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皇室御用的和果子

和果子就是传统的日本点心,以红豆馅为主,口感绵软,造型精致,浓缩了日本文化的精粹。“和果子”一词最早出现于万叶时代,相当于中国的唐代。当时的日本人把水果等树上结的果实称为“水果子”,在他们看来,“果子”代表一种天然的甜味。和果子的发展历史悠久。在飞鸟至平安时代,用米粉和小麦粉炸制的点心传入日本,称为唐果子。到了战国时期,欧洲的烤制点心也在日本出现,烤制点心以鸡蛋和砂糖为原料,称为南蛮果子。日本人在这两种点心的制作方法之上,结合了镰仓、室町时代人们喝茶的习俗以及禅宗讲究的饮食方法,最终创造出了今天符合日本人口味的“和果子”。

说到和果子,就不得不提日本第一的和果子老店——虎屋。虎屋的发展与和果子的历史是同步的,最早可以追溯到阳成天皇在位时期(1586~1611年),是当时皇室的御用点心铺。现在日本皇室在赠送外宾点心的时候,仍然会选择虎屋的产品。后来虎屋渐渐开始接受京都附近的皇亲国戚、名门大家、文人志士的订购。1869年明治天皇迁都东京,虎屋也在东京设立了第一家店铺,开始面向大众销售。现在虎屋在日本有8家直营店,在巴黎、纽约也有分店,商场柜台更是多达70处,还包括成田国际机场和羽田机场的店面。

日本皇室会吃什么样的点心呢?从皇宫收藏的和果子账簿里可以看出,江户时代初期,虎屋进贡的产品有薄皮馒头、羊羹、乳脂糖、印糕、南蛮果子等。在之后的半个世纪内,随着农业和物流的进步,经济和文化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了元禄时代,出现了近松门左卫门、尾形光琳等一批有才华的人,日本文化日渐成熟。点心师们也开始挖掘和果子的文化内涵,他们发挥想象力,对点心进行工艺设计,将植物、动物、自然现象、古典文艺、名胜古迹、风景等融入和果子的制作中,增加了许多色彩和形态上的变化。除此之外,点心的名称也开始富有诗意,比如远樱、夜之梅、空之旅、岚山、水之宿、新春河畔、着绵、藤之棚等,其中很多都源自日本古代诗歌集。虎屋现存最早的产品介绍为元禄八年(1695年)的版本,里面还详细介绍了各款点心的制作方法,其中的许多产品现在仍在销售。

点心如此精致,难怪会深得皇室的喜爱。不仅如此,许多名门望族也与虎屋结下了不解之缘。日本水户藩第二代藩主德川光圀就曾买下100个虎屋馒头,为他的朋友庆祝70岁大寿。细川家第四代藩主纲利,为了能够方便地吃到和果子,特别聘请了虎屋的点心师,在他的领土内建了一个和果子制造厂。

如果你以为虎屋的匠艺只体现在和果子身上,那可就大错特错了。用日本抄纸、竹皮、细竹、杉木薄木纸、螺钿套盒等天然素材组成的和果子包装,也是一件件可圈可点的精致工艺品。虎屋现任的包装设计师是平面设计大师葛西熏。他建议,在外包装的图案上,不用印刷字而采用毛笔字,不用西洋纸而采用韧皮纤维制作的日本抄纸,不用电脑绘图而用浮世绘印图。这种传统形式的包装,向顾客传达了注重自然的情感和浓郁的日本气息。“竹皮包羊羹”是虎屋的热销产品之一,最早大约可以追溯到江户时代中期,自古就是皇室钟爱的点心之一。据说用竹皮包羊羹,可以起到防腐蚀的作用。最经典的包装就是被誉为虎屋门面的黑色纸盒与手提纸袋,样子是16世纪使用的多层饭盒,纸盒是五层,纸袋为三层,用金色的线表示盒子的层次,每一层的正中印着一头金色的老虎,老虎尾巴高高翘起,跃动感十足。在虎屋看到拎着这样的纸袋、身穿和服的老奶奶,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时光倒流的错觉。

此外,虎屋的店铺设计也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最经典的当属2007年由建筑师内藤广、虎屋包装设计师葛西熏联手打造的东京Midtown店,店头有一个悬挂式的加长黑色布幔,中央写着一个白色的“虎”字,在周围木式围墙的相映下,现代感和日式传统文化气息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在隔壁的虎屋茶点室内,常常会有些时尚的年轻人待在这里休息。2003年,位于六本木新城的虎屋咖啡馆正式营业,建筑师武松幸治将这里设计为茶色空间,选用原木色的简易桌椅,配上幽暗的光线,在四周的墙壁上制造出光影效果。影子可以使静谧的空间变得立体,同时又像空气一样自然,所以客人可以将更多注意力集中在和果子上。巧合的是,该店新推出的一款巧克力馅的棕色系和果子,恰好与茶色的店面空间十分呼应。在这样幽静的空间里一边喝茶,一边品尝香甜的和果子,人们内心的焦躁感仿佛也会渐渐消逝,难怪日本女演员入山法子会将这里形容为“远离都市的治愈性空间”。

虎屋和果子

虎屋的代表和果子:

羊羹(ようかん)。

目前共有7 种口味,

保持了传统风味。

包装则选用从江户中期

延续至今的竹皮,

具有一定的防腐功能。

夜梅——夜の梅

面影——おもかげ

新绿——新緑

阿波风——阿波の風

花蜜——はなみつ

红茶——紅茶こうちゃ

空之旅——空の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