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能中的艺道是指包括茶道、书道、华道、香道在内的一系列以“道”字结尾的技艺,其中香道、茶道和华道并称“日本三大艺道”。“道”在日语中有“体系”的意思,所以艺道囊括的是日本从古至今各式各样自成一体的技艺,而像柔道、剑道则属于武道的范畴。
“香道”顾名思义就是鉴赏香的一门技艺。通过一定的手法焚烧香木,然后细细地品味升腾起来的香味。焚烧香木最开始只是佛教中的一种仪式,到平安时代才脱离宗教成为一门艺道。当时贵族间很流行把房间、衣服和头发都染上香味,在《源氏物语》里香味还是表达爱意的一种手段。到了室町时代,香道已经和同一时期的茶道、华道一样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根据所含有树脂的质和量的不同,香道中的香木分为伽罗、罗国、真那伽、真南蛮、佐曾罗、寸闻多罗六种,合称“六国”。另外,香道还将香木的味道分为辣、甜、酸、咸、苦五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五味”。可以说,“六国五味”基本囊括了香道中香木的类别。
有人以为香道的鉴赏方法就是像点蚊香一样直接去点燃香木,其实不然。香道中的点火道具共有七种之多,分别叫银叶挟、香夕、香筷、莺、羽帚、火筷、灰押,每一种都有各自特殊的用途。
香道有两大要素,一个是听香,另一个是组香。在香道中一般不说“闻”,而是说“听”。听香指的就是遵从一定的规则来品味香木的香味,而端香炉的姿势、听香味时的动作、听完之后的感想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而组香就是在一定的文学主题下焚烧两种以上特定的香木,再根据香木组合产生的香味体验其营造出的艺术氛围,很多时候甚至还要将当时的文学感想一挥而就,同好之人共同交流探讨。
不过对于门外汉来说,无论是听香还是组香,都只是一些很抽象的仪式。
茶道和香道一样也是源自中国,但内容与形式已经自成一派。现在日本的茶道一般都是指使用抹茶的抹茶道,其实在江户时代还有一种煎茶道。著有《茶经》的陆羽是中国煎茶的发明者,17世纪煎茶传入日本,一时掀起煎茶的热潮。和抹茶相比,煎茶比较不讲究,无论是所选茶叶还是喝法都不太注重形式。现在在日本,煎茶道几乎无人重视。
香道工具
(1)羽帚:当要品香时,将香炉沾有香灰的炉壁清理干净的工具,表示对客人的礼貌
(2)灰押:用以把香炉内的香灰压平
(3)火筷:用来整理香炉内的香灰
(4)香夕:取用香末的小勺
(5)香筷:夹取香炭或沉香时的用具
(6)银叶挟:夹起银叶到香炭上的工具
(7)莺:一种别针,用于别香包
抹茶道中抹茶的原材料是绿茶,经过多年的改良,现在日本的抹茶已经基本没有苦涩的味道了。抹茶从中国传入日本时正是禅宗盛行时,因此抹茶增添了禅宗中修身养性的元素,随后慢慢在贵族阶层普及开来。在室町时代,一种叫斗茶的娱乐项目流行了好一阵子。当时的大名经常召开盛大的茶会,大家一同品尝同款茶水并争相猜测它的品种。与之相对,当时也有人刻意在茶会上禁止斗茶和喝酒,目的就是让主人和客人都能专注在朴素的茶的交流上。之后,这种习惯渐渐流传开来,并进化出了一套和禅宗中的“侘寂”相结合的饮茶风格。
“侘”和“寂”实际上是两个单独的词。“侘”代表的是与花哨盛大的东西相对应的简陋朴素的东西,而“寂”则指人群散去之后的那种静谧。侘寂是一种以简单和不完美为核心的美学,这和日本的茶道发展息息相关。然而到了江户时代,由于商人阶层开始强大起来,以前只有贵族们能享用的茶道慢慢开始在庶民阶层蔓延,这群商人对侘寂的理解产生了偏差,硬是把精美的石灯笼说成是“太过完美”,又把摔坏了的茶碗当宝贝一样珍藏起来。由于他们的行为实在太过怪诞,当时民间往往把玩茶的“茶人”改叫作“怪人”。
就在这个时候,当时日本国内的一些大寺院主动承担起了引导大家正确品茶的责任,将渐渐变质的茶道引回佛教中“和静清寂”的本质,这才慢慢形成了如今我们接触到的日本茶道。
最后再简单说说华道。华道是土生土长的日本艺道,就是“花道”的另一种说法。
华道中不仅会使用色泽鲜艳的花朵,还会注重树枝的形状以及苔藓的位置等细节。这是华道和西方花卉设计之间很不同的一点。
华道这门艺道之所以能在日本生根发芽,与日本的神道教其实有很大的关系。神道教中有精灵信仰的传统,把除了人以外的动物、植物都当作拥有灵魂的造物。由于植物被砍断之后还能维持一定程度的生命,日本人由此认定植物拥有某种神秘的力量,于是将不同种类的植物供放到花瓶中,以不同的摆放形式呈现其美丽。到了室町时代中期,华道已经基本定型了。
和其他很多艺道一样,华道基本上也是靠师傅带弟子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华道的训练非常严格,不仅是插花方面的能力,连为人处世的方式等都要涉及。这是和注重禅宗修养的茶道很相似的一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