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香菊一听, 很想回他一句, 你咋不上天?什么都想换, 哪有这么值钱。
林依依是知道蟹和对虾的价格的, 她经常在买菜APP上帮她妈下单买菜, 这样的蟹得要六七十一斤,就是对虾也要50一斤, 如果按照现代的价格来算,放在现代的话, 5斤蟹大概要350块, 三斤对虾也要150块, 加起来相当于500块了,在现代买次一点大米, 都能买上200斤了。
但是在这个时代,别说200斤大米,就是20斤大米, 大家也不愿意换。
林依依一时之间陷入了为难里,她并不想占这个少年的便宜,但是开的价格也不能偏离这个年代。
小伙子看林依依一副为难的样子, 以为林依依对他提的东西不满意,想了想又道:“要不你看着说一下交易物,如果成的话我们就交易。”如果交易物自己不满意,他也是不会交易的。
林依依看得出他的紧张, 思考了一下便道:“蟹的话, 一斤蟹给你三个包子怎么样?”这个年代的人不喜欢吃蟹, 一是因为麻烦,二是觉得没肉,这个蟹不大,一斤大概三个,在大家的眼中,三个蟹挤出来的肉,还没有一个包子大,讲究实实在在的年代,肯定是以填饱肚子为主的,所以一斤蟹三个包子,很多人都是不愿意换的。
小伙子一听,松了一口气:“好的,那……那个面……”
林依依道:“我这里三个包子一碗面,我给你9个包子两碗面,刚好五斤蟹,你看怎么样?”
小伙子赶忙道:“好的,太谢谢你了,你真是好人。”
林依依:“你有装包子和面的东西吗?”
小伙子只有两个装着蟹和虾的木桶,他道:“我把蟹倒出来,木桶拿去洗一下,你把面和包子装木桶里吧。”
林依依:“……这样吧,我借你两个碗,用来装面和馒头,你下次如果有蟹或者虾,你可以送到我家里来交易,顺便把碗还给我,怎么样?”如果对方当真不肯还碗,林依依觉得还是自己占了便宜的,毕竟这个蟹和虾的价格可以买十个碗了。如果对方来还碗了,她以后还愁吃不到蟹和虾吗?
小伙子:“谢谢你。”这位大姐真是太好了。
林依依如果知道他的想法,肯定要纠正他,她才17岁,不是大姐。在男人面前,很多女人都喜欢当妹妹。
林依依笑了笑:“那我们再来谈谈虾怎么交易。你想要大米和布是吗?”
小伙子点点头:“是的,我大姐要结婚了,我想给她送一块布,可以做一身新衣裳。”说着,有点害羞,“我们家里穷,我送不起别的,我姐都没穿过新衣裳,我就想给她送一块布。但是我知道就这些虾不够换做一身新衣裳的布,要不你看着算一算,等我 ……等我过几天再去钓蟹和虾,我再给你送来,你……你能……”后面的话,小伙子有点说不出来,他也觉得自己有点强人所难了。
林依依:“那行,虾我先收了,你下次来还碗的时候,把钓来的蟹和虾再送来,我到时候再跟你算给你多少布,你看怎么样?”
小伙子道:“成,谢谢大姐。”他也不怕林依依赖账,如果赖账了,他不过损失了三斤虾,但是如果人家没有赖账,他可以给姐姐换一块新布,所以他觉得很值得。
小伙子把其中一个装着虾的木桶放下,木桶里有海水,可以让虾多活一段时间,要吃的时候活虾味道会更加好。
等小伙子离开之后,秦香菊才道:“一一啊,你用9个包子和两碗面换五斤蟹,这划算吗?”在秦香菊看来是不划算的。这蟹也就她手掌那么大,就是五斤蟹也没有包子和凉拌面来得划算。
林依依道:“偶尔吃一次过过嘴,等晚上爹下班后,您和爹去县城,我做给你们吃,肯定好吃。”她的葱油蟹、红烧虾……光是想就要流口水了。对于这种不用厨艺的菜,林依依怎么看怎么喜欢。说着,她又挽住秦香菊的肩膀,“娘,我们现在条件好了,宇哥工资高,我稿费收入也不错,公爹现在也是工人了,咱们家里有条件了,偶尔也要吃一次好的,人活一辈子,在有条件的时候,一定要对自己好,不然等老了,吃不动的时候,就没的吃了。”林依依知道,这个年代的人讲究节约,老人不舍得吃,那么只能小辈买些好的去给他们吃了。
秦香菊其实是个通透的人,虽然她觉得不划算,但是儿媳妇的话也是有道理的,再说句难听的,都已经分家了,她还能管那么宽?
“姐,我们回来了。”林三军和林四军逛了一圈,快到午饭的时候才回来,林三军很打眼,怀里抱着一张竹席。
这个年代的竹席和后世的竹席不同,后世的竹席有方块的,也有一条一条,但是这个年代的竹席是用竹片编织的。很薄很薄的竹片,大概一毫米都没有,然后编织成一张席子,所以很费时间,不但竹片难整,就是编织好之后,还要处理过,不然人睡着会被竹席划伤。
林依依是90年代末出生的,当时已经没有这种竹席了,但是她在她奶奶的相册里见过这种竹席,那是她爸小时候的照片,她爸穿着红色的肚兜,绑着一根朝天辫,坐在竹席上,嘴巴在吸自己的小手,肥嘟嘟的,十分可爱。
竹席还有一个好处,夏天的时候睡着特别地凉爽,尤其是睡之前用冷水擦一擦,比草席凉快。
林依依:“你们换了席子?”
林四军:“给大姐的。”
林依依一愣。
林四军嘿嘿笑道:“姐你不是喊热吗?买席子的爷爷说用这个睡觉贼凉快的。本来那边有两床竹席的,还有一床被人换走了。”
林依依双眼一热:“那你们自己呢?”
林四军不以为然道:“我们是男人,屋里热就睡在外面的院子里,大老爷们都这样睡的,姐你是女同志,可不能睡外面。”
林依依睁大着眼睛,不想让眼泪流出来,但是……还是没有控制住。
看到她哭了,林四军吓到了:“姐你咋了?”
林依依朝着他们招招手:“姐感动的,你们终于长大了,姐很欣慰。”
林四军又嘿嘿地笑。
林依依用衣袖抹了一把眼睛,眼睛还是红红的:“这一床竹席怎么换的。”
林四军:“用两斤肉票加一包红糖换的,那个爷爷要20斤细粮,我们还跟他讨价还价了。
林依依道:“你们真棒。”
林四军骄傲极了,被姐姐夸心情就是好。
林依依拿出碗:“等你们大哥来就吃饭吧。”说着,先盛了一碗凉拌面,又拿出两个菜包、再装了一碗绿豆汤,对秦香菊道,“娘,您把这些给爹送去吧,我这边就不走开了。”
秦香菊道:“那行,我过去了。”
秦香菊过去没多久,齐菠菜和梁氏回来了,还带来了一个人,是肖玲。肖玲是在换东西的时候和她们遇见的,知道林依依和秦香菊在这边,所以就让她们一起过来了。
肖玲:“二嫂,娘呢?不是说娘在这里吗?”
林依依:“给爹送吃的去了,你换了些什么啊?”
肖玲道:“也没什么,换了点糖、换了几两肉、换了富强粉,家里存的鸡蛋不多,也就换些过过嘴。”7月份才出的通知,最多也就存了一个月的鸡蛋,二三十个顶天了,谁叫鸡蛋不耐放。
不得不说,鸡蛋是这期的交易日上通用的“货币”了,十户人家总有九户是用鸡蛋交易的,这也是大家提前存下来的鸡蛋。不过,在这次的交易日上,林依依的摊子也是“生意”最好的摊子之一了,她摊子里的东西比较实惠,价格也便宜,一个鸡蛋三个菜包,大家也都是舍得吃的。就是一个鸡蛋一碗面,大家也是咬咬牙愿意交易的。
凉拌面之所以那么便宜,主要是面粉的价格低,一斤面粉还不到2毛钱,半斤面粉1毛钱可以做三碗的凉拌面。而一斤鸡蛋要6毛钱,一个鸡蛋大约6分左右,所以带上点可以补身体的营养成分就更贵,比如鸡蛋和肉。
不过,等农村经济彻底地起来之后,蟹和虾的价格也会起来,林依依记得当时看年代文的时候还专门好奇地在网上查过,按照这个年代的物价,一斤蟹要3毛,一斤虾要5毛,只不过现在蟹和虾很少,所以才没有市场,也就没有市场价了。再说,蟹实在是肉少,用三毛买一斤蟹,也就三只,这东西太奢侈。
肖玲身上还有几个鸡蛋,也不知道换什么好,所以就在林依依这里换了菜包和面,打算带回去给孩子吃。林依依也没有多给,就按照换的数量给,齐菠菜和梁氏都在,如果给肖玲多了,她们那边没有,也不好看。
肖玲没有等到秦香菊就要先走了,她还要回家做饭,她婆婆最近身体不好。
林依依拉着她的手道:“得空了来县城,前几天你二哥还念着你呢。”
肖玲道:“哎。”她二哥念着他?肯定没有的事,也是二嫂客气才这样说。
不过,林依依才和她说起肖宇,肖宇就推着自行车来了。
林依依顿时顾不得肖玲了:“你怎么来了?”
肖宇:“中午下班,过来看看。”看到肖家的几个女人都在这里,有些意外,“要我帮忙吗?”
林依依摇摇头:“不用,我东西快要换完了,你看,换的都是鸡蛋。”还别说,她这边的鸡蛋真的是超级多的。她这次来,一共做了5斤面粉的包子,等于90个,还有10斤的凉拌面,等于30碗,都快换得差不多了。至于绿豆汤,她做的不多,因为夏天的绿豆汤不耐放,没有冰的话,从上午放到下午,估计就有馊味了。所以很多时候,人家换的东西多,她就会送人家一份。“你先吃饭吧。”说着她开始盛东西,凉拌面、包子、还有龙虾。虽然摊子有帐篷搭着,但是还是很热。所谓的帐篷其实就是草棚,一排排地过去。
林依依东西才盛好,秦香菊就来了,看到儿子她很高兴:“你怎么来了?”
肖宇:“过来看看。”
林依依:“娘今天上午一直在帮我呢,也亏得娘,我才不忙,待会儿摊子解散之后,娘和爹去我们家,我今天换了蟹和虾,邀请娘和爹过去尝尝。”
肖宇:“嗯……娘辛苦了。”
秦香菊笑笑:“我也没帮什么忙,你媳妇给你换了两双鞋子,还说要给你做蟹和虾,特意给你换的,你可要好好对人家。”
肖宇:“嗯。”看向林依依,眼中满是柔情。
秦香菊对齐菠菜和梁氏道:“你们回去吧,我和你们爹今天不回家了,回去跟你们爷爷奶奶说一下。”
齐菠菜:“知道了。”婆婆进县城享福了。
林依依:“大嫂,这里一些菜包和凉拌面麻烦你带去给爷爷奶奶。”
齐菠菜和梁氏也没留多久,等林依依装好东西,她们就回去了。她们一走,林依依这边的摊子就吃饭了,林大军还没来,林家三兄弟、秦香菊、林依依加上肖宇,吃的也是面和包子,还有林家的龙虾。当然,龙虾不好换,所以直接拿出来吃了。
等林大军过来的时候,大家已经吃好了,他脸上都是汗水,从养猪场跑过来的。林大军对弟弟们换的东西很好奇,所以吃的时候,向他们打听了情况,知道他们给自己换了书桌和橱柜,供他结婚用,觉得弟弟们真是太体贴他了。
林大军吃好饭又匆匆忙忙地去养猪场了,林依依这边的东西基本都换光了,所以下午她带着林五弟逛了一下,然后看到有些吃的摊子,有麦芽糖、甚至还有咸鸭蛋、还有西瓜,于是林依依换了几块麦芽糖,又换了些咸鸭蛋,三个西瓜。
等到了下午,林依依和秦香菊就把摊子收拾了,准备回去了。什么背篓、木桶,倒是没什么重量,就是一张桌子可能占了重量。如果今天没有秦香菊,林依依是要等肖宇下班再来拉的,但是有秦香菊,她一个做惯农活的中年妇女力气是相当的大,所以这拉车是她拉的,林依依和林三军在后面推着。
倒不是林依依不孝顺让婆婆拉推车,而是这具身体才17岁,又不做农活,是真的没有力气。加上她和林三军在后面推,这一路秦香菊也没怎么累到。而且从公社到县城的这一路还是比较平坦的。
到了家里,林依依给大家倒了凉开水,又对秦香菊道:“娘,你休息一下,我出去一趟,去还个推车。”推车是废品站借的,他们家里可没有。
秦香菊:“哎,好。”
林依依先去废品站还了推车,然后又去了一趟百货公司,公公和婆婆来了家里,既然是吃晚饭的,肯定是要过夜的,但是他们没有换洗的衣服,也许在这个年代,一个晚上没洗澡没什么,但是林依依还是给他们准备衣服。
百货公司里没有找到适合他们的衣服,林依依想了想,就在系统商城看了,这个年代棉麻是普及的,所以她选择了棉料的灰色短袖上衣、麻料的黑色长裤,这种简单款式的衣服裤子价格都是非常便宜的,林依依又给秦香菊准备了老人内裤,至于公公的,她肯定是不会准备的,等肖宇回来,让肖宇把自己以前穿的内裤给他爹穿,父子俩没关系。
然后,她又买了几瓶啤酒才回家。今天有蟹又有虾,没有啤酒怎么行?何况公爹也要过来,让他们父子俩慢慢喝。
林依依回到家里,看到秦香菊在烧热水。
林依依道:“娘,你休息吧,这些我来。”
秦香菊:“反正坐着也没事,你今天累了一天了,你先休息。”
林依依道:“那您帮我一起处理蟹和虾吧。”
秦香菊:“那敢情好。”
林依依又道:“三军,你看着火,等热水好了,把热水灌进暖水壶里,然后帮姐姐洗几个土豆。四军,你带着小五可以去外面玩一会儿,前几天你的小伙伴们还提起你呢,这里有几块麦芽糖,你可以分给小伙伴们吃。”
林三军:“嗯。”
林四军:“哎。”
秦香菊对林依依这个儿媳妇是真的很满意,对他们这些老人孝顺,对自己的小家也安排得井井有条。
林依依道:“娘,要不您处理蟹,我有点担心被它夹到。”
秦香菊忍不住笑:“行,这个我来,你要怎样处理?”
林依依:“您把蟹洗干净,然后把蟹壳剥下来,蟹壳和蟹分开装进碗里就成,其他的我来。”
秦香菊:“好,都处理掉吗?”
林依依:“都处理吧。”
秦香菊:“行。”
秦香菊处理蟹,林依依回房间拿了一枚针,然后处理虾上的黑线,处理黑线她倒是拿手,她帮着她妈处理过,不过她那个时候用的是牙签。
等婆媳把五斤蟹和三斤虾处理好之后,秦香菊好奇地问:“你这个打算怎么做?”
林依依道:“虾的话红烧,用酱油烤干,蟹的话葱油。”
秦香菊:“听起来很好吃,那今天我就尝尝你的手艺了。”
林依依:“您只管等着吃就是了,您帮我看着点火,需要的时候添一把。”
秦香菊:“你放心,我看着火。”
放在寻常人家,儿媳妇哪敢让婆婆烧火?但是秦香菊自己是个爽利的性格,她并不喜欢扭扭捏捏的儿媳妇,所以林依依和她亲切,她是高兴的。儿媳妇和她亲切,这不说明了儿子和她亲切吗?
林依依先准备好盘子,然后把蟹切开,因为蟹小,所以只对半切,一个盘子可以放三个蟹,林依依准备了三个盘子。蟹放好之后,她倒了一点料酒,然后又把蒜头切碎,放在上面,最后把三个盘子放到蒸栏上
这个年代的灶头是非常大的,因为很多人家都没有分家,三代人住在一起,所以要把三代人吃的都煮在一个铁锅里,灶头不大不行。也因此,灶头蒸栏上是放得下三个盘子的。
一边煮饭,一边蒸蟹,很快。
秦香菊看着,忍不住道:“那你这样子,还挺像样的。”
林依依:“我就是看了菜谱,还没上过手,实际上我心里很紧张。娘,如果待会儿我做的不好吃,在宇哥面前,您可要说是您做的,这样宇哥才不会嫌弃我,您是他妈,他可是不敢嫌弃您的。”
林依依这话是调侃的,听得秦香菊哭笑不得:“行,如果不好吃,我就给你担下了。”
一个锅烧着饭、蒸着蟹,林依依也没有空下,她把剩下的两斤蟹,一共六个,再切开,切成小块,比蒸着的蟹切的还要小,然后放入盐、酱油、米醋、白糖、蒜末。
秦香菊一看就明白了:“你这是要做腌蟹啊?”
林依依道:“嗯,等到明天就能吃了,您回去的时候也带点回去,不过生蟹腌的不能多吃,不然肚子会不舒服。”
秦香菊:“那这些蟹壳扔了?”
林依依:“蟹壳可香了,最好吃的就是蟹壳了。”
秦香菊看着。
林依依把林三军洗好的土豆切块,放进铁锅里,然后把蟹壳放进去:“就这样煮个汤。”
肖宇下班的时间和肖大强差不多,但是因为肖大强要从公社走到县城,所以就会显得晚了。知道老父亲今天要来县城吃饭,肖宇一下班就骑着自行车去接人了,当然,还有小舅子。上了路,肖宇就碰到了肖大强和林大军,肖大强和林大军是下班后一起过来的。
肖宇:“爹,大军。”
肖大强笑着道:“你来干啥?就这一点点的路,我走走就到了。”
肖宇道:“一一担心你走路太累。”的确是他媳妇的主意,他还没有想到。说着,他对林大军道,“大军,你坐在横杠上,让你叔坐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