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新型武器名为“随身听”

1973年爆发的石油危机让石油进口大国日本栽了个跟头,从高速成长期拉回了低速成长期。索尼公司于1979年推出了随身听,这一年日本遭遇了第二次石油危机,这个时候让消费者掏钱买一种从来没听说过的音乐播放器,需要非常大的勇气,所以当时盛田昭夫对员工们说:“我把自己的命都赌在这上面了。”这样说一点儿都不夸张。那么,盛田昭夫为什么对随身听这么有信心呢?这就要从随身听的诞生说起了。

随身听最开始完全是为了满足井深大的私人需求而诞生的。有一次他要去国外出差,就想让技术部制作一个方便带上飞机的播放器,好在漫长的飞行途中听。工程师们只花了4天时间就造出了单声道的播放器,井深大一听,音效竟然出乎意料的好,于是拿给盛田昭夫看,但擅长公关营销的盛田昭夫更关心这个东西能不能卖出去。趁着周末,盛田昭夫拿着这个小播放器去高尔夫球场,放给打球的人们听,大家都对它的音效非常吃惊,盛田昭夫立刻就判断出这个小玩意儿有市场。

盛田昭夫是个行动派,他立刻召集了工程师和设计师,组成紧急专门小组,目标是在暑假前上市,锁定学生这个最大消费群。当时是2月份,第二次石油危机已经爆发,并且距离暑假只有4个月时间。这时,索尼公司其他员工的反应几乎跟当时特丽珑提出时一样——除了盛田昭夫,所有人都不相信这种小产品有销路。但盛田昭夫非常有把握,他在国外经常看见年轻人提着笨重的收音机去海边,如果有一款可以让他们走路时就能听音乐的机器,哪还有不买的道理?同时,他还提了两个要求:第一,这个机器插上耳机可以让两个人同时听(上市后被浪漫地称为“他和她的耳机”);第二,要有降低音量的功能,方便人说话。

盛田昭夫策划着随身听的方方面面,包括推销的方法。产品发布会当天,索尼的员工和模特人手一个随身听,有的跳舞,有的滑旱冰,有的滑滑板,有的骑自行车,他们向记者展示的是即便在运动中也能享受随身听。

随身听第一批就生产了30000台,这不是一个小数目,当时最畅销的收音机一个月也不过生产15000台而已。不过,就像盛田昭夫所预测的那样,随身听一上市就取得了巨大成功,到9月份,这30000台销售一空,之后索尼不得不每月双倍甚至三倍地提高产量。

为了宣传产品,索尼公司让全部员工都带着随身听上下班,让新干线和公交车里的乘客看到他们听随身听的样子,还让员工们周日到热闹的街头免费给路人试听。“一盘磁带+两节5号电池的大小”,就是这则简单直接的宣传语,随身听引领了风靡全球的耳机文化,占据音乐播放器一哥的地位足足20多年的时间。

不过,随身听也曾遭到过反对,媒体认为这种耳机文化是一种利己享乐主义,会让人变得内向和自私。虽然在此之前,收音机和电视机在普及时也遭到了同样的批评,但它们都以家庭为单位,不像随身听这样是完全的个人化。在那个年代,“利己主义”可不是个小问题,索尼不能坐视不理,于是他们把耳机改成了小巧、不容易被发现的耳塞,弱化“道德问题”,把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了技术上,非常高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