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罗隐爷爷讲故事

“滕文公篇”就此结束了,最后来做个小复习好了,扯几句看似无关其实有关的话。

咱们把时间往后拉拉,看几篇唐朝人写的饶有启发意义的小品文。这位唐人名叫罗隐——上本书里介绍过的,就是落魄了一生,最后在妓女那里写诗挣面子的那位。罗隐的小文可是鲁迅很抬举的啊,咱们来看看:

物之所以有韬晦者,防乎盗也。故人亦然。夫盗,亦人也:冠屡焉,衣服焉。其所以异者,退逊之心,贞廉之节,不常其性耳。视玉帛而取之者,则曰牵于寒饿;视家国而取之者,则曰救彼涂炭。牵于寒饿者无得而言矣。救彼涂炭者,则宜以百姓心为心。而西刘则曰:“居宜如是。”楚籍则曰:“可取而代。”噫!彼未必无退逊之心,贞廉之节;盖以视其靡曼骄崇,然后生其谋耳。当英雄者犹若是,况常人乎?是以峻宇逸游不为人所窥者鲜矣!(《谗书·英雄之言》)

听罗隐爷爷讲故事:变色龙之所以会变色,野兔之所以在春天和秋天换上不同的毛色,都是为了防备天敌,我们人类也是一样啊!小偷和强盗不都是人吗,一个鼻子两只眼,也穿衣服也戴帽,和好人不同的地方,只是谦恭之心不太多、道德操守不太高罢了(注意:想想孟老师的“四心”和“四端”)。

看见钱就抢的人,他们会说:“我快饿死了!快让我抢五百万买俩馒头吃吧!”夺取政权的人,他们会说:“我这是要救国救民!”那些没馒头吃的咱们就不说他了,为了一个馒头就惹出血案来实在不值当的,但那些救国救民的人,是不是应该顺应民意、把自己的心和人民的心拴在一起呢?当年小小刘邦在首都看见秦始皇的阵势,感叹说:“大丈夫当如此也!”小小项羽看见秦始皇的浩荡车队,感叹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和项羽原先未必就没有谦恭之心,未必就没有道德操守,可权力的诱惑实在太大了,还要什么道德呀,把秦始皇的天下抢过来多好啊!

刘邦和项羽到底也是英雄人物,咱们想想,英雄都抗拒不住权力的诱惑,何况普通人呢?你可知道一把椅子有多少人天天辗转反侧地惦记着呢!

楚荆人淫祀者旧矣。有巫颇闻于乡闾。其初为人祀也,筵席寻常,歌迎舞将,祈疾者健起,祈岁者丰穰。其后为人祈也,羊猪鲜肥,清酤满卮,祈疾者得死,祈岁者得饥。里人忿焉,而思之未得。适有言者曰:“吾昔游其家也,其家无甚累,故为人祀,诚必罄乎中,而福亦应乎外,其胙必散之。其后男女藩息焉,衣食广大焉。故为人祀,诚不得罄于中,而神亦不歆乎外,其胙且入其家。是人非前圣而后愚,盖牵于心不暇及人耳。以一巫用心尚尔,况异于是者乎?(《谗书·荆巫》)

听罗隐爷爷讲故事:湖南、湖北那边的最爱搞祭祀,有事没事都得祭祀两回。那边有一个著名的主持人,很有两下子——对了,我说的是祭祀活动的主持人,也就是巫师。这位巫师一开始开展工作的时候,摆的架势倒也不大,弄上平平常常的几桌酒菜,然后唱歌跳舞的(不陪客人聊天哦)。他为一个癌症晚期的病人祈祷,刚祈祷完,这位病人马上就跳起来参加马拉松比赛去了;还有一次他祈祷当年能多打点儿粮食,秋收的时候就爆出“亩产万斤粮”的特大新闻。这位巫师一来二去就成名了,再要有谁请他去搞祭祀,那动静可就不一样了,架子也大了,出场费也高了,可祭祀的效果却越来越差了。为一个感冒患者祈祷,刚祈祷完,人家的感冒症状就全没了,连呼吸都没了;为农业收成祈祷,刚祈祷完,就闹自然灾害了。巫师还奇怪呢:不对呀,不久前不是还“亩产万斤粮”呢吗?

大家全对巫师很恼火,可也不明白为什么,人堆儿里有个年轻男子突然掉头就跑,跑出二里地去才停了下来,接头的人放下望远镜,看着他气喘吁吁的样子,忧虑地说:“我一直担着心呢,小方,刚才真是太危险了!”

气哼哼的人群没头没脑地打了半天假想敌,到头来也没摸到一点儿头绪,这时候有人说话了:“大家都别瞎猜了,我说说我的看法。以前我去过巫师家,当时他家里很简朴,所以他为别人祈祷的时候,心里很虔诚,神灵很容易受到感应,他祈祷完了以后还把祭肉分给大家呢。后来他发达了,养儿养女,住别墅、开名车,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他这时候再为人祈祷,心里不宁静了,神灵自然也感应不到了,他还把祭肉全弄回自己家去,太恶劣了!他并不是从先前的圣人变成后来的笨蛋了,而是脑筋全围着私利转了,顾不上旁人了。”

罗隐爷爷最后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小小巫师的心理尚且如此,何况其他?”

买臣之贵也,不忍其去妻,筑室以居之,分衣食以活之,亦仁者之心也。一旦,去妻言于买臣之近侍曰:“吾秉箕帚于翁子左右者,有年矣。每念饥寒勤苦时节,见翁子之志,何尝不言通达后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而吾不幸离翁子左右者,亦有年矣,翁子果通达矣。天子疏爵以命之,衣锦以昼之,斯亦极矣。而向所言者,蔑然无闻。岂四方无事使之然邪?岂急于当贵未假度者邪?以吾观之,矜于一妇人,则可矣,其他未之见也。又安可食其食?”乃闭气而死。(《谗书·越妇言》)

听罗隐爷爷讲故事:这个故事是根据一段真实的历史作的翻案式的虚构。故事的原本非常著名,大家都知道有个成语叫“覆水难收”,就是从这里来的。

汉朝,绍兴一带有个樵夫,叫朱买臣。如果按照“干一行,爱一行”的标准来看,朱买臣肯定不是个好樵夫,因为他总是一边打柴,一边读书。老婆也跟着他一起打柴,两口子一起背着柴禾走山路,朱买臣朗朗背书,这哪像个正经樵夫的样子,招人耻笑啊!朱太太说:“好老公,亲爱的,求求你了,踏踏实实干工作,别尽不务正业、想入非非的。”朱买臣也不答理她,反倒背书背得更响亮了。

一个山野农村,老百姓哪知道“子曰诗云”是什么啊?大家听着朱买臣整天背书,都觉得他不是鬼上身就是讲宇宙语和外星人沟通。朱太太实在受不了了,有一天放下柴火担子,抽出一根柴禾就向老公砸了过去。朱买臣突然看见眼前一个盘旋着的不明飞行物越来越大,正在惊奇,朱太太又骂道:“子曰:老娘要离婚!”朱买臣一听:咦,UFO(不明飞行物)里的外星人用宇宙语跟我沟通了?!

往下发生了什么事朱买臣就不知道了,因为UFO虽然是木质的,可恰巧枝杈之间夹着一块鹅卵石。

朱买臣醒来之后,面对着太太提出的离婚请求犹豫了好一会儿。终于,朱买臣笑了起来:“我命中注定五十岁会大富大贵,现在我已经四十好几了,你都跟我受了这么多年的苦,再熬几年就有好日子过了,到那时候,嘿嘿,小妞儿,让你吃香的、喝辣的,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朱太太火了:“就你这样不好好打柴,一脑门子念书念书的,还荣华富贵呢,离饿死都不远了!最可气的是,瞧你那德行,还‘小妞儿’呢,老娘跟你急!”

有一句话一直都是至理名言:知识改变命运。离婚后的朱买臣果然发迹了,resume(简历)被一家跨国大公司看中了,老板汉武帝对他还真不错,让他回到家乡去做大区经理,这就叫“衣锦还乡”啊。汉武帝当时给朱买臣的任命书盖章的时候,还拿项羽的名言说事:“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我就让你衣锦昼行,好好美一回!”

朱买臣荣归故里,牛大发了,单看这个仪仗队,开道摩托都到北京了,殿后的大奔还在广州呢,绵延了一整条京广铁路。这个时候,离婚后的朱太太已经改嫁,夫妻都在地方上做环卫工人。朱买臣倒念旧情,让这对夫妻住到自己豪华宅院里来,给吃给穿。一个月以后,朱太太上吊而死。

《汉书》在写这段故事的时候,班固是和朱买臣站在一头的,他认为朱太太当年不能和老公同甘共苦,最后落得个羞愤而死的可耻下场。

这个故事还被编进戏里,我小时候还看过,但当时可不懂这出戏是有正史依据的。戏里的朱太太是个人人恨的角色,具体就不多说了,后来当朱买臣衣锦还乡的时候,朱太太还没改嫁,她找老公想要和好。朱买臣让手下人把一盆水泼在地上,然后对朱太太说:“你要是能把泼出去的水再收回盆里,那咱们再说。”

——无论正史还是戏曲,罗隐爷爷都不赞同,认为朱太太上吊而死另有原因。现在出现的才是这段故事的罗隐版:

朱买臣富贵还乡,可怜他的前妻,给她吃的穿的还有住的,也算尽了仁者之心。有一天,朱太太跟前夫的手下人发牢骚,说:“以前好多年里我一直伺候你们老大,当年啊,每当饥寒交迫的时候,我家老朱常说有朝一日发迹了,要如何如何报效祖国、报效人民。我该死,这几年离开了老朱,看现在老朱总算熬出头了,可他以前常常挂在嘴边的漂亮话我怎么再也听不到了呢?”

这位手下人心说原来我们大人在大会上常说的那些话是早已练就的啊!

朱太太接着说:“我现在真不知道老朱是怎么想的,是国泰民安用不着他出力了吗?还是他全心全意为自己服务,正忙着争权敛财顾不上以前的志向了吗?我看啊,老朱这人也就能在我这么个妇道人家面前夸耀夸耀罢了,算个什么东西呀!吃他的、住他的,我都嫌丢人!”

朱太太说完,憋了一口气,死了。

罗隐的这几个小故事,前两个可以让我们回顾一下孟子与杨、墨之争,而朱太太呢,不是和陈仲子有一拼吗?所不同的是,陈仲子的存在几乎是没有语境的,而朱太太却有着详细的上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