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扫落叶

对小泽的攻击改由米彻尔负责,由他指挥的部队分别是:谢尔曼、戴维森两个航母特混大队以及杜博斯水面舰艇群。

米彻尔被称为当时美国海军中最懂海军航空兵的将领,空袭自然是他的拿手好戏,他当即率部继续向北追击,以便对残余的日军航母实施空中打击。

将近中午,米彻尔发动第三轮攻击,由200余架舰载机组成的突击机群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从日舰上空刮过。奄奄一息的“瑞鹤”号连中三发鱼雷,倾覆沉没时,舰上还飘着一面巨大的战旗。

午后,在第四轮突击机群的猛攻下,轻航母“瑞凤”号葬身海底。“瑞凤”号在圣克鲁斯海战中就被重创过一次并侥幸逃脱,这次是连本带利都还给人家了。

继两艘航母之后,小泽部队的两艘战列舰“日向”号、“伊势”号成为最主要的目标。这是两艘三万吨级的战列舰,但因为缺航母,它们的后甲板被撤去四门14英寸大炮,改成飞行甲板,各可装载不同类型的飞机24架。这样就成了航空战列舰,而且号称是可以炮空两用的“双刀名将”。

实际上弄巧成拙,小泽并无飞机来供两舰装载,结果大本营只好重新发出指令:“伊势’号和‘日向’号两舰作为战舰使用!”

空荡荡的飞行甲板反而为美机轰击提供了方便,飞行员们都把炸弹往那里扔。“日向”号、“伊势”号不断受到轰炸,舰腹洞穿,飞行甲板也被炮弹掀起的大量海水淹没。

不过,这两艘航空战列舰的命倒很硬,如此反复轰炸,居然都没有沉。小泽见状,急忙指挥它们以及其他残余舰只逃离恩加诺海。

五轮空袭结束,米彻尔命令杜博斯水面舰艇群实施追击,不惜夜战,也要消灭被舰载机击伤掉队的日舰。

杜博斯率四艘巡洋舰和十二艘驱逐舰发力猛追,下午5点,他们追上并击沉已失去动力的轻航母“千代田”号。天黑之后,又撵上了三艘正在抢救落水士兵的日舰,将“初月”号击沉,另外两艘日舰则乘机逃脱。

杜博斯见好就收,没有继续深追。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十分明智的决定,因为小泽逃至中途又折返了回来,当时他还拥有两艘航母战列舰、两艘巡洋舰、六艘驱逐舰,加上日军夜战经验丰富,一旦交火,杜博斯未必能占到什么便宜。

到了深夜,“多摩”号巡洋舰由于受伤落后,被美军潜艇击沉,成为在恩加诺海损失的最后一艘日舰。小泽不得已打道回府,他完成了诱饵使命,损失也比预计的要小得多,遗憾的只是没有成果,因为栗田未接到过他一个字的电报。

如果第34特遣舰队不南援,如果米彻尔仍拥有诸多快速战列舰,美军在恩加诺海海战中的战果肯定不限于此,所以哈尔西一直到死都坚持认为,他真正的错误在于“命令舰队掉头转向”。

这一消极情绪从哈尔西决定南援起就一直纠缠着他,到当天上午的11点15分他才最终拍板南下,而在五分钟后,栗田部队的阵形集合调整完毕,开始向莱特湾直线挺进。

这时栗田部队虽已遭到较大损伤,但仍具有强大攻击力,莱特湾的形势瞬间变得空前紧张。

得到栗田部队接近莱特湾的报告,麦克阿瑟不由得大惊失色。他知道,一旦栗田部队占据莱特湾的入口,凭海上炮火即可将这个区域所有的运输舰摧毁殆尽,大量堆积在滩头的补给品也将被破坏。至于已经登岸的陆军部队,遭致日军海陆两方面的夹击更是毫无疑问了。

他赶紧向哈尔西和金凯德发报:“立即驶返莱特湾,保护登陆滩头!”

哈尔西距离遥远,根本没有收到麦克阿瑟的电报。金凯德倒是收到了电报,可是他根本无能为力,不管是精疲力竭、支离破碎的“塔菲-3”,还是从苏里高海峡赶回的援兵,都不可能挡得住栗田部队。

在前往莱特湾的路上,栗田部队曾遇到过美军的小股舰队。对方一看栗田部队的规模,就知道不是对手,赶紧转舵向南,而栗田也不予理睬,继续指挥舰队向目的地进发。

在作战报告中,栗田写道:“我军的作战目的不在于攻击敌航空母舰,而是决心完成突入莱特湾的作战计划。”

只要再过两个半小时,栗田部队就能到达莱特湾,并看到那些束手待毙的美军运输舰。全部日舰都做好了准备,所有的大炮、鱼雷也已装填完毕,处于一触即发的临战状态。

“捷1号”似乎胜利在望,然而从出发地南行一个小时后,栗田突然下达了“舰队全体舰只左满舵,北上突击”的命令,决定停止向莱特湾进击。

栗田平时沉默寡言,除了情报收集外,他往往都是亲自做出决断。这一命令下达后,全军为之愕然,官兵们纷纷猜测究竟发生了什么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