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人间国宝

在日本,“人间国宝”指的并不是中国人理解的四羊方尊这样的国宝,而是一个国宝级的人。

日本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非常强烈,早在1919年就制定了日本第一部现代文物保护法《历史名胜和天然纪念物保护法》,1929年和1933年又分别制定了《国宝保护法》和《重要美术品保护法》。1949年,日本文化厅整合了这三部法律,制定了《文化财保护法》,并在1950年由众议院投票通过。《文化财保护法》也就是文化财产保护法,这部法律不仅规定了对有形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还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保护范围,并且在第71条第2项中,明确规定了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这些传统技艺的传承人的认定和保护方式。“人间国宝”这个说法,就是“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通俗说法。通过认定“人间国宝”,日本非常成功地保护了很多传承千年的传统艺术,也掀起了尊重传统的社会风气。

《文化财保护法》规定,包括演剧、音乐和工艺等在内,凡是对日本历史和艺术有很高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都在这部法律的保护之下。具体来说,受到保护的对象分为两大类,一是艺能类,包括能乐、歌舞伎等9种;另一类就是工艺类,包括陶艺、染织、漆器、金属工艺、日式刀剑、人偶、木艺竹艺、和纸等10种。此外,还有若干个更细的划分,比如陶艺就有21个不同的流派,每个流派都有一个代表人物被选定为人间国宝。

认定人间国宝必须由日本文部科学省的一把手来拍板,足见日本对认定过程的重视。一旦被成功认定,就能在各个方面受到国家的支持。比如,受到《文化财保护法》保护的国宝们,每人每年能从国家拿到200万日元的“保护费”(合12万元人民币),用来支持他们的生活和创作;对于乐团、传统作坊这些团体,国家将在继承人培养、文化活动等方面给予经费支持。其实,单单从钱数上讲,一年200万日元并不算很多钱,更多的是国家对他们长期从事传统技艺并且高度传承的一种肯定。而对能得到这种肯定的人来说,挣钱完全不是问题。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日本爱知县有一位著名的铸剑师,名叫高桥贞次。高桥1902年出生,1919年17岁时来到东京的中央刀剑协会,开始了拜师学艺的旅程。这之后高桥不断努力研究日本古代的刀剑制作工艺,逐渐成为古法制刀的领军人物。1936年,高桥在他的故乡爱知县的松山开办铸剑工厂,并且在1938年日本第一届刀剑展览会上,勇夺最高奖项——内阁总理大臣奖。从此之后,高桥在日本刀剑界声名鹊起,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1940年,高桥为镰仓八幡宫神社铸造了一把“御宝御神刀”。御神刀是一种神道教仪式上用的刀,据说可以斩断阴霾晦气,所以一定要遵循古法由名家制造,对铸剑师的技艺有着很高的要求。镰仓的八幡宫神社已经有将近1000年的历史,里面供奉着应神天皇,他是日本的战神,也是日本战国时代名将武田信玄战旗上的标识,在日本的地位相当于中国人心目中的关公。能为供奉着武圣的八幡宫神社铸剑,这在铸剑师的生涯中是至高的荣誉,高桥38岁时就做到了。

然而,高桥的传奇还在继续,1951年,他为伊势神宫铸造了御神刀。伊势神宫祭祀着天皇的祖先、日本列岛的创造者——天照大神,还供奉着日本三神器——天丛云剑、八尺琼勾玉和八咫镜——中唯一留存下来的真品八咫镜(剑和玉都在战争中遗失了),是日本神道教的圣地。在日本东京的皇居里,还专门设有伊势神宫的分部,方便天皇随时祭拜。所以,能为伊势神宫铸剑,绝对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4年之后的1955年,也就是《文化财保护法》颁布的第5年,为了表彰高桥贞次的杰出成就,选他为铸剑师这个行当里的第一位“人间国宝”。之后在1959年,当时还是皇太子的明仁亲王结婚之际,高桥还为嫁入皇室的太子妃美智子打造了护身刀。护身刀是一种短刀,类似于中国人理解的匕首,据说能够退避邪气和厄运。直到今天,日本皇室增添了新成员后,由天皇赐给他们护身刀还是一种重要的仪式。从此之后,直到高桥去世前的三年,日本皇室所有男性新成员的护身刀,都是高桥一手打造的。所以,高桥可以说是天皇家族御用的铸剑师了。

由这样一位“人间国宝”打造出来的刀剑,说是无价之宝也不算过分。为了能跟天皇家族享受同样的待遇,无数有钱人疯狂追捧高桥贞次锻造的刀。高桥只活了66岁,留下的作品并不太多,在现在的市场上,一旦出现高桥贞次的刀,那就是业界的重磅新闻,价格轻易就会被炒到千万日元以上。而高桥门下的弟子做出的刀剑也价格不菲,而且供不应求。所以一旦成了人间国宝,那就真的成了活的国宝了。

日本刀各部分名称

返角:也称“逆角”,拔刀时,为了防止刀鞘向同一方向移动,而在刀鞘中部设计的突出的角。

缘· 头:刀柄顶部的金属物。

锋:刀锋。

栗形:靠近鞘口,用牛角制成的配件,用于系“下绪”。

栗形鹀目:“栗形”的孔里的金具。

笄:插在刀鞘上类似金属篦子的物件。

鲤口:刀鞘口。

铛:鞘尾铛。刀鞘的末端,亦指镶在刀鞘末端的金属饰件。

鞘:刀鞘。

下绪:刀鞘绦带,为了将刀系在带子上而固定在鞘上的绦带。

鲛皮:卷在刀柄、刀鞘上的饰物。

切羽:护手金板,日本刀护手在刀柄和刀鞘连接处两面添加的薄金属件。

反弯:刀身的弯曲。

柄卷:系在刀柄上的带,有绢、皮革等材料锷:护手。夹在刀身与刀柄之间,保护握柄的金属板。

茎:刀柄脚。

刃:刀刃。

刃纹:刀身花纹。

身幅:刀的宽度。

栋:刀背。

栋区:刀背与刀柄脚的连接处。

铭:刻在刀面上的刀工名、居住地、制作时间等信息。

目钉:榫钉,为防止刀与刀柄分离而顶入刀柄的竹钉或铜钉。

目钉穴:榫钉通过的孔。

目贯:孔贯,销钉饰物,作为刀柄上的金属装饰,是刀装饰的核心。

在工艺领域,日本一共认定了39个领域的57名人间国宝。除了个人外,文部科学省还指定了14个重要非物质遗产传承团体,它们相当于集体版的人间国宝。团体还好说,毕竟人数众多生生不息,而作为个人的人间国宝一旦去世,如果他是本行业里唯一一位人间国宝,他去世后,这门工艺作为“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位就消失了。直到再出现下一位大师当选人间国宝,这门工艺才能再次登上文部科学省的“国宝”名单。

总之,正如“人间国宝”这个称号的字面意思一样,文部科学省在日本名目繁多的传统工艺界,在众多世代传承的日本匠人中,经过严格的筛选程序,综合考量工艺水平、业界口碑等,最后选出最优秀的大师,授予他们荣誉称号,让他们的作品成为业界标杆,让他们成为最备受尊重和推崇的国宝级大师,这正是日本为了保护和发扬传统工艺所做出的巨大努力。而这种努力,也成功地在社会上掀起了对传统工艺的追捧潮流,使日式工艺在工业高度发达的日本不仅没有没落,反而更加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