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在日本街头做流浪汉

在日本街头,偶尔会看到流浪汉的身影。

传统意义上的流浪汉多聚集在职业介绍所,住在廉价的“简易旅馆”中,主要集中在城市公园、河边、路边、火车站附近,多为露宿者。他们有三大特点:外形恐怖、臭、肮脏。

不过这些年日本还出现了另一种流浪汉,他们多为青壮年,乍一看,人们很难分辨出他们是普通人还是流浪汉,他们并非衣着邋遢,也不会在街边乞讨,大多数人都靠打短工或捡垃圾维持自己的正常生活。这些人并非天天都会露宿,虽然他们有时也会住在公园或河边的帐篷里。当然,如果打短工赚到点儿钱的话,他们也会在网吧过夜,或者暂住在朋友家。他们居无定所,根据工作的不同、工资的多少,而会住在不一样的地方,这些人也被称为“网吧难民”。

日本的流浪汉群体不是一直就有的,他们首次大规模出现发生在泡沫经济之后。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许多穷人可以做一些与土木建筑相关的日工,东京山谷、大阪釜崎、横滨寿町、名古屋的笹岛等地成为这些人聚集的地方,穷人们来这里寻找合适的短工。但泡沫经济之后,单纯的土木劳动工作减少,打短工的劳动者失去工作,他们甚至没钱居住在简易旅馆中。因此,露宿在车站或公园的人数不断增加。新宿西口的地下广场最多时曾经聚集过200个流浪汉,那里几乎遍地都是流浪汉们睡觉时用的纸箱,所以还曾被称作“纸箱村”。

人们成为流浪汉的原因各不相同。老年人由于失去劳动能力,再加上没有儿女照顾,一旦家庭发生重大意外,很容易无家可归。另外,像破产、失业、工作减少、房屋重建、受伤或生病,这些都有可能使普通人一夜之间沦为流浪汉。特别是为数众多的青年流浪汉,他们有的因为无法处理人际关系或厌恶劳动环境而辞职,有的人债台高筑,有的人由于家庭内部有各种各样的纠纷,最后不得已走上了流浪汉的道路。

除了上面说的这些,还有许多心理受挫的人是为了寻求平静的生活、远离尘世的纷扰,而选择了流浪生活。他们在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无颜面对亲朋,渴望从之前的生活环境中解脱出来,享受自由自在的日子。

2008年的《朝日新闻》中记载过拳击少年高岛龙弘的故事:

龙弘在家里五个兄弟中排行老三,父亲在他上小学的时候就去世了,龙弘从小就肩负着照顾两个弟弟和练习拳击的重任。2007年9月,仅13岁的他因为承受不了来自家庭和练拳的双重压力,在上初一的那年秋天,身穿校服离家出走了。走到隅田川[1]大堤的时候,他已经身无分文、饥肠辘辘,却又不想回家。此时,他见到一位年约50岁的流浪汉大叔,便央求大叔收留他。大叔虽然对突然出现在面前的少年感到吃惊,但也很爽快地同意了。他们白天去便利店乞讨过期的便当,晚上在帐篷中裹着毯子睡觉,没有心情外出的时候,也会在一起聊聊天,但龙弘从来没问过大叔为什么会沦为流浪汉,而大叔也没问过龙弘为什么离家出走。

就这样,半年过去了,2008年2月的一天,大叔突然平静地对龙弘说:“你是时候回家了吧,家人和朋友在担心你呢。”龙弘突然想起了家中的弟弟和一起练拳的伙伴,他决定回家面对一切,重新振作起来。10月25日,高岛龙弘在大阪的职业拳击比赛中获得冠军,成为日本职业拳击手当中首位高中生。在接受采访时,他表示非常感谢当初帮助过他的流浪汉大叔,虽然那位大叔后来已经搬离隅田川,不知道又流浪到何处去了。

2012年,日本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过一次“流浪汉生活实际情况调查”。据调查,流浪汉的月平均收入为3.6万日元(约2160元人民币),仅为国家规定最低工资的约1/4。日本政府的一些措施使流浪汉们更加难以生存。例如,政府在新宿车站和都厅之间铺设“移动人行道”,这样一来,路边的流浪汉就没有地方可住。在那之后,涩谷的宫下公园、地下停车场等地方也进行了类似的工程,都是为了清除、赶走流浪汉。对此,很多民间援助团体开展了反对运动,他们宣称“这种措施只会让无家可归的贫困百姓更加居无定所”。

有日本医学专家曾对流浪汉的心理问题进行过研究,结果发现接受调查的流浪汉中六成患有精神疾病,曾有自杀经历者超过半数。仅仅依靠政府的一些做法是没办法完全帮助这些流浪汉的。因此,日本涌现出了许多自发性的民间援助团体,援助形式多种多样。像池袋附近代表性的援助活动就是鼓励流浪汉从事面包店的工作。民间团体会为他们提供场地和基本活动费用,流浪汉则可以通过卖面包赚的钱维持基本生活,也能通过劳动获得做人的尊严。

为了更好地解决流浪汉问题,日本政府也加强了与民间团体的合作,对在公园等地露宿的流浪汉进行长期援助,为他们检查身体,或者是提供免费低额诊病业务。而对于那些有劳动能力的流浪汉,政府会想办法给他们介绍工作。

据统计,2000年日本约有20000名流浪汉,到2013年已经减少到8000人左右了。

[1] 隅田川:日本流经关东平原的荒川下游部分的河,位于东京都内,全长23.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