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舒翰久病新愈,本该死死守住潼关,现在却只能带着麾下一百多骑兵逃到山西,准备从这里渡河入关。后头是跟着他一起逃命的步兵,关外的防御沟堑,此时却成了天险。
宽两丈,深一丈,仓皇逃命的人互相拥挤,掉下去被踩死的又有几千,死尸填满了沟堑,最后能活命的士卒,踏着战友的尸体,终于入了关,二十万大军到最后就剩下八千人。
辛卯,崔干佑拔取潼关。
哥舒翰逃到了关西驿站,张榜,收拾余众,准备与贼军誓死一战。
可惜太晚了,贼兵已经拿下了潼关,潼关本来就易守难攻,残兵败将,如何反攻?哥舒翰从驿站出来,见众人跪在自己面前。
“哥舒公,你以二十万大军打了如此败仗,还有什么面目去见天子!你没看见高仙芝、封常清的下场吗?我等请公东行(投靠安禄山)!”
哥舒翰冷冷地望着众人,众人也不啰唆,见他不从,纷纷凑过来,绑了他就往东去了。安禄山终于以胜利者的身份,见到了这个对自己很不服气的哥舒翰。他偏着肥硕的大脑袋,“你以前小瞧我,今日却如何?”哥舒翰一下伏在地上,“臣肉眼不识圣人。如今天下未平,李光弼在常山,李祗在东平,鲁炅在南阳,陛下留臣,让臣尺书招慰,不日就都拿下了!”
“当真?”
“当真!”
“哈哈……”
安禄山大笑,以哥舒翰为司空、同平章事。转脸,他指着绑票哥舒翰的藩将火拔归仁说:“你背叛主上,不忠不义,拖出去斩了!”很多人希望哥舒翰是忍辱负重,最后能做一些有气节的事情。可我只能说,哥舒翰没办法这么做,安禄山也不太相信哥舒翰能劝得了别人投降,让人将他囚禁在苑中严加看管。总之,潼关败了,河东、华阴、冯翊、上洛防御使纷纷弃郡逃走,所在守兵也都弃城而去。
哥舒翰之前派往长安报信的使者求见李隆基,李隆基不予理会。
这多半是杨国忠大人搞的鬼,似乎哥舒翰投降贼军足以证明他的论断很伟大,很光荣,很正确。到了这个时候,从潼关传来了平安火(三十里一道,有很高的高台,第一处点亮后,第二处高台可见火光在天,然后第二处再点亮,一直到长安城内,再传到皇宫)。
李隆基这才知道大事不好,一大早便召集宰相商议。
原来杨大人早就想好了后招,他本是剑南节度,所以贼军得了洛阳,他就偷偷安排好了蜀地的兵马。等到那时候,他就将朝廷搬到剑南。所以,杨国忠提议让李隆基往蜀地跑,到了第二天,杨国忠才在朝堂召集百官,这千把人,都是杨国忠同学精心挑选的官员。杨国忠问计,一个个低头不语,汗流浃背,有的还呜呜哭了起来。
会议进行到最后,被杨国忠先生搞成了开罪大会。他作出了一个精彩的总结,“我告安禄山反已经有十年了,圣上不信。今日之事,不是我的错!”散会后,杨国忠立刻招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入宫,和杨贵妃一起劝李隆基往蜀地逃。长安城内,有司官员已经听说潼关失守,先行逃亡,而且私自开了府库,府库被抢。市民也都收拾包袱逃跑,市里萧条,颓败不堪,昔日晴好或者烟雨下繁华的闹市,如今不复存在了。
百万长安居民正经历着生离死别的痛苦,背着包袱,拖家带口、行色匆匆地往城西便桥的方向去了。皇宫内也像是招架不住,大明宫、旧皇宫、掖庭、后宫,只要是有人的地方,都已经乱了套,就连东宫的人也都聚集在一起,唧唧歪歪你一言我一语地开会。
在一片慌乱中,李隆基登上勤政楼,下达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指令,“朕要御驾亲征。”
骗人吧?文武百官没有一个信的,是啊,去送死吗?
然而,李隆基却告诉大家,这是真的。
不过,等他从楼上下来后,才忽然觉得这个决定是一个送死的决定,所以再三思索,他改变了主意。
深夜,李隆基下暗旨,命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整顿六军,厚赐钱帛,选闲厩马九百多匹。所有的一切,都只为了一个目标——逃跑!花了一夜整顿完毕,黎明时分,李隆基、杨贵妃,杨贵妃姐妹、皇子、妃、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和一干亲近宦官、受宠宫人,齐齐往延秋门去了,已经没人惦记这样一个危险的地方。
中途路过库藏的时候,杨国忠神色紧张,他忽然说道:“陛下,不能给贼军留下。”李隆基匆匆望了一眼,愀然作色,“贼军来了,找不到珍藏,肯定下去搜刮百姓……下令打开吧,专门让他们看见!”周围的人,也不知是谁忽然抽泣起来,弄得四下无不动容。杨国忠见别人都叹息,也在那里心疼地摇头。时间已经来不及了,众人继续往外走去。
凌晨,又到了上朝的时候,在前一天,官员能跑的都跑了,只留下来大约十分之一的文官。原本应该夸奖他们不惧危险,恪尽职守。可正是这剩下的十分之一,趁着黎明也跑得差不多了。最后剩下的,只是三三两两死脑筋的大臣,一大清早来到朝堂,等待皇帝上朝。这帮忠诚的、不惧死亡的大臣却瞧见了一个奇怪的场景,三军仪仗俨然站在那里,还能听见铜壶漏声(也有可能是僧一行所做的点钟)。
安静,死一般的安静!
清晨的雾霭颇有些刺骨的凉气,大门一开,那几位来上朝的文臣又瞧见了一个奇怪的场景,从门内忽然窜出来一群群的宫女,唧唧喳喳,呜呜呀呀,乱喊乱叫,疯狂地跑着,有抱玉枕的,有背包袱的,有拿字画的,还有的干脆什么都不带,只是提起裙子看着路往前奔。几位望着眼前发生的一切,惊呆了,这怎么……皇上呢?
最后的最后,他们才发现皇上已经不见了,连高力士、杨国忠都不见了。
跑了,一定是跑了!
皇上没通知一声就走了,王公大臣、百姓顿时慌张起来,纷纷收拾包袱准备走人。有不少胆子大的、不要命的小老百姓,骑着毛驴,在众人往西的情况下,神色淡定地往东骑驴而来。他们来到宫里,见到金的、银的就往包袱里放,后来越放越多,才开始慌张,不知道该留下哪件,放弃哪件,不禁纠结起来。在这纠结之中,不知道哪位仁兄,收了宝贝以后,竟然在左藏的大盈库(其中一间大仓库)放了一把火。大火熊熊燃烧起来,眼看就要把大唐武德、贞观、则天之世营造的美轮美奂的大宫殿付之一炬,宫内的宦官急了。
烧,烧,就知道烧!
崔光远、边令诚派人救火,又募人在府、县官分别守住,就算这样,还有不要命的骑着驴过来抢府库。崔光远一口气杀了十几个抢劫的,抢东西的情况才算好转。崔光远叹息一声,知道自己想逃肯定没戏。
于是,他让自己的儿子往东去迎接安禄山,又让边令诚拿出馆藏的钥匙,当礼品送给了他。
往西百里,城西,便桥,李隆基、杨玉环、高力士……
李隆基等人,被一群护卫簇拥着,骑着高头大马,七七八八地过了护城河。杨国忠扭头一看,指着便桥大呼,“都傻了吗?愣着干什么,快给我烧了!”在他的指挥下,有人开始拿柴堆起,打火石焚便桥。李隆基听到后头阵阵乱叫,扭头来看,却瞧见便门里头急躁观望的百姓,他立刻转身传唤杨国忠,怒斥,“百姓都要求生,你怎么能绝了他们的活路!”
言罢,令高力士派人扑灭,部众继续前进。
李隆基让一个太监先走一步,前去通知郡县置办迎接。太监王洛卿到了咸阳,等李隆基等众人来到咸阳的望贤宫,却发现,这个死太监,已经招呼上县令和官吏撒丫子逃跑了。他又差太监去咸阳府找人,吏民只顾收拾东西,没有一个搭那太监的话的,一直磨蹭到了中午,所有人都饿得难受。这帮人只是昨天下午吃了点饭,到现在一口饭都还没吃。杨国忠是个很体贴的人,见状,颠颠儿跑到市场上,凑合着在一位老农那里买了一张胡饼,给李隆基吃。
这个时候,百姓才听说是李隆基来了,场面顿时失去了控制。大家纷纷出门,掏出家里所有好吃的东西来献。看见人们捧着的大碗里头的东西,李隆基眼睛酸了。百姓吃的怎么都是糙米饭,里头还杂着麦子和豆子?
有个老头来见李隆基,告诉他所有人都知道安禄山包藏祸心,只是无法上达天听而已。受惯了欺骗的李隆基,到这时候,才愀然作色,悲恸道:“朕糊涂啊,后悔晚了!”
李隆基等人还能吃上米饭,其余王子皇孙,却连米饭都没得吃,只能啃糗米、吃硬饭,当然,天天待在宫里,他们压根不知道民间会吃这样的东西。不久后,尚食的御膳终于到了,李隆基下令让官员先吃,然后自己再吃。至于后头的官兵,因为人数实在是太多,李隆基让他们各自分散,去村落求食,未时(下午三点)集合。
这天夜里,检点众人,又逃了一大半。
【马嵬驿】
金城,县民都跑光了,不过饮食器具都在,士卒饱餐一顿。很悲摧的是,夜里连一盏灯都没有,内侍监袁思艺也跑了。大半夜的,忽然嘈杂起来,是王思礼从潼关回来,李隆基这才知道哥舒翰被生擒。他下令以王思礼为河西、陇右节度使,即令赴镇,收合散卒,以俟东讨。然而,东讨是一件很没边际的事情,因为谁都不知道能不能活过明天。
最起码不跟李隆基在一起,活过明天是没有问题的,但还有很多人选择不离开。部队一直走到了陕西兴平,这里有个驿站,名曰马嵬驿。没吃没喝,困顿,狼狈,所有的人都快崩溃了。走了这几百里的路,就没一段路能让人高兴的。在士卒中间,有人组织起来开起了批判大会。大会以陈玄礼同志的发言作为起点,先总结了安禄山的罪状,然后开始分析现在如此狼狈的原因,主要是李林甫,然后是杨国忠,奸臣误国,他的罪恶,渗透到了帝国每一个缝隙之中,他蒙蔽圣听,致使大唐盛世急转直下,民不聊生!
众人已经被煽动起来,情绪达到了最嗨点。
东宫的太监李辅国也在听陈玄礼的发言,情绪自然也高涨,在众人的定夺下,他前去告诉太子李亨,让李亨赶紧作决定,杀不杀杨国忠,什么时候下手。而李亨是个孝顺的人,迟疑不决,又怕殃及自己,不敢下手。士卒既然已经情绪高涨,自然不会啥都不干。正在这时,随行的队伍里头有吐蕃派来的二十多个使者,正与杨国忠谈话。
据了解,这二十多位使者,是来找杨国忠先生要饭的。而可怜的杨国忠先生正在那里调解他们的纷争,说什么饭很快就会有,不要着急云云。
忽然间,就听见军士之中爆发出了令人心惊胆战的怒吼,“杨国忠在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