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声这个火锅铺子位置非常好,隔两条街之外就是县学。
中午有不少学子出来吃饭,听说这里开了一家新的食肆,都想来尝尝鲜。
有消息灵通的人知道这个食肆是宋声开的,更想去尝尝了。
张杏花和大伯母几个女人在后厨打下手,或者忙着招待客人。而宋老大几个人就在门口招揽客人,打的名头就是宋声这个秀才案首的名声。
“走过路过进来尝尝啊,这可是今次秀才案首开的火锅铺子,吃了之后保管你能沾到喜气儿,说不定明年就考中了!”
诸如此类的话,宋老大他们几个说多了也不嫌烦,能招揽一个是一个。
因为头一天进店吃饭有优惠,所以来的人有不少。还好宋声提前又让铁匠铺子的李大叔多打了一些锅子,不然都不够用。
崔夫人在里头吃了一个鸳鸯锅,是狼桃锅和菌汤锅的,一顿下去吃的饱饱的,这还是她来到这个县城这么久,头一次吃得这么饱。
这火锅的点子是真不错!
崔夫人越来越欣赏宋声这个年轻人了。说他读书上面聪明吧,人家也不拘泥于读书。有些读书人酸气迂腐完全不知变通,但这个宋声给他的感觉就很有灵气,不仅读书一道上有心得,在别的方面也很有主意。
吃完饭,崔夫人把宋声叫了过来说起了正事。
“前几天又明找我打听了去蜀中买辣椒的事,我这个侄子是什么样子我清楚,是你的主意吧?”
宋声点点头,道:“是。买辣椒是为了能够做出更好的火锅底料来,夫人可能还没有吃过辣味儿的火锅,要比其他几个口味的更好吃。”
一听他形容辣味火锅这么好吃,崔夫人更加好奇了。
刚才她吃的这两个锅底味道已经相当好了,原来还有辣味儿的锅底。
她道:“既然你说它好吃,那我下次定要尝尝了。”
宋声闻言十分惊喜,崔夫人这话的潜台词就是帮这个忙了。
既然如此,这买辣椒的事就不用他操心了,以崔夫人的人脉,想要尽快的在蜀中买辣椒,对于她来说应该不费什么事儿。
“多谢夫人!”宋声道。
他是真心的很感谢崔夫人的,县令夫妇两人对他一直都挺关照的,这声感谢也十分真诚。
崔夫人走了之后,梁又明赶紧让人散播出去,说这个火锅就连县令夫人都爱吃,今天还特地过来吃了一顿。
大家一听连县令夫人都爱吃的东西,那味道肯定是极好的,于是后面有不少人排队等着来吃。
宋家一家子的人从早上忙到晚上,今天是火锅铺子第一天开业,虽然优惠力度大,糖水都是免费送的,还免费送一个菜,但等到晚上结账的时候,还是有不少的收获的。
不过前期他们这个铺子投入的成本也高,光是要做这些个锅子就花了不少钱。肯定是要盈利一阵子才能赚回来了。
晚上把铺子把门关上,一家人都没回去,全都在盯着陆鸣手上的那个算盘。
陆鸣在外面待的时间久,之前跟着一个账房先生学过打算盘,这时候作为掌柜的,理账盘账算账之类的他都要会。
等他算完了之后,发现大家都在静悄悄的看着他。
陆鸣卖了个关子,算完之后抬起头严肃的看着大家,神色看上去不大好。
看到他露出这种表情,陆清的心里也没准了。
本来今天他在后厨忙的厉害,一锅一锅的汤底端出去,说明今天生意很好。
可现在小舅舅一算账,他心里又不确定了。
难不成是因为他们今天优惠力度太大了,断面上的钱并没有多少?
“小舅舅,你就直说吧,今天到底亏损了多少钱?”他忍不住问道。
这也是在场的大家都想知道的,陆清这话刚问出来,宋老大也说道:“是啊陆鸣,就算没赚钱的也不用愁眉苦脸的,咱们这毕竟是第一天嘛,以后日子还长着呢。”
陆鸣听完之后突然笑了,说道:“今天大家都辛苦了,光是买菜买了肉就花了不少,不过刨去这些,账面上今天净赚了三十五两!”
他这话刚说完,全家人都没吭声。
愣了几秒钟,才反应过来,陆鸣说他们今天的生意赚了三十五两!
天哪!第一天就赚了三十五两,张杏花都惊住了,今天这生意也太好了吧!
梁又明和宋声这会儿也都还没走,听到陆鸣说赚了钱,两个人心里的石头总算放下了不少。
毕竟开业之前,宋声即便心里有把握,但也十分忐忑,万一这个火锅不合当地人的口味儿,那他这一次就白张罗了。
索性还不错,头一天看人流量,来吃的人也不少。更何况还有崔夫人这张活招牌在,加上他案首的名头,吸引了不少的人前来。
梁又明平时里花钱大手大脚的,在城里最好的酒楼吃上一顿饭,大概几两银子到十几两不等,今天只是赚了三十五两银子,他却像是赚了几百两一样高兴。
今天这个净利润,到时候刨去给大家的工钱,落到他们东家手里的其实也不多,但这对他来说意义不一样,这可是他自己挣的钱,跟从家里拿的完全不同。
他笑眯眯道:“宋兄,这你就不懂了。我跟你说,这还是我头一次做生意赚这么多钱呢。要是我爹娘知道了,肯定会夸我上进的!”
张杏花看的眼睛都直了,把陆鸣旁边刚算完的钱又挨个捡着数了数,把那些散碎的银子还有旁边零落的铜板又挨个数了一遍,居然是对着呢,陆鸣没算错。
“这火锅挣这么多呢!”张杏花笑眯了眼,“咱们家三郎如今可真是有出息了!”
宋声在一旁听着心里已经没有什么波动了,之前从他考上秀才开始,家里人从早上开始就轮番夸他,现在他早已经习惯了家里人对他的夸赞了。
梁又明跟他打了声招呼先回去了,此时铺子里的人,剩下的全部都是他们老宋家的人,另外还有陆鸣夫妻俩,也算是自己人。
宋声道:“我跟梁又明商量过了,以后咱们这个铺子就挂在小舅舅名下,这样既不不影响我们两个读书,还能经营铺子。今天大家也都辛苦了,铺子后面有屋子,都收拾好了,奶奶,你带着家里人先去休息吧。”
当时找铺子的时候专门要求找的带后院的,就是为了方便在后面休息。
宋声之前也没想着招工,毕竟家里的人多,用自家的人也放心。
不过后面仍旧是按照原来的想法,做了两个大通铺出来,类似于前世那种集体宿舍。
家里人多,刚好能住得下。
张杏花他们闻言都回了后院休息了,天色已经很晚了,明天一大早他们还要起来干活。
像宋老大几个人作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明天一早就直接回宋家村了,田里的活还得他们盯着点干,不可能全都跑到城里来铺子里帮忙。
张杏花和大伯母二伯母也回去了,按照原先打算的,大嫂孙氏跟宋玉她们留在铺子里帮忙干活。
回去之后他们要赶紧洗洗睡觉,明天一早赶路的赶路,宋玉几个人还要早起去买菜买肉准备食材,今天睡得晚了,明天就该起不来了。
等到他们都回了后院以后,前面的铺子里就剩下陆鸣夫妻俩和陆清他们几个了。
宋声道:“小舅舅今天辛苦了,不过明天可能没有今天生意好,到时候你也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
毕竟今天是开业第一天,有优惠活动,而且还有崔夫人来撑场子,这生意自然要好一些。
到了明天就不一定了,所以宋声提前跟陆鸣说一声,让他做好心理准备。
陆鸣点点头道:“这个我知道,郎婿就放心吧,以前我也给别人在铺子里帮忙过,这里面的道道我还是清楚的。”
对于把铺子挂在他名下,他没什么意见,只是一心想把铺子做好。
听到陆鸣这么说,宋声就放心了。
再过两天他就要开学去府城的学院报道了,这铺子的事开始走入正轨,他才能放心的去上学。
到时候陆清跟他一块到府城里住,这火锅铺子熬制汤底的活就得全权交给大嫂了。
好在这几天大嫂跟着陆清已经把这几种秘方都学会了,回头一个人熬汤底也完全没有问题。
而且虽然他去府城了,但铺子的另外一个东家梁又明还在县学读书,以后铺子这边有什么事,他也能多照应着点儿,宋声很放心。
接下来就只要等着崔夫人把他所需要的辣椒送来就行了,到时候他就可以教大嫂熬制辣锅的锅底,火锅铺子一定能发展得更红火。
这些事情都打算好了之后,宋声也该张罗着去上学了。
景朝考上秀才之后就要到书院去进学,必须书院才能报名参加科考,说白了也就是一种变相的“学校”制度。
各个地方的府城均设有学院,必须是学院里的角色才有资格参加后面的乡试会试等等。
不过除了学院之外,还有太学,国子监的学子也都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
宋声是宛平府城的学子,自然能直接入学这里的学院。
这次去府城,依旧是宋老三赶着牛车送他们去的。
这次去了之后,不仅要去学院报到,还要在府城找个房子住。
宋声考虑了一下,这次在府城读书,大概要读个三年,他才会下场参加科考。
所以他想了想,时间太久,租房子不划算,干脆买个小院住着。
他向来是个有主意的,听说他要在府城买个小院,这个想法要是放在以前,张杏花他们肯定会考虑再三再做决定。
可现如今,大家想都不想的就全力支持他的想法。
县上的火锅铺子现在已经开业了,生意很不错,所以张杏花就让宋声干脆在府城里买个差不多的小院住着,千万别委屈了自己。
走的时候还要给宋声塞钱,怕他最近因为开铺子的事儿花销太大,手头紧巴巴不够花,不过被宋声拒绝了。
他现在已经可以靠着铺子挣钱了,虽然还没有回本,但相信这只是时间问题。
如今已经是深秋,等到天越来越冷的时候,火锅铺子的声音肯定会更好,这点他很有信心。
所以张杏花给他钱的时候他并没有要,他现在已经不需要再啃老了。
宋声他们这次去府城,要带的东西有很多。
陆清早早就把东西给收拾了,像是衣物还有铺盖,以及吃饭的锅碗,肯定是都要带着的。
还有相公平时用来读书写字的笔墨纸砚,以及他的书籍箱笼,也都是要拿着的。
除此之外,还拉了一个炉子和十几斤的炭火。毕竟过段时间就要入冬了,天气一冷,有炉子在屋里会暖和许多,冬天写字也不用怕冻手了。
从宋家村到府城差不多要走上不到两天的时间,他们离的算是近的了。以后在府城里要是有啥事儿还能赶回来,倒是方便许多。
家里的牛犊已经长成了壮牛,一个板车拉了不少东西,走的时候张杏花又拿了许多茅草放在上面垫着,宋老大在前面赶车,宋声和陆清坐在后面靠在铺盖上,能轻松许多。
牛车赶的慢,板车上放的东西多,尤其还有锅碗瓢盆之类的,走的太快,容易颠簸的厉害,把吃饭的碗盆给磕坏了就不好了。
陆清陪着宋声去府城读书,村里有不少哥儿都酸的很,同样是哥儿,人家就能嫁个秀才相公,现在还能跟着去府城,怎么他们就没有这等子的好运气呢!
兰哥儿在今年开车的时候就已经出嫁了,嫁的是上西村的许家二子许序,那许序也是个童生,兰哥儿家里为了把他嫁过去,可是给他贴了不少嫁妆银子的。
这个许序今年也下场参加院试考秀才了,不过却是没考上。
自家相公没考上秀才,兰哥儿心里不痛快,借口说回娘家住几天。
结果回来就听说宋声考上了秀才,还是第一名,他心里更加难受了。
许序心里也憋屈,本来考秀才他也有压力,小夫郎看到他也不太贴心,这让他也没什么好心情回宋家村把兰哥儿劝回来。
一直拖了半个月,兰哥儿家里人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主动把他送了回去。
还好这次宋声和陆清去府城读书的时候兰哥儿不在,要是让他知道了,肯定又要在心里酸的悄悄抹眼泪儿了。
宋老三送宋声去府城,一路上都笑开了花。
他是个种地的庄稼汉,人生过去了大半辈子,他这大半辈子都在田地上熬着,每天睁开眼就是下地干活,一年到头都是如此。
这还是他头一次进府城,想着是送儿子去读书,一路上赶着牛车丝毫不觉得累。
路上走得很顺利,第一天赶在天黑之前他们赶到了附近的一个镇上落脚。
到了晚上在镇上的客栈里住宿的时候,宋老三执意只要一间房,说他就住在牛车上。
牛车上放的东西多,他怕有那些手脚不干净的人来偷东西。
不过最主要的不是这个,在他心里面这一车的东西都没有家里这头牛值钱。
这牛可是他们老宋家的命根子,耕地犁地可是少不了它的。这年头也有偷牛的人,宋老三不放心,把铺盖卷上,身上搭了个被子,就草草的在牛车上睡了。
宋声拗不过他,干脆随他去了。
镇上的客栈很简陋,他跟陆清晚上睡一间房睡得也不太安稳,天不亮的时候就醒了。
早上客栈是提供一顿早饭的,不过毕竟是便宜饭,只有一个馒头还有一碗稀稀拉拉的菜汤。
这么点饭肯定不够三个人吃,宋声退了房之后,三个人一块去镇上的小吃摊上吃了顿饱饭。
等到太阳快升起的时候,宋老三接着赶着牛车朝着府城的方向去了。
剩下这一路走得很顺利,瞧着日头,大概再走一两个时辰就能走到城门处了。
走过这一段偏僻的小路,就能上另外一条官道了。
本来全走官道也能到的,但那要绕不少远路,他们这边的人进府城大多都是走的这条路。
路上走着走着,宋声远远的瞧见前方有一个背着箱笼的郎君,瞧着也是一副书生打扮。
只是看他脚步虚浮,走路像是要跌倒的样子。
他让他爹宋老三将牛车赶快了一点,赶到前面一看,对方脸色苍白,好像快要晕倒了。
牛车赶上书生后放慢了些,宋声道:“喂,你没事吧?”
那人听到声音,缓缓扭头,朝着宋声看过去,艰难的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有气无力道:“这位兄台,我可能感染风寒了,不过生气的时候已经吃了药,应该没事的。”
宋声见他脸色苍白的厉害,额头上也是一层薄汗,一看就病的不轻。
此时距离城门还有不远的距离,若是徒步走过去,到时候估计都要天黑了。
宋声道:“你是要进府城吗?”
那人点点头,说道:“没错,兄台也是要进府城吗?”
“嗯,看你身体虚弱,不如搭我们的牛车一块走吧,正好顺路。”
听到宋声的话,书生脸上露出一丝喜意,说道:“太好了,真是多谢兄台了!”
他已经在尽可能的加快步伐了,就怕到时候赶到城门的时候城门落了锁,若是进不去,就得在城外守一夜。
可他不小心感染了风寒,身体怕是经不起一晚上的冷风了。
如今这个时候碰到一位好心的兄台,他感叹着上天待他不薄,还是有好心人的。
宋老三把牛车停了下来,让这位书生上来。
陆清往边上挪了挪,宋声也往旁边坐了点,把这边腾了个空地儿出来。
书生上了牛车后缓了几口气,虽然脸色还是不大好,不过明天开始精神好了许多。
他道:“在下叫盛博文,感谢兄台施以援手,不知兄台怎么称呼?”
“我叫宋声。”说完他又道,“这是我夫郎陆清。”
盛博文很有礼貌,并没有瞧不起哥儿的样子,反而轻轻点头礼貌打了个招呼。
盛博文又道:“我是今年考上的秀才,这次进府城是为了去书院读书的。看兄台这副打扮,莫不是也是去书院读书的?”
宋声点点头,“嗯,我也是。”
盛博文一听他也是一块去学院读书的,十分高兴,他这是遇到了同道中人,以后他们就是就是学院里的同窗了!
“咱们可真是有缘分!”
宋声看他面色依旧苍白,说道:“你要不休息一会儿?”这个盛博文看起来身子骨比他还弱,看着好像随时能昏过去。
盛博文却道:“不碍事的,我就是走的太久了,太累了。这会儿歇了一会儿,好多了。”
陆清把他们带到水囊拿了出来,说道:“你要不要喝点水?”
盛博文点点头,“多谢陆夫郎了。”他带的水在路上早就喝完了,已经渴了一路。
咕咚咕咚喝了几口水之后,把水囊还了回去。
陆清接过水囊,看到他只背了个箱笼,有些疑惑。
“盛郎君,你为什么只背了一个箱笼呀?”
盛博文闻言看了看宋声这板车上放着的许多东西,笑了笑,说道:“我家中有亲戚在府城中住,我到时候直接投奔亲戚,不用在府城里租房住,所以用不着那么多东西。”
原来人家有亲戚在府城里面,这倒是很方便。
盛博文坐在板车上不用自己走路,脸色过了一会儿好了许多。
跟宋声一路聊着,时间过得也快,赶在日落的时候到了城门口。
因为是赶的牛车,进城门的时候需要交两文钱的城门费。
宋老三觉得这跟县里进城的时候也没什么两样,熟练地交了城门费后进城了。
趁着天还没黑,到了城里宋声他们得先找个地儿住着,等到第二天再出门看院子。
盛博文在进了城门之后就与他们分别了,说是要投奔亲戚去了。走的时候还行了一个书生礼,感谢这一路上的照拂。他对宋声印象很好,言说到时候书院里见。
盛博文走了之后,宋老三赶着牛车继续朝着城里去。
不过他们三人对于府城人生地不熟的,宋声虽然之前来过一次,但也是为了考试,其他地方他也不熟。
宋声下了牛车跟旁边一个摆摊的小商贩打听道:“麻烦问一下,我是过两天到书院读书的学子,现在天色已晚,想先找个客栈住着,不知道附近最近的客栈是在哪里?”
小贩一定是去书院读书的,那不就是秀才公吗?顿时乐呵呵的热情道:“原来是要去书院读书的秀才公啊!咱们这附近的客栈好找,看到前面那条道没,直走右拐再直走到十二街,十二街上有一家客栈,是离此最近的客栈了。”
宋声点点头道:“好的,多谢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