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陈景舟

赵宝山做了六个年级的卷子,即使他速度不慢,做完批改完,也已经到了最后一节课了。

而这时候,同学们上了一天的课程,心思早就飞到别的地方去了,这会儿,甲班的同学正边做卷子边打瞌睡。

突然来了个新同学,一下子,大家都不困了。

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好些人都看到了,郝校长带着这名同学吃饭,可把大家好奇死了。

赵宝山十岁,比真正六年级的学生小两岁,而拥军坊的学生们,一个个壮得跟头小牛一样,赵宝山简单地自我介绍以后,就被安排到了前排就坐。

陈景舟再没想过赵宝山是这样的风流人物,他那双眼睛,若是个女子…又当是怎样的妩媚…

他很自然地打招呼:“我是陈景舟,就住在你家隔壁,本来应该前些天就见到了,不过年节那几日我还在忙着社会实践便错过了。”

陈景舟听他祖母说起过隔壁赵家,他自然听过吴国的赵家,他的父亲对于赵坤此人颇有赞誉…

但自他懂事起,越国就自立了,很难理解,南越还作为吴国一部分时,父辈们对于赵将军的那种感情,那时候,他们是一个国家的人,但是对于陈景舟来说,赵家便是别个国家过来的人,这样的人家,凭啥一来就能住在百宝南巷?

那天他是回了家之后,才知道赵家老太太带了个和他年纪相仿的小郎君上门拜访,他祖母甚至没有提前告诉他,只是在吃晚饭的时候提了一嘴子,说隔壁赵家老太太说他们从云天坐船南下的主意,是她孙子宝山出的,当时陈景舟的祖母是怎么说的?

她说:“一个十岁的孩子能想出这样的主意?不过是为了给她孙子造势罢了,当时我说让她带着她孙儿上门来见见,不过客气一下罢了,景舟,赵家为外来,家中又没立起来的人,不必特地交好,只要面上过得去就行了。”

陈景当时也这么觉得,他只需要知道有拜访这事儿,像今天这样不期而遇之时表达自己的遗憾就行尽礼数就行了。

但他没想到,这位赵小郎君一入学就直接上六年级还跟他同班,他可是听祖母说过,赵家一家才来云天没多久,这赵小郎君以前没接触过越国新学。

陈景舟马上意识到了赵宝山不简单,或许他祖母给他造势是真,但是他本身确有几分本事也是真,因此陈景舟改变策略想与之结交,他本身就是长袖善舞之人…

赵宝山听陈景舟说他便是那日没归家的陈家小郎君。

若是旁个小郎君,兴冲冲地去别府玩,别家的小郎君却不在,难免要生闷气…

陈老太太若是真心想让他们做朋友,必然提前留了人在家中相见,他们虽然是邻居,互相串门也要提前几天约好的,因此陈景舟说的不过是客气话罢了。

对此赵宝山只是礼貌笑笑。

班里知道他是赵坤孙子的不止陈景舟一个,毕竟越王不会放弃宣扬的机会,大家伙儿都知道,吴国一整个县的百姓过来越国的事儿,而同学们作为拥军坊的军属,他们还知道赵家如今就住在他们坊里头。

他们家里的大人们多数觉得,赵家主导这件事情的是赵老太太,少年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大人还是有差别的,他们才不关心这个,他们只觉得很骄傲,觉得赵家挺有眼光的,一整个县的百姓投奔过来,不就是说明他们越国很厉害吗?

因此,赵宝山自然也被归入了有眼光的人里头,大家对他很友善,趁着黄夫子出去,同学们便叽叽喳喳问他好些问题,从云天到冶城要坐多久的船,云天有什么特别的吃食?

时间过得很快,楼下传来了清脆的敲铃的声音。

赵宝山收拾好自己的东西,站起来,刚要走,陈景舟道:“咱们一起回去吧?”

赵宝山笑着摇摇头道:“不了,你先走吧,我要去善通坊接我妹妹。”

说着头也不回地走了。

赵宝山让驾车的赵杰按照宝水告诉他的最佳路线,很快就到了善通坊,善通坊小学门口,停了很多辆马车,赵宝山等了好一会儿,宝水才出来。

和他一整天都在考试不同,宝水今早,考完了一年级的试卷,直接进入二年级,然后结识了一堆小她两岁的小娘子们,最重要的是:“熙亲王今日也在学校,哥哥,她真厉害,她代表同学上台讲话啦!”

宝水生恨自己语言匮乏,她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她看到台上的熙亲王,她自信又大方,和宝珠那样矜持的淑女不同,却比宝珠更像个淑女!

原来淑女也分不同的类型,宝水喜欢这样自信的淑女,宝水决定,以后太太再拿淑女的标准来说嘴,她便不顶撞了,因为她已经见过了另一种淑女,对淑女这个词不再那么排斥。

更重要的是:“哥哥,方才下学熙亲王还找我说话呢,她知道我读的是二年级不是一年级,夸了我几句,你说的果然没错儿,只有我也厉害了,以后才能和她做朋友!”

自从赵宝山清醒以后,宝水无需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别个事情,话便多了起来,有了小孩子该走的明朗:“光顾着说我了,哥哥你呢?”

赵宝山听宝水张口闭口一个熙亲王,心说这女郎是给宝水下了迷魂汤不成?为了找回他作为老哥的场子,他清了清嗓子:“我一整天都在考试,宝水,我现在也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和熙亲王一样一样的!

宝水果然把那劳什子熙亲王丢在脑后,高兴道:“哥哥!你太厉害了!”她跟着宝山学了半个月,比辛氏还了解宝山的变化,因此只是惊喜不是惊讶,说完她又鼓足干劲:“咱们回来吃完饭后,接着学习吧!”

辛氏则是被整个震惊住了,她的宝山,早上去还是个新生,下午回来直接跳过了五级,变成了小学毕业班的学生,辛氏整个人都晕乎乎的,她的陪房张嬷嬷更是喜极而泣,直道:“太太以后总算有了着落。”

天老爷,原本老爷自个儿跑路的时候,张嬷嬷只觉得天要塌了,如今小郎君小小年纪就撑起了一片天。

辛氏恍恍惚惚到了宝水的西厢,西厢三间房的大小,东间是宝水的卧房,中间做成小客厅,以后宝水有了手帕交,来了家中便可以在这自己招待自己的朋友,西间怕晒,辛氏原本打算做了绣房,后来松了口放宝水去上学,便给改成了一间小书房。

辛氏带着张嬷嬷悄没声息地到了小书房门口,便见宝山宝水两个,一个讲一个听,素来仿佛板凳上钉了钉子一般坐不住的宝水,乖乖地坐着学习。

辛氏默默退了出来,带着张嬷嬷去厨房,盯着厨房给做夜宵,她虽然识字,算盘打得飞快,但是让她教孩子们读书,那是万万不成的,读书上她帮不上忙,生活上却能做到无微不至,孩子们还在长身体,学习又饿得快,她得多盯着点。

夜里,这位赵家的当家主母在无人之时狠狠地哭了一场…

赵宝山连轴转了起来,他上学的时候,不仅要正常上课,还要趁着体育课音乐课等副课去补农学的实践课,下了学去接宝水,吃完饭和宝水一起学习。

黄夫子还给了他一本的算学题,让他做。

经过五天的学习生活之后,放假的两天,他还要去衙门社会实践。

他在衙门实践,衙门的人也不会随意分配任务,看他成绩单上算学都是满分,又听说他是拥军坊的,直接指派他去统计拥军坊家属的福利发放情况。

赵宝山因此更加详细了解了越国军人的福利,如今将士们在外头打仗,他们本人用得上的东西都直接发往战地,赵宝山看不到,赵宝山负责的是家属的福利待遇。

打仗期间,军属能多领一倍的银钱,也就是说,将士们每月最低发二两,官府再直接往军属家发二两,也可以由将士们决定,把四两银子都发回家中。

除了银钱,还发物资奖励,军属每人一季发一身衣裳的布料,每户一月一斤香油,半斤盐,家中有老人小孩的再多发一袋两斤的芝麻糊,用于冲调。

这样的待遇不可谓不丰厚,这并非什么机密,因此,回家吃晚饭时,赵宝山在饭桌上提起。

袁氏听了放下筷子,想了好一会儿才道:“若是…若是当时你祖父领兵时军中有这样的待遇,何愁打不赢仗呢?”

可惜,吴国的军饷一层下层下来,养肥了那群贪官,害惨了百姓。

夜里,赵宝山把自己听到看到的关于军中的待遇福利细细写下来,又写了一封平安信,分别发往关山海和大老太爷所在的县。

越国边界,战事在进行,战火连天,越国境内一片太平,各地的小学都在选拔算学成绩优异的学生,前往冶城参加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