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A.出仕两朝的大臣

占有北方的迫切要求,在清军来到之前乡绅豪右多年与起义军作战的艰难,以及肖朝的依靠降臣的策略,都意味着早期清政府中的汉人将是北方人占支配的地位。确实,列入《贰臣传》的较著名的文武官僚中,有100名(占80%)出自长江以北。

表A-1

出身省籍统计:

①这里包括两个土匪出身者。

②这里包括两个土匪出身者。

出自北部中国的文宫集团最为庞大,占总人数近1/3;其次是东北的军官,他们约占20%,如下面按大区所作的统计所表明的一样。

表A-2

大区出身统计:

 地区   文官   武官   共计 
满洲里 26 26
中国北部 41 15 56
中国西北部 3 15 18
长江上游 3 3
长江中游 5 2 7
长江下游 11 1 12
东南沿海 1 1
岭南 1 1
云贵 1 1
总计 65 60 125

尽管“贰臣”中文臣稍多于武职,最终从清廷统治中获地位最为显赫的却是武职,这从他们之中最后成为各部尚书或侍郎的人数就可得到证明。在60名武职降臣中,有23名成为尚书,23名成为各部侍郎。在65名文职降臣中(包括56名进士),只有3名成为尚书。

拥有各部尚书或侍郎之称,并不意味这些人实际上在那个部里供职过。如下表几个著名的汉旗人(他们并非都列入了《贰臣传》)的活动所表明的那样,通常一个人在中央政府拥有了某部门的官职,与他在该部门的职责没有多大关系。

表A-3

部分汉旗人的事迹和官职:

②赵尔巽:(清史稿),第二三七卷,第10页。

③同上。

①李桓:《国朝耆献类征》第二六五卷,第8页。

②赵尔巽:《清史稿》第二七九卷,第122页。

③同上书,第二四九卷,第11—12页。

④同上书。第二三七卷,第8页。

⑤同上书。第二四三卷.第7—10页。

⑥同上书,第二三七卷,第11页。

⑦《清史列传》第七十八卷,第46—47页。

⑧《国朝耆献类征》第二七二卷,第4页。

⑨《清史列传》第七十八卷,第43—44页。

⑩《清虫稿》第二四○卷,第17、20—21页。

侍郎之职(通常是刑部)照例是由在外作战的将领担任。尚书之职,常常给予主要满洲首领,而1644年与多尔衮入关的汉“旧人”中被任为此官的却屈指可数(孟乔芳,1645年为兵部尚书,是一个例外。正如康熙所言,这是北方平定初年清廷最重要的担任了指挥官的汉人)。另一方面,后来投降的汉人,如下表所示,积官至尚书之职的人数颇为可观。

表A-4

 降附时间   任尚书职人数 
1644年前 2
1644年间 10
1644年后 14

后来的武职降职,主要是各地明朝正规军中的总兵和副将。在“贰臣”中,他们至少由四部分组成。

表A-5

1644年后降清并列入“贰臣”的军官。

(1)先降李自成。后降于清的明朝军官:

 姓名   省份   官职 
唐通 陕西 总兵
董学礼 陕西 副将
白广恩 陕西 总兵
南一魁 陕西 副将
骆养性 河北 左都督

(2)在北京降于多尔衮的明朝军官:

 姓名   省份   官职 
祖泽溥 辽东 副将
孔希贵 奉天 总兵

(3)1644年10月以后在各地投降或受荐的明朝军官:

姓名 省份  官职 
刘芳名 宁夏 总兵
徐起元 安徽 左都督
胡茂桢 陕西 总兵
高第 陕西 总兵
贾汉复 山西 副将
马宁 甘肃 参将
高斗光 山东 总督(凤阳)
王永吉 江苏 总兵
王国宝 山西 总兵
鲁国南 顺天 副将
任珍 河南 副将

(4)在南京陷落时,或南京陷落后其地也被攻占时投降的明朝军官:

姓名 省份 官职
马得功 辽东 总兵
马勇 陕西 副将
田雄 北直隶 总兵
常进功 辽东 副将
高进库 陕西 副将
刘良佐 北直隶 总兵
刘泽洪 北直隶 副将
许定国 河南 总兵
吴六奇 广东 总兵
王之纲 北直隶 总兵
陈世凯 河北 副将

相对而言,这个明军人集团比起那些投降后渗进入各级官僚机构的文职“贰臣”更具同质性。

表A-6

武职与文职品位比较:

武职 人数
左都督 9
都督 2
总兵 17
副将 21
地方总督 9
总计 58
 文职   人数   官品 
大学士 2 正五品
尚书 6 正二品
侍郎 12 正三品
大理寺卿 1 正三品
大理寺少卿 3 正四品
詹事 2 正三品
翰林学士 6 正四品至从四品
国子监司业 2 正六品
御史 7 正三品至正七品
给事中 5 从七品
郎中 5 正五品
道丞 3 正三品至正四品
拥有举人、进士身份者 11 未入流
总计 65

文宫中,近2/3(35人)是四品以上的上层官僚。这样,这些列名《贰臣传》的文职降臣就形成了一个较为突出的集团。

军官则不能依品级排列,因为他们根据战略需要而随时承担的军事职责,与他们在正规军队系统中的职位品级并不必然一致。然而,我们可以用文官四品为标准,粗略地把较高和较低的品位区分开来。尚书和侍郎属上层部分,郎中、给事中为下层部分。以此类推,左都督、都督和总兵划入上层;副将与地方总督划入下层。根据这一区别,武职降臣最初是个不太显赫的集团:下层军官(50人)稍多于上层军官(28人)。武职降臣中总兵与副将最多,似乎由此可以假定,给这些军官授予尚书之职,是诱使他们为清朝效劳的一种奖赏。但这一假定并不正确。早期清政府中汉尚书之职实际是为1644年后投降的陕西和东北军官所占有的;大多数汉侍郎也被在清朝攻占北京后投降的军官们占据了。在11个出自西北和东北的军官所担任的尚书之职中,有3个给了前军阀左良玉的参将,1645年他的军队在九江投降了阿济格;4个给了曾在李自成麾下效力的军官。在侍郎之职中,几乎1/4给了祖大寿、左良玉和李自成的参将。然后,显赫的官位或是给了那些在对南明作战中建立殊功,以及在北方平定了起义地区的官员;或是给了那些曾在起义军中或晚明军阀之下指挥过独立部队的人。这样,如果《贰臣传》可以被认为是一个清初降臣的相当具有代表性的传记汇编的话,那么,这个集团的典型代表将是这样一些职业军官,他们来自中国西北或东北,在征服期间有副将之衔,指挥一支由他自己征募的军队,并与反抗新统治的敌人作战。

B.1644年的“贰臣”

1644年参加清政府并列入《贰臣传》的50名官员中,大多数是京城行政官员,且有36人拥有进士身份。他们的供职地点近2/3是在北京。

投降时的供职地点:

 地点   人数   百分比 
北京 17 63%
省府 5 19%
4 15%
县或州 1 3%

近1/4的降宫来自山东。

1644年的降臣的省籍:

 省籍   人数   百分比 
山东 12 24%
北直隶 7 14%
南直隶 6 12%
河南 5 10%
5 10%
山西 5 10%
江西 3 6%
四川 3 6%
浙江 2 4%
云南 1 2%
辽阳 1 2%

这与整个崇祯时期中央政府的平均构成是一个显著的对比。崇祯时期,有1/3以上官僚来自南直隶和浙江。如果我们以长江划分中国,并把湖广和四川划归南方省份,那么可以得到如下数字:

1644年降臣:

 北方   68% 
 南方   32% 

崇祯时的尚书:

 南人   76% 
 北人   24% 

所以说,北人与南人在高级职位中的比例在崇祯朝和顺治朝之间实际上是反过来了。

C.地方政府中的旗人官员

一般而言,整个清朝担任府级官员的旗人的比例,大大超过他们在州、县级行政单位的比例。在清朝统治初期,这类官员中汉旗人通常多于满蒙旗人。

地方政区 汉八旗 满蒙八旗
79% 21%
直隶州 84.30% 16%
88.20% 12%
94.10% 6%

在清初,甚至到府级职位的旗人数量也是相当有限的,这在下表所显示的此时担任府和州级官职的旗人百分比中就能看到。

时间 直隶州
顺治时期 8% 8%
康熙时期 20.30% 18%
雍正时期 15.70% 19%
乾隆时期 23.70% 20%
嘉庆时期 21.50% 17%
道光时期 23.50% 14%
咸丰时期 20.10% 15%
同治时期 19.30% 9%
光绪时期 20.60% 11%

然而,在顺治统治中期,地方宫中,特别是府级的地方宫中,满洲攻占北京前即已投降的人占多数。或者,至少我们能从清初与清中叶府级官员的省籍比例中看到如下情况:

时间 出身于江苏
诸府的官员
出身奉天
诸府的官员
顺治时期 5% 26%
康熙时期 5.20% 18%
雍正时期 8.30% 2%
乾隆时期 11.00% 1%
嘉庆时期 8.40% 1%
道光时期 9.60% 1%
咸丰时期 10.90% 1%

这样,清朝统治的最初几十年出身汉族官员在府级职位上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但是,还要重复一句,处于地区行政的关键岗位上的州县长官们主要是后来投降的汉人。

  1. 即贰臣。这里的材料主要来自于含有120位大臣传和5个附传的《贰臣传》。孙甄陶的《清史述论》对此作过精辟的分析。本附录也多赖于它。​

  2. 这是根据施坚雅把中国疆域划分为九个大区,主要不太一致的是作为中国北部一部分的山西,实际上该省的西部属西北地区;北部江苏与安徽列入了长江下游;南部浙江也被列入长江下游。​

  3. 另有27位任过御史、学官及各省文官。​

  4. 吴至1650年投降。​

  5. 陈于1659年末投降。​

  6. 这里包括所有的贰臣,但两个土匪出身的除外。​

  7. 尽管大学士位只五品,但我仍把这两位降臣列入上层官僚之中,因为他们很快就拥有尚书之职,而这至少属于正二品。尽管都御史够格列入上层官僚,但我把所有的御史都归于下层官僚部分。虽然,这将使得统计数字对下层官僚倾斜,但它仍不影响我们的观点的成立。​

  8. 例外的是左都督,例如洪承畴,他常是文官,位居正二品。​

  9. 这些数字来源于詹姆斯.帕森斯:《明朝的官僚政治》,第185页。​

  10. 李国祁、周天生、许弘义:《清代基层地方官人事嬗替现象之量化分析》,第22—23页。“旗人”的种类包括:皇室成员、满蒙汉旗人以及皇室的包衣。​

  11. 同上。​

  12. 李国祁、周天生、许弘义:《清代基层地方官人事嬗替现象之量化分析》,第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