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津门及时雨

大年二十五,林为民借着创作找资料的理由跑到了首都读书馆,翻了半天最近这几天的报纸、杂志。

他奶奶的,这帮人,都要过年了也不休息,批判起来没完没了。

有关部门的介入措施没看到,林为民倒是又看到了好几篇批判他的文章。

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说是这么说,可这玩意就跟蚊子一样在你身边转悠,也足够让人心烦的了。

好在有一点好处是,最近的批判力度似乎有所下降,至少林为民翻找了半天,看到批判他的文章频率要比之前少了一些。

这是个好兆头!

林为民随手又翻开一张报纸,是今天早上的《燕京青年报》,之前记者李向阳还发了一篇《让子弹飞一会》的评论文章,引起了一阵反响,但很快便淹没在了如潮的批判声当中。

咦?

在林为民快速浏览报纸的时候,他发现了一点有意思的东西。

“这是……”

还是《燕京青年报》的二版,一篇文章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向阳同志:

你好,来信收悉。前次通信你言及希望可以写一篇关于为民同志及《情人》的评论文章,前几日我已通过贵报拜读,甚表赞同并感谢。

自《情人》发表于《当代》后,评价褒贬不一,舆论汹汹,读者暂且不论,诸多同业、前辈文章滔滔,义愤填膺,大有将为民同志法办之势。上月亦从朋友处获知,为民同志业已因为此事暂停工作。情势之严峻,不禁令我想起数年前的遭遇,难免有兔死狐悲之感。

……

《情人》之‘郭玉道’人物原型实为郭育稻,冀南新野人,XN市的一位中学老师,同时也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著有短篇小说《草原雏鹰》,中篇小说《玛瑙河边的琴声》、《鸟岛历险记》、《水滩下的秘密》等。

育稻兄是我与林为民同志在文学研究所的同窗,我们这一批学员于80年4月进入文研所学习,10月毕业,短短半年时间的学习受用终身,同时也结下了深厚的同学之谊。

惜哉!天不假年,育稻兄于今年五月因病去世。去世前,育稻兄夫妻二人曾到燕京就医,为民同志出力甚多。

可惜当时育稻兄的病情积重难返,医院束手无策,最终育稻兄夫妻二人决定返回家乡保守治疗。临行前,育稻兄与为民同志话别,曾言这辈子最遗憾的就是没写出一部立得住的长篇小说。为民同志性格诙谐,当时玩笑说要写一部长篇小说,烧给育稻兄。

后来他真的写了,《情人》成书于“《当代》长篇小说研讨会”期间,彼时众多国内著名作家汇聚于烟台东山宾馆。我侥幸受邀参会,与为民同志聊起这部小说。

为民同志对我说过,老郭(郭育稻)这辈子太苦了,这本书我答应了老郭,要让他做一回富家子弟,来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彼时彼刻,令人不胜唏嘘。

《情人》发表后,我第一时间有幸拜读,小说中郭玉道与简一往情深,虽天涯两隔,却至死不渝,可歌可泣。读罢后令人掩卷赞叹,为民同志完成了他对育稻兄的承诺。

……

育稻兄去世后,为民同志亦对育稻兄家人有过资助,此事由育稻兄妻子在西宁文协同志上门慰问时告知,后传于诸多文坛同业耳中。

……

以上种种诸事,心情激荡之下,内容杂乱繁复,向阳同志可自决是否有可用素材,或将此封回信登于报上,亦无不可。

子隆只在此表述一句:《情人》之“郭玉道”绝非旧沪上汉奸商人。今次为民同志蒙受小人无端抹黑、造谣,不仅是对他个人的伤害,同时也是对过世育稻兄的诋毁。此事我已知会西宁文协,盼你去信核实情况后将消息公诸于众。

……”

《燕京青年报》二版上的这篇文章相比一般的文章要长不少,标题是《再论林为民与<情人>》,副标题是<与作家姜子隆、西宁文协通信纪实>。

作者还是李向阳,林为民印象中那个热情得过分的记者同志。

四千多字的文章,大半是李向阳与姜子隆、西宁文协的通信内容,剩余的便是李向阳讲述他如何对林为民被批判这件事产生了兴趣进而写下这篇文章。

在文章的最后,李向阳不忘呼吁对于读者们明辨是非,不要被阴险小人的伎俩所愚弄。同时又高屋建瓴的指出,因言获罪的风气不可长,断不能开历史的倒车……

通篇文章看完,林为民只感到一阵酣畅淋漓。

尽管老姜那封信的内容把他夸得跟个在世圣人一样,有点肉麻,可被人夸谁又能不爽呢?

现在林为民什么情况?

姜子隆冒着风险让李向阳把他们之间的通信发到报纸上为林为民张目,实在让林为民铭感五内。

“老姜啊!老姜!”林为民拍着报纸,嘴上念叨着。

以前我就觉得你个浓眉大眼的,是个当大哥的样子。

现在一看,文研所头把交椅,非你莫属了!

我愿称你为津门及时雨。

再把目光投到报纸上,看着“李向阳”这三个字。

林为民对这位印象中热情的过分的记者同志本来没什么太大的感觉,可前后两篇文章,第一篇文章的时候还好,感觉只是站在与大部分批判者不同的角度解读林为民和《情人》这部小说,当然是以夸赞为主。

可到了这第二篇文章,给人的感觉,他仿佛就是林为民的代理律师,在为林为民这个“喊冤入狱”的作家奔走疾呼,不遗余力。

要知道在这个年代,卷入林为民这样的事件当中,丢了工作都只是小事……

林为民想不通,这位李向阳同志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不可能只是单纯因为喜欢自己的作品吧?

还有这个《燕京青年报》,倾向性这么明显的文章,居然能发表?

林为民思来想去,心中有了个预感。

他快速的收拾好了东西,离开了首都图书馆,转而来到曲小伟工作的文化馆。

“你怎么来了?”曲小伟诧异道。

“我来借一下你单位的电话。”

见林为民脸色严肃,一看就是有正事,曲小伟赶紧带着他去馆长办公室,借到了电话。

“打给谁?”曲小伟问道。

“老姜!”

曲小伟不解,这么着急忙慌的给老姜打电话干嘛?

林为民看出了他心中的疑问,没有多做解释,而是将一张报纸甩给曲小伟,这是林为民在来的路上买的。

电话打到长途台,等了半个多小时才拨过来。

“老姜!哈哈,我的好大哥!你可真是津门及时雨啊!”

电话刚通,林为民哈哈大笑,把曲小伟吓了一跳。

不过他这个时候已经看完了林为民带来的那份《燕京青年报》,自然理解林为民的那份激动。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林为民在电话中问姜子隆。

尽管在《燕京都市报》上的文章大概能看出个来龙去脉,可细节方面林为民还是没弄明白,需要姜子隆给他好好解解惑。

姜子隆在电话中解释,李向阳是通过津门文协的人联系上他的,一开始只是说,知道他和林为民是曾经是文研所的同学,所以想了解了解他对于《情人》这部小说的看法。

姜子隆也只把这当成了一次很普通的通信,他与林为民交情甚笃,而且《情人》的质量也确实好,再加上外面大规模的批判林为民这件事,确实让他想起了前几年自己所面临的处境,几乎是一模一样,所以他在通信当中便将《情人》这部作品好一顿夸。

后来他就在《燕京都市报》上看到了李向阳的第一篇评论文章。

“哈哈,当时我也没考虑那么多,就想着仗义执言一把。当年要不是陈先生帮了我一把,也不可能有我的今天。现在你同样面对着这样的情况,既然有人找到我了,我肯定要说一句公道话。可我着实没有想到,李向阳他在之后又给我写了封信……”

李向阳的第二封信告诉姜子隆,有相关部门的同志在看过他那篇评论文章之后找到了他,希望他可以再写一篇文章,不仅是要压倒如今一边倒的批判、攻击、抹黑林为民的舆论,更要把这段时间以来这些负面舆论对于林为民本人所造成的影响尽量弥合。

“当时我也迷糊了,这件事怎么还能扯到了相关部门上呢?实话实说,让我在报纸上替你说几句好话我是没问题的。

可这次的文章你可能也看到了,我和李向阳同志几乎是沦为了发射炮弹的炮手,面对这种情况我是有些犹豫的。

直到有关方面了解了我的犹豫,亲自给我打了电话,才让我放下了包袱。

所以啊,那封信里的内容,怎么说呢,半真半假吧。关于你的内容都是真的,关于我和李向阳的通信,哈哈……”

姜子隆说到这里,忍不住笑了起来。

“不值一提,哈哈,不值一提!”

他毫不避讳的说出了自己是受了相关部门的委托才深度参与到这件事的真相,但这无损于林为民心中对他的感谢。

“老姜,别这么说。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在这件事上,我要感谢你。”林为民真诚的说道。

“别,你可千万别。要感谢你应该感谢相关部门和李向阳同志,他们一个在背后出谋划策,一个在前面充当先锋,如果没有他们,这件事是无论如何也做不成的。

当然了,更重要的是你自己。如果不是你为国家做的贡献,相关部门也不可能这么煞费苦心。

为民,说实在的,当年陈老为我说话,也是受了牵连的,最后还是惊动了首辅才平息这件事。

你这回的事,尽管没有惊动首辅,可能够让这样级别的部门为了你前后谋划,绞尽脑汁,说出来真是让人羡慕不已啊!

老哥我这辈子也没享受过这样的待遇啊!”

姜子隆在电话里语气充满了艳羡。

弄明白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听着姜子隆的话林为民哭笑不得。

“好,那下次有这样的事让你来体验一把!”

姜子隆赶忙道:“还是别了,这种事一辈子体验一次就够了。”

说完,两人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