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教育风向转变

1876到1885年间,天皇在日本各地进行访问,想要通过面对面的方式在民众心中加强“天皇亲政”的印象。不过那时民众对于这种事情都不怎么感冒,天皇和政府官员经过的时候,民众的反应大都很冷淡,唯有一类人会排成整列进行迎接,那就是在老师带领下的小学生们。说起来这也算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为了国家目的而动员小学生的事件。

当时天皇在各地进行访问是有原因的。明治维新带动日本人都去学习西方,但这股大潮里夹带的自由民主精神也有点儿让政府吃不消,因为当时的新政府毕竟还是一个天皇专制的政权,普通人研究自由民主可不就相当于要造反嘛。于是为了稳固皇权,日本的教育政策又一次转变了风向。

首先,在军队里面,爱国成了高于一切的要求。当时盛行的观念有“不管你学多少技术、多有文化,要是没有忠君爱国的思想,只是一具木偶”以及“忠义重于泰山,生命轻于鸿毛”等。同时,天皇开始以统领全军的大元帅自居,并且换下了宫廷礼服,开始频繁地以陆军军服装扮出现在国民面前,而这一身军装一穿就穿到了“二战”结束。

1878年后,政府开始对学校教育下手。他们先是列出了一部分“妨害国家安全,扰乱风俗秩序”的禁书,规定所有禁书都不能作为教科书。这份书单里面大部分都是涉及思想启蒙的西方著作。

接着,在天皇本人的要求下,各地修改了历史教科书。比如:“神武天皇东征”被改成了“神武天皇继位”,“南北朝动乱”被改成了“南北朝并立”……主旨就是尽量不使用“战乱”相关的描述,而突出历史中“好”的一面。另外,将之前历史教科书中的外国历史部分完全删除,大概是担心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这些自由民主战争的内容“捣乱”吧。再到后来,政府推出了教科书审查制度。也就是说,从今往后没有通过政府审查的教科书都不能在学校使用。而像“修身”[1]这种需要重点“照顾”的科目,干脆改成了由国家直接编写教科书。

当时学校的教师们还被禁止参加任何跟政治有关的集会、讲座,并且不能加入任何政治团体。在培养教师的师范学校,政府甚至提倡学生们应当有“个人利益占二三成,剩下的七八成都是为了国家利益”的觉悟。东京大学也是在那时改名为东京帝国大学,从以前研究学问的高等学府变成了一座“教授符合国家需求的学术”的大学。

然而,这些整治还只是个开始。

[1] 修身:19世纪后期到“二战”结束之前存在于日本学校的一门科目,类似于西方的宗教教育、道德教育。一般低年级教材使用《论语》,高年级则使用自编的《伦理学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