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南京!南京!(1937年11月~12月) 恶魔之路

1937年11月13日,上海陷落第二天,一支日军在江苏太仓境内的长江白茆口登陆,因为从大连出发前,士兵们都不知道要去哪儿,所以当看到滚滚的长江时,都大吃一惊。这支部队里,一个叫东史郎的士兵满脸兴奋地对他的中队长森英生说:大尉!这就是传说中的扬子江么?!

这支部队就是以中岛今朝吾为师团长的京都第16师团。

日后施暴南京的第一号恶魔部队终于在华东露面。

中岛今朝吾,这个名字倒也引人遐想,但这时候还没人意识到:他的部队,在整整一个月后的大屠杀中,成为杀戮中国军民最多的部队,极端残忍的中岛本人也超过第6师团的谷寿夫,成为真正的地狱魔王。

中岛这一年55岁,出任第16师团长前,干的是东京宪兵司令官的差事。中日大战开始,第16师团被编入华北派遣军战斗序列,在天津大沽口登陆,参加河北省的作战,后被调回大连休整,专门练习登陆战,很快被编入上海派遣军。但在白茆口登陆时,上海已经陷落。

中岛师团是日本陆军参谋本部作战部部长下村定调来的。

虽然比前任石原莞尔更积极,但在上海即将陷落时,下村也不得不嘀咕一下:淞沪会战,日军伤亡惨重,士兵们疲惫至极,再打的话战力是否跟得上?

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以前没坐在作战部长的位子上时,他下村当然可以嚷嚷着放开了打,但现在他已经坐稳当了,就必须得对他谋划的战事负责。为此,他策划了一个广东登陆计划,这样的话,华北控制在手,上海又即将陷落,再打下广州,把中国海岸线一封锁,以华北、华东、华南三线胜利的势态向南京施压,他就不信中国不屈服。所以,1937年11月7日,东京向华东前线发出一个命令:扫荡中国残兵限于苏州、嘉兴连线以东。

这个制令线是参谋次长多田骏的意思,他本人跟石原一样,反对把上海战事再扩大。

也就在这一天,下村定编成了华中方面军,统辖上海派遣军和第10军。松井石根转任华中方面军司令官,但同时还兼着上海派遣军司令官。陆军参谋本部通信运输部部长塚田攻出任华中方面军参谋长,武藤章出任副参谋长,当年来华“旅行”的公平匡武出任华中方面军作战主任参谋,而上海派遣军主任情报参谋长勇则两边兼着。

华中方面军编成后的第4天,上海就陷落了。这并不出松井石根的意料,出乎他意料的是,上海派遣军和第10军推进的速度,光这样势如破竹地攻下去也不是个办法,他必须坐下来想一下继续进攻的意义所在。所以到11月14日,他以华中方面军司令官的名义,下了一个更具体的命令:所有追击部队以上海派遣军攻至福山、常熟、苏州连线为止,第10军攻至平望、嘉兴、海盐连线为止。

这时候,河边虎四郎又飞到上海。下村明白:战事怎么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地日军的意思,所以他派河边过来探听情况。河边一头钻进华中方面军设在上海大场的司令部。在司令部,河边告诉松井,下村作战部长有意进行广东作战,想从上海战场上调过去一个半师团。对于华东的日军怎么办,河边建议:停止追击战,作个休整。当然也不撤军,而是监视和威慑南京。

松井没表示反对,但又说:如果趁此机会攻克南京,也许会更有价值吧?!

上海战把这个老鬼子折腾得够呛,本来他就奇瘦无比,加上天天熬夜,三个月下来已经蜕了层皮,真正地成了皮包骨,一眼看上去像个纸人。上海战,他的派遣军损兵折将,最后还是靠柳川军团的远线迂回才解决问题。从这一点上看,东京的军部实际上对他的能力已经提出了一个问号。所以,松井想打南京既有公的一面,又有私的一面。公的一面,是想通过攻占中国首都来迫使国民政府屈服;私的一面,就是想通过打南京咸鱼翻生。因为中国军队从上海退下来后,战力已经下去一大半,这时候攻击南京会比打上海容易得多。

但松井又不得不考虑他的参谋长塚田攻的意见。都说塚田也是个“扩大派”,但实际上此时他不赞成马上打南京,因为日军“非常疲倦”,最重要的是无法保证后勤补给。塚田攻在出任现职前,搞的就是补给运输这一块,在军中也算个专家了。松井和塚田碰出的结果是:攻打南京可以在1938年1月中旬进行。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河边。

河边又见到了武藤章、长勇、公平匡武等参谋。武藤已经当上了华中方面军副参谋长,长勇既做着上海派遣军的参谋,又兼着华中方面军的情报主任参谋。两个人对攻击南京“兴趣盎然”。武藤说:一定要打下南京,这样的话中国必会屈服。武藤又趾高气扬了,被打发到前线,他有点因祸得福的感觉,他对河边吹嘘:当我从南京凯旋而归,从东京站进宫拜见天皇陛下时,不要坐汽车,而要坐马车。

就在这个关口,制令线被推进神速的柳川第10军率先突破了!

柳川平助率第10军登陆后,没遭到强力抵抗,第6师团战死500多人,第18师团和第114师团分别战死400多人,国崎支队才战死200多人,刚打出“精神儿”来,所以对东京画出的制令线很不满,将佐们一致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息兵不前,将错失良机。

柳川在设于金山的司令部中陷入了抉择的困境。

柳川曾一度追随荒木贞夫,在永田铁山针对皇道派的军内调动中在陆军省次官的位置上失势,被流放到台湾当军司令官。“二二六兵变”中,远在台湾的柳川和山下奉文、古庄干郎等人一起“奉劝”天皇向叛军妥协,兵变平息后被勒令退出现役。中日战全面爆发后,上海战局陷入胶着,东京那边急需能打仗的干将,在这种背景下柳川被起用。

他想:现在,南京在前,旭日旗进中国首都是丰臣秀吉时代以来日本的迷梦。他柳川很有可能成为这一百年迷梦的实现者,怎么能停止追击半途而废?

11月13日夜,一直跟随第6师团追击的第10军作战参谋池谷半二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33期,静冈县人)返回司令部,向柳川报告的消息是:追击异常顺利,中国军已趋于崩溃。他特别举了谷寿夫被一个中国士兵当成自己人的例子,这说明中国军队已陷入极大混乱。

柳川立即召开幕僚会议。

日本军中的参谋会议分两种:一是阁僚会议,即军司令部达到一定军衔和职务的人才有资格参加。平时就开这种会议,但也不总开,因为主任作战参谋拟订的计划,通常都会在军司令官和参谋长那里顺利通过。但如果通过不了,或出现新的重大战况,军司令官就会召开幕僚会议。所谓幕僚会议,就是参加者不分军衔和等级,人人都可以发言。

在幕僚会议上,除柳川外,参谋长田边盛武、作战课长藤本铁熊、作战主任参谋寺田、作战参谋池谷以及一帮小参谋乃至尉级的部队长都搬了个凳子坐好了。

会议内容很简单:要不要向南京追击。

虽然柳川叫大小参谋们畅所欲言,但实际上最后发言的,只有藤本、寺田、池谷。前一个主持会议,后两个人在发言中一致建议:突破制令线。

柳川一言不发。

11月15日,上海的松井和东京的军部接到柳川的电报,内容就不用说了。塚田攻在回电中质问:后勤补给怎么办?

藤本铁熊的回复是:弹药没了,就打白刃战!

塚田又问:粮食没了?

藤本铁熊回答:就地“征收”。

就这样,第10军冲了过去。

此时上海派遣军的新任司令官朝香宫鸠彦亲王还没到(12月2日到任),作为华中方面军司令官的松井还暂时兼着上海派遣军的职务,他慌忙召集塚田攻、武藤章、饭沼守、公平匡武、长勇等人碰头。

塚田攻还是那个观点,不反对进攻南京,但反对立即进攻南京,他认为柳川平助在没任何补给保证的情况下,孤注一掷地攻向南京一定是疯了。他说:现在冬天快到了,但日军自登陆以来穿的还是夏装,要想攻略南京也行,至少先把十几万套冬季军服发到前线。华东河流密集,桥梁都被中国军破坏了,河面超过50米宽就没法用竹梯搭建浮桥了,很多部队已经在田野里寻找棺材板啦!

塚田攻说:最重要的是粮食问题,上海之战,战线拉得还不长,补给可以由军中完成,即使这样战壕里的士兵每天只能定量吃干面包片,把战线拉到南京,补给怎么解决?第10军显然只想着军功了。

饭沼守和公平匡武认为塚田的担忧有道理。但塚田攻的话给了武藤章和长勇刺激。

长勇说:柳川是想夺上海派遣军的胜利成果吧?断不能坐视!上海派遣军必须加速行动,打破制令线,抢在第10军前面攻占南京!

武藤章说:攻占南京后,即使不能迫降中国,也会使蒋介石政权成为一个地方政权!

武藤的后一句话叫松井的心猛地一动。

松井出征时曾对杉山元说,打垮蒋介石政权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退一步说,即使不能彻底将其打垮,那么也会如武藤所说,令其变成一个地方政权。从这个角度说,上海陷落后乘胜攻占南京确实有“最大价值”。至于塚田说的当然也有道理。不过,松井认为:日本军补给有问题,中国军的问题更大,现在是大溃退的状态,如果不顺势进攻,就等于让中国军有了喘息之机。

但东京那边毕竟还有命令,是否跟柳川一样对那道制令线视而不见?他老松井得琢磨琢磨。

只说在东京主持陆军参谋本部工作的次长多田骏,当他得知自己拟订的制令线被第10军突破后,非常恼怒,这简直不拿他当回事嘛!

多田向松井下命令:第10军必须退回制令线。

长勇直接给东京回了电:为了解决“中国事变”,必须进攻南京。这就是明显地顶牛了。这段时间,长勇即使在睡觉说梦话时,也像个神经病一样不断地喊:“突击!突击!”这还真不是个八卦新闻。

松井又亲自给多田发了一封电报,他不像长勇那样不耐烦,而是多解释了几句:从包括第10军突破制令线在内的情势看,向南京进军是当前唯一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迫使中国投降,一举解决中日问题,否则中国人将获得喘息的机会,从而恢复并加强战斗意志。

在华东前线的日军蠢蠢欲动时,东京设立了大本营(11月20日),直接指挥华北和华东的作战。大本营是战争期间日本最高指挥机构,天皇本人亲临。日本第一次设立大本营,是在日清甲午海战时;日俄战争爆发后再次设立大本营,现在是第三次。

虽然多田的态度很坚决,但由于柳川军团突击后加快了中国军队的溃败,所以陆军参谋本部的大多数人都开始倾向于攻略南京。在11月24日第一次大本营御前会议上,总算出面的陆军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当着昭和天皇的面,说进攻南京势在必行。

天皇点了头。

制令线就这样被废除了。

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像一个个前例一样,追认了前方部队的擅自行动,南京战至此拉开序幕!

1937年12月1日,大本营发布了这样的命令: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辖上海派遣军和第10军,在海军第3舰队的配合下,攻占中国首都南京。

这个命令是多田骏亲自从东京带到华东的。多田不是反对进攻南京么?的确。所以,大本营会议后,受载仁的委托,下村定奉命做多田的工作。下村连续说了4天话,到11月28日,多田才松口:事已至此,我同意吧。

为了表示高姿态,多田亲自飞到前线传达命令。

松井拿到命令后“很欣慰”(松井自己在日记里写的)。但紧接着来的第二个命令,就叫他有点茫然了。这个命令就是叫他把兼任的上海派遣军司令官的位子让出来,由昭和天皇的叔叔朝香宫鸠彦亲王接任。松井虽然老,但并不糊涂,虽然他名义上是华中方面军司令官,辖着柳川第10军和朝香宫的上海派遣军,但实际上多少有点被架空的意思。显然,东京对他在上海的表现并不满意。老鬼子一着急,肺病又犯了。所以在推进到苏州后,松井的司令部就没再向前推进,他本人最终留在了苏州。

实际上,参谋长塚田攻成为南京攻略计划的具体拟订者(在武藤章、公平匡武和长勇的帮助下)。

这个计划就是:上海派遣军负责正面追击,在追击中派出一部抢先渡至江北,堵截中国军队北撤之路;第10军迂回向南京攻击,途中分兵芜湖,切断中国军队沿江向西之路。

南京攻略一开始,除了伊东政喜第101师团主力留守上海外,日军其他8个师团和2个支队全部涌向南京方向。

第一个需要提到的,不是那两路直接围攻南京的日军,而是一支在外围迂回的部队:久留米第18师团。很多人认为这个师团参加了南京战和随后的大屠杀,其实没有。

柳川第10军突破制令线后,合击了浙江长兴(京杭公路在此分岔,一条向北经江苏宜兴到溧阳;另一条向西,经浙江泗安,过安徽广德、宣城、芜湖,最后到南京)。第114师团沿太湖南岸,经宜兴、溧阳一线攻向南京;第6师团、第18师团和国崎支队走的是长兴、泗安、广德一线。计划攻占广德后,第6师团、国崎支队走郎溪一线。在郎溪再次分兵,国崎支队直趋当涂,渡江去切中国南京守军北退之路,第6师团则继续向南京追击。第18师团则从广德,经宣城,围芜湖。芜湖是南京西的重要卡子,拿下这里就意味着从西面切断了南京守军的退路。从这个角度说,第18师团的任务是关闭“地狱之门”。

也就是在广德一线,第18师团遇到一路辗转而来、在大冬天还穿着草鞋的川军。

七七事变后,刘湘在南京开全国高级将领会议时,甩下话:一旦全面抗战,四川“可出兵30万,壮丁500万”。当时把很多人震了。进行全面抗战,对一些地方派阀来说,可在南京伸出的手腕下喘口气。但别忘了,是剑就双刃,对蒋介石来说,这也是一个收服各省实力派的大好时机。

其实川系比桂系还难整治。

别的先不说,就光说地广人杂、派系林立这一点,就能把打四川主意的人搞晕。也有人说了,正好可以利用派系林立搞各个击破啊,蒋委员长最擅长的不就是搞分化吗?没错。但问题是,川阀现在是乱到能让你一看就有打退堂鼓的想法的地步。

川阀之乱跟最早搞防区制有关。所谓防区制,就是各处川军按驻防区划拿地方税款,或者这样说,地方的军权、政权和财权,都是独立的,这导致川阀们为了争地盘一战再战,从1912年也就是民国元年到1933年,川阀混战近500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川阀各将领还按毕业的地方划分敌友,从保定军校出来的,跟从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出来的,会各不相让,打了多少年,最后刘湘才胜出。

南京会议后,刘湘率军出川(11月22日第3次到南京开会,后因病到武汉治疗,1938年初去世,其死也成为一个谜团,后面我们会说到),被任命为第7战区(江苏太湖以西、浙北和皖南)司令长官。虽然他甩下出兵的话,但最后还是向蒋介石要条件:军队可以出,但中央政府得拨给川军500万元作为军费。刘的想法是:川军出川,军费自然由中央拨。中央拨没问题,但500万元这个数字有点过了。

无论如何,川军(不包括从贵州出发的杨森第20军等部队)出川了,被编为第23集团军(总司令刘湘兼,副总司令唐式遵,辖第21军、第23军)和第22集团军(总司令邓锡侯,副总司令孙震,辖第41军、第45军)。第22集团军经陕西开赴山西,第23集团军在成都誓师后,乘船顺长江而下,辗转开赴华东。

此时,杨森第20军已先一步从贵州出西南,在淞沪,为川军打响了抗日第一枪。

第23集团军主力在11月下旬抵达华东,一部守长兴,但很快失守,另一部所守的广德就成了众人关注的地方。

广德,咽喉也。

站在咽喉上的,是川军第21军第145师,师长饶国华(行伍出身,四川资阳人)。

当年川军出征,场面是很激奋的。很多川军将领都觉得,在国人眼里:他们只会窝在省里打内战,但现在国家有难,川军可以顺流出川、马革裹尸么?

饶国华在家乡跟亲友告别时说:都言我川军只好内战,也确实打了那么多年,在此国难之际,深感惭愧。此次率军出川,抱必死之决心,当血战倭寇,不负两川父老恩情。

第145师出川时是9月初,本欲开赴淞沪战场,但到南京时上海已陷落,11月24日,当饶国华率部(缺一旅)奉命开至安徽广德阻击日军时,浙江泗安也丢了。所以,刚站住脚不到一天,日军第18师团就打过来了。

第18师团的士兵主要来自福冈县,师团长牛岛贞雄六十多岁,比松井石根还大,也是这几支部队里最老的一个师团长,他的参谋长是小藤惠大佐,辖上野龟蒲少将第23旅团、手冢省三少将第35旅团,分别辖野富昌德大佐第55联队(来自大村)、藤山三郎中佐第56联队(来自久留米)、片冈角次中佐第116联队(来自小仓)、小堺芳松中佐第124联队(来自福冈),以及骑兵、野炮兵、工兵、辎重兵部队。

对日后成名东南亚的第18师团来说,此时也谈不上多有作战经验,因为师团两个月前才重新组建。

牛岛的前锋是来自片冈角次第116联队,这个联队自登陆后一直冲在前面,从长兴到泗安,随后又袭击了广德的前进阵地界牌。

日本人必取广德,不仅因为该地位置重要,还因为这里有中国军队的机场。中国军队守广德,更主要的因素在于争取时间,掩护从上海撤下来的军队向安全地带转进,所以蒋介石直接给第23集团军副总司令唐式遵(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四川仁寿人)下命令:打到一兵一卒,也得固守广德,没有命令,任何人不得撤退。

袭击界牌后,片冈放过去两个中队,直扑广德机场。

史上的广德机场争夺战,是川军出川后打的一场恶战,饶国华带人跟片冈联队搞了几个回合的争夺,机场屡次易手,日军伤亡不小,川军更是惨重,饶国华也受了伤。但几天过后,机场还抓在我手。

不过整个形势却没法逆转,日军的坦克、军车、骑兵不断从长兴、泗安方向开过来,飞机也开始对广德进行轰炸。

片冈角次只是个中佐联队长,但已经五十多岁了,如果摘了钢盔,像个传达室的大爷。这个混了半辈子才混到中佐的老鬼子,倒也深得迂回心得,所以在打广德前,先派过去一个中队,把通往宣城的公路拦腰斩断了。虽然兵力很少,一百来人,但这时的情势是:中国后面的部队,基本上没力气再往前冲了,所以广宣公路被少量日军切断后,宣城方向的中国军队没有重新打通这条交通线的意思,于是固守广德的第145师立即成了孤军。

饶国华只好封锁泗安到广德的公路,动员全部可动员的民众,除了木桩乱石外,把周围人家的桌椅、板凳、水缸等所有能搬出来的东西,都砸在了公路上,并在公路两边松林里放了部队,打了日军一个埋伏,20多辆军车被毁。

这时候,日军后面上来一个步兵炮小队。

日军步兵炮小队平时的任务是:当前面的步兵乱了阵脚退下来时,他们在距离第一线步兵500米左右的后方布置阵地,用炮火支援前面的日军。

前面我们说过,在日军的兵役制中,除了现役士兵外,还有预备役和后备役士兵,这两种士兵都是退伍老兵(区别前面已说),是属于有军事经验的。同时,日军还有补充役士兵。什么是补充役士兵呢?就是年龄和身体素质合格,但由于当年的征兵数额已满而没能入伍的人。一旦前线出现重大伤亡,就会把这些补充役青年顶进部队,这些人跟老兵不同,他们的军事经验,只来自被征召后短时间内的强化训练。

下面过来的这个步兵炮小队就由补充役士兵组成。

炮兵是个非常讲求技术的兵种,没一段时间是练不出硬本领的。拿片冈联队的这个步兵炮小队来说,这些补充役士兵是在出征前十来天才开始学迫击炮知识的,所以很多都是菜鸟。在前面的日军被打了埋伏后,这帮菜鸟开始满头大汗地摆弄迫击炮,费劲地打出了十几发炮弹,但还真就把川军震住了。饶国华手下的一个团长没撑住,见日军开始放炮,便慌忙带着部队撤了,饶国华气得不行,只好带人退向广德。

饶国华的师本来就没多少人,开到广德时还欠一个旅,几场惨战后能调动的就剩下两个营了。饶国华向上边报告,军长潘文华(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四川仁寿人)的回答很冷酷:人在,广德在。

潘文华的上级唐式遵此时又收到蒋介石的命令:守广德,不用胜利,多守一天,就是大功!

唐式遵对潘文华说:守吧。

饶国华又回到前线,一个反击下来,身边已经不足一个营了。

跟进的日军则向广德潮涌。

人在,广德在。那么广德要失了呢?自杀前,饶国华叫敢死队摸到广德机场,把机场点着了。

11月30日,太阳落山,饶国华叫警卫员给自己找了条地毯。他坐在旷野的黄昏里,拔出手枪,顶在右边的太阳穴上。

广德机场上空黑烟滚滚,连环的爆炸声此起彼伏,震动着远山。

一声枪响,将军殉国,日军的坦克冲进广德城。

与此同时,两路直接进攻南京的部队:朝香宫鸠彦的上海派遣军和柳川平助的第10军已经展开竞赛,有点像日本古时著名的宇治川之战中两武士佐佐木高纲和梶原景季争夺头功的传说。

东路:山室宗武第11师团、荻洲立兵第13师团、中岛今朝吾第16师团,以及重藤千秋支队,沿京沪铁路和公路进攻;

中路:藤田进第3师团、吉住良辅第9师团,沿京杭公路进攻;

西路:谷寿夫第6师团、末松茂治第114师团、国崎登支队,沿太湖南岸包抄北上;

海军第3舰队第11战队(司令官近藤英次郎)逆江而上,进攻南京。

野战重炮第5旅团(旅团长内山英太郎)、野战重炮第6旅团(旅团长石田保道)和陆军航空第3飞行团(司令官值贺忠治)协同作战。

还记得么,东京一度有个广东登陆计划,松井答应从上海调给他们一个半师团,就因为这个,山室宗武第11师团和重藤支队停了下来,没继续向南京进攻。但后来广东登陆计划又取消了,于是两支部队开到台湾休整。但第11师团没全停下,留下一部编成天谷支队(天谷直次郎少将),在东路与第13师团、第16师团一起,继续沿京沪铁路向南京方向进攻,后渡江北上袭取扬州。

其余部队中,第13师团主力、第18师团、第3师团主力负责外围作战,到最后,直接进攻南京的日军只剩下:第6师团、第9师团、第16师团、第114师团、第13师团山田支队、第3师团第68联队、第101师团骑兵第101联队,以及海军第3舰队第11战队。

先大致看一下这几支部队的攻击路线:

第16师团:编成于京都,士兵来自京都、三重县、奈良县,师团长中岛今朝吾中将,参谋长中泽三夫大佐,辖草场辰巳少将第19旅团、佐佐木到一少将第30旅团,分别辖片桐护郎大佐第9联队(京都)、大野宣明大佐第20联队(福知山)、野田谦吾大佐第33联队(久居)、助川静二大佐第38联队(奈良),以及笠井敏松中佐骑兵第20联队、三国直福大佐野炮兵第22联队、今中武义大佐工兵第16联队、柄泽畔夫中佐辎重兵第16联队。

中岛带着他的师团从太仓白茆口登陆后,经常熟、无锡、常州、丹阳、句容、汤山、麒麟门、仙鹤门进逼紫金山。

向南京进攻是临时决定的,导致这一行动缺乏后勤保障,日本军司令部下达了“就地征发”的命令。也就是说,日军在行军中得自己解决口粮问题。所谓“就地征发”就是抢劫。伴随着抢劫而来的,是杀戮、强奸和纵火。用日军的话说:“就是为了让对方感到敌人来了!”

通往南京之路,渐渐变成一条血路,模糊了历史的镜头。

1937年11月26日,第16师团占领无锡,废墟上,日军部队长击掌相贺,屠城暴行随之发生,至少2000名中国平民被杀害。在这一天,师团长中岛今朝吾进入无锡城,和他的部下第30旅团长佐佐木到一合影留念。照片上,身穿大衣、拖刀侧身而立的中岛,笑容狰狞,正在和站在他对面的佐佐木说着什么。后者全副武装,头戴钢盔。

三天后,第9联队占领常州,暴行再起,4000多名中国平民遇难。

城市如此,乡村也一样。进入华东后,城乡大街的墙壁上,到处写着抗日宣传标语,按日本士兵的说法:“中部支那的抗日思想非常坚决,对他们不能手软,想杀就杀,想抢就抢!”

通往南京之路上,日军每进占一个村庄,必定先把村民尽数屠杀,然后才在村中宿营。在离去前,则将该村彻底烧毁。

第16师团第20联队士兵东史郎在日记里记载了这样一段残暴往事:

我们立即扫荡了村子,抓来了五男一女……被绑在树上的人,有的被刺死,有的被斩首,有的被射杀。我们对其中一对青年男女很感兴趣,所以把他们放在最后处死。“把这个女人从男人身边拉开!”中队长下令道。一个士兵扳开女人的手,使劲地把她拖开。另一个士兵“嗨”的一声,用刺刀刺进男人的胸膛。女人“啊”地大叫一声,发疯似地冲过去,紧紧抱住男人,哭了起来。她号啕大哭,好像要吐出血来。真是个非常动人的戏剧性场面。不一会儿,她把紧紧地埋在男人胸口的满是泪水的脸抬起来,冲着我们怒目而视。她怀着对倒在血泊中奄奄一息即将失去生命的男人深深的爱,怀着对我们的刻骨仇恨,用手指着自己的胸膛说:“刺吧!”不,应该说是她严厉地命令着我们。一个普通女人俨然像将军一样以巨大的威严命令我们!又是“嗨”的一声。女人“呜”地倒下了,像保护恋人一样倒在男人的胸膛上……我们当即在村子里放了火,接着便向另一个村子进发了。

更残酷的是,血腥屠杀过后,东史郎对乡村景色作的诗意描写:

辽阔的大地上黄昏来临,通红的巨大的夕阳勾画出令人心醉的自然的美,我们陷入梦幻般的境地。夕阳隐没在远方的树林中,放射出金黄色的光芒,奔流的云彩在光芒中流动,极为壮观。大自然的父母发出这慈爱的光芒,照耀着大地上的一切,照耀着敌我双方。夕阳渐渐地进入夜幕,远方的树林消逝在黑暗中。不久后,麦田上空孤零零地浮起宝玉般的光辉,五匹马拉着的木板车卷起漫天的尘埃,那钓鱼竿似的长鞭不停地在马的耳边挥动,叭叭声在空中回响,马飞快地奔向树林。除了远处的犬吠声,什么也听不到。在这广袤无垠的大地上,越过一望无际的麦浪,长龙般的队列响起进军曲,那是炮兵用口琴吹出的曲子。这是多么令人感怀而难忘的场面啊……

就这样,向南京攻击的日军一边残酷地屠杀着中国平民,一边自我陶醉地行进在异国乡村美丽的背景中。

把这种残暴推向高潮的是第16师团片桐联队的两个少尉:野田毅(后改名野田岩),时年25岁,鹿儿岛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49期,时任少尉副官;向井敏明,时年26岁,山口县人,时任少尉炮兵小队长。11月下旬,二人在无锡横林镇以100人为目标进行杀人比赛:从无锡到常州,向井刀劈56人,野田刀劈25人。在常州车站,二人碰面,报出“战绩”。12月初,丹阳陷落,野田岩又劈杀了40人,达到65人;向井劈杀的人数则增至86人。《东京日日新闻》的随军记者浅海、铃木、光本、安田以“百人斩竞争之两将校”为题对二人进行了跟踪报道。

日军的残暴程度,随着与南京的距离慢慢缩短而上升。

1937年12月3日后,丹阳、句容、汤山相继陷落,到9日,大野联队、野田联队主力抵达紫金山下。东史郎在这一天的日记中写道:

前进了大约两里路,看到在石头路标上写着“南京市”三个字。我们就像碰上追踪了5年甚至10年的敌人一样,精神为之一振,情不自禁地高呼:“万岁!”这尺把长的石头路标,简直是我们的辛苦、死亡和鲜血的结晶。我们走得更欢了!

再说第6师团。这个师团编成于熊本,士兵来自熊本、大分、鹿儿岛、宫崎。九州是日本的主要矿产地,该地居民皮肤黝黑,民风凶悍。师团长谷寿夫中将,参谋长下野一霍大佐,辖坂井德太郎少将第11旅团、牛岛满少将第36旅团,分别辖冈本保之大佐第13联队(熊本)、长谷川正宪大佐第47联队(大分)、冈本镇臣大佐第23联队(宫崎)、竹下义晴大佐第45联队(鹿儿岛),以及猪木近太大佐骑兵第6联队、藤村谦中佐野炮兵第6联队、中村诚一大佐工兵第6联队、川真田国卫大佐辎重兵第6联队。

第6师团自杭州湾登陆后,先是血洗金山,随后强渡黄浦江,一部攻占松江,主力攻占青浦、昆山,在松江时进行了大肆屠杀。按西方记者的描述,在往昔繁华的松江,在第6师团(和国崎支队)过后,几乎很难看到活的中国人的影子。

随后,第6师团经嘉兴、湖州、长兴、泗安、广德、郎溪,越牛首山,攻至雨花台。拿到第10军参谋长田边盛武的作战计划后,谷寿夫奸笑一声,因为在他看来,自己的师团有了第一个陷落中国首都的可能。当时,第18师团长牛岛贞雄则感到“极度懊恼”:连战斗力不强的第114师团也去进攻南京去了,他的部队却只能向芜湖转进,在外面作着策应。

第6师团登陆后,没遭遇什么激烈的战斗,但对中国平民的杀戮却并没因此而收敛。谷寿夫通过他的参谋长下野一霍(日本陆军士官学校23期,东京人)向部队下达了这样的命令:“所遇一切中国居民,无论老幼妇女,应尽皆处决。”

刺刀上的旭日旗,血色越来越浓重。

第三个说第9师团。编成于石川县首府金泽市的这个师团,士兵来自石川、富山、福井。师团长吉住良辅中将,参谋长中川广大佐,辖秋山义允少将第6旅团、井出宣时少将第18旅团,分别辖伊佐一男大佐第7联队(金泽)、富士井末吉大佐第35联队(富山)、人见秀三大佐第19联队(敦贺)、胁坂次郎大佐第36联队(鲭江),以及森吾六大佐骑兵第9联队、长芹川秀大佐野炮兵第9联队、野中利贞大佐工兵第9联队、三田村正之助大佐辎重兵第9联队。

上海陷落后,第9师团沿京杭公路向南京追击,11月19日,跟第3师团陷落苏州后,吉住良辅分兵两路,以第6旅团横渡太湖,第18旅团沿太湖北岸趋无锡。到了常州附近后,两支部队会合,经金坛、天王寺、索墅镇、湖熟镇、淳化镇,前锋尾随中国军队,第一个追到南京城下。

再说第114师团。编成于枥木县首府宇都宫,士兵来自枥木、茨城、长野、群马。这个师团由第14师团的预备役士兵编成,很多高龄老兵,虽然具有军事经验,但兵油子多,作战时未必多勇猛,杀戮、强奸平民时却一点也不落后。师团长末松茂治中将,参谋长矶田三郎大佐,辖秋山充三郎少将第127旅团、奥保夫少将第128旅团,分别辖山田常太中佐第66联队(宇都宫)、千叶小太郎大佐第102联队(水户)、矢崎节三中佐第115联队(高崎)、山本重德中佐第150联队(松本),以及天城干七郎少佐骑兵第118联队、大冢升中佐野炮兵第120联队、野口胜之助少佐工兵第114联队、中岛秀次少佐辎重兵第114联队。

第114师团登陆后,经嘉善、嘉兴、平望镇、湖州,再沿太湖南岸北上长兴、宜兴、溧阳、溧水,激战秣陵关,抵达南京郊外。

除了上面这4个完整的师团,还有3支部队攻向了南京:

第13师团山田支队:师团编成于仙台,但这个支队是以两角业作(日本陆军士官学校22期,长野县人)为联队长的第65联队和野炮兵第19联队(横尾阔中佐)为基干拉起来的,士兵来自福岛县的会津若松,支队长山田栴二少将(第103旅团长)。在向南京进攻的途中,第13师团先陷落江阴要塞,再陷当时的江苏省会镇江,破城后屠杀3000多中国平民,最后第13师团主力和第11师团天谷支队渡江围攻扬州,留下山田支队沿长江南岸向乌龙山、幕府山进攻。

第3师团第68联队:师团编成于名古屋,这个联队的士兵主要来自岐阜县,就是在上海打宝山的那个联队,联队长鹰森孝大佐,辖金田长雄少佐第1大队、胜屋福茂少佐第2大队、中岛嘉喜少佐第3大队。上海陷落后,第3师团跟第9师团打下了苏州,随后该师团主力和松井石根的华中方面军司令部屯驻下来,只派出了鹰森孝的部队作为先遣队协同第9师团作战,继续向南京追击。

第101师团骑兵第101联队:编成于东京,以第1师团骑兵联队的预备役士兵为主体,联队长大岛久忠大佐。这个骑兵联队协同第16师团作战,向南京的行军路线也跟第16师团一样。

日军的骑兵联队由两个骑兵中队(每个中队120匹马)和一个机关枪小队组成。往骑兵里放机关枪小队,是日本人的创造,第一个这样搞的是秋山好古(帮东乡平八郎打败俄国舰队的参谋秋山真之的哥哥)。当时,秋山好古的这个创造,使他的骑兵在跟沙俄哥萨克骑兵的会战中取得大胜,好古后来也被称为“日本骑兵之父”。但所谓的机关枪小队,实际上只有两挺机关枪。进入现代战争后,从战斗力上来讲就非常薄弱了。所以,后来日军就不怎么重视骑兵了,骑兵的任务也就从秋山好古时代的阵地突击,变成了打下手的搜索、警戒、从侧翼掩护步兵进攻,或临时弥补步兵间的空当。

海军第3舰队第11战队:辖八重山号、比良号、势多号、热海号、安宅号和鸟羽号等战舰,司令官是近藤英次郎,率舰逆长江而上,向南京下关码头进攻。

前面讲到过,日军师团平时只有12,000人左右,战时达到约22,000人。考虑到第114师团为战争爆发后新编的特设师团,兵力是少于第6师团、第9师团和第16师团的,而且上述几支部队尤其是第9师团在上海作战时伤亡惨重,多次补充仍没达到定额,所以直接进攻南京的日军,在七八万人左右,不会超过10万人,而并非很多人认为的1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