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恐惧

让陆战队员们格外头大的是,他们并不知道子弹和炮弹从何而来,一眼望过去,几乎看不到一个日军,日军全都隐蔽在地堡里,这让他们有劲也无处使。

小伙子布坎南起先担心岛上没有日本人给他打,现在仍然见不到一个日本人,可是自己的部队已死伤枕藉。他问身边的一个同伴:“你看到那些日本人在朝我们开枪了吗?”

同伴面无表情地答道:“没有。你朝他们开枪了?”

布坎南异常愤怒地回应:“没有!不过他们永远也打不到我,我还从未被击中过!”

陆战队训练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教会士兵克服恐惧,在硫黄岛战场上,用勇敢克服恐惧,也成为许多新兵的共同选择。一名陆战队员的下颌被打得只剩一点儿皮肉吊着,他自己走到团部的急救站,忍痛接受包扎,却拒绝后撤。他想说话,但是说不出来,又没有纸笔,只好跪在地上写字。火山灰挖不了坑,同样也写不了字,他用手一划,四周的黑沙便立刻填了进去。无奈之下,伤兵恨恨地搅拌了沙子,只好让人把他带走了。

陆战队采取了匍匐前进的方式。在火山灰上爬行是一个很奇怪的体验,它给陆战队员们带来了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有人觉得自己像是在滑石粉上攀岩,有人觉得像是穿行于成堆的贝壳当中,还有人觉得沙滩仿佛是大片大片的谷堆,又仿佛是深厚的雪地,整个战斗过程就像是“要在一大箱松散麦子里战斗一样”。更有一位随军记者发散思维,在肚皮里即兴写起了稿子:“硫黄岛是多么可怜的一块地方,没有水,没有蝴蝶,几乎看不见鸟,也看不出会有什么野兽生存,什么也没有,只有沙子和泥土。”按照预定计划,陆战四师从右翼攻占一号机场,陆战五师从左翼攻占折钵山。陆战五师比四师晚了大约20分钟才遭到炮击,而且他们这一侧受到的日军炮火也相对较弱,所以部队进展情况较好。28团一营穿越岛的最狭窄部,切断了折钵山与其他地区日军的联系,二营随后便向折钵山发起了攻击。

前进中的陆战四师。眼看着战友倒在沙滩上,但已无人能够顾及。图中能清晰地看到折钵山,也就意味着山上的日军要实施俯射并击中目标,是件易如反掌的事

相比之下,陆战四师的处境可以用“苦难”二字来形容,在日军猛烈炮火的阻击下,他们几乎寸步难行。

危急时刻,还是挨过陆战队讥讽的海军最可靠。在这次登陆行动中,登陆部队的每个营都配备有舰炮火力联络队,能够及时召唤舰炮火力的支援,而空中的校射飞机则负责测定日军的火炮位置,引导舰炮将其消灭。全天美军共消耗127毫米以上口径的舰炮炮弹38000余发,火力支援之猛烈和有效,在太平洋战争的历次登陆战中都没有先例。

在舰炮火力的大力支援下,陆战四师终于得以艰难地向前推进。

所有的陆战队员都在海边苦战,在日军炮火的压制下,他们中除一部分低头隐蔽或等待进攻机会外,许多人都在冒着密集的弹雨发起冲击。

当时日军枪弹的密集程度以及杀伤力之大,被形容为“像在雨中走路而没有被淋湿那样令人不可思议”。同时,日军所处位置也决定了枪弹命中的准确率:美军士兵登上海滩的时候,山上的日本人不仅能够看到他们,甚至还能清楚地看到他们手臂上的徽章。

美军陆战队的士兵们就好像是射击场里的鸭子,走入了敌人已经事先演练过好几个月的阵地,等待着被射杀。在这里,经验已经变得毫无用处,无论你是老兵还是新兵,是英雄还是懦夫,都在共同走向死亡。

巴斯隆是瓜岛战役中的著名战斗英雄。在瓜岛战场上,他一个人用两挺重机枪守一个要点,硬是让日军无法通过,因此享有“一人军”的美名,同时他也是二战中第一个被授予荣誉勋章的美军陆战队员。

巴斯隆本来已调回国内服务,但他拼命地要求调回前线,重新接受战斗任务。他率领陆战五师的一个机枪排,沿着海岸向日军阵地前进。当爬过第一座高地时,他就突然被迫击炮炸飞了。他临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跟上啊,你们这帮家伙,我们一定要把这些机关枪弄到高地上去!”

另一个与巴斯隆知名度相仿的是陆战四团的张伯伦。在太平洋战争前,他就是驻菲律宾的美国陆战队员,科雷希多沦陷时,他逃到山林中,并成为菲律宾游击队的一位著名领袖。后来,他被任命为美国陆军军官,但他辞去了这一官职,执意要求重回陆战队做一名上士。

张伯伦是在前进时被流弹打死的。当时有一位同伴正和他走在一起,之后这位同伴告诉别人:“张伯伦)在完成许多英勇事迹后,却这样平凡地死去,似乎更是悲剧中的悲剧。”

在陆战队中,没有几个人敢拍胸脯说,自己的战斗能力和经验能超过巴斯隆和张伯伦。很多陆战队员都产生了这样一个念头:“我肯定会中枪,没有谁会逃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