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说,资本家为了30% 的利润,可以铤而走险。所以商人脑子灵,属于不安分阶层,在法家盛行的秦国,遭到长期压制(法家的中心思想就是君权强化)。但是在齐国这里,商人得到人们艳羡,这是从前商人出身的管仲(就是诸葛亮所自比的)所定下的传统。
齐国有个想得到金子的人,到农贸市场卖金子的人(鬻金者)那里,抓住金子就夺了过来。“市长”(农贸市场的)把他抓起来,问他:“人都在这里,你就抓取人家的金子,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我根本没有看见人,只见到金子罢了。”这是齐国人拜金的写照,也证明了黄金放在市场里待售,可以与一般青铜货币兑换,攒足了金子可以回家去保值,或者购买值钱的什么大物件。(以前,本坛一位网友论认为当时的“金”不是黄金,是青铜。非也!我想,齐国的这哥们不会跑到农贸市场来是抓青铜吧,那还不如直接去卖农具的摊儿上抓把青铜铲子。)
苏秦刚到齐国的时候,也向齐泯王赞扬说:“临淄富裕殷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赌博踏鞠。临淄大街,车轴互击(堵车),人肩互摩,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而扬。”一派商业繁荣城市的奢靡自在景象,和西部咸阳秦国人艰苦朴素、节制娱乐的农经社会,相映成趣。
(顺便说一句,“踏鞠”就是踢球,国际足联的“布拉特”,因此认定:“足球发源于中国”。倘如此,固然可以以手加额、奔走相庆了。不过鲁迅又说:“唐宋的踢球,久已失传,一般的娱乐是躲在家里彻夜叉麻雀。”那又要气沮了。)
不管怎么样,临淄城作为东方大都会,大城周长14公里,小城周长7公里(接近北京西城区面积),代表了齐国商业的兴盛发达,如果未来是“齐始皇”统一中国,那中国可能走上一条农商并重的路子,而不是大秦朝的重农抑商。
可惜的是,我们齐国这位唯一有资格能当“齐始皇”的人,如今正在像一张给风兜着的废纸,惶惶地出逃在路上。他就是齐泯王,一贯好大喜功,如今如丧家之犬。
在齐泯王的身后,乐毅已经攻占了临淄,尽取“齐宝”,所谓齐宝,就是国家级收藏的奇珍异宝、财物祭器,尽输送于燕国。然后烧毁齐国宫室、宗庙(宫室是齐泯王家族住的,宗庙则是姜子牙或田氏齐王祖先在天上住的)。乐毅是通过焚烧齐国临淄的西门——雍门而攻进来的,这也是攻城最常见的手段。临淄这个歌舞升平七百多年的大都会,哪里见过这样的兵戈,就拿这个雍门来说,它是一个著名民俗娱乐场所,春秋时代著名女歌星“韩娥”就曾在此门下办演唱会,表演歌技,余音三日不绝。诸种史料证明,乐毅在临淄犯下烧杀抢劫之大罪,连他在自己著名的《报燕王书》中也承认:珠玉财宝车甲珍藏尽收入于燕,连大吕这种体积庞大的钟,也搬到了燕国宫台上,真是巨细靡遗。这位诸葛亮所第二自比的人,成为诸葛亮第一自比的管仲的罪人。
国破财亡的剧痛折磨着齐泯王,他身边的人陪着他向中原北部的卫国逃避,同时感受到了齐泯王的更年期症状,由于情绪大起大落而急遽显著。
中原北部的卫国是个不争气的国家,地点在河南濮阳,从战国初年起,就沦为魏国的附庸国。卫国国君采取夜郎自小的策略,把自己从公爵贬为侯爵,又进一步贬称为君(类似武安君、孟尝君这类封君了)。这种“千万别把我当人”的自残做法,确实保证了卫国国脉的长久,据说后来比秦始皇的命挺得还长。
随着魏国在战国初年首强地位的沦丧,卫国失去依靠,基本成了中立国,像瑞士那样,它的士兵都是骑着自行车打仗。
齐泯王带着和自己一起逃跑的老母,来到了卫国,心中已极端气恼。就像一个输光了裤子的赌徒,回到家以后要打老婆一样,齐泯王也没有放弃拿卫国国君撒气的机会。好在卫君装孬种有经验,把自己的宫殿腾出来给齐泯王住,端着餐具给齐泯王上菜,口中自称“臣”,生怕触彼之怒。齐泯王哼哼了半天,压住了怒火。
不过卫君底下的人翻脸了,骑着自行车把齐泯王轰出了濮阳,打跑了。齐泯王无奈,跑到山东南部的鲁国和邹国。这俩都是礼仪之邦,齐泯王所以对他们也没客气,面露骄色。鲁国国君正趁着齐国新败,在拼命抢齐国地盘,已经占了孟尝君从前的封邑薛城,怕齐泯王怪罪,闭门不让齐泯王进来。邹国也是一样(孟子的老家),虽然孟子曾经伏侍过齐泯王的老爹齐宣王,但邹人一样挂起了“齐国人和狗不得入内”的牌子。
齐泯王无奈,只好流落到了附近的莒国。在这里,他遇上了将影响他后半生的人,带给他幸福又结束了他性命的人,这就是“淖齿”(念闹,泥淖)。由于齐泯王一向跟楚国关系不错,前期还曾邀约楚顷襄王,所以楚国是战国七雄中唯一没有参与合纵伐齐的国家。楚国甚至派来了援军救护齐泯王。援军统帅就是“淖齿”。齐泯王赶紧任命“淖齿”为相国,指望抓住楚国这跟稻草。
(潇水曰:其实我早就说过,楚国对齐国的国家安全有重大的战略襄助意义,一旦秦人等诸侯向东伐齐,楚国可以北上牵制秦人,拦腰击秦兵之腹,或者斩截秦人之归路。所以,齐国应该注意联络交好楚国。但是从前的齐相国孟尝君这个没头苍蝇,却兴兵伐楚五年,远攻近交毫无意义不算,还终于使楚国在秦、齐的联翩打击下,雄鳄断气,淹死陆沉了。如今楚国来帮齐国,但却已是南风无力了。)
有时候,来帮忙的人也未必得到喜欢。楚国的淖齿和齐泯王随后发生了矛盾。这个矛盾更多是齐泯王手下的幸臣所挑拨的。幸臣们怕淖齿受宠,而自己失宠,于是这些目光短浅的家伙就想赶走楚国援兵:“大王,现在国家已定,社稷已安,您何不派人谢于楚王,让淖齿他们回去。”
大约还有其它一些挑拨离间的话,加上淖齿本人也确实可能不善于自律,所以齐泯王开始厌恶淖齿。淖齿野心也很大,在齐国有反客为主的打算,并不肯轻易离去。他风闻齐泯王开始厌恶自己,于是派人伪装成秦国使臣,面见齐泯王,从齐泯王嘴里套话,证实了对淖齿的恶感。
淖齿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发动政变,一把抓住了齐泯王,把他以酷刑处死,然后和乐毅一起,瓜分齐国的土地和掳掠的财宝。
齐泯王所受的酷刑,恐怕是古来君王中最惨的死法了:淖齿把齐泯王的筋给活生生抽出来,拿筋当绳子(筋的尾部分大约还存在肉体里),把齐泯王悬吊在宗庙的房梁上。齐泯王疼痛无以言表,“宿夕而死”(就是从傍晚一直吊到次日黎明,才活活疼死)。
齐泯王是个胖大的人,史料上说他“颜色充满”,即便在流亡的过程中还“带益三副”(腰带大了三围),这样大的身躯,靠一根筋是吊不住的。所以,我们不知道淖齿是抽了他多少根筋出来,才吊他在梁上。
齐泯王一边被痛吊着,欲死欲活,淖齿还对他进行了拷问和数落:“齐国高青、博兴这两个地方,数十里的地面,下起了血雨,血水沾湿了人的衣裳,王你知道吗!”
齐泯王哼哼说:“不知。”
“齐国另一个地方,大地开裂,直至黄泉,你知道吗?”
“不知。哎唷~~疼死我啦!少说点罢!”
“有人在王宫殿前哭泣,求之不得,而闻其声,王你知道吗?”
“不知。那又怎么了!”齐泯王有气无力地喘出微弱的几个字。
“呵呵!”淖齿说,“天雨血,沾人衣湿,是天在警告;地裂至泉,是地在警
告;人有当殿而哭,是人在警告。天地人都在警告你,而你不知,还在胡作乱为,何得无诛(怎能不受诛杀)?”这固然是淖齿为自己弑君找虚无迷离的借口,也折射了齐泯王不恤民力,外战频频,对苍生的残耗。
齐泯王已经没辩解的力气了,只耷拉着头,等着“宿夕而死”,血一点一点地滴答着。
莒城庙堂里,公元前284年的这一夜,断断续续传来的,是齐泯王临死煎熬中的哀呼。
后人论齐泯王:“泯王奋二世之余烈,南举楚淮,北并巨宋,苞十二国,西摧三晋,却强秦,五国宾从,邹鲁之君,泗上诸侯皆入臣。”然而“矜功不休,百姓不堪”,在对外战争中耗尽国力,终于诸侯合谋而伐之,不但没有“兵动而地广”,反倒国破而身亡,齐国陆沉,从此中华大地,唯西秦为大,岂不遗憾哉。
齐泯王的一切败亡,都是以吞宋为转折点,吞宋是他由胜传败的起点。该怎么看待齐国吞宋这件事呢?难道不应该吞宋吗?德国人“克劳塞维茨”在其著名的《战争论》一书中指出,占领敌人一部分国土,可以获得如下的利益:削弱敌人的国家力量从而也削弱它的军队,进而增强我国的力量和军队;可以把我们的战争负担转让占领区敌人承担。
这是齐泯王吞宋的好处。
但是,“克劳塞维茨”同时指出:“进攻要适可而止!——因为,占领区的扩大、交通线的延长、战斗伤亡和疾病减员的增多等,都会削弱进攻的力量,所以进攻者必须掌握时机,量力而行,适可而止。进攻的限度,是以能组织起有效的防御为限。进攻者应该在自己尚能组织有力防御、而敌对势力的反攻力量尚未形成之时,立即转入防御,这是进攻的顶点。如果超越进攻的顶点,就会招致敌人比自己力量更强大的反击;如果过早地停止进攻,则会减少应该取得的胜利。正确判断进攻顶点是非常重要的。”
齐泯王就在于没有把握好进攻的顶点。他一味勉强吞宋,超出自己的防御能力,当列国干涉部队纷纭来攻的时候,齐国已经力弊兵疲,不但宋国守不住(立刻被诸侯瓜分),连齐国本土都被突破得七零八乱。事实上,这样的错误,齐国历史上犯过两次,一次是听孟子的话而吞燕,一次是受苏秦煽动而灭宋,都未能守住战争成果。以当时中国诸侯的经济实力和战力,是没有能力冒然间就灭一国的。秦人就做的比较好,一直采取蚕食策略,逐城攻拔,稳扎稳打,打打拉拉,把握住了进攻的顶点。
秦人每得一地,消化稳固若干时间,以后再作推进。这不但可以牢牢地控制占领地,防御潜在的敌人反攻,还因为是一小口一小口地咬,避免激起诸侯列国的大举干涉。这就好比把青蛙泡在温水里慢慢煮死一样,是安乐死。
而齐国吞宋,干得太大了,简直是把青蛙直抛进沸水里,不但消化不了宋国,还激起列国强烈干预——尽管苏秦事前极力担保列国不会前来干预,但那是骗齐泯王的。事实上五国把老齐干预得要死。
齐国的先哲管仲早就阐述过“得地而国败”的规律。也就是进攻超出了防御的顶点,得到土地,却国家败亡。老是战胜,漠视“顶点”,是危险的。所以要提防“唯战胜论”。从前的夏桀灭有缗,纣王克东夷,吴王夫差屡战屡胜,却把自己消耗得不行,最终失去防御强敌的能力,国破身死,都是这个道理。 “战胜”是一种双刃剑,可以杀人,也可杀己,这是战争的辩证法啊,也就是道家所说的“太强则折,月满则亏”。
我们看古典建筑房檐上,常有一个仙人和九个动物排列着。那个排在最前面的骑凤小仙人,据说就是齐泯王。“小仙人”齐泯王的位置已经非常领先了,但只要再往前迈一步,就会掉下房檐来摔得粉身碎骨。这真是寓意深刻,正是齐泯王一生的写照,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持盈保泰”理论宣传画。
齐泯王不知道“持盈保泰”,不知道控制在战争顶点限度内,除了缘于苏秦的煽动,还有由于大臣们的阿谀奉承,忽悠得他脑袋晕了,遂狂妄自骄,冒险灭宋。据《吕氏春秋》说,当齐泯王流亡时,一边散步,一边问公玉丹:“我已流亡国外了,却不知道流亡的原因。我之所以流亡,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公玉丹回答说:“您之所以流亡国外,是因为您太贤明的缘帮。天下的君主都不肖,因而憎恶大王您的贤明,于是他们互相勾结,合兵进攻大王。这就是大王您流亡的原因啊!”泯王很感慨,叹息说:“君主贤明原来要受这样的苦啊!”公玉丹就是这么蒙骗他,看来齐泯王身边,除了间谍,就是佞臣,能不灭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