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下的厚,宋声刚清扫了没多久,陆清就起来了。
他得先去做饭,顾不上扫雪了。等会儿饭要是做的晚了,相公就该饿着肚子去上学了。
“相公,你先歇会儿,我马上就去做饭。”
宋声清扫着雪出了不少汗,手指虽然在外面冻得通红,但因为一直在干活,倒也没那么冷了。
他应道:“没事儿,我再扫会儿,你先做饭。”
下了一场大雪,早上的时候还没停,即便是下雪,该出门还是要出门的。
宋声吃过早饭之后,背着挎包去上学。脚上穿的是陆清特地给他做的长靴,一直到膝盖,冬天下大雪的时候穿正好,要是靴子太短了,积雪就会没过靴子,到时候鞋子里都是雪。
出门往外一看,大地白茫茫一片。有的人家已经早起把门前的雪清扫了一遍,有那些不出门的人家,就先随着它下,等雪什么时候停了,什么时候再清扫。
宋声出门了之后,陆清吃过早饭,把灶房收拾了一下,就去后院看养的鸡了。
一共五只鸡,现在已经长得半大了。陆清怕它们冻着了,特地过去瞅了瞅。
鸡圈上面的毛草落了一层厚厚的积雪,当时围栏的时候还算搭的结实,鸡圈并没有塌。
但这雪还在下着,陆清不放心,干脆拿起扫把,把鸡圈上面的积雪清扫了一下,簌簌的雪落下来,把鸡窝里全都集在一块儿瑟瑟发抖的鸡们吓得乱窜。
陆清看它们还挺有精神的,放心了许多。瞅了瞅其中一只长得最肥的鸡,打算今天中午炖鸡吃。
下大雪的天气喝点鸡汤,又暖和又滋补。
快到中午的时候,雪停了。陆清从鸡圈里把最肥的那只鸡抓了出来,抹脖子后开始放血,麻利的用热水烫了一遍毛,开始清洗内脏。
现在他已经会熟练的杀鸡了,把鸡收拾干净之后,剁成鸡块,倒上酒和盐腌了腌。然后生火进行翻炒。
炒完之后再加水焖煮,里面加上八角和香叶等香料,还切了几块萝卜,放到一起煮。没一会儿,整个灶房里都飘着香味儿。
灶房里面添的木柴多,一时半会儿不用看着,陆清拿起木锨开始铲雪。
院子里的雪积了厚厚的一层,早上像风清扫出来的那片小路,又被覆盖了薄薄的一层。
陆清清扫了一会儿,就去灶房里看了看正在炖着的鸡肉,就怕里面的水被熬干了,得时不时加点水。
木柴烧的差不多了,就得加几根儿,加完之后又去院子里扫雪。
等到鸡肉炖的差不多的时候,宋声放学回来了。一进院门就闻到了一股浓郁的鸡汤味儿。
看井边堆着一些鸡毛,他走进灶房里,刚把挎包放下,就道:“今天中午杀鸡吃?”
陆清点点头,笑着道:“家里这几只鸡,长得也差不多了。一只够咱们俩吃一顿,不过也不常吃,等过年咱们回去之后这鸡就没人喂了,我琢磨着到时候要是吃不完,就拿去集市上卖了。”
“也行,反正你看着办就行。”宋声走到灶火旁边,“闻着好香啊!”
陆清道:“我放了一些之前在杂货铺子里买的香料,虽然价格不便宜,不过想着炖肉放一点好吃,所以就少买了一点。”
“还是你的手艺好,炖出来的肉才香。”
陆清低头抿嘴笑了笑,相公每次都爱夸他,总是说他这好那好的,夸的他脸颊红红。
鸡肉已经炖的差不多了,陆清熄了灶膛里的火,给宋声盛了一碗满满的鸡肉,又给他递了个馒头过去。
“快吃吧,一会儿该凉了。”
宋声一边吃一边夸他手艺好,两个人坐在桌前吃饭,陆清把炉子提到了灶房里,围着炉子吃饭要暖和一些。
宋声道:“再过半个月,书院应该就会放假了。到时候咱们提前把家里东西收拾一下,租个牛车回家。”
说到回家,陆清很高兴,两只眼睛里闪着光道:“这么快啊!我也想回家了,也不知道奶奶他们在家怎么样了,还有外祖母和阿爹在城里过得好不好。”
“等咱们回去路过城里的时候,先去看看你阿爹他们再回去。”宋声道。
“好啊!”听到宋声这么说,陆清更高兴了。
出来也有段时间了,他想外祖母和阿爹他们了。
宋声心里也惦记着奶奶和家里的人,这两天又开始下雪了,不知道家里怎么样了。
“相公,那等你快放假的时候,我去府城里买些东西先放着,到时候回家一块儿给家里人带回去。”
“好,再买几匹布吧,我看府城里布行里的布颜色有很多,上次咱们去成衣店还看到不少。到时候挑两匹老人家适合穿的颜色,给奶奶还有你外祖母做两身新衣服 ,过年呢,穿着也喜庆。”
陆清乖巧道:“好,等到这场雪结束了,我就去看看。”
“手里的银子还够吗?”宋声问道。
“够呢,差不多还有一百两,够花的。”
“年前城里的火锅铺子肯定是要关门的,到时候小舅舅肯定会算个总账出来,应该有一笔进项。不用担心钱的事,现在手里这些钱你想买什么就去买,过年了,也得给自己添置添置东西。布行里有什么颜色好看的布,你要是喜欢,就买来给自己做两身衣服,知道吗?”
陆清嘴角来着一抹微笑点头应道:“知道啦相公。”
陆清心中有数,买东西也不能买太贵的,不然回家之后奶奶肯定又要唠叨他们乱花钱了。
不过这个布确实是要买的,不管是自己家里做衣服,还是过年走亲戚的时候拿去送人,都适合。
最主要的是,府城里的布颜色多,花样也多,买回去家里人做衣服穿在身上,出去走动串门子都是体面。
半月的时间过得很快,这中间下了一场大雪之后就再没下过了。
书院如期放假,宋声不用再去上学了。
放假前两天,陆清已经把回家要带的东西都买好了,现下都放在屋里。
天气正好,之前下的一场雪,已经化了个干净,刚好适合赶车回家。
宋声一大早就去了城里的车马行,打算租一辆牛车回去。
等到了车马行一问价钱,租金全都比平时分了一倍。
临到过年,不仅是书院里的学子,许多在府城里做长工短工的人也都要回家。
现在是租马车牛车的高峰期,趁着这一波形势大好,城里的车马行几乎全都涨价了。
不租也行,那只能走着回去。对于宋声来说肯定是不能走回去的,离得又远,他们拿的东西还多,只能选择租车回。
最后宋声租了一辆骡子,他来的晚了,许多牛车都已经被预定了,剩下的牛车牛都不大好,看着不像能赶远路的样子。而马车又太奢侈,最后宋声租了一辆骡车。
骡子相对于马来说,更适合拉车赶路,跟牛车价钱差不多,瞧着还剩几辆,宋声果断租下了。自己要是再犹犹豫豫挑选,恐怕没多久这几辆车也没了。
跟车马行的老板商量好,租一整个年假,能便宜一点,每天三十文租金,但要先付定金,而且还要付押金,等到把骡车还回来之后再退押金。
租车的时候还要看户籍信息,登记之后才能交钱。这也是为了防止有人租了车后悄悄跑路,一辆骡车或者一辆牛车都是一笔不少的钱,如果被别人牵走了,也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其实也可以连人带车一起租,人家负责给他们送到村子里,再赶着车回去。
只是他们到时候回了县城,还要在城里停留一下,也不好让人家耽搁。而且宋声想着家里只有一辆牛车,等到过年走亲戚的时候不大够用,他租一辆骡车回去,过年也可以赶着骡车走亲戚,更方便了。
宋声按照车马行的规矩,出示了一下自己的户籍,配合登记之后又签了一个租车的契书,上面写明了何时租,何时还,如果延期还的话,每晚一天,租金都会按照双倍收取。
租了辆骡车回来,陆清看到后有些惊讶,问道:“相公,怎么没租牛车呀?”
宋声道:“租牛车的人太多了,我看剩下的几个牛都不太好,就租了一辆骡车。拉行李赶路的话,骡车比较耐拉,而且好养,就租了一辆骡车。”
陆清也不懂什么拉车好不好的,不过相公懂得多,他说好那就是好。
“骡车也行,赶路的话应该跟牛车差不多。”
陆清和宋声两个人都没赶过牛车,更别说是骡车了。不过瞧着也不难,骡子和牛性子也都温顺,反正路上也不着急,他们慢慢走,等熟练了再走快一些就行。
中午两个人吃了最后一顿饭,两个人把东西都收拾了一下,该装板车上的都装在了板车上。
后院里的萝卜和白菜陆清怕后面再下雪给冻着了,干脆全都拔了出来,存到了灶房里。
还剩下两只鸡,前两天陆清拿到集市上去卖掉了。
陆清把棉被也抱上了骡车上,天气冷,路上披着被子也能暖和一些。
这可是棉被,放在这里,家里没人,他不放心,还是带上好,等回家了也能盖。
把屋里都收拾妥当后,陆清又检查了一下灶房里的东西,确定全都收拾好了,拉门上锁,前院儿的大门也都挂上门栓,牵着骡车从小门出去了。
这个时候出发,赶半天的路,赶在天黑之前,到附近的一个镇上投宿。
他们车上有棉被,晚上住在客栈里,盖自己的棉被,比客栈里的被褥暖和。
第二天一早两个人吃过早饭,接着往家里赶。等到下午的时候到了凤坪县,刚进县城,宋声和陆清就感受到了一股子亲切。
两个人直奔火锅铺子,准备把东西先放在后院,先去小舅舅家里看陆清的外祖母和阿爹。
下过一场雪后,火锅铺子的生意更好了。好多人都喜欢来这里吃涮菜涮肉,而且因为天冷,火锅底下热腾腾的烧着炭,更暖和了。
陆鸣忙的团团转,没过一会儿就有客人过来结账,宋家的人虽然都在铺子里帮忙,但一到饭点忙起来的时候,有些客人的菜还是顾不上,陆鸣一边忙着结账,一边看顾着有没有不周到的地方及时上去弥补。
这会儿他正埋头打着算盘给客人结账,这波客人刚走,他余光瞧见又来两个人,因为是新来的客人。还没抬头就先说道:“客官想吃什么?里面请。”
结果说到半截儿,抬头一看,是陆清和宋声,脸上十分惊喜,“你们两个回来啦!”
陆清脸上也十分高兴,说道:“相公书院放年假了,我们就收拾东西回来了。”
“放年假也不先捎个信儿,好让家里去接你们。你们怎么回来的?”
骡车还在外头停着,陆清站在门口指了指,说道:“我们租了辆骡车回来的。”
陆鸣探着头一瞧,骡车上面还放着不少东西,赶紧说道:“你俩先进去,柜台先帮我看一下,我把骡车先牵到后院去,放在外面小心被人牵走了。”
骡车就放在门口,陆清站在这儿就能看见,一直注意着呢。
“不用了,小舅舅,你先忙着,我把骡车牵到后院去吧。”宋声道。
“也行,你走旁边那个巷子里过,那边有个小门,可以直接去后院。”陆鸣叮嘱道。
宋声牵着骡车去了后院,陆清则是去了铺子里,进去之后他直接去了后厨。
看到后厨正在忙碌的身影,他一眼就认出了是大嫂和二嫂。
之前一直是大嫂在这里忙着,不知道什么时候二嫂也来了。
陆清刚走进去,大嫂孙氏转头去拿菜,一眼就瞧见了他。
“清哥儿,你怎么回来了?是不是三郎放年假了?”孙氏惊喜道,说完她又瞅了瞅陆清的后面,没看到宋声道身影,“三郎呢?他没跟你一起回来?”
陆清笑了笑,道:“我俩是一起回来的,相公去后院里放骡车了,等会儿就过来了。大嫂二嫂,我来给你们帮忙。”
说完之后,他把袖子往上撸了撸,坐在旁边帮忙洗菜。
孙氏和李氏好久没见他了,赶紧说道:“今天没那么忙,后厨我跟你二嫂两个人就够了,你别在这忙活了,赶了这么久的路,肯定累了,你快去后院歇会儿。”
陆清道:“没事的,我不累。”
三个人在后厨一边忙着一边说话,孙氏道:“府城怎么样呀?你们待的还习惯吗?”
“刚去的时候不大习惯,巷子里人很多,吃什么都要去集市买,不过好在我们租的地方离集市不太远,走路一刻钟就到了。”
李氏道:“府城里人多,还是没咱们乡下方便,吃什么自个家里种的都有。等到年后你们再去府城了,就把家里的菜多给你们装一点你们带上。”
陆清笑道:“好啊,在府城里吃啥都要买,就连豆腐都比咱们这儿贵。”
“府城里的东西哪有不贵的,都是这样,不过城里的人不用下地干活,不像咱们庄稼人,等到农忙的时候,见天儿的下地忙活,这粮食要是收的晚了,没准就被雨给淋了。”
“大嫂说的对,的确是这样。”
“诶,三郎在书院读书怎么样啊?”
“相公挺适应的,我们租的小院离书院不远,想过每天走过去大概需要两刻钟,不过辰时的时候就得到书院上早课,中午会回来吃饭,吃过饭之后去书院接着上课,等到晚饭的时候再回来。”
“相公说书院里现在学的东西跟在县学的时候不大一样,除了需要读书,还会学习各种礼节,还有拉弓射箭,骑马等等。”
李氏惊讶道:“啥?三郎还学骑马啦?书院里还教这个?这拉弓射箭有啥用啊?为啥书院还教这个?”
说起这个,陆清之前也疑惑过,问了宋声,宋声跟他解释了一遍。
这会儿两个嫂嫂问起来,他刚好能答上。
“相公说,这个叫什么君子六艺。读书不光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学习六艺。好像是人家大家族都会教这些,以后如果跟人家打交道的时候,也会被高看一等,会受人尊敬。”
“果然是书院,咱们这县学还是不行,三郎可真有出息,现在还学会骑马了。咱们十里八村的,哪有人会骑马呀?会赶个牛车就不错了。”
大嫂二嫂说着说着笑了起来,三郎就是给他们家争气,一说就是老宋家的宋三郎去府城读书了,听的全家人都与有荣焉,走起路来都神气了几分。
“相公在书院读书也很辛苦,里面都是秀才公,大家都很刻苦。听相公说,夫子很严厉,如果抽背文章背不出来,就会打手板,可疼了。不过相公从来没被打过手板!”
李氏笑呵呵的说:“那肯定是因为咱们三郎优秀!”
陆清也觉得自家相公好,他小脸微红,低下头洗菜,又说道:“相公还结识了几个同窗好友,有时候会约着一块去逛书铺。府城里的书卖的好贵好贵,一本书就要二两银子,比咱们县城的还贵不少。”
孙氏道:“读书哪有不花钱的,该买的书可千万别省着不肯买,这年头书就是贵,读书人用的东西,哪有便宜的?”
现在他们全家都支持三郎读书,在他们看来这可是他们老宋家的文曲星,读书上面花钱,他们不心疼。
“嫂嫂说的是,在读书学习上,该买的东西都买了。相公用的书也都是在书铺里买的新的,公爹走的时候给我们留了十两银子,结果去了一趟书铺,就花了一大半。”
“乖乖,这书铺的书还真是贵,三郎用下来的书都留着,可千万别卖了。以后就作为咱家的传家宝,以后三毛他们读书了也用得着。”
“嗯,这次相公就收拾了不少旧书回来,都是用不着的,这次带回来就不带走了。”
“我听三叔说上次他去看你们,你们带他去府城逛了逛。他回来跟我们说,府城的巷子好多哟,一个不留神他就转迷了。”
陆清笑了,道:“对,我跟相公刚去的时候也摸不着地方,熟悉了以后才渐渐适应。”
陆清恨不得把这几个月在府城里的生活都跟两个嫂嫂讲一遍,孙氏和李氏也爱听,她们俩没去过府城,对于府城里小姐夫人们喜欢穿什么样式的衣服,画什么样的妆,都很好奇。
陆清平时待在家里不常出门,这些还多亏了经常去跟南哥儿聊天才知道的。
三个人在后厨正说的高兴,宋声过来了。
他把骡车停在后院之后,把车上的东西都放到了屋里。今天晚上他们先不回去了,在这里待一晚,明天一早去看陆清的外祖母,等到下午的时候再回宋家村。
他刚从后院过来,就被玉哥儿和宋夏看到了,还有大伯母和二伯母,都在这里帮忙。
一瞧见宋声,大伯母跟二伯母高兴坏了,把菜给客人端上去之后,就拉着宋声到旁边说话去了。
不过她们这会儿也没多少时间闲着,这个点儿虽然客人不多,但他们人手少,还是得忙。
拉着宋声关心几句之后,又去忙了,说是明天跟他们一块回家。
宋声应了后这才来到后厨找陆清,刚才两个嫂嫂已经拉着陆清说了好多次关于府城里的话,陆清就连巷子里这个邻居跟那个邻居发生什么矛盾都跟她们讲了一遍。
这会儿看到宋声过来,惊喜道:“刚才还正和清哥儿说你呢,你这就过来了。你俩饿了吧,要不要吃火锅?这会儿已经过了饭点儿,铺子里客人不多,你们先找个桌坐着,等会儿我把锅底还有菜给你们端过去。”
宋声道:“嫂嫂不用麻烦,我们不吃火锅了,随便下点面吧,中午我们吃了点干粮,不是很饿。”
天气冷,虽然饼子包着油纸一直在怀里暖着,但吃起来还是又干又硬,凑合着喝了点水,勉强果腹。
这会儿到了铺子里,吃一碗热腾腾的面条暖暖身子也好。
“成,给你俩下面条吃。刚才我还问清哥儿想吃啥给他做呢,他说他要等你一块吃。”
小两口过了这么久感情依然这么好,孙氏和李氏看到了也高兴,家和万事兴,清哥儿是个细心体贴的,瞧着三郎气色好,就知道他把三郎照顾的很好。
“你们俩这次回来的也太突然了,也不给家里递个信儿,等明天回去奶奶瞅见你们肯定得高兴坏了。”
“书院放假提前通知了,但那几天路不好走,下过雪后没几天,想着干脆不跟家里说了,到时候直接回来就好,就当是给奶奶一个惊喜。”
孙氏和李氏自从看到他俩之后,嘴角一直没下来过。
“面条好了,快来吃吧。”孙氏特地在面条上打了个荷包蛋,里面还放了几片肉,又撒了一张葱花,看起来就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