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一生中的重要时刻

除了春节这样的季节性节日之外,日本人也很注重和年龄相关的节日。人的一生要经历诞生、成年、结婚、生育、寿诞、死亡等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人生中的重要变化。重视生命礼仪的日本也规定了一系列有特色的节日,比如祈祷孩子健康成长的七五三节、标志长大成人的成人礼以及祝福老人长寿的60大寿等。

在日本人看来,脐带有着特别的含义。在母亲十月怀胎的过程中,脐带将母体内的营养成分传输给宝宝,它是人类延续生命的管道,也是骨肉亲情的起点。因此婴儿顺利出生后,日本的医院会把脐带剪下,放在木制的箱子里交给孩子的母亲。出院回家之后,母亲会在木箱上写上孩子的姓名、出生年月、父母亲的姓名,把风干的脐带和胎毛一起用纸包好装进木箱,然后放到神龛里作为孩子的保护神供奉起来。另外,脐带里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当孩子患上白血病等严重疾病时,可以在关键的时候得救。因此直到现在,很多日本人都保留着自己的脐带血。

给新生儿起名字是一件既苦恼又甜蜜的事情。日本法律规定,新生儿自出生之日起两周内,必须在原籍所在地的行政部门登记。按传统习俗,在婴儿出生后第七天的夜里,全家人会聚集在一起,举行名为“御七夜”的仪式,这也是日本人出生后迎来的第一个重要时刻。其实在平安时代的贵族社会中,除了“御七夜”之外,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天晚上、第三天晚上、第五天晚上和第九天晚上都要举行仪式庆祝,传到江户时代就只剩下“御七夜”了。过去给孩子起名字的都是亲戚或者当地的长老,他们会把孩子的姓名、出生年月、孩子父母的姓名写在日本最高级的白纸奉书纸上,贴在神龛和壁龛的柱子上。在孩子第七天的夜里请亲朋好友聚餐,同时将孩子的姓名正式告诉大家。现在都是由父母或祖父母给孩子起名字了,“御七夜”的会餐也只宴请有血缘关系的亲戚,但写起名书的仪式仍然保留了下来。很多出售文房四宝的商店里都卖印有仙鹤、乌龟等吉祥图案的起名纸。写姓名的时候字迹最好要工整干净,就算字不好看,也务必要由给孩子起名的亲人亲自书写。

一般来说,在男孩出生后第31天或女孩出生后第33天,父母会带着他们进行人生中的第一次神社参拜,也称为“初次参拜”。过去的人认为生产是污秽的,参拜是为了去除污秽,同时也象征着孩子正式成为这个地区的一员。地区不同,对参拜日期的规定也不一样,有的地方是男孩出生后第50天或女孩出生后第100天。在日本人看来,土地神既是地方守护神,也能保佑孩子顺利出生,所以过去的初次参拜都是去祭拜土地神。在那一天,孩子身穿由外婆家提供的华丽和服,被爷爷抱着走进神社拜祭,一家人感谢孩子平安出生,祈求健康成长。不过现在已经不拘泥于形式了,很多人会选择去有名的大神社。和服对婴儿来说太过烦琐,有些家长会直接给孩子穿上可爱的婴儿服。参拜前,家长一般会把给神社的礼金放在装饰有红白线蝴蝶结的礼金袋中,并在礼金袋的封皮上写下“供奉金”和孩子的姓名。对于明确规定了礼金费用的神社,人们可以直接把钱交到社务办公室,不用另封礼金包。参拜仪式结束后,家长会买一些红豆饭和年糕饼带回来赠送给亲戚们。

出生后100天到120天内,家长们会举行一次“初食”仪式,这意味着孩子开始断掉母乳,正式吃饭,同时祈祷孩子一生不会为食所困。在这一天,父母会特意给孩子准备新的茶碗、筷子和食物。正式的“初食”要做两顿饭,第一顿饭包括饭团、鲤鱼或鲷鱼做的烧鱼、梅干和小石头,第二顿饭要有红白双色的年糕。第一顿饭里用的小石头是从神社里拿来的,在上面写上孩子的姓名放在饭里(当然不能真的让孩子吃掉)。“初食”仪式结束后,需要把小石头再放回神社。其实“初食”里的一些食物都不适合婴儿吃,一般都只是意思一下。

现在很多都以出生日期纪念生日,过去并不是这样的,当时的规定是孩子自出生之日起已经年满一岁,到了元旦所有人都长一岁。不过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日本人都很重视孩子的一岁生日,在这一天,父母会做好吉祥年糕和红豆饭送给亲朋好友。相传过去的人会用一升米做一个大年糕,包在方巾里,让孩子背着走或者踩一下。过去流行这样的说法:“孩子越早学会走路,以后离家越远。”所以有的人认为这个仪式意味着让孩子永远留在父母身边。

11月15日是传统的日本儿童节——“七五三”节,在这一天,3岁的儿童、5岁的男孩和7岁的女孩都会被父母领着前去神社参拜。“七五三”节起源于平安时代,当初只在贵族阶层之中盛行,到了江户时代才普及到民间。为什么定在11月15日呢?起初儿童节是定在正月的节日或生日那一天。在江户时代,传宗接代是诸侯非常头疼的一个大问题,第五代将军德川纲吉的长子德川德松自幼体格羸弱,天和元年(1681年)德川将军选了一个吉日,为年仅两岁的德松举行盛大的祈祷活动,请求神灵降福于自己可怜的儿子。这个吉日就是11月15日,此后这一天就成了保佑孩子健康的黄道吉日。“七五三”源自武家社会的传统习俗,在武家社会,儿童在3岁时要举行束发仪式,5岁的男孩要举行穿裙裤仪式,7岁的女孩要举行和服腰带换带仪式。

在那一天,父母会给小朋友穿上华丽的和服,给女孩化上美美的妆。很多游客都会选那一天前往明治神宫、日枝神社等人气超高的“七五三”节参拜神社,就是为了一睹穿和服儿童的风采。进入神宫祈福也是有讲究的,要先取神宫的水洗右手,再洗左手,最后用左手盛水喝一口,这样才能得到神灵保佑。日本有句老话叫“人在七岁之前是神的孩子”,父母只是暂时替神保管。所以“七五三”节的仪式一方面是向神灵表示感谢,保佑自己的孩子健康长大,另一方面也象征着这个孩子正式融入当地,变成了“人的孩子”。“七五三”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千岁糖,参拜结束后父母都会买给孩子。千岁糖的口感有点儿像麦芽糖,呈长条状,装在画有仙鹤和乌龟等吉祥图案的包装袋里,象征长寿。最早千岁糖只在浅草有的卖,现在已经普及到日本各地了。

除了“七五三”节之外,日本还有一个不太广为人知的儿童节——“十三拜”。在阳历4月13日前后一个月之间,父母会带13岁的孩子前往寺庙拜祭虚空藏菩萨。虚空藏菩萨是第13个菩萨,拥有无穷的智慧和福德。“十三拜”在关东地区不太普及,但在京都、大阪等地非常流行。特别著名的就是位于京都岚山法轮寺的“十三拜”,拜祭时,孩子会在“美、知、优”等字中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并用毛笔书写,供奉在寺院中。拜祭结束之后,要先走过参拜之路、参道之路,再经过渡月桥才能回家。在这个过程中千万不能回头,如果回头了,好不容易请来的智慧就会被收走。另外,大阪人会去太平寺参拜,太平寺出售一种叫“十三智慧”的日式点心,一套十三个,参拜的人都会买来带回家吃掉。

日本规定年满20岁即成人,1948年政府将1月15日定为法定成人日,2000年开始改为1月的第二个星期一,日本统一放假一天。在成人日,少男少女们都身穿和服前往各大神社祈福,日本各地都会举行隆重的成人仪式。日本的成人庆祝仪式有很悠久的历史,包括改梳成人发型,穿正式的成人服装,男性要戴黑漆帽、名字中改一个字,女性要染黑牙齿等。在那一天,父母都会送给孩子一份特别的礼物,比如送一方象牙或者白水牛角制作的高级手刻印章,作为孩子一生的纪念。

中国人常说“流年不利”,日本人也很迷信“流年”,并且对倒霉的年岁有具体的规定。一般认为男性的25岁、42岁和61岁,以及女性的19岁、33岁、37岁和60岁是流年,日语称之为“厄运年”。男性的42岁和女性的33岁还是“大厄运年”,当年可能会遭遇大的灾难,影响范围也广,因此大厄运年的前后一年都需要加以警惕。迷信的人认为,在大厄运年,女性可能会患妇科病,离婚的可能性也大,男性则要注意大肠和喉咙的健康。虽然这个结论没什么科学依据,但很多人还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在厄运年到来的时候,前往寺庙或神社祭拜,焚烧护摩木以祈求消除灾难、降临幸福。大杉神社、明治神宫、伊势神宫、日枝神社等大神社,以及东光寺、岩水寺等寺庙中都有厄运年计算表,以便民众使用。

60岁对日本人来说有特别含义。在他们看来,人到了60岁仍然神采奕奕、健健康康,是一件非常值得庆祝的事情。室町时代人们的寿命很短,平均只有40岁,当时流行一句话叫“人生五十年”。40岁生日一到,全家人都会聚集在一起开庆祝宴会,希望寿星能再多活10年。现在虽然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已经超过了80岁,但这个传统仍然保留了下来。60岁以后,人们从工作职位和社会职务上退下来,同时生肖也迎来一轮新的循环,很多日本人都开始从事新的工作或者开发新的兴趣。因此,60岁对日本人来说是一个“重生”的年龄,标志着第二人生的开始。在60岁的庆生宴上,女寿星会披上和婴儿头巾颜色一样的红披肩,戴上红首饰,用红色钱包;男寿星会打红领带,祈求自己无病无灾、健康长寿。

“人生五十年”已经是很遥远的过去了。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现在能健康地活到七八十岁的日本人大有人在,连百岁老人的数量也超过了5万,因此为老人贺寿也成了日本人必不可少的节日之一。当然,这些节日也有明确规定的年龄,为77岁的老人祝寿叫“喜寿”,80岁叫“伞寿”,88岁叫“米寿”,90岁叫“卒寿”,99岁叫“白寿”,100岁叫“百寿”,百岁以上的老人每年都要举行贺寿仪式。送贺礼也有讲究,一般来说,给过“喜寿”的老人送紫色的礼物,“伞寿”送茶色,“卒寿”和“白寿”送白色的礼物比较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