯了一声,昨天晚上折腾的有些晚了,相公做那档事儿的时候格外的用力,撞到他现在大腿根都还是酸疼的。
宋声出去之后把门带上,吃了个早饭就出门了。陆清则是又回被窝里躺了会儿,迷迷糊糊的睡了个回笼觉才起来。
宋声相比于肃昌前几任知府和通判,是非常勤勉的。每日按时到岗,在衙门忙公事一忙就是一整天。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衙门里头的衙役都知道了他们现在这位知府是个好官,如此勤政,是他们老百姓的福气。
宋声到了衙门跟几个已经来了的官员打了声招呼就去了案房,案房的窗是开着的,屋里太暖和了,坐的久了容易打瞌睡,他便把窗户开了半开,凉风偶尔吹进来能让他清醒不少。
衙门里往年的各项税收记录他已经看完了,现在看的是衙门里积攒了几年的宗卷,很多都是一些悬案,他先挑拣了一些出人命的案子看了看,打算一桩一桩的查。
他时不时的抬头通过窗子向外看了看,外面的雪下了一上午了,簌簌的雪花急急的落下,一个上午过去,已经积了一个台阶厚度的雪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宋声是在后衙和李如成他们一起吃的,他们饭桌上没有那些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大家经常一边吃饭一边聊天。
宋声问道:“往年肃昌下过大雪吗?”
赵游道:“下过,肃昌的雪每年都下的可厚了,光是清扫就得好几天呢。”
“雪下的太厚,老百姓的房子有被雪压塌的吗?”宋声问出了他最关心的问题。
李如成道:“这倒是很少,本来肃昌这个地方一到冬天天气就恶劣,经常刮风下雪,百姓们的房子还算坚固,下的太大的话,即便是下着雪他们也会上房清扫的。”
宋声闻言稍微放心了一些,毕竟在这个时代,最让人无力抗衡的就是天灾。水灾雪灾都不是老百姓们能够轻易承受的,一旦出现,就会有不小的伤亡。
而且这种灾害过后因为死伤太多,往往会伴随着出现瘟疫,那将又会是一场灾难。
说完这些,赵游问道:“大人,最近粉条卖的太火了,咱们作坊里头的番薯要不够用了。”
“这么快就不够用了?”
赵游点点头,“是啊,您是不知道,现在有不少从下面的县里来的人专门来买粉条的,根本不够卖。”
说起这个赵游就一脸喜意,没想到大人弄的这个粉条竟然如此好卖,这一阵子他们衙门的账上多了不少钱,年底大家伙终于能多发一些了。
宋声想了想,说道:“我让人再去收购一些番薯来,不是什么大事。晚上你们两个跟我一块儿去吃个饭,我约了张员外和李员外,想跟他们谈一谈建粉条厂的事。”
崔海年纪稍微有些大,不适合跟他一块出去应酬,所以他叫上了李如成和赵游。
二人欣然答应,要知道他们整个肃昌府压根就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特产,更别提什么厂子了。
听说人家南边擅长养蚕和丝制品的就会开设染坊绣坊,大大小小也都是厂子。哪像他们这肃昌府,偌大一个府城,包括下面的七八个县,都没有一个像样的厂子。
现在宋大人来了,一来就搞了个大的,卖粉条不说,现在还要建厂子。现在粉条卖的这么好,一旦厂子建起来,肯定能有不少盈利。
时间长了,还不愁赚不到钱吗?
中午吃过饭之后,宋声又开始操心着粉条厂的事儿。
粉条小作坊现在人比较少,还全都是从衙门抽调过去的。番薯不够用,宋声又让魏五郎再收购一批番薯来。
这次魏五郎去的地方就远了,他直接跑去了安阳县,他们家附近几个村的番薯已经被他收购的差不多了。干脆跑远一些,其他地方的番薯比较多,雇几辆骡车拉回来就行。
魏五郎没想到知府大人又让人给他传话说要收购番薯了,他高兴极了。把消息跟家里人一说,几个哥哥拍着大腿都要帮忙。
一回生二回熟,这次魏家几个哥哥也不怯生了,每个人租了一辆骡车,一人一个村子,到村子里收购番薯。
几个人一个干的比一个起劲,甚至还有隔了几个村儿的穷苦人家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消息知道他们家收购番薯,特地大老远背过来卖的。
魏家兄弟五个干得十分卖力,也不嫌累,每天早出晚归的赶着骡车出去收番薯。眼瞅着家里的进账比之前多了许多,魏大嫂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要知道从前他们村要说谁家最穷,他们家可是排得上号的。
她嫁过来的时候娘家其实是不愿意的,只是她跟魏大郎情投意合,而且魏大郎人老实,没有什么花花肠子,成亲后这些年也一直对他一心一意的,不论挣多少钱,除了交给娘那份,剩下的全都交给她保管。
只是他们这种地方日子过得实在清苦,家里的男人们只能出去干苦力活才能多挣几个子儿。
现在不一样了,一家人都开始收购番薯,靠着这个最近两个月挣了不少钱。
上次回来后大郎他们还说他们其实是给知府大人干活的,这让她跟魏母都吓了一跳。还说亲眼见到了知府大人,还跟知府大人说了话,每个人都高兴极了。
魏大嫂听了之后也与有荣焉,那可是知府大人啊!没想到他们这种老百姓还能跟这种大人物见得上面说得上话。
不过回去后魏大郎说了这些事情,也叮嘱了家里人要低调一些,不能给知府大人惹麻烦,不然以后这么好的差事就没有了。
魏家人都牢牢记着,没把是给谁干活的事儿往外说,还是每天都在外面跑着收购番薯。
晚上下衙后,宋声带着李如成和赵游去跟张员外和李员外吃饭。
地方是张员外定的,在本府城最好的酒楼香云楼吃饭。
约的时间换算过来是晚上七点,雪下了整整一天,晚上宋声出发的时候雪还没停。
不过城里的街道上已经被清扫出来了一条路,走马车完全没问题。三个人坐在一辆马车里,一路朝着香云楼去。
因为下了雪,路上湿滑,春生赶车赶得慢,到香云楼的时候,已经过了约定的时辰。
进门之后,一提张员外,店小二直接带他们去了楼上的雅间。
推开雅间的门,张员外和李员外已经在里面坐着等他们了。
宋声在京城历练了两三年,这种应酬的场合他也经历过不少,进去之后赶忙客气道:“两位久等了,今天外面的雪下的有些大,我们来的迟了些。”
这两位都是肃昌有名的富商,家里的家产多的数不清。即便宋声是知府,也没敢端着架子,还是得给几分薄面的。
张员外和李员外也都十分上道,笑了笑说道:“哪里哪里,知府大人能来,此间蓬荜生辉,什么时候都不算晚的。”
张员外是肃昌首富,宋声刚坐上知府的时候,他约宋声吃过一次饭。
宋声当时连着跟城里的好几个员外吃过饭,以后府城的发展肯定还是要依靠这些人出资出钱呢,宋声刚刚上任知府,不敢轻易得罪。
只是他们吃完饭之后又叫了一些漂亮的女人和哥儿过来陪酒,宋声瞬间明白了他们的意思,婉拒之后就回家了。
今天也算是第二次见面,宋声本来只约了李员外的,只是这张员外不知怎么也听说了,托人给他递了话,所以今天的饭局就多了一个人。
宋声也不是不上道的人,坐下之后他先带头自罚三杯酒,说是来晚了赔罪。李如成和赵游也紧跟着跟了三杯,张员外和李员外心里头十分舒坦,男人们谈事情,不喝酒怎么能行?
李员外心里对宋声十分欣赏,这人看着年纪轻轻的,却很会来事儿。一点都没有鄙夷他们商人和地主的身份,反而给了他们很大的尊重,李员外对他印象非常好。
张员外自然也是高兴的,只是心里多少还是有些自傲,毕竟上一任之父梁文昌还在的时候,把他捧得很高,要知道他可是全城第一首富,很多时候梁文昌都还得靠他办事。
对于上一次宋声拒绝了他安排的那些女人和哥儿并且不顾他的面子一走了之的事儿,张员外多少还是有些小心眼儿的。
宋声和李如成他们各喝了三杯,张员外和李员外也不能干看着,每人都陪了一杯酒。
酒过三巡之后,开始谈正事了。宋声说了一下想要建一个粉条厂的想法,张员外和李员外眼睛放光,要知道这个粉条的前景可是非常好的,现在直接被炒出了高价,卖的十分火热。
如果建一个粉条厂,应该很快就能回本。他们手里的地不少,经商也十分广泛,一听就嗅到了其中的商机。
两个人都夸宋声这是个好的想法,然后热情的跟他讨论着从选址到修建再到经营方面的事情,宋声没透露太多,只是说了一下初期的想法。
等聊到投资的时候,宋声把自己的想法摆在了他们面前,希望他们每人可以出四成,宋声这边出两成,另外带技术入股。
也就是说他这边出两成的资金,外加整个做粉条的技术。每年他们都能拿分红,但是粉条厂宋声最有话语权,有关决定他来做主。
听到这个,张员外和李员外不大满意。四成的钱对他们来说其实不算多,只是他们还想要话语权。
张员外率先说道:“宋大人,这就有些过分了吧,你出两成的钱,加整个技术,就要全部的主事权?建厂子需要的钱可不是几百两就能打发的,四成,还只能拿分红,不能主事,宋大人当我们是个摇钱树吗?”
在商言商,他们自然要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瞎子都能看到粉条厂未来的前景,不能拿到主事权,还要出资这么多,张员外自然不乐意。
李员外多少也有些不乐意,不过他没多说什么,一直在听张员外说话,默认了张员外说的话代表了他们两个的立场。
宋声就知道他们没那么容易同意,说道:“那张员外想怎么样?”
“要不你给我们俩主事权,以后厂子招人我们说了算。要不然这钱我们最多出两成,不怕您笑话,虽然我们地位不及宋大人,但在整个肃昌的商道上,我张某人说话还是很管用的。宋大人可得考虑清楚了再做决定。”
这话里面多少带了点威胁,他们两个算是整个府城富商的龙头了,敢说这话,就说明整个城里稍微有些钱的富商都以他们马首是瞻。
他们要是放出话,谁敢接下这个建厂的项目就是跟他们作对,那宋声这边的确不太好找其他的投资人。
但宋声是个软柿子吗?
显然不是。
作为一城知府,他跟梁文昌可不一样。梁文昌愿意给他们面子,他宋声可不乐意给。
他直接站起身,冷淡的道:“既然如此,那看来今天是没什么谈论的必要了。李大人赵大人,咱们走。”
张员外和李员外显然没想到宋声直接站起来要走,压根不再跟他们商量一番,讨价还价都没有。
宋声一站起来说要走,张员外和李员外慌了,赶紧道:“几位大人,有话好商量,别这么着急走嘛!”
宋声看他们俩这样子,就知道在这里讨不到什么便宜。有些人越富就越贪心,粉条厂的前景好,他们就想多分一杯羹。
宋声瞬间就不想跟这样的人合作了,整个肃昌府城这么大,实在不行,他就从各个县里面找人投资,这两个人虽然有钱,但在这肃昌,也不是能只手遮天的。
宋声拒绝的干脆,“不用了,机会只有一次。刚才本官已经给过你们了,既然错过了,就算了,以后有机会再合作吧。”
一直到宋声他们三个走出门口,张员外和李员外都没有松口说听他一开始的建议,还是死咬着说有话好商量。
宋声知道即便他们愿意出四成的钱,也不会放弃这个主事的话语权。
但宋声想要建的这个厂,他想要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其实他也不是不能接受股份制,有什么决断大家投票表决。但不能是他不信任的人,尤其是这种贪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