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一直没有消失的歧视

日本对朝鲜殖民统治了将近40年,一直把朝鲜人当成二等民族。在日朝鲜人一直是日本社会中最受歧视的群体,每当发生社会动荡就会遭到无端攻击甚至屠杀。1923年东京大地震时,当时有传言说朝鲜人趁乱放火、向井里投毒,日本的警察、民兵组织和“自警团”就开始大肆虐杀朝鲜侨民,被害者多达6000人。当时的美国驻日大使看到这样的场景,写下了这样的话:“朗朗白日之下,公然进行这种恐怖的大屠杀,绝不能把日本这个国家当成一个文明国家。坐视这一切发生却无动于衷的日本政府,简直是世界上最野蛮的政府。”直到现在,日本社会对在日朝鲜人的歧视也没有完全消失,即便大部分人都加入了日本国籍。

2000年,日本著名的右翼政治家石原慎太郎发表了一次饱受争议的讲话。那时的石原还是日本东京都的知事,他在视察东京的自卫队驻地时训话:“看看现在的东京吧,很多不法入境的‘三国人’和外国人屡次进行穷凶极恶的犯罪,现在东京的治安形势已经和原来不一样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发生了大的灾害,可以想象将会发生严重的骚乱。现在就是这样的情况。警察的力量毕竟有限,为了应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麻烦诸位出动了。不仅仅是帮助救灾,在维持治安方面还需要诸位发挥巨大的作用。”且不说石原,大部分外国人所犯的法都是没有合法的身份手续,而不是杀人放火之类的恶性案件。日本自卫队的职责是保卫国家和救灾,维持治安并不是它的任务。其实“二战”爆发前的日本就是因为军队干涉了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那时才叫“军国主义时代”。石原慎太郎一直在挑事儿,而且不只是针对朝鲜。他经常蔑称中国人是支那人,2012年还推动日本人捐款20多亿日元,要把钓鱼岛买下来收归日本所有,以此为开端造成了中日两国持续到今天的关系冷却。但是,这个右翼政客,却从1999年当选东京都知事后三度连任,一直干到2012年主动辞职,可见他在日本有多受欢迎。他的儿子石原伸晃,现在是日本执政党自民党的干事长,拥有巨大的权力。想想看,手握大权的知名政治家在视察自卫队时说出了这样歧视色彩鲜明的话,在日朝鲜人敢安心生活吗?他们当然有理由担心哪天再次遭到歧视、虐待甚至迫害。

1993年之前,在日朝鲜人到了16岁还要到日本政府去进行“外国人登陆”登记。这个登记是要求按双手指纹的,就跟对待罪犯一样。这个登记证需要随时携带,警察检查时没有的话就要被带走审问盘查。在日朝鲜人虽然可以成为律师,但这也是1976年一个叫金敬得的在日朝鲜人向日本最高法院提起诉讼之后获得的权利。不过,他们到现在还不能考日本的国家公务员,不能进入司法和检察系统。

2011年的“3·11”大地震和随之而来的海啸摧毁了福岛核电站,造成了大范围的核泄漏。日本政府行动迅速,划定了危险区域,因为辐射对年龄小的人危害更大,所以日本政府向福岛县全境的学校都免费发放了探测辐射量的工具。不过,福岛县郡山市的朝鲜人学校却没能得到同等的待遇。日本政府的解释是,根据日本《学校教育法》的第一条规定,在日朝鲜人的学校不是正式的学校,这让在日朝鲜人很郁闷。因为日本全国有100多家朝鲜人学校,在校生超过两万人。由于日本政府不承认这些学校是正式学校,给在日朝鲜人学校的补助资金不到一般私立学校的十分之一,而且学生在高中毕业之后也没有资格参加日本的高考,无法进入日本的大学学习。现在郡山市的朝鲜人学校也没能被纳入日本的震后复兴计划之中,学校的核污染消除工作还是由学生家长和学校老师自己承担的。

在日朝鲜人明明同日本人一样在日本生活,干着同样的工作,缴的税也不比日本人少,但是享受的待遇却差这么多,遇到升学这种人生大事还要被歧视,在日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限制,他们实在很受打击,保留“特别永住者”身份的在日朝鲜人便也越来越少了。

《清日战争》

我有一个爱好就是阅读,我受到的这种阅读的感染来自日本。在电车上,一眼望去,日本人都在那里孜孜不倦地读书,这样的氛围对我有很大的影响,我也会拿一本书来读。我读了很多关于日本文化的书,其中一部分关系到日本和中国历史方面的一些情节,比如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还有八国联军。在研究过程当中,我把工作和生活的重点放在了日本。

据我所知,在中国搜集这方面的文献资料非常困难。像戚其章这样的领军人物,他的研究也参考了日本的文献。日本对甲午战争总结得非常系统,和中国的研究有很大的差别。这显得我们的研究非常不足,缺少图片等原始文献的支持。

过去日本把甲午战争叫作“明治二十七八年战役”,到了近代以后慢慢改成了“日清战争”。中国则一直用纪年的表示方法叫它“甲午战争”,其实也很符合中国人的习惯。但按照国际标准准则的叫法,能够从名字上一眼看出来它的主宾关系的话,“日清战争”这个叫法就比较贴切。

日本在明治维新的时候,也提出了“富国强兵”的概念,整备了军队。由于都是江户时代各个藩阀遗留的军事力量,日本就将它们统一了起来。“日清战争”是这个改革后的军队首次海外作战,日本对它们的军事力量还没有十足的信心,他们当时把主要作战区域限定在了朝鲜,作战的目的就是把清国赶出朝鲜,他们想控制朝鲜,然后达到这个目的。可是在朝鲜作战时,他们没有想到清国是这么软弱,无论海上还是陆上,都是一打即垮。就连请德国人建造的旅顺要塞,居然都在一天之内被占领了。日本老百姓简直沸腾了,他们觉得清国不堪一击。

一开始日本老百姓是不主战的,他们觉得:我们这样一个小国,怎么能打得过大清国呢?但这场战争验证了日本军队的改革在明治维新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增强了扩军的野心。“清日战争”之后10年,日本军队扩张的规模很大,居然达到了能打败俄国军队的规模,这就证明了军事力量的强大。

虽然明治维新使日本得到了改变,但日本老百姓的生活还是比较苦的。以前的日本农民可以以物纳税,就是用种的谷子纳给国家,然后交谷子来上税。可是明治维新以后,政府改革了,就不能以物纳税,而需要用现金。这样老百姓的谷物无法流通,就无法提供现金。所以明治维新以后,老百姓的生活并没有马上得到改善,还是很艰苦,因此各地出现了暴动,还有一些对政府不满的事情。政府发动“日清战争”,也是转嫁国内矛盾的一个举措。

即便是明治维新,日本的老百姓也没有一下子就变成国民,他们还是跟原来一样,但是日本政府给了他们这样一顶帽子。通过这场战争,老百姓知道了自己是国家的一个成员,自己要为国家献力。所以全民展开了支援这场战争的一个大集会,大到支援枪炮,小到吃的梅干都交上去,实现了全民性。可是反过来看中国,自从大清王朝入主中原,汉族人对满族人的统治有很多不满,当清朝和日本打仗的时候,大家就说是我们皇家在和日本开战,而不是说中国。这和日本有着巨大的差别。

结果这场战争在中国的历史记录中看不到有中国老百姓的支援,只有北洋舰队,还有朝廷的一些军队。可以想见,一个全民支援战争的国家和一个没有民众支援战争的国家,谁会赢谁会输,结果显而易见。

事实就是甲午战争和现代虽然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却有着深刻的影响。我们应该正面看待这场战争,正是由于这场战争,使大清王朝的根基松动,使更多的有志之士认识到拯救国家的迫切性。

我在《清日战争》一书结束语部分的原稿当中说了这么一段话:“清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在于引导中华民族重登历史舞台,奠定一个新的国度,确立国家版图的格局,创设国家间关系的新秩序,衍生新兴中华的历史文明,让世界注视到睡狮的醒来。”

所谓的屈辱,我觉得应该由中国人重新定义,并重新找到振兴的路子。

——宗泽亚

《清日战争》作者,近代清日战争史研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