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医局制度的国家。医局指的是日本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临床科室,是日本医学界独有的一种民间机构,由教授统一调配科室内医师的工作和人事。
大学附属医院没有终身制医生,医局通过轮转使医局成员公平地获得临床经验,离开科室的医生被派遣至何处则取决于教授。科室的博士研究生、专业住院医生、临床研修医生在学习期满后,会离开附属医院轮换到不同的关联医院去工作。
在日本,各级医院中的临床科室与大学附属医院的对应科室是依存关系,这就是关联医院。比如:东京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在东京都内有16所关联医院,都外还有12所关联医院。关联医院本身不具备培养大学讲师以上人才的条件,它们只能依赖附属医院的医局,派遣受聘期满的副教授、讲师到医院担任科主任、部长、副院长甚至院长等中高级干部,来保障和提高科室、医院自身的水平和竞争力;派遣助教、助手等中级医生来充实自己的中坚力量;派遣博士毕业生、专业住院医生、临床研修医生来补充自己的新生力量。为了表示对医局的感谢,接受人才的关联医院会向医局捐赠资金,供医局用在科研等方面的支出上。
东京大学附属医院
医局的运作实际上就是教授决定关联医院的大多数人事安排,与关联医院之间还有一种临床经验和人才交换的关系;医局纳入更多的高水平医院成为关联医院,这样年轻医生在轮转中就能接触到更多的病例,积累更多的专业经验;关联医院将人事权交由医局支配,可以确保从医局获得所需的中坚力量和新生力量。中小关联医院有了高端人才,就能在基层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治疗和手术,病人也就没有必要涌入大城市中的大医院,尤其是大学附属医院;如果患者得不到最佳治疗,关联医院会把病人转到附属医院;主要的治疗和手术完成后,附属医院又将患者转回原来的关联医院进行后期的康复治疗,医疗资源便得到了合理分配。大医院治大病,小医院治小病,患病的不同阶段在不同等级的医院接受治疗,病人的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医疗工作得以有序地进行。所以在日本,没有中国这种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的极端场景。
人到中年、具备较强专业技能的日本医生会选择自己开业,医局也会非常尊重和支持。自己开业的医生称为开业医,除了要偿还先期投入外,他们的收入通常远高于大学附属医院同年资的医生。开业医虽然脱离了医局,但他们仍是同门会中的成员,在业务上还需要得到医局的提携,比如将疑难病人或需要做大手术的患者介绍到附属医院,接术后病人回到诊所进行康复治疗。如果开业医碰上婚丧嫁娶的大事或是外出度假,医局还会派遣别的医生过去搭把手。他们当然不是白帮忙的,开业医得拿出一定数额的资金捐赠给医局才行。
医局的运营、管理需要专职的行政人员,主事者为医局长,一般还会配一名讲师或助教。日本的资金管理法规非常严格,医局的资金管理也不例外。医局属于民间机构,收到的各项资金(包括医局成员缴纳的医局费、同门会会费)除了雇用专职的行政人员外,只能用在科室的科研、博士生的研究、录取学生、公共方面的支出等方面。
不过,日本的医局制度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比如说,医局内部容易形成派系、来自母校的学生比较强势、医局制度阻碍了医生职业的自由化等。但不得不说,日本医局制度促进了日本医疗的健康发展,在医疗事业发展中发挥了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