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逊突击营的威名首先来自他们的头——卡尔逊中校。卡尔逊是一个比“宽胸汉”普勒更具传奇色彩的陆战队英雄,这位牛仔很爱打仗,曾参加一战并获得法国政府颁发的军功奖章。
一战结束,赋闲在家的滋味着实无聊无趣,卡尔逊再次应征入伍,加入了美国海军陆战队。他和普勒一样,曾在尼加拉瓜打过山地丛林战,但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还是其后的中国之行。
当时太平洋战争尚未爆发,中国的抗日战争却已打得如火如荼。以海军部观察员身份来到中国的卡尔逊,先后被蒋介石、毛泽东、朱德等国共要人接见,并两次深入晋察冀边区进行考察。
晋察冀边区是敌后模范抗日根据地,考察过程令卡尔逊大开眼界,他对八路军的游击战、小兵团作战以及“思想教育”的能力倍感惊异。
卡尔逊有过一战经验。一战看似规模宏大,但对普通士兵而言,无非是打枪打炮,你打过来,我打过去,士兵们像机器人一样,整天蹲在战壕里,脑子都不用动,用卡尔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枯燥得很”。
游击战可不是这样,那是用脑子打仗,非常合乎卡尔逊的心思。他看得心花怒放,对晋察冀边区司令员聂荣臻说:“你们这种搞法,实在有味道,很有斗争艺术,这是我从来没见过,也从来没有听说过的。”
卡尔逊认为,八路军已发展出了一整套军事战术,它与中国其他军事力量,比如国民党军所采取的战术都是迥然不同的,当然对外国军队来说也相当陌生,可正是这样陌生的战术,才能发挥奇效。
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已经回国的卡尔逊立即上书罗斯福总统,要求给他一些人和枪,以参加太平洋诸岛的登陆作战。罗斯福满足了他的要求,任命他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二突击营营长。
突击营是陆战队的精锐,强健的体格,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敏锐的反应,均是突击营挑选士兵的必备条件。除此之外,由卡尔逊一手组建的突击营还具有特殊之处,那就是该营从训练、姿态、外观,受八路军的影响都很大,几乎就是一支美版八路军。
早在山西抗战时,卡尔逊就近观察过阎锡山的晋军部队,发现士兵缺乏精神和纪律,也不知为什么而战,犹如一盘散沙,这跟处在同一战场的八路军形成鲜明对比——经过“思想教育”,八路军打仗那叫一个团结。
卡尔逊深受启发,他在晋察冀根据地看到过一种工业合作社,便把部队团结协作的精神归纳为“工合”精神,“工合”由此成为突击营官兵的座右铭。
卡尔逊在延安受到毛泽东接见。看来老外在中国人身上确实学到了一些真经
作为八路军游击战术的超级粉丝,卡尔逊指挥作战非常灵活,从不拘泥于形式。有人打比方,如果说常规的陆战突击营是表演大型歌舞剧,卡尔逊突击营就像是在跳狂热的摇摆舞,毫无规律和套路可循。
有一点是谁都无法否认的,这些跳摇摆舞的“卡尔逊突击兵”相当能打,甫一出场的马金环礁(布塔里塔里环礁的旧称)战役,就足以让所有质疑者自动闭嘴。
那还是陆战一师登陆瓜岛的时候,为了转移日军注意力,尼米兹特地派遣卡尔逊突击营,对吉尔伯特群岛中的马金环礁实施了牵制性突袭。
卡尔逊突击营乘坐两艘潜艇,于拂晓悄然登岛。在卡尔逊的指挥下,突击营分数路发动进攻,不仅歼灭200多名日军,还摧毁了大部分军事设施。奇袭成功后,卡尔逊又按照八路军“打了就跑”的原则,迅速率部撤离。
在马金环礁战役中,卡尔逊突击营只折损了几十人,可谓是以极小代价取得了较大胜利,它也成为太平洋战争中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经典战例。
卡尔逊突击营在11月初就已登陆瓜岛,当时尚有仗可打,范德格里夫特正在组织兵力摧毁日军的滩头阵地。不过卡尔逊的运气不好,等他兴致勃勃赶到作战地点时,前面的部队已经在打扫战场,准备收工了,他一场也没赶上。
大仗赶不上,小仗也能凑合。卡尔逊从范德格里夫特手里讨到一个差使,专门找日军主防线以外的残部开练。
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美版八路军”像他们崇尚的八路军那样,几乎踏遍了瓜岛上最为险恶、其他陆战队从未到达的地方。在丛林中,突击营碰到过各种编制的日军残部,一碰上,马上就以惊人的速度予以奇袭歼灭。
一个月后,卡尔逊率部返回美军主防线,到此时为止,突击营已完成12次奇袭战,总计杀死400多名日本兵,而自己只战死了17人。
只要不晦气到被卡尔逊突击营逮到,主防线内的日本兵根本动也不想动。他们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一边晒太阳,一边抓跳蚤,大部分人担忧的不是飞来的子弹,而是山上的四脚蛇快吃光了,今天该挣扎着到哪里挖野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