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魏徵、岑文本相比,侯君集手底下的一员猛将,溜须拍马的档次就太低了。
从侯君集等人出来后,只有一个人因为把行军的记事人员给恶心透,被收入了大牢,此人就是行军总管赵元楷同志。
行军途中,侯君集的战马生病,头上起了个泛黄带血的脓包,赵元楷过去拍着马背叹息,扶住马头,点头哈腰,请安问好。
接下来,他做出了一个让自己后悔一辈子的动作。
赵元楷同志竖起了自己的食指(也有可能是中指),小心翼翼地沾了沾马头上的脓,然后肃穆无比地放到自己鼻子前边一阵猛嗅。
整个过程持续了将近十秒钟,回朝后,他遭御史弹劾,左迁括州刺史。
赵元楷曾任司农卿,擅长搜刮民财,最可恶的是他也不贪污,只是用来打扮宫廷,用以巴结上头的人。
后来当蒲州刺史,李世民到他那里巡视。春天刚到,春寒料峭,他竟然下令让百姓穿着薄纱衣迎接圣驾,并为随行的外戚准备了一百多头羊和几百条鱼。虽说不算多,但李世民却非常生气。
“朕巡行到黄河、洛水一带,凡有所需,均从府库中支取。你所做的,是隋炀帝才喜欢的,这是他的老毛病了。”
好心上贡,百姓对穿薄纱也没什么意见,赵元楷依然没想出自己哪里做错了。去下头好好想想吧,在李世民眼皮子底下当差,还是小心点儿为妙。
【封禅泰山】
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
——《五经通义》
百官希望趁着这大好时节跟着风光一把,为此,他们纷纷进言,提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感到振奋的建议。
这件事是所有帝王的梦想,多少英明君主想要去做,都因为自认为才能不够或羞愧难当而没能办成。万国来朝之时,百官提出,这回一定要让皇上领着我们去泰山封禅。封禅泰山,可真不是一般皇帝敢做的。
本人爬泰山不下两百次,登顶十九次,看过六次日出,一次云海,略懂封禅的事情。
古人封禅必定是要去泰山的,在泰山之上筑台祭天,在梁父山上祭地,宣告天命的存在,感谢上苍的恩典。这是一项力气活、场面活,一般人肯定做不来,不一般的人也不一定能做来。做不来有做不来的方法,第一,封禅场面太大、太难,有人害怕组织能力不强,于是干脆不去;第二,封禅者必须是明君,不是明君没资格上,故而有很多自认为不够格的帝王不封禅,只祭祀。
当然,不排除有的人不够格,但也觍着个脸上的,秦二世胡亥同学和宋真宗赵恒同学便是例子,在此不点名批评这两位同学。在此之前,去过泰山(不一定能封禅,可能只祭祀)的帝王名单如下:
秦始皇嬴政
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封泰山、禅梁父山
二世胡亥
二世皇帝元年(前209)登封泰山
西汉武帝刘彻
元封元年(前110)封泰山、禅肃然山
元封二年(前109)封泰山、祠明堂
元封五年(前106)封泰山、祠明堂
太初元年(前104)封泰山、禅蒿里山
太初三年(前102)封泰山、禅石闾山
天汉三年(前98)封泰山、祠明堂
太始四年(前93)封泰山、禅石闾山
征和四年(前89)封泰山、禅石闾山
东汉光武帝刘秀
建武三十二年(56)封泰山、禅梁父山
章帝刘烜
元和二年(85)柴祭泰山、祠明堂
安帝刘祜
延光三年(124)柴祭泰山、祠明堂
隋文帝杨坚
开皇十五年(595)为坛设祭泰山
尊天敬地、顺应自然的仪式,只有创造盛世的明君才有资格封禅泰山。在一片议论声中,群臣开始向李世民提问:“陛下,您不够资格,谁还够资格?”
李世民回答:“我也认为我够资格。”
群臣曰:“那您赶紧洗洗睡,改日开会讨论一下路线,择吉日起程吧!”
李世民答曰:“去什么去,在家里支个高架祭天,垒个土丘告地就行了,跑那么远做什么?”
群臣被李世民的回答镇住了。
现在,就是现在,长安城内,成千上万的外国领导、酋长、可汗全部签到,从什么斯坦到什么尼亚,从什么爪哇到什么象牙,各色人种、各路豪杰都有,万事俱备,只欠皇帝。百官企图以此为契机,再度请求封禅。
可李世民似乎对封禅并不感冒,面对群臣,他总能找出这样那样的理由。
实际上,早在这一年的春天,他们就商量着跪请过一次,不过当时李世民态度坚决。
贞观五年(632)腊月,一向不太露面的武士彟竟然率先杀了出来,领着文武百官跑到朝堂上站着不动,让李世民很讶异。后来他才知道,这帮人纠结起来,就是为了趁着外国人也在的大好时刻,一起到泰山封禅。
听完武士彟神采飞扬的描述,李世民笑了笑,曰:“大家还有什么别的事儿?”
群臣曰:“没。”
李世民曰:“退朝!”
在一片哎哟声中,请封再度落水。
群臣不服,到了贞观六年(632)的春天,文武百官再度集合,浩浩荡荡地开往太极殿,目的只有一个。他们知道,皇上其实很想去泰山,只不过作为一名优秀的帝王,谦逊、推让一定是要做到家的。李世民如此推辞,但这已经是第三次了,事不过三,这回再不去才可以证明他真的是不想去。
面对来势汹涌的跪请大潮,李世民口干舌燥。
“陛下,难道您真的不想去吗?”
这群大臣都是好样的,他们平日里勤于政事,个个老实,没想到面对封禅大业,一个个的都像打了鸡血似的疯狂,他们蜂拥而来,硬是让李世民无话可说。
李世民示意让大家安静一下:
“大家都以为封禅是帝王的盛事,可朕不这么认为。如果天下安定,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又有何碍?当初秦始皇封禅,汉文帝不封禅,难道后世就因此认为汉文帝不如秦始皇贤明了?况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封几尺土地,这样就可以代表很真诚吗?”
说这话的时候,他像电风扇一样扫视全场,坦白说,大臣们就等着他这些话呢。
大臣就是大臣,个个饱读诗书,善于抓住关键字眼。仔细分析一下,李世民说的是登泰山之巅,封数尺土地不一定代表虔诚,注意,不一定代表虔诚,这里头就可以做文章了。群臣释然,原来陛下是怕不虔诚啊,那咱就来点儿虔诚的!
群臣都是有体面的,他们开始轮番对李世民进行精神轰炸,想要彻底摧毁李世民的态度。当时的规矩,群臣有大事要奏,皇帝无病不得退朝,饿着肚子也得继续开会。
这会议开得很难产也很失眠,到了最后,实在散不了会,李世民道:
“那就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