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境况比去年好了不少,家里今年老早就开始开窖烧炭,光是银骨炭就挣了不少。
所以宋家今年过年,要比村里大多数人家都要好过一些。
宋声回来之后第二天去了县学一趟,县学这个时候还没放假,他去看望了一下许夫子他们,然后又去找梁又明一起吃了个饭。
俩人是在城里的酒楼里面吃的,这一次是宋声请的。
梁又明现如今还在县学里面读书,要出来吃饭,只有中午跟晚上下学才有时间。但是宋声下午就得往家赶了,没什么时间,所以两个人就约了中午。
饭桌上,梁又明道:“这县学的日子可真是难熬呀,自从你走了之后,我这连说个心里话的人都没了。”
这话听着有几分惆怅,宋声道:“怎么了?最近又跟你爹闹矛盾了?”
梁又明道:“没有,我爹倒是还好,就是我一忙起来读书,才发现以前啥都没学到。夫子教的东西全都得从头再来,我还想着下次下场考试能考中呢!就按我现在读书的进度,恐怕下次也考不上。”
宋声有些惊讶,什么时候梁又明这么没自信了?
他道:“读书学习一事,没有捷径,只能靠积累与努力。只要你好好学,一定会考上的。在此之前千万不要气馁,在我心里,你很聪明的,只要努力,下次一定能考上。”
宋声难得说这么多鼓励人的话,梁又明双眼亮晶晶的问道:“宋兄,你说的是真的吗?你真的觉得我很聪明?”
“真的,就我所观察到的,你理解夫子讲课的内容比别人快多了,你自己没有发现吗?”
梁又明摇摇头,“没有。不过照你这么一说,仔细想想,我确实理解得很快。但那也只是经义这一门呀。进士科还有其他的呢,像策论我就差得远。”
“但是你文章写得好呀,只要仔细打磨,肯定能更好。再把其他的算学还有律学多学一学,考上秀才还是不成问题的。”
又不用考第一名,就像宋声前世上学的时候考试一样,只要保证能达到优秀那一栏的分数线就行了。
“你这么说也对,我再努力努力,就是总觉得这个算学有点难,律学还能靠背一背,总归都是考律例的。但这个算学,我怎么着都把握不准要领。”
宋声看梁又明因为学业一脸苦恼的样子,就知道他现在在县学里面肯定是努力不少了。今天去找夫子的时候,几个夫子还都夸他了,说他这是浪子回头金不换。
“算学啊,你要是不嫌弃的话,我回去有空给你列一张算学的重点知识,还有学习方法,你到时候照着学一学。”
梁又明一听,高兴道:“真的!宋兄你也太好了吧,不嫌弃,不嫌弃,我一点都不嫌弃。你写多少我看多少,我现在最需要这个了。”
他可是记得,当初宋声在县学里的时候,县学教他们算学的夫子把他夸得天上有地下无的,最主要的是,几乎他每一次算学考试都近乎满分。这是真的厉害。
有他帮忙学习算学,一定能事半功倍。
心头的烦心事一下子解决不少,梁又明又重新开心了起来。
“宋兄,书院的生活怎么样?跟县学相比,还适应不?”
“挺好的,书院比县学大很多,教授的课程也更深奥一些。而且不光学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学习君子六艺。”
“君子六艺啊,这个我知道。他们那些大家族的子弟,从小就要学这些的。像我表姑姑,别看她是个女人,那也是家族里培养出来的非常优秀的嫡女,君子六艺,琴棋书画,她样样都会。”
“嗯,我很多东西都是头一次学,不过书院里的夫子教得也尽心,学得勉勉强强吧。”
宋声这话说得谦虚,光是单单论射箭这一课,他不是比别人强了多少倍。到现在他们班上的学子还有人连弓都拉不开呢。
“真羡慕你,已经到书院去上学了。我什么时候才能去书院上学啊!可千万别等到你都考上举人从书院离开了,我才刚刚考上去。我还想接着跟你做同窗呢。”
宋声宽慰道:“很快的,而且短时间内我也不打算下场考试,很多东西想再巩固巩固。”
宋声对于自己的经义课还有文章之类的课觉得还是有些欠缺,想再打磨打磨,沉淀一下,最好等到考试的时候一击必中。
听说乡试比院试还要严格得多,每三年考一次,如果遇上陛下开恩科,能多考一次,否则要等三年。
乡试考试时间在八月下旬,又称为秋闱。
而且乡试考试时长为九天六夜,听说每个人一个号子,吃喝拉撒都在里面,要挨过九天才能出来。
宋声想了想这个考试环境,还是决定学得稳固一点,再去考试。
最近的一次就是明年八月,等到明年8月过后,他就要再等三年才能考。
宋声对自己还没有那么盲目的自信,这才到书院学习半年,就想着明年下场考试。
“那就行,让我多努力努力,明年争取考中,到时候就能在书院会合了!”
“那我提前等着你来。”宋声笑了笑道。
“没问题!”梁又明道,“说起来咱俩一块儿开的那个铺子,你那个舅舅陆鸣干得挺好的。我还带着同窗去那里吃过几次饭,生意还算不错。不能不说,这个火锅还真的挺好吃。宋兄,听说这个配方是你琢磨出来的?”
“以前在书里看到过的,就琢磨着改进了一下。”
梁又明啧啧了两声,道:“你这脑袋是怎么长的?又是做出来机关巧术,又是想出来火锅这种吃食,还一下子就考了个秀才案首。你现在要是跟我说明年去下场乡试考中了我都不惊讶。”
“没你说得那么厉害。”宋声道,“赶紧吃饭吧。”
本来今天想着一个直接到火锅铺子吃的,但考虑到吃完饭梁又明吃完饭之后还得回县学上课,两个人就去了县学旁边最近的酒楼。
梁又明本来想喝点小酒的,但因为还要去上课,被夫子闻见又要被罚了,想想还是算了。
“今年铺子应该能挣回本,还能盈利一些。”宋声说的这个回本,是指当初梁又明让家里找到这个地段的铺子,这个铺子若要买下来,得花不少钱。毕竟地段好,还带着后院。
“小舅舅说年前七八天的时候再关铺子,等关了以后算算总账,把你的那部分分红给你送过去。”
梁又明没有跟他客气,想到这是他正儿八经挣的第一笔钱,他很高兴,“到时候来之前可以给我娘他们买礼物了!”
到时候他拿着自己挣的钱去买,他娘一定很高兴。
两个人又商量了一些关于铺子的发展大计,这顿饭也吃得差不多了。
吃完饭之后宋声把梁又明送到县学门口,这才回去。
不过他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回了火锅铺子一趟,然后又在街上买了点礼物,去了县令大人府上。
他这次上门不是为了找卢钰这个县令大人的,而是来答谢县令夫人的。
上次拜托她买回来的辣椒送到了铺子里,当时他不在县里,这次回来了,怎么着也该上门来道谢一下,这才符合礼数。
门房通报了一声之后,直接让他进去了。
卢钰中午刚好回来吃饭还没走,听说宋声过来拜访,就没这么早去衙门。
“这么早书院就放假了?”卢钰问道。
“卢大人。”宋声道,“对,一放假我就回来了。这次来主要是特地来感谢夫人的,之前拜托夫人帮忙从蜀中买了一些辣椒回来,学生一直记着。”
“难为你有心了。”崔夫人在一旁道。
丫鬟接过宋声拿的礼物,你看里面还有一个油纸包着的硬块块,也不知道是什么,不过闻起来一股子火锅味儿。
宋声看她注意到了,解释道:“这是火锅底料,天气冷,把锅底熬成浓稠状,放在盆里盖上盖子在外面冻上一晚,就能让其凝固。学生这次带来了几种不同味道的,大人和夫人想要吃火锅的话可以在家里自己煮,更方便一些。”
“你倒是巧思,还别说,这真是方便。”
想吃火锅,不用到铺子里去了,只要买个锅子,就能在家自己煮。
崔夫人显然很喜欢这些火锅底料,天一冷她越发地不想出门了。但又想吃火锅,眼下有了火锅底料,就更方便了。
这是宋声专门回铺子里拿的,大嫂孙氏经常会用这样的方法把火锅底料凝固住,这样等到第二天就可以直接拿这些成块的底料放到锅里煮,又快又方便。
好在现在是天冷的时候,白天零下四五度,入夜之后得有零下十度了,用来冷冻东西正好。
“你在书院的课业怎么样?读书可还习惯?”卢大人关心他的学业问道。
宋声规规矩矩的答了几句,言说还可以,挺习惯的等等。
崔夫人也关心了几句他平日里的生活,宋声道:“我夫郎跟我一起在府城里住,有他照顾着,在府城里读书还算适应。”
“那就好。你弄的这个火锅呀,味道还真是不错。尤其是这个辣锅,虽然辣,但吃起来很好吃。”
宋声没想到崔夫人还是个喜欢吃辣的人,他笑道:“其实辣味儿的底料是最好吃的,这次来多给您带了几块。要是您还想吃,差人跟铺子里的人说一声,再给您送来一些。”
这个是帮他们买辣椒的主,还是县令夫人,这交道打好了不吃亏。
“成,你说这话我爱听。”崔夫人抿嘴笑道。
又在他们府上坐了会儿,宋声不敢耽搁,说是下午还要赶着回村里,得先回了。
崔夫人让下人送他到门口,又客气了几句。
等宋声一走,崔夫人就吩咐下人晚上煮火锅吃。
她是个贪嘴的,之前一连去铺子里吃了好几顿辣锅,吃得有些上火拉肚子,便停了一段时间。
今天能在自己家里煮着吃,她更忍不住了。
卢钰劝道:“夫人,还是少煮一些吧,当心吃完身体不舒服。”
崔夫人看了他一眼,不大情愿道:“上次是我连着吃得太多了,这次就一顿,没事的。明天我就不吃辣的了。”
卢钰叹了口气,他就知道说了没用,夫人向来不听他劝。
这边宋声从县令家里出来以后,就直接回宋家村了。
早上出来的时候,是凑了村里别人家一辆牛车进城来的。这会儿跟人家约的时间也差不多了,等他到了城门口时,村里赶牛车的李大爷已经在等着他了。
李大爷赶着牛车进城来是来买东西的,家里的大孙子过几天就要成亲了,很多东西都得抓紧时间买,不然等到过年人家铺子都关门了。
宋声加快步子走了过来,道:“李大爷,是不是等久了?都怪我耽搁了时间,真是不好意思。”
李大爷是个爽快人,对宋声印象也好,说道:“也没等多大会儿,你们年轻人进城肯定是有事要办,我再多等一会儿也没事儿。”
“那咱们回去吧。”宋声道。
李大爷看他手里空空,什么也没买,说道:“三郎啊,你这进一趟城里啥都没买呀?你要是想买啥你就去买,反正这会儿也不耽误咱们赶路,我就在那等着你,没事。”
宋声笑道:“我真没什么要买的,李大爷,咱们直接回吧。”
李大爷应了一声,让他坐上牛车,开始在前面赶车回宋家村。
李大爷赶牛车很稳,虽然摇摇晃晃的,但走起来并没那么颠簸。而且用车上还放了大红色的被褥,还有一些红纸等等,都是办喜事儿要用的东西。
“三郎啊,过几天我孙子成亲呢,有空记得来喝杯喜酒啊!”李大爷道。
宋声道:“成啊,我放假了,这几天也没什么事,等你们家大郎成亲我一定去。”
李大爷一听,更高兴了,咧着嘴笑道:“你这个秀才公要是来了,我们家大郎更有福气了!”
庄稼人对于读书人都是带着一种崇拜的眼光看待的,尤其是在他们小村子里,宋声是唯一一个秀才公,在这个光环下,李大爷相当高兴。
牛车一路到了宋家村,李大爷家距离宋家有点远,进村以后先经过的是李大爷家,宋声直接在他家门口下车了,剩下一段路走回去就行。
坐村里顺路的牛车也不是免费坐的,那是要给钱的。平时一个人坐一趟,差不多要三文钱,去的时候宋声给李大爷钱他没要,说是能拉着秀才公一块儿进城,他高兴。
但是这回来的时候,人家在城门口还等了一阵宋声,宋声过意不去,塞给了他六文钱,把早上来的时候的路钱也给了。
李大爷自然是不肯收的,宋声把钱往他板车上一放,就赶紧快步走了。
李大爷无奈的笑了笑,心里头直夸宋声懂事。
村里的日子过得单调,冬日里地里的活也少,不忙的时候就都窝在家里面。
宋家的人忙,大嫂二嫂他们几个人在城里铺子里忙着,大伯二伯他们忙着开窖烧炭,每天在家里待着的也没几个人,只有奶奶张杏花和大毛几个孩子。
宋声在家待着也无事,干脆去烧炭的地方看了一下。
家里边烧炭也不是每天都烧的,每次等一窖炭烧完之后,就得停个几天歇一歇,然后再接着烧。
看到宋声过来,宋老大道:“三郎,你怎么来了?这里用不着你,赶紧回去吧。”
宋声道:“我就是来看看,在家里也待着也无聊。”
“那你去旁边的小屋里待着吧,里面暖和。外面太冷了,当心冻着了。”
旁边的小屋今年又扩大了一点,这小屋子之前是上了瓦的,旁边还是炉膛,里头不烧炉子都很暖和。
他站在门口,看着这两个窖烧着炭,想到了去年刚刚开始烧炭的时候的艰辛。
思绪正在回忆里飘着,他听见那边走过来一个人道:“宋叔,玉哥儿……快回来了吗?”
这个声音正是李满。
宋老大摇了摇头,又叹了口气,道:“没呢,还在那铺子里忙着呢。你说他一个哥儿,在家里待着绣绣花,喂个鸡啥的不好吗?非要出去抛头露面。那铺子里一天天的来来往往的多少人呀,他就非要去。他娘心疼他之前退婚,干脆也就由着他了。你说这以后谁还敢娶他!”
李满说道:“玉哥儿挺有主见的,而且在铺子里毛也不是什么大事,有很多哥儿都在城里面打短工。可能是他嫌在家里憋得慌吧,每天在铺子里忙也挺充实的。”
“你呀,就知道帮他说话。”
宋老大是个神经迟钝的,到现在愣是没看出来李满对玉哥儿有意思。
宋声在屋里听了这么久,倒是听出来了点意思。
怪不得去年就觉得李满对玉哥儿格外关照,甚至当时买肉的时候还当场制止了他后娘何兰香要打玉哥儿的手,原来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对玉哥儿有意思了。
只是玉哥儿现在一心在铺子里帮忙,也不想着在家里相看人家给自己找个归宿了。这时间一长,也难怪李满总是惦记着他。
也不知道这事儿玉哥儿本人知不知晓。
宋老大对李满这个小伙子还挺欣赏的,为人努力,踏实肯干,这会儿两个人还在说着话。
“阿满啊,看你这一年忙里忙外的,存不少钱了吧?有空把你那儿的房子也重新弄一弄。你这年龄也不小了,到时候房子盖起来了,就算上头没有爹娘帮衬,就冲你这人品,肯定有媒婆来跟你说亲,说不定明年能娶上媳妇儿了。”
李满听完这话,手里干活的动作都慢了几分,停顿了一下说道:“宋叔,我还不想娶媳妇儿。”
宋老大道:“你这都二十的人了,咋还不惦记着娶媳妇?你要知道你叔我当年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孩子都有俩了。”
“我还没攒够钱,这个时候上门求亲,肯定会让他吃苦的。我不想让他跟着我吃苦。”
宋老大一听,笑道:“哟,你小子,看不出来啊,心里这么为人家着想!就冲你这句话,嗯,回头等我瞅见有合适的姑娘了,就把她给你说道说道。你这么个小伙子,人家姑娘说不定一眼就相中你了。”
李满一听这话,有些着急道:“真不用了叔,我暂时还不想成亲。”
宋老大像是还要再劝李满成亲娶媳妇儿,宋声赶紧出来道:“大伯,这炭还得烧多久呀?”
他出来这么一问,宋老大原本要说的话被打断了。
“这个到今天晚上才能熄火,到时候你爹过来替我,晚上我回去睡会儿。”
这么一打岔,劝李满成亲的事总算是没再提了。
宋老大一边烧着柴一边跟宋声说话,有宋声在,宋老大开始把话匣子转向了宋声。
昨天晚上吃饭的时候听他说了不少在府城的事儿,他像是还没听够,又拉着宋声让他多讲几句。
宋声很无奈,但大伯就爱听这个。等回头有空出门了,在村里说起来,他也是能说上几嘴的。
这年头村里面去过府城的人少之又少,多让宋声说一些,等他出门去了也好跟别人唠几句不是?
跟宋老大说话说的差不多了,宋声说去旁边看看,然后走到了李满正在忙着呢那边。
“今天我去进城了,路过铺子里看了,人还挺多的。估计还要再忙几天,小舅舅说等到年前七八天的时候再关门,估摸着玉哥儿得等到那个时候才回来了。”
听到宋声这么说,李满忽然有些局促,总觉得自己的心思像是被看透了一样。
“哦、哦,我知道了。”
宋声没说让他到铺子里帮忙,李满这个形象不适合到铺子里面当跑堂,他总觉得李满适合到外面去闯荡,没准能闯出来一番名堂。
还好如今不是乱世,否则以李满这高高壮壮的形象,很适合去占山头当霸王。
“玉哥儿知道你的心意吗?”宋声又道。
李满沉默了一瞬,沉声道:“我没跟他说。”
其实宋声有些理解李满的想法,无非就是觉得如今他们宋家红火了,而自己虽然攒了一些钱,但觉得还不够,想等自己有更多本钱的时候再去跟喜欢的人说。
宋声觉得李满这个人踏实肯干,人品好,没有花花肠子,看得出来对待感情应该是一个专一的人。
如今他们家不愁吃喝,玉哥儿若是能跟他在一起,有自家的帮衬,他们一定会过得更好。
宋声逐渐考虑起了他们两个人在一块儿的可能性,都是站在玉哥儿的角度为他考虑的。
只是他上头还有爹娘在,虽然跟他们闹翻了并不来往,但说到底他们还是他名义上的爹娘,一个孝字大于天,如果他们到时候三天两头地来找事儿,玉哥儿的日子也会不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