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天气预报

◎抢云团◎

林菱帮林爷爷弄好了手机,还教他每个月怎么答题、怎么看新闻刷积分,又怎么参加线上会议、如何发言和下载会议材料。

林爷爷学了半天才弄了个大概,感叹道:“方便是方便,这样就不用每个月都跑好几趟到县里去参加活动了。”

幸好他早几年就让孙女儿教会了自己用智能手机、网上购物还有刷视频,不仅生活便利了许多,还能用手机消磨时间,虽然是老头子了,但还是努力跟上了国家的脚步。

“活到老,学到老!”林爷爷乐呵呵捧着手机出去答题了。

林菱还给他喊了声加油,她是挺羡慕爷爷这种心态的,不内耗,不抱怨,其实蛮多老人不是跟不上时代,是自己给自己受限,放大了困难,以前她也有这种毛病。

回过头来,她便继续直播煮龙虾拌面,还和直播间说:

【现在把砍了头的龙虾尾冷水下锅,用葱姜料酒去腥,等水一开就捞出来,过一遍冷水,这样龙虾的壳会比较好剥。】

林菱一边做一边说,没有抬头,但各朝的古人大多注意力也不在她做的美味身上,最多在心中好奇了半晌:龙虾?各朝的古人都没见过这东西,估摸着又是外头舶来的。

尤其明洪武时空,朱元璋还顺带嫌弃地撇了撇嘴:这虾看着大,结果剥出来就那么点肉,不值当!

林菱去市场买这个小龙虾的时候他跟着看了,林菱买的这种“中青龙”,是个头中等的,是后世的货币20元一斤!而旁边一盆个头更大的“大青龙”38元一斤!!

要知道,隔壁卖牛肉的摊子,牛肉才35一斤!

更别提那两根猪肋排,18元一斤。

这什么小龙虾,称得还是剥壳之前的重量!

朱元璋絮絮叨叨:“还取名大青龙,明明是个虾兵蟹将。”

但很快,他的嫌弃便戛然而止,因为他比骑车光顾着嚎着嗓子唱歌的林菱更早、更敏锐地发现了直播间的人数变化。

很长时间里,这个直播间一直只有四百多人,偶尔有波动,大多是林菱本时空的路人刷进来,但很快又会离开,因此人数一直十分稳定,但就在她出门买菜的时候,直播间右上角的人数就在攀升。

等她回程的时候,那人数已到了两三千人。

太显眼了,各朝几乎人人都留意到了这变化,何况很多朝代已经专门抽调了一部分受到垂青的官吏或干脆设立一个新官职,专门用来记录与分析仙迹的所有事。

所以这样的变化格外引人注目。而且各朝古人看直播日久,已经很清楚这个直播系统的规矩:发言的人是凤毛麟角,这直播间的“人数”,很可能只对应了能够发言的人数,不然单单一朝能看仙迹的人早已数以万计。

所以这么剧烈的人数变化,肯定是得到了“分享”,为什么会突然分享给那么多的人?究竟是哪个朝代办的事儿?他们都疑惑不解。

这么长时间以来,就像下意识将天下掌控在自己手里一般,没有哪个皇帝愿意随意出让这个与上天、与后人沟通的权限。

他们像是攥着这江山一般攥着这点“特殊”。

直到林菱没有看到的那些发言,被他们全都看在了眼里,这疑惑才算解开了。

一开始,他们也有些一头雾水,不知这些新出现的观众来自哪个朝代,但很快,那句询问后世建国后已和平了多少年的话,让他们先是一怔,继而也莫名跟着生出了一丝酸涩之情。

“也好…也好……”朱元璋低不可闻地叹了两声。

看了那么久,朱元璋也慢慢看开了:皇帝没了就没了,反正大明早就没了,但这千世流年的天下总不能拱手让给倭寇吧?能叫那些救国之士知晓他们洒碧血、悬魂灵,前赴后继终将撼天动地,也算宽慰。

明万历年间,张居正进宫看望万历,难免分神望着那一句一句再会,久久的,不曾动弹一下。

有人将天下安危一肩挑起,不求回报,不在乎功名利禄,也不在乎享有特权,哪怕是代表神通与未来的仙迹,也被分了出去。

胸怀之博大,他不及也。

再去看林菱,站在灶前专心做饭,一屋一瓦、一餐一饭,悠然自得。虽说人生在世总有不如意之事,但如今看来,与曾经相比,这样的日子,已算得上无忧无虑了。

仙迹让他们看林菱的生活,想必是因为她不是最富有的那一部分,也不是最穷困的那一部分,她正好代表着那些生在和平年代下成长起来的普通人——每一个平凡人,也有能撬动万钧的力量。

林菱一边讲解做面的技巧一边看了眼直播间,人数还是很多,但却还是很安静,偶尔会冒出来一些新ID说看起来真好吃,但还是让她有些忧愁:不会是她的直播内容太无聊,大家都是个忙个的,只是挂在上面时不时瞅一眼吧?

不过今天已经大有进步了,别看她一天只有2.3,莫欺少年穷!万事开头难!她这样的在线人数,以后挣钱大大有望!加油!林小菱!

等林菱做好面端出来,本想和爷爷坐在院子里吃,结果居然顶着大太阳下雨了,她看了看阳光普照的天空和噼里啪啦落下来的雨水,只好和爷爷把长凳搬到屋檐下,爷孙俩捧着碗看雨,看太阳。

忽然,林爷爷叫了一声:“完了!花生还在楼顶晒!”,话音未落,已经撂下碗赶紧上楼,焦急中往楼上去的每一步都透着崩溃:

【这老天爷专挑晒花生、晒被子的时候下雨,天气预报还说连续一周都是晴天呢,骗人!】

林菱嗦着面,嘿嘿直笑:

【这种下雨应该就是人工降雨吧?硬打下来的,不怪天气预报,太阳都还没被乌云遮住就开始下了,这回咱们闽闽的气象台很争气嘛,抢云团成功啦?】

天气预报?抢云团?

各朝的人纷纷竖起耳朵,要知道,不论是秦汉唐宋还是已经到了明清,没有哪个朝代不是看天吃饭,上至皇帝下至百姓,每次过年过节祭祀都会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能让老百姓辛苦一年下来,至少有口饭吃。

可这样要求很卑微的祈求,有时候也会离老百姓愈来愈远。

但后人这话的意思是他们已经能够“人工降雨?”把雨打下来?怎么打?抢云团,又跟谁抢?

天灾频繁的明朝皇帝各个都支棱起了耳朵,尤其是还没上吊的崇祯年间!崇祯帝激动得站了起来,要知道从他即位那年开始就闹旱灾,华北、陕西遍地受灾,一年都没下过几滴雨,结果这场大旱接下来几年都没有缓解,连鱼米之乡的江淮都颗粒无收,汾水、漳河、海河接连断流,那样的大江大河居然断流了!

而大旱之后便是蝗灾,蝗灾之后又是瘟疫。

崇祯帝接过雪片一样的灾情奏报,人都麻木了。

因为这么几年下来,死去的老百姓已经数不胜数,各地官府甚至快统计不出受灾人数,他手里此时此刻便捏着甘肃巡抚血泪斑斑的折子,甘肃的百姓整村整村死绝,已经死去了八成的人。

国库里穷得老鼠都死光了,面对这样的窘境,北方却还在打仗,崇祯紧缩官廷开支,用自己的内帑支应将士,可渐渐内帑也要空了。

因此听到林菱“人工降雨”这句话,一直以来都不敢说话的他下意识先看了眼自己的备选昵称,不管看了多少次,还是让他眼前一黑又一黑:

“大明牌晴天娃娃”、“歪脖子朱先生”、“爱新觉罗·由检”、“大明你好大明再见”……

崇祯:“……”被气得全身都哆嗦了起来。

最后还是没法子,默默选了一个不那么讨厌的,抖着手发出了第一句话:

【大明牌晴天娃娃:怎么抢云团人工降雨?】

明初几个皇帝看到这个昵称都呆了一下,什么叫大明的……晴天娃娃?这又是哪个鳖孙?

但很快,朱元璋就反映了过来:这晴天娃娃,莫不是扫晴娘?明清两代一直有扫晴习俗,就像贴龙王像以祈求降雨一般,向着阴空悬挂头剪莲花、手提笤帚的扫晴娘剪纸,则为了断绝连绵的阴雨。

“所以……这晴天娃娃鳖孙是个求仙问道的?”朱元璋挠头,想不出来为什么会得这种名字。

少年朱棣却猛然想起了一句话,他看向老爹又看向朱标,声音有些颤抖:“爹,大哥,你们还记不记得,仙迹说过咱们大明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朱元璋背脊也跟着爬上了冷汗,是啊老四是那个天子守国门不假,但他大明还有个吊死鬼亡国之君!是啊,是啊,扫晴娘便是用丝线悬挂在窗子上的,有诗曰“卷袖搴裳手持帚,挂向阴空便摇手。”

这么一说,还真活像个吊死的人!

朱元璋面色一黑:这仙迹给人取名字真是……好毒的嘴!

除了明朝,接着也有不少人问:

【小猪佩刘:抢云团是什么梗?】

【全民白月光:跟谁抢?】

林菱扒拉着面碗,吃完了才笑着说:

【就是两广抢云团啊!据说有一年挺旱的,广东气象局好不容易检测到有一个气团要飘过来了,结果刚到广西境内就被广西气象局花了一百多个炮催降了,于是本该到广东才下的雨提前在广西下了。

广东气象局那个气得呀,后来也跟着发炮截胡云团,两广打得不可开交,没想到却是隔壁的我们福建气象局气不过去找国家告家长了,哭的呀:妈!你管管这俩混蛋吧!打得那么狠,一点云、一滴雨都不给福建留!

所以我才说今天怎么突然下雨了,难不成是我们也抢赢了一回?

这事儿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哎,有可能只是编出来的笑话,但我们种花家的气象局拥有的高射炮数量的确远远高于一些小国的正规军,估计都是用来库库打云的。

听着挺好玩的,你们没刷到这个吗?】

这回古人们听懂了:好嘛!后人那什么炮能直插云霄打到天上的云彩!想把哪片云留在哪儿下雨就留在哪儿下雨!

“真是好用处啊……”刘彻的确馋了。

科术!什么都不说了,他必须要独尊科术!

可是……

【阿斗的人形外挂:可是怎么知道云要往哪里飘又要怎么判断它预计是在哪里下雨的?云还没到,怎么就知道了?】

林菱奇怪道:

【啊你不知道吗,我们发射过21颗气象卫星,还取了名字叫风云——目前还有8颗“风云”在轨运行着,今年我们还把风云四号B星更新了一下,据说分辨率更清晰了,可以看到更多的大气和地物特征,还能生成实时的降水柱状图和三维立体探测数据,而且现在我们还把风云二号开放给了其他国家,为他们提供观测气象的服务哦。】

一段话又把满直播间的古人说得沉默了。

风云卫星……你们这群后人到底造了多少颗星星?仙迹中提及的已经有北斗、墨子,现在又加上风云!

诸葛亮下意识仰望星辰,想到在后人的世界里,他们不仅眺望星群,还将“卫星”当成了一双双漂浮在宇宙洪荒中代替肉眼反过来凝望“地球”的眼睛,他们用这些星星组成的眼睛,操纵风雨。

简直难以相信,有朝一日,人竟真能拥有这样的通天之能。

就在这时,院门外有人冒雨敲门,狗子也跟着嗷嗷叫,林菱把直播手机放下,撑起伞过去开门:

【等我下,我开个门——来了!】

一打开,是一个上初中的小男孩,头发剃得短短的,是经常来家里听林爷爷讲课、孩子里最大的寸子,他穿着雨衣,怀里藏着书包,哭丧着脸:

【阿菱姐姐,我妈让我过来找林爷爷补一下暑假作业。】

看这样子估计暑假作业没做完啊……林菱同情地抚摸了一下他的脑袋,了然地把人让了进来,林爷爷也过来了,三人进屋,寸子把书包打开,里面暑假作业一翻,好家伙,有大半没做。

可还剩一周就开学了!

反正没事,林菱好整以暇地蹭进来把快乐建立在了痛苦的寸子身上,听林爷爷一题题给他讲解:

【你看你,这也能做错,这个也是考点呀,科举制中最早设立殿试、武举的是谁?怎么会是李世民呢,是武则天!

还有这个,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谁写的什么作品?

鲁迅!你上课白听了!鲁迅的《狂人日记》!

来,顺带你再记一个:第一个倡导白话文是胡适啊,别搞混了。】

林菱竖起耳朵,也和寸子一样茫然,这些初中历史知识点,自己好像从来没学过一样,听得好陌生,如今再听,已经变成全新知识点了。

进了社会,不仅班味重了,脑袋还空了!

原来这就是后人要学的“历史知识”?古人们听着也觉得有点新鲜。

明万历年间,张居正从万历宫中出来,又回内阁整理“一条鞭法”实施以来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征收税目总和,忽然听见了林爷爷又说了一句: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不是辛亥革命,你注意看,是摧毁封建土地制度的标志,那就只有一个选项啊,哪个选项里提到了土地改革?

唉对了!是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你顺带再记一个相关知识点:地主阶级被消灭的标志,也是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张居正猛地抬起头,土地改革?怎么改的?能消亡地主!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张居正飞快地打出一行字:

【明摄宗:主播,你有这土地改革的视频或者资料可以看吗?听爷爷提到了有点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但没有找到资源。】

林菱看到了,得意道:

【嘿嘿你找我算是找对人了!资源这种东西,不管是哪种我都很多哦,等着,回头我私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