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动漫成为全民热以后,大家就不再满足于只让那些经典角色存在于纸和屏幕上,而是想让他们活在现实中。
你想不想让女朋友cosplay(角色扮演)一下?在一份面向200位日本男职员的调查卷里,有超过一半的人都回答了“想”。这100多个人希望女朋友穿的服装排名依次是:水手服(“显得年纪小,让人感觉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所以很萌”)、体操服(“萝莉感十足,让人心动”)、西装学生服(“比西装清秀”)、旗袍(“华丽丽的凛冽感”)和学校泳衣(“没什么机会见到,所以好难得”)。
与之相对的是针对200位女职员的问卷,与男性完全不同的是,她们对“显得年纪小”的水手服等没什么兴趣,而是对和服情有独钟,最想穿的服装前两名分别是女巫装和花魁装。
虽然真正玩过cosplay的人不多,但大家对它都不陌生,而且总有那么几个想尝试一下的角色。
从理论上说,cosplay最早要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的希腊,当然,那时的希腊人扮演的不可能是动漫角色,而是在祭祀活动中扮成神话人物,并且演绎神话故事。往近了说,迪士尼乐园里穿着米老鼠、唐老鸭服装的工作人员也是在cosplay,但现在提到cosplay,说的就是动漫展会、网游广告上的角色扮演了。
Cosplay是costume play的简略写法,跟索尼的随身听一样,也是日本人自己造的英语词汇,指的是真人对ACG(Animation Comic and Game的缩写,即动画、漫画和游戏)角色的扮演游戏。它的源起自然是以日本ACG发展为基础。1947年,也就是“二战”结束两年后,手冢治虫改编的红皮书漫画《新宝岛》在日本掀起了连环漫画的热潮,同时也带来了ACG市场的大繁荣,恰好就在这个时候,迪士尼那种cosplay宣传活动传入日本,就像当年中国的汉字传入日本,经过学习再创造而出现了假名一样,cosplay也同样被本土化,ACG界同好们开始扮演起自己国家的漫画人物,慢慢地就发展成了现在的样子。
日本最早的cosplay出现在1955年左右,当时的cosplay还只是孩子玩的游戏,不少人都特别喜欢扮成《月光假面》和《少年杰特》里的主人公,但那时没有店铺卖专门的cosplay服装,孩子们只好求爸妈去裁缝铺找裁缝做,通常裁缝没有服装设计图,还得找专门的画家画出来,像游戏制作人广井王子小时候的cosplay衣服,就是请他家附近的一条艺伎街上的艺伎帮他画的。
等到广井王子这批孩子长到20多岁的时候,日本才出现了有点儿规模的cosplay活动,扮演者一般都会在同人志即卖会上扮成“看板娘”(也就是女服务生),有时要上台活跃气氛。慢慢地,动漫展览、游戏发布会上就经常出现cosplay了。
1990年,日本ACG界举办了大量的动漫展和游戏展,那些漫画商和电玩公司为了宣传产品,就找来一些年轻人扮演里面的角色。
就这样,cosplay文化在ACG大热的同时也变得普遍起来,反过来,ACG也靠着cosplay得到了宣传。喜欢cosplay的人越来越多,还出现了专门为cosplay举行的活动,服饰、化妆、表演也都更加专业。除了动画、漫画、游戏,连电影、小说里甚至是自创的角色也会被扮演。
Cosplay进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1998年才有了零星的cosplay秀,不过现在也有了一定规模,而且cosplay的对象也不仅仅是国外的ACG角色,还包括《仙剑奇侠传》这种国产作品。
China Joy Cosplay嘉年华是国内最受瞩目的赛事之一,几乎是cosplay界的世界杯了,对cosplay感兴趣的同学,不妨去围观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