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大风歌(三十六)翁婿嫌隙

画外音:

从流浪在外到掌握赵国的实权,张耳的人生之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然而幸运之神没有继续眷顾于他,他还是遇到了一个大麻烦。当各地的反秦武装风起云涌时,眼看已经威胁到自己的统治的秦二世,只好派出章邯镇压各地的起义军。章邯果然能征善战,他几乎击败了各地的反秦义军,只剩下一个地方没有占领,这个地方就是张耳所在的赵地,所以章邯就带领他的军队开始了对赵地的围攻。那么面对章邯的猛攻张耳将如何应对,这场大战将给张耳带来怎样的麻烦呢?

王立群:

章邯在秦国原来是个少府,在秦国都城受到威胁的时候,秦二世授命章邯让他带兵去镇压起义军,章邯横扫反秦义军,把义军的所有重要将领全部打败杀死,最后章邯看着把整个天下的义军都打光了,打完了,打垮了,只有一个地方没有占——赵,章邯就带领他的军队到赵国来了。到了赵地以后,秦二世又派了一支军队,就是驻守在长城的长城军团,由王离来率领,长城军团的主帅带着长城军团也到赵国来了,所以赵国这个地方就集中了秦国的两大主力,一个是章邯兵团,一个是长城兵团,两大军团集合在一起要打赵国。章邯很会打仗,来到赵地以后他的打法是,首先把邯郸附近的老百姓全部迁走,迁到哪儿去呢?迁到河内郡去,河内郡就是今天河南的焦作这一带。先把邯郸附近的老百姓迁走,第二步把邯郸附近的所有的城全部拆了,夷为平地。这叫什么?这就是后来我们经常用的一个词,这叫“三光”政策,焦土政策,把人迁走,然后把城池给你整个毁掉。这样一来赵国就被孤立了,赵王歇和张耳、陈馀就一下子被打垮了,陈馀就隔到巨鹿城外,赵王和张耳就困在巨鹿城中,巨鹿就成为一个焦点,巨鹿是今天河北的平乡。外面是两大军团,围攻巨鹿的是长城兵团,负责给长城兵团做后勤保障的是章邯兵团,所以,这个赵地就成为当时整个秦末大起义的最关键的一个地方了。这个时候张耳在哪儿呢?张耳被困在巨鹿城中,非常危险,外面的秦军人多粮多,困在巨鹿城中的张耳是兵少食尽,粮食没有了,兵又少,非常危险,所以张耳在城中就不断地派人写信,通知在城外的陈馀,叫陈馀赶快出兵。陈馀被打散了以后收聚了几万打散的士兵,聚集了几万人,但这个时候章邯军团是20万,而这个时候陈馀在外面只有几万人,而从南边过来的楚军也只有几万人,数量都非常小不敢打。张耳是不断的催,陈馀就一再表明说我现在不能打,打也是白打,打是必死无疑。最后张耳就急了,据史书记载,张耳跟陈馀说了一番很重的话,“吾欲公为刎颈之交,今王与耳,且墓且死,而公拥兵数万,不肯相救”,就责备陈馀,我和你是生死之交,我和赵王是旦暮之间,早晚之间就可能被杀死,就这你拥兵数万不肯相救。陈馀就很为难,陈馀要去打的话,几万人肯定打不过几十万的秦军,白给,如果不去打,张耳就一再地催。

后来张耳派了两个将军从巨鹿城中突围出来,跑到陈馀的大营中间逼着陈馀出兵,陈馀说,现在要是出兵打的话,那等于拿那个肉扔给饿狗,一口就给你吞了。这两个将军跟陈馀怎么说呢?哪怕咱们带着士兵到那儿全军战死了,咱们以死表明咱们是信守诺言的。陈馀最后逼得没有办法,说你们真要这样做,我给你五千士兵,你去吧!结果这两个将军,张耳手下两个将军跑出来请陈馀发兵,逼着陈馀发兵,最后陈馀给了他五千士兵,带着这五千士兵冲到秦军的大营中间,就是起了一点波澜,五千人转眼之间全死光了,全部战死,两个将军也战死了,这两个将军战死埋下了大祸根。当然后来的事情我们前面都讲过,后来发生了巨鹿之战,项羽杀了宋义夺了军权,然后派黥布渡河,自己破釜沉舟断了王离的粮道。然后天下的诸侯看见项羽打败了秦军,齐下手把长城军团给灭了,把王离给活捉了,抓了王翦的孙子王离,长城军团被灭掉,这个时候章邯的军队向后撤退,巨鹿城的围解了。巨鹿解围这是张耳一生中间遇到的第五次幸运,本来他在巨鹿城中必死无疑了,结果由于项羽的出现,他意外地获救了。

获救以后张耳就给赵王歇举行宴会,答谢所有来救他们的各路诸侯,唯独对陈馀不满意,他问陈馀,你为什么不去救我们?还问陈馀我派的那两个将军上哪儿去了?是不是你把那两个将军给杀了?陈馀说那两个将军不听我的话,非听你的话,带着五千士兵冲到秦军大营中间全军覆灭。张耳不信,我不信他们自己会战死,一定是被你陈馀杀了。这里面张耳就犯了一个大错误,张耳错在什么地方呢?张耳错在陈馀要是真是杀了你手下两个将军,那能瞒得住吗?他杀了你手下的两个将军肯定有很多见证人啊,他现在是冲到秦军军营中间战死了,你不能怪陈馀啊!陈馀有没有错呢?陈馀有错,陈馀的错错在两点,第一屈从出兵,屈从于你这个压力,最后是让这两个将军带了五千士兵去了,结果全部战死了。陈馀如果不让这两个将军出去,那五千士兵死不了,这两个将军在,张耳也没有责怪他的理由,现在就责怪他,抱怨他,怀疑他杀害了这两个将军,这是陈馀的第一个错。陈馀的第二个错是什么呢?两个人越说越生气,最后陈馀就说了这番话,他说你是不是觉得我这个大将军我很愿意当啊,你要觉得我很愿意当这个大将军,你始终不相信我,我干脆把大将军印交给你,你去找个有本事的人去干吧!说完陈馀把大将军印从身上解下来,往张耳跟前一放,他就上卫生间了。他一去上卫生间,张耳身边有人就跟张耳说了,这是老天爷把将军印交给你的,你要是不接受,那是不接受老天的馈赠,你要不听老天爷的你可要将来吃大亏。这一说张耳脑子一热,就把这个将军印拿过来往自己身上一挂,等到陈馀上了卫生间回来,一看将军印没了,挂在张耳的身上了,张耳把军权收回去了。这一收回去陈馀一赌气不干回老家了,他一走他手下有几百个人跟着他一块儿走了,这是陈馀的第二个错,叫负气交权。这一下子张耳跟陈馀两个人反目为仇,原来两个人是刎颈之交啊。

画外音:

从生死之交到反目成仇,张耳和陈馀的关系发生了戏剧化的变化,从此以后这两个人就分道扬镳,直到生命的最终也没有化解矛盾,然而更为戏剧性的是接下来他们的人生之路也跟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这个变化是什么呢?

王立群: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是巨鹿大战结束以后章邯投降,项羽带着张耳,也带着其他救赵的一些将领进入函谷关,然后主持分封,项羽就封了张耳做了常山王,把赵国一分为二,南边这一块比较好封给张耳叫常山王,把原来那个赵王歇封到哪儿去啊?迁到北边去封为代王。陈馀呢?陈馀没有封,本来陈馀跟张耳功劳相等,换句话说陈馀也有很大的功劳,但陈馀吃亏在哪儿呢?一赌气一交权一回家,没有跟着项羽入关,没有跟着参加巨鹿之战,没有参加完回去了,所以最后项羽给陈馀封了三个县,就让陈馀做了个列侯,张耳是常山王是诸侯王,他是列侯,两个人差别就大了,一个是王一个是侯,陈馀的心里就特别不平衡。所以当项羽分封了十八路诸侯王以后,紧接着出现的第一个事件,就是山东齐国的那个田荣叛乱,田荣一叛乱,这个陈馀就立即给田荣写信,他说哥们儿,你不满意我也不满意,我手下没兵,我只有三个县,你借点兵给我,我帮你一块儿咱们共同打,项羽对咱们特别不公。这个田荣呢也是因为项羽没有封他,他反项羽,所以田荣就拨给一部分士兵给了陈馀,陈馀带着田荣赠给他的齐国的士兵,又带着他自己三个县的士兵,对常山王张耳发动突然袭击。这个突然袭击一打,张耳毫无准备,打了个大败仗,整个国家丢了。

整个国家一丢,张耳考虑这怎么办?常山王当不成了,只有两个办法,第一,项羽封了我,那我还去找项羽,我的常山国丢了我不找你项羽,你封了我人家给我夺走我还找你。第二找刘邦,张耳其实跟项羽、刘邦交情都不错,他跟项羽的交情是因为巨鹿之战,他俩是一个在内一个在外联手打败秦军的。那么张耳和刘邦什么关系啊?张耳跟刘邦在秦末大起义开始之前,也就是刘邦起义之前,刘邦早就听说过张耳是魏国的大名人,跑到人家张耳家里边住了好几个月,在那白吃白喝好几个月,张耳有钱啊。张耳凭什么有钱啊?不是娶了个“富二代”吗?家里特别有钱,就广揽天下的宾客。这个时候呢刘邦也去了,听说张耳那儿可以白吃白住,他也跑过去了,在张耳那儿住了好几个月,两个人在秦末大起义之前就认识了。所以最后张耳就拿不定主意,是投项羽好还是投刘邦好,最后他决定投项羽。但他手下有一个人劝他别投项羽,我观察天象,说刘邦进关中的时候,金、木、水、火、土五星,全部聚在关中之地对应的星宿的位置上,将来刘邦能赢,咱还是投刘邦为好。就这么一番话,忽悠得张耳就决定投奔刘邦嘛,原来打算投项羽的,最后决定投刘邦了,这是张耳人生中间的第六次幸运,就是投奔刘邦。当时刘邦干什么呢?刘邦刚从汉中杀回关中,正在平定关中、攻打三秦呢,张耳来了刘邦特高兴,自己的老朋友来了特别高兴,他早就知道张耳是个大名士,自己的地位远不如张耳,他两个人又都一样,张耳被封常山王,他被封为汉王,他觉得两家门当户对,一高兴干脆把自己的女儿许给张耳的儿子张敖了,所以张耳就和刘邦两家成了地地道道的亲家。前面我们讲过鸿门宴,刘邦曾经给那个项伯两个人要约为婚姻,要结为亲家,那个是个政治需求,是个政治手段,后来没成,真正成的是把他女儿许给张耳的儿子张敖。所以这么一来刘邦就收留了张耳,张耳就成了刘邦集团的一个重要成员。而这个时候陈馀怎么办呢?陈馀把张耳赶走以后,把那个赵王迎接回来让他做赵王,赵王很感谢他就封他做代王,他两个换了一个个儿。陈馀做了代王但是不去自己的国家,在这儿辅佐赵王,赵王赵歇就守着这个赵国。

汉二年刘邦东征的时候,曾经要求赵国出兵一块儿去打项羽,陈馀提了个条件,要想叫我出兵去打西楚霸王项羽的话,只有一个条件,“汉杀张耳,乃从”,什么意思啊?你们把投奔的那个张耳给杀了,我立即跟着你们一块儿去打。刘邦也会想办法,刘邦当然不可能杀张耳啊,他两家是儿女亲家,怎么能把他亲家公给杀了呢?他找了一个长得特别像张耳的人,把这个人给杀了,把他的人头装到盒子里送给陈馀叫陈馀看,我把张耳杀了,你看这人头。这死人的人头送到陈馀这儿,陈馀对这个人头看了半天觉得像,相信了,就派兵跟着刘邦一块儿打到彭城。后来项羽在彭城大败刘邦,等刘邦打败的时候,陈馀好像听说张耳还活着,再看看那个人头呢?当然那个人头保存得也不会太好了,就觉得又不像了,所以又反悔了,不再跟着刘邦了,又脱离刘邦阵营站到项羽这一边来了。所以这个时候你看,陈馀以什么来划线呢?以张耳的死跟活来决定我跟不跟你刘邦,张耳要死了我就和你合作,张耳要是不死,咱俩就是仇人,所以张耳跟陈馀彻底反目为仇。当然,这个事情最后的发展是,这是汉二年的事情,第二年到汉三年,韩信、张耳带领军队攻打赵国,在井陉大败赵军,把陈馀给杀了,陈馀最后是被韩信、张耳所杀,然后赵王歇也被杀掉。赵国被韩信、张耳拿下来以后,韩信打了个报告给刘邦要封张耳做赵王,刘邦就立即答应,张耳就真正做了赵王了,这样张耳终于在汉四年成为赵国真正的赵王。但这个时候的赵王是刘邦封的,原来项羽封他那叫常山王,刘邦封他为赵王。但是赵王张耳做上赵王以后,也就走到他的人生尽头了,汉四年他做了赵王,汉五年他就病死了,只当了一年病死了。他死了以后,他的儿子张敖就继位做了赵王,他的儿子张敖是汉五年做了这个赵王。

画外音:

从流浪汉到赵王,张耳一生接二连三的撞上了好运,只可惜他做赵王时间太短了,刚刚一年命运之神就把赵王的位子交给了他的儿子张敖,那么在张敖身上还会出现,像张耳那样的传奇吗?张敖的命运会怎样呢?

王立群:

他的儿子就没有他爹那么幸运了,因为他们张家所有的幸运事情都叫他爹赶上了,他爹把所有的人生幸运都占了,他儿子就接连串地遭到不幸。第一件事就是他这个儿子汉五年做了赵王,汉七年就遇到麻烦了,汉七年刘邦去平定叛乱的时候被围在平城,我们讲过,被匈奴围在平城围了七天七夜,等刘邦突围出来经过赵地的时候,赵王张敖对他的这个老丈人特别好,就对他的岳父大人特别好,他亲自为刘邦端饭端菜。但刘邦不领情,刘邦是逮着他这个女婿赵王张敖是经常骂,骂到什么程度司马迁没写,《史记》中间只写了两个字,很有意思叫“詈甚”,詈甚就是骂得很重,但詈这个字不是一般的骂,因为詈这个字的上面是一二三四的四,这个四在中国汉字的结构中间,很多这个四就是个网,你比如我们今天说罗网的罗,上面不是个四吗?所以这个字实际上是个会意字,什么叫詈啊?詈就是把天底下所有骂人的脏话都集中起来,然后骂出来,这叫詈。

这一詈詈出来个大麻烦,张敖是个很好的一个孩子,他虽然做了赵王是刘邦的女婿,丝毫没有什么傲气,但是他手下那些大臣可不是吃白米饭的人啊,他手下的大臣都是跟着张耳几十年的人啊,跟着张耳跟着他父亲的人,那些老臣们看不惯,觉得你刘邦虽然是个皇帝,那人家不管怎么样他也是个诸侯王啊,你怎么骂起来就没完没了,人家对你那么好,你那么辱骂人家,受不了。所以他手下的大臣就商量好了,要把刘邦给杀了,他们要杀刘邦这个事情是因为气愤不过,觉得刘邦不该这么骂张敖,所以才决定杀刘邦。杀刘邦第一步先告诉赵王张敖,张敖一听,说绝不能干这种事情,我的岳父虽然对我是这样骂了,但是他对我们老张家是有恩的,我们常山国已经丢了,是靠着人家这个高皇帝,也就是靠人家刘邦给了我们这个赵国,才让我们重新有了自己的一个诸侯国,所以高皇帝对我们老张家是有恩的,绝不能杀恩人,坚决不同意。后来他那些大臣们在一块儿商量,说咱们这个赵王啊是个大好人,咱们以后也别给他说了,说了他也不同意,咱们就自己悄悄地秘密进行,事儿做成了好处都归赵王,那意思什么?事儿做成了咱们让他当皇帝,事不做成咱们承担责任。这是高祖七年的事。

高祖八年刘邦第二次经过赵地的时候,他们就埋伏了刺客准备杀刘邦,我们讲过,刘邦躲过去了,临睡觉了刘邦突然间觉得心里头不太踏实,问问地名觉得名字不吉利,连夜走了,躲过一劫。第二年汉九年,有人把这个事,贯高的仇家把这个事就报告给刘邦了,刘邦就知道了,他没有想到,他骂得那么厉害的那个女婿竟然是谋杀他的凶手,是主谋。他怀疑啊,所以就把赵王还有国相抓进京城,其他人一律不准来,而且下个令,谁敢跟着赵王来一律灭三族。结果赵王张敖手下竟然有那么十几个人把头发剃了,穿上囚徒的衣服,戴一个铁链子,表明自己是赵王的奴仆,跟着一块儿进京。贯高是被囚车押到京城,押到京城以后,主要审的就审贯高,因为那个赵王张敖就不能审,为什么不能审他呢?因为他是吕后的女婿啊,吕后就这么一个女儿,鲁元公主嫁给张敖了,现在刘邦非说他这个女婿是谋杀他的人,吕后说不可能,吕后说他娶了咱们的女儿怎么会杀咱们呢?不可能的事情。刘邦反过来又把吕后骂了一顿,刘邦怎么骂吕后的?刘邦这样说的,他说你不想想,那个女婿他稀罕咱们的女儿吗?他要是把我给做掉得了天下当了皇帝,他身边多少女人啊?他还稀罕你那个女儿吗?所以,这个人尽管他是你的女婿,他要谋杀我,极其恶劣,一定要查,所以这个事就一直传下去。当然,有吕后在中间挡驾,不能够直接刑讯逼供赵王张敖,所以把所有的棍棒、皮鞭都打到谁身上了?都打到那个相国贯高的身上去了。

用了酷刑,史书记载是三种,第一棍棒打,第二皮鞭抽,第三用锥子扎,棍棒、皮鞭、锥子全用了,最后打到什么程度呢?史书记载了五个字“身无可击者”,身上没有一块皮肤是完好的可以再打了,浑身所有的皮肤全部打烂了。但是这个贯高就不改口,始终坚持一句话,这是我们干的,与赵王张敖毫无关系。这个口供和刑讯的情况写个报告送到刘邦那儿,刘邦一看非常感慨,他知道一般的人都挺不过去,所以刘邦就喊了贯高,喊出来一句话叫壮士啊,这个人是个好汉,别这样审了。怎么审呢?看看谁和他的关系好,找一个跟他私交特别好的人私下里去见他,通过私下里拜访了解一下真情。找来找去找到一个人,这个人叫泄公,这个泄公说他跟贯高是同乡,从小关系非常好,现在在朝中做官,然后刘邦就派这个泄公到监狱里去探望贯高。见了泄公以后,这泄公就像平时老朋友见面一样跟他先寒暄了一番,寒暄完了以后这个泄公就问他,“张王果有计谋不”,说张敖这个赵王是不是他策划了这一次谋杀的事情?贯高说你想想我犯了什么罪?我这个罪是刺杀皇上的罪啊,那是灭三族的罪啊,现在我的父亲,我的母亲,我的老婆我的孩子,我的兄弟姐妹全部被绑到监狱里去了,只要一声令下我们家三族全部被杀,这么多人都要被杀,我犯的是这个罪。我爱谁啊?我是爱赵王还是爱我的父亲、母亲、孩子、老婆?我当然是爱我的父母亲、孩子、老婆,我拿这么多人的命说个谎话去换赵王一个人的命,我会这样做吗?绝不可能的,这件事情的的确确不是人家赵王张敖的事,和人家赵王张敖毫无关系。所以当这个案件发作以后,当场有很多人,参与谋杀的很多人都自杀了,当时赵国有好多参与谋杀案的这些人当场都自杀了,我之所以没有自杀一直坚持活到今天,受尽酷刑我不愿意招供,我不愿意承认,不改口供,我只想还赵王一个清白,我活着的目的就一个,还赵王一个清白。说完以后,他就把刘邦怎么骂人,大臣们怎么生气,怎么策划,怎么给赵王说,赵王怎么不同意,他瞒着赵王怎么做,把这个经过全讲了。讲完以后,这个泄公就把这一切写下来报告给刘邦,刘邦一看确实没有赵王的事,下令赦免赵王。赵王给赦免了,当然赦免以后这个王是不能当了,但是他毕竟还是皇帝的女婿啊,王不能当了当什么呢?当侯吧,赵王降为侯。

画外音:

被女婿谋杀这是刘邦晚年经历过的最尴尬的事情,因此处理起来刘邦当然不会心慈手软,在吕后的劝说下他的女婿张敖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却降了级别,那么张敖逃过了一劫他的部下刘邦又会如何处理呢?

王立群:

这件事情过后,对于张敖处理完之后,刘邦最欣赏的是这个赵国国相贯高,他觉得这个人不简单,所以他派泄公再次到监狱去,告诉贯高赵王放了,没事了,案子审清了,赵王无罪释放。贯高非常高兴,他说真是这样吗?真是这样,确实赵王放了,不但放了赵王,我告诉你还有一个好消息,皇上告诉我,皇上非常欣赏你,赦免你的罪,让你在朝中为官,然后任命你为官。这个事儿大家想一想,贯高可是谋杀刘邦这个谋杀案的主谋,刘邦最后的处理是让那个主谋赦免他的罪,而且要重用他。贯高听完以后哈哈一笑,他说我活着就是为了洗清赵王的不白之冤,现在我活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我背着一个谋杀皇帝的恶名再出来做官,再跟皇帝手下做官,这活儿我不能干啊,就是皇帝赦免我,我也会觉得愧对皇帝啊。所以贯高最后怎么办呢?贯高最后是在监狱中间割断自己的颈动脉自杀了,贯高最后是自杀了。贯高自杀以后刘邦非常感慨,又召见了他这个女婿赵王张敖,就问,说你手下跟着你来到京城这十几个人,打扮成奴仆跟着你一块儿进来的人怎么样?张敖说这些人都是栋梁之才。然后刘邦把十几个跟着张敖一块儿来的这些人一一召见,和他们谈了谈话,发现他们个个都是很有才华的人,所以刘邦立即把这些人全部任命为郡守和诸侯国的国相,十几个人全用了,这十几个跟着赵王张敖进京的人,经过高祖刘邦、惠帝、吕后、文帝朝,他们的子孙绝大多数都做了两千石的高官。

但这里边留下了一个疑问,大家不知道想到了没有,就是刘邦为什么对贯高和这些谋杀他的人这么看重呢?这里有他一个道理,这事发生在高祖九年以后,就是刘邦的晚年,刘邦到高祖十二年就去世了,刘邦的晚年特别看重的一种品质叫忠诚,这里面蕴含着一个很深的意味,因为刘邦的人生即将走到尽头,大汉王朝今后怎么办?在整个朝廷的大臣们中间要提倡一种什么样的做臣子的气节,这是刘邦最看重的,这个时候刘邦最看重的他赦免贯高,赦免了很多忠诚于自己主人的大臣,就是要给天下所有的臣子做一个榜样,让他们学会一种品德叫做忠诚,有了这个品德,提倡这种风气,那么刘邦死以后,他就不担心他这个王朝会走向没落,因为有很多大臣会忠实于刘姓皇帝,这是刘邦不杀贯高的最重要的原因。当然了,刘邦晚年是一难接着一难,就在他侦破了赵国这个谋逆大案的时候,又一件谋反案震惊了刘邦,那么这是一件什么样的谋反案呢?刘邦为什么会感到震惊不已呢?请看下集,《成败萧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