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挽狂澜:郭子仪单骑盟回纥

边境战报传来,代宗紧急召见郭子仪,问他有何御敌之策。郭子仪胸有成竹地说:“仆固怀恩不会有什么作为。”

代宗颇感意外,问他何故。

郭子仪说:“仆固怀恩虽然勇悍,但为人刻薄寡恩,将士并不拥戴他。况且,怀恩麾下将士都是臣的旧部,他们必不忍与我刀刃相向,所以臣料定,仆固怀恩难以有何作为。”

代宗闻言,大为欣慰,随即命郭子仪率部出镇奉天(今陕西乾县),以御西来之敌。

九月下旬,仆固怀恩率回吐联军逼近邠州(今陕西彬县),当时的邠州守将是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他立刻派人向郭子仪告急,郭子仪即命其子郭晞率数万人马驰援邠州。

十月初,仆固怀恩的前锋进抵宜禄(今陕西长武县),被白孝德击退。数日后,仆固怀恩率大军进抵邠州,开始攻城,白孝德和郭晞据城力战。

十月六日,仆固怀恩意识到邠州不易攻克,遂带着大军绕过邠州,直逼奉天。朝廷闻讯,立刻宣布京师戒严。郭子仪麾下诸将纷纷请战,郭子仪说:“敌军深入我方腹地,急于速战速决,我军应坚壁以待,绝不主动出击。敌人认为我们怯战,戒备自然松懈,届时才有机会将其击破。如果现在马上出击,万一失利,军心势必离散。胆敢再言出战者,立斩!”

七日夜,郭子仪在乾陵以南选择了一个险要地形,命士兵构筑了一座坚固的营寨。

八日拂晓,回吐大军进抵奉天。仆固怀恩原以为郭子仪没有戒备,到此一看,才发现唐军早已严阵以待。而且,城外的营寨与奉天互为掎角,无论回吐大军攻击何处,必然都会陷入腹背受敌的险境;如果兵分两处,同时进攻,又担心被唐军抓住破绽,各个击破。尤其是像回吐联军这种临时凑在一起的部队,在协调、配合方面本来就存在问题,一旦分兵,形势肯定更为不利。

因此,当回纥人和吐蕃人见到郭子仪给他们摆下的这个阵势后,顿时大为惊愕,观望良久后,终究不敢进攻,遂不战而退。

郭子仪抓住战机,命部将李怀光率五千精骑追击,一直追到了麻亭(今陕西彬县南)。

十月十三日,回吐大军退到邠州。仆固怀恩很不甘心,再次对邠州发起进攻,但强攻七八天,始终未能攻克。此时回吐联军粮草已尽,仆固怀恩无奈,只好于二十一日率众渡过泾水,向西而遁。

仆固怀恩的第一次军事行动就这样无果而终了。

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九月,仆固怀恩再度纠集回纥、吐蕃、吐谷浑、党项、奴剌等数十万大军,兵分三路大举入侵:吐蕃军团从北路进攻奉天(今陕西乾县),回纥军团继之,仆固怀恩率朔方军殿后;党项军团从东路进攻同州(今陕西大荔县);吐谷浑及奴剌军团从西路进攻周至(今陕西周至县)。

郭子仪向代宗紧急奏报:“胡虏全是骑兵,进军速度如飞,绝不可掉以轻心,请皇上下令凤翔节度使李抱玉、滑濮节度使李光庭、邠宁节度使白孝德、镇西节度使马璘、河南节度使郝庭玉、淮西节度使李忠臣等各部,火速出兵,扼守各个军事要地。”

代宗随即颁下诏令。然而,除了李忠臣部接到诏令即刻开拔之外,其他各藩镇都反应迟钝,并未及时出兵。

如果不是接下来发生的这个重大意外,致使整个局势为之逆转,大唐王朝很可能又要继两年前的吐蕃入侵之后,再次经历一场严峻的战争考验,而西京长安也很可能再次陷落,代宗李豫也很可能再度狼狈出逃。所幸,这个意外发生得非常及时——仆固怀恩死了。

就在多国联军一路向长安猛扑过来的中途,仆固怀恩忽得暴病,旋即被转移到后方,于这一年九月初八死于鸣沙(今宁夏中宁县)。

仆固怀恩一死,多国联军顿时失去联结的纽带,开始各自行动。而仆固怀恩所率的朔方部众则数易其主:先是被仆固怀恩囚禁的张韶逃出监狱,纠集旧部夺取了指挥权;紧接着将领徐璜玉又杀了张韶,接管了朔方军;没多久大将范志诚又杀了徐璜玉,再次夺取了指挥权。

九月十五日,吐蕃十万大军突然进抵奉天城下,京师再度震恐。

吐蕃人正在城下列阵之际,奉天守将、朔方兵马使浑瑊趁其立足未稳,突然率领二百骁骑冲入敌阵。浑瑊一马当先,左砍右劈,吐蕃部众大为惶骇,无不披靡。片刻之后,浑瑊就抓获一名吐蕃将领,挟着他策马奔回,随行的二百骁骑无一伤亡。城头上的唐军将士见此情景,顿时士气大振。

十六日,吐蕃军开始大举攻城,浑瑊率众死守,数日内与吐蕃大小二百余战,斩杀五千余人。吐蕃人见唐军如此悍勇,只好拔营而去。

就在浑瑊力拒吐蕃的同时,唐军的各路兵马已纷纷进入战略要地驻防:郭子仪率朔方军进驻泾阳(今陕西泾阳县),李忠臣进驻东渭桥(今陕西高陵县南),李光进进驻云阳(今陕西泾阳县北),马璘和郝庭玉进驻西渭桥(今陕西咸阳市西南),李抱玉进驻凤翔,宦官骆奉仙与将军李日越进驻周至,同华节度使周智光进驻同州(今陕西大荔县)。最后,代宗李豫亲率禁卫六军屯驻禁苑。

为了鼓舞士气,代宗于九月二十一日下诏,声称要御驾亲征。

皇帝调门很高,说要亲征,可有人却一心只想着逃跑。

这个人就是禁军统领鱼朝恩。

自从听说吐蕃的十万大军在攻打奉天后,鱼朝恩就开始计划逃跑了。他准备挟天子逃往河中,又担心百官反对,决定以武力威逼,迫使百官就范。

某一日早朝,文武百官在宫门外站立多时,眼见上朝的时间早已过了,可宫门却迟迟不开。就在众人大惑不解之际,门忽然开了,只见鱼朝恩一脸阴沉地走了出来,身后跟着数十名刀剑出鞘的禁军士兵。

这唱的是哪一出?

百官面面相觑,不知所为。

紧接着,众人听见鱼朝恩用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宣布:“吐蕃屡屡进犯京畿,天子车驾准备巡幸河中,诸位意下如何?”

百官大为错愕。

可他们都知道,鱼朝恩这句话不是设问句,而是陈述句;他不是在征求众人的意见,而是在宣布他的决定。

一瞬间,满朝文武鸦雀无声。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姓刘的给事中忽然大步走出队列,面对鱼朝恩厉声道:“敕使(当时对宦官的统称)是想造反吗?现在京师周围大军云集,您不想同心戮力抵御敌寇,却想裹挟天子弃宗庙社稷而去,不是造反是什么?”

此言一出,鱼朝恩当场语塞。

他又惊又怒,可想了半天,实在想不出一句反驳的理由,只好拂袖而去。

为《资治通鉴》作注的元人胡三省在这个地方写了一句批语:“给事中刘君,身立庙堂,刚正不阿,有如此英雄表现,史书中居然连他的名字都没有,不知道唐朝设立史馆是干什么用的。”

诚哉斯言!

中国历史上的史官虽有秉笔直书、不畏强权的传统,但这只是一种抽象的精神,能按照这种精神行事的史官恐怕是寥若晨星、屈指可数的。大部分史官,拿的是皇帝的俸禄,看的是大官的脸色,在作历史记录时,或许都会遵循某种约定俗成的行规,那就是:乌纱帽大的,不仅要录其言,载其行,更要留其名;至于乌纱帽小的,能把你的事迹如实记录就算对得起你了,你还想要什么?

名留青史,千古流芳?

做梦去吧!

从永泰元年九月中旬到下旬,关中地区一直暴雨倾盆,这给吐蕃军队的行军造成了极大困难。眼看各路唐军已经在长安外围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加上天气如此恶劣,吐蕃人只好放弃攻打长安的计划,掉头攻击醴泉(今陕西礼泉县),准备最后捞一把就走。

与此同时,党项军队则在白水(今陕西白水县)和蒲津关(今陕西大荔县东黄河渡口)一带烧杀掳掠,数日后引兵遁去。

九月底,吐蕃军队劫掠了大量财帛和数万男女后,开始向北撤退。行至邠州时遇到回纥军团,吐蕃人马上又打起了长安的主意,遂与回纥合兵一处,掉头围攻泾阳(今陕西泾阳县)。

由于仆固怀恩已死,吐蕃与回纥谁也不服谁,都想当老大,结果差点翻脸,遂分开扎营,相互戒备。

此时驻守泾阳的是郭子仪。

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将对手分化瓦解、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机会。

郭子仪即刻遣使前往回纥军营,希望与回纥化干戈为玉帛,共同攻击吐蕃。回纥人看着来使,半信半疑地说:“郭公的确在此吗?你在骗我吧?若真在此,何不出来一见?”

使者带回了回纥人的话,郭子仪对左右说:“如今敌众我寡,不能跟他们硬拼。当初,回纥曾数度与我们结盟,我现在亲自前往回纥大营,和他们再续前盟,定能不战而下。”

诸将闻言,一致要求郭子仪挑选五百精骑作为护卫。郭子仪说:“这是害我。”随即跃上马背。他儿子郭晞拉住马缰阻拦他说:“回纥人是虎狼,大人是帝国元帅,岂能拿自己的命去赌?”郭子仪说:“今天如果跟他们开战,不仅我们父子会同死沙场,国家也会陷入危险之地。我诚心诚意前去会盟,他们若能接受,则为四海之福;若不能接受,我身虽死,全家亦可保全。”说完狠狠一鞭抽在郭晞手上,厉声喝道:“走开!”

随后,郭子仪只带着数名亲兵出城,来到回纥大营外喊话:“郭子仪前来拜访。”

回纥人一听,顿时又惊又疑。

咱们不过就这么随口一说,没想到他还真来了。

回纥大元帅药葛罗(登里可汗之弟)更是不敢相信。他马上命大军列阵,然后骑马立在阵前,搭弓上箭,一脸警惕。

接下来发生的一幕更加让人难以置信——只见郭子仪单骑驰入营中,一边策马向药葛罗走来,一边“免胄、释甲、投枪”,也就是把身上的头盔、铠甲和武器全部扔掉了。

回纥诸酋长面面相觑,异口同声说:“真是郭子仪!”随即纷纷下马,毕恭毕敬地向郭子仪行跪拜大礼。

郭子仪翻身下马,就这样手无寸铁地走到药葛罗面前,说:“你们回纥有大功于唐,唐朝待你们亦不薄,为何背弃盟约大举来侵?这是弃前功而结怨仇、背恩德而助叛臣的愚蠢行为!仆固怀恩背叛君王、离弃母亲,又能给你们带来什么好处?我现在只身前来,要杀要剐悉听尊便,只不过我的部下必与你们死战!”

药葛罗万万没想到郭子仪会走这步险棋。如今人家孤身前来、手无寸铁,光这份胆识就足以令人敬畏三分;而自己则如临大敌、剑拔弩张,首先在气势上就输给了对方。换句话说,双方虽然尚未开战,但第一回合,郭子仪已经不战而胜了。

药葛罗干笑几声,一脸尴尬地说:“怀恩欺骗我们,说天可汗已经驾崩,说您也已去世,国中无主,我们才敢前来。而今既知天可汗在上都,令公又在此统领大军,而怀恩又已经为天所杀,我曹岂敢与令公开战!”

郭子仪知道,眼下自己虽然在道义上占了上风,但仅凭道义是无法让回纥人退兵的。说白了,要想不战而屈人之兵,不仅要晓之以理,更要诱之以利!

这一次来,郭子仪已经给回纥人准备了一份厚礼。

当然,这份厚礼不是现成的,需要回纥人跟唐军联手去取。

因为东西在吐蕃人那里。

郭子仪说:“吐蕃人凶残无道,趁我国内乱之际,侵我边塞,焚我州县,掳我财帛子女。此次,吐蕃所掠之财不可胜计,马牛杂畜满山遍野,运载财物的队伍长达数百里,这是上天赐给你们的礼物,不取岂不可惜?站在你们的角度替你们考虑,我个人以为,没有什么比这更有利的事情了。”

药葛罗一听到“所掠之财不可胜计,马牛杂畜满山遍野”这句话,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对啊,与其跟唐朝为敌,一个州一个县的辛辛苦苦去抢,还不如把吐蕃人抢来的东西一股脑儿全给劫了!奶奶的,如此省心省力的大好事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药葛罗越想越美,赶紧一脸正色说:“我被怀恩所误,差点铸成大错,实在对不住令公。请令公给我一个出力的机会,我一定击败吐蕃人,以此将功赎罪。”

郭子仪单人独骑、三五句话,就把来势汹汹的回吐联军给摆平了。

唐回双方把盏盟誓,握手言和。一场迫在眉睫的大战役就此烟消云散了。

吐蕃人得到唐回结盟的消息后,大为惊骇,当天晚上就拔营而逃。唐回联军合力追击,在灵台(今甘肃灵台县)西郊大破吐蕃军队,斩杀万余人,夺回大量财帛,并救回被掳掠的男女四千人。

随后,仆固怀恩麾下的一些骁将自知难有作为,遂陆续归降朝廷。

至此,仆固怀恩之乱宣告终结。

“郭子仪单骑盟回纥”的一幕,从此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经典战例。

仆固怀恩败亡了,回纥人和吐蕃人也都走了,代宗李豫终于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可是,天下能从此太平吗?

永泰元年的深冬,代宗李豫伫立在历尽劫难的长安宫阙之上,伫立在二百八十九年的大唐王朝的历史中途,看见此前一百四十七年的帝国往事在他的视野中渐行渐远——无论是旧日的繁华与荣光,还是曾经的无奈与苍凉,都已泛黄枯萎,随风而逝。

未来的岁月,李唐王朝能否远离血火与刀兵的劫难,能否重现昔日的辉煌?

李豫不知道。

他只知道,此时此刻的大唐帝国,与安史之乱爆发以前的大唐帝国相比,已经面目全非、判若天渊了。

李豫清楚地记得,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也就是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前一年,天下有户口九百余万,人口五千二百八十余万。然而,到了史朝义败亡后的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户部呈奏的普查结果是:天下总户数仅余二百九十余万,总人口只剩下一千六百九十余万。也就是说,经历了一场安史之乱,帝国的总户数就减少了六百余万,总人口锐减了三千六百万,整整丧失了三分之二!

三千六百万……这是多么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啊!

不,这不是数字,这是三千六百万条有血有肉的生命,这是三千六百万个鲜活生动的灵魂!可他们就在这样一场空前的浩劫与灾难中消失了,就这样被历史佬儿的无情之手一下子抹掉了……

李豫感到了一种浸透骨髓的无奈和悲凉。

他不敢再往下想了。

他只能默默地向天祈祷,祈祷李唐王朝能够在未来的岁月里四海升平、帝祚永昌。

此刻,凛冽的北风正在龙首原上驰骋呼啸,四方的浓云正在长安上空奔涌漫卷。辽阔苍茫的天地之间,这座历经劫难的大唐帝京,看上去显得无比的渺小和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