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首先道出,在唐朝时,江苏地区的老虎还是非常多的。
海陵人王太者与其徒十五六人野行,忽逢一虎当路。其徒云:“十五六人决不尽死,当各出一衣以试之。”至太衣,吼而隈者数四。海陵多虎,行者悉持大棒。太选一棒,脱衣独立。谓十四人:“卿宜速去。”料其已远,乃持棒直前,击虎中耳,故闷倒,寻复起去。太背走惶惧,不得故道,但草中行。可十余里,有一神庙,宿于梁上。其夕,月明,夜后闻草中虎行。寻而虎至庙庭,跳跃变成男子,衣冠甚丽。堂中有人问云:“今夕何尔累悴?”神曰:“卒遇一人,不意劲勇,中其健棒,困极迨死。”言讫,入座上木形中。忽举头见太,问是何客,太惧堕地,具陈始末。神云:“汝业为我所食。然后十余日方可死。我取尔早,故中尔棒。今以相遇,理当佑之。后数日,宜持猪来。以己血涂之。”指庭中大树,“可系此下,速上树,当免。”太后如言。神从堂中而出为虎,劲跃,太高不可得,乃俯食猪。食毕,入堂为人形。太下树再拜乃还。尔后更无患。 (《广异记》)
故事中的海陵即现在的江苏泰州。当地有人叫王太,这天晚上,与十四个同伴穿越山野。当地多虎,所以人们都拎着木棒防身。
真的就遇见老虎了。
老虎甚巨,于路上挡道。王太等人虽带木棒,但多半是用来壮胆的,一旦真的遇见老虎,大家还是非常恐惧。其中一人说:“我们不能都死于虎口!听说遇见老虎后,可以脱下衣服摇晃,用以迷惑。不知此计可行否?”于是大家脱下上衣晃动起来。
王太也把上衣脱了,冲着老虎晃动,老虎大吼,连续四次伸展身子,要扑王太。王太手握木棒,赫然而立,对身边伙伴说:“你们快跑,我殿后。”伙伴们或趁夜色藏于丛中,或直接跑掉了。
王太看大家都跑了,自己很悲壮地站在老虎面前。他一咬牙,持棒上前,猛地一棒打下去,正中老虎耳朵。老虎怪叫一声,倒在地上。过了一会儿,它又晃晃悠悠地起来了。而王太这时候已跑了起来,在草莽中一路狂奔,一头钻进一座山神庙,随后三爬两爬,上到房梁上,这才感觉安全了许多。但他刚闭上眼睛休息了一会儿,就听到外面草丛中有老虎的脚步声。王太大惊,正琢磨着,庙门开了,刚才拦路的那头巨虎钻了进来,随后站起身,变成山神模样的男子。这时候,庙中传出第三者的声音,问巨虎:“今天您怎么显得这样疲惫?”巨虎道:“刚才遇见一人,没想到胆子很大,也很猛,我被他打了一棒,差点送命。到现在脑袋还嗡嗡响。”说罢,老虎跳上庙中的神座里。
梁上的王太大气不敢出。
虎神一抬头,发现了王太:“您是哪位客人?”
王太一害怕,掉在了地上。没办法,跑是跑不了了,王太只好坦白身份。虎神沉吟良久,道:“说起来,你本是我的食物,按天命,应在十多天后被我吃掉,而我今天提前去捕捉你,所以才被你打了一棒。既然我们再次相遇,说明有缘分,那我就放过你,并保护你吧!”
王太惊喜而拜。
虎神说:“十几天后,你带一头猪来,将自己的血涂在它的头上。然后,将猪系在庙外庭中的大树上,你则上树躲避。按我说的做,你可平安。”
十多天后,王太带着猪来了。
虎神多少有点意外:“你真的回来了?能诚信如此,真乃君子,我更无理由欺骗于你。”抹有王太的血的猪被系在了树下,王太则躲于树上。一切安排妥当后,虎神从屋子里跳出,落地化为虎,至树下,对王太仰视而吼,一边往上跳跃作扑食状,而不可得。随后,虎神掉头将猪吞噬。然后钻回庙里,等再出来后,又已化为虎神。他对王太说:“你可以下来了。”
王太来到地上,再拜虎神。
这确实是一只不错的老虎,有诚信,事情想得也周到。在这个故事中,有一点需要清楚,那就是老虎为虎神时,是人的思维;化为原形后,则完全是虎的思维了,如果王太不上树,定为其所食,这也是其做以上安排的因由。《广异记》所记载的另一个故事中,也有此说法:位于西南黔地的费州,在唐朝时,境内多虎,有叫费忠的,曾夜宿山林,在树下聚柴火后,自己上树以躲猛兽。老虎来后,寻不见费忠,便脱去虎皮,变为一老人,在柴火边枕手而睡。很是勇武的费忠趁机持刀而下,横刀于那老人脖子上,后者遂求饶。费忠问其是什么人,老人说:自己是北村的费老,因做错事,被罚为虎,按上天所定,要吃一个叫费忠的人,才可托生。费忠问,天命如此,有什么办法吗?老人说,可以以同名同姓的代替。费忠说,南村有一个人,也叫费忠,那就以其代替自己吧。随后,老人叫费忠上树,从树上将自己所脱下的虎皮扔下,费忠问其缘故,老人说:“我若入皮,则不相识。脱闻吼落地,必当被食。事理则然,非负约也。”也就是说,化为虎后,就完全不再认识费忠了。老人得虎皮后,从后脚一点点钻入,遂化为虎。再说那南村,还真有一个也叫费忠的,这天他正在锄地,一抬头见一只老虎正瞪着自己,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吃了。
第一个故事中,主人公在虎神的指点下,躲过灾祸。但在第二个故事中,老虎和主人公就不太地道了,把凶险偷偷地转移到同名同姓的那个人身上,导致人家糊里糊涂地被吃掉。他们显得渺小了许多。
这是两个不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下的有关老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