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珍宝馆(清朝出没)

【珍宝馆在故宫的宁寿宫区域,当年也是专门为了乾隆帝在退政当太上皇以后居住而建造的太上皇宫殿,不过嘛,咱们的乾小四口是心非得很,就算退位了也紧握权利不放,最终也没住进去。】

林菱与爷爷两人研究了一下路牌,便一边与网友们聊乾隆一边往那边慢慢地走,沿途经过各处宫殿也会驻足欣赏,故宫经历过战火与岁月的淘洗,特别有种厚重的美感,但有时候走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宫巷,看着窄窄长长的巷子,两面红墙围拥着,又无端端让人察觉到一点中式的恐惧,如果故宫能够夜游……这或许不大可能,但若是横店复刻的故宫能够夜游,应该也挺有中式恐怖的剧本杀氛围感的。

而听见林菱说起乾隆,清朝的康雍乾三位皇帝都各有各的好奇,康熙此时的时空下,乾隆还在他额娘钮祜禄氏的肚子里,因此对这个素未谋面的孙子,总归是没有那么多复杂的情绪,反倒因仙迹曾经随口提过一句:“康乾盛世”,他对这个孙儿便是期待好奇大过那些做诗不好之流的揶揄之词。

仙迹喜爱揶揄帝王,也不是奇事了。

康熙自个也被嘲成了“康师傅”,他还算是有些肚量的皇帝,不至于隔着几百年的光阴在这儿无畏跳脚。

一开始不高兴是自然的,后来嘛,也就勉强接受了。

至少“师傅”一词,在宫里是指代老师与先生的,康熙自我安慰地说服自己:叫自己为“康先生”或是“康老师”,怎么不算……是一种尊崇呢?

能得“康乾盛世”一词,想必他这个孙儿在治国理政方面是不大差的。而这个词也安抚了很多个康熙为了晚清末日而无法成眠的夜晚,总归大清不像秦隋二朝昙花一现,也不会如元朝一般,骤病消亡,更不会像宋朝一般,偏安一隅。

大清比那些朝代,岂不是都强得多了!

而雍正帝,却心绪十分不佳,他是个严于律己同时也严于律人的帝王,他对自己的儿子也是眼里揉不得沙子,只要踩到底线,立刻便弃之不用,比如被他过继给老八的弘时。

他活下来的儿子虽没有几个,却也不会痛惜这样行事放纵不谨的儿子,所以他很介意仙迹随口胡诌的“熹贵妃”,也很介意弘历在仙迹口中会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先前说起弘历晚年好大喜功、喜好享乐就已经让雍正对这个儿子在心里扣了不少分,但想到仅有“晚年”而已,那弘历年轻时应当还是好好地当皇帝了的,于是便也忍耐了下来。

至于诗文不好,对于皇帝而言,这倒不是什么大事。

就好似听见了他心中所想一般,林爷爷接着林菱的话茬笑盈盈地继续说道:

【的确是这样,乾隆很多人都说他性格像爷爷,但其实吧,爷爷个人认为,清朝康雍乾祖孙三人,性格上都各自有各自的特点,比如雍正,他被誉为清朝最勤勉的皇帝,而且几乎勤劳到成为了你们小年轻口中的宅男,他当政期间几乎哪里也不去,对紫禁城外的世界毫无兴趣,不出巡也不去狩猎。木兰秋围因为还承担着联系蒙古各部的责任,因此他每年都让十三弟怡亲王替他去。

据说他每天睡觉时间不足四个小时,经常独自工作到深夜都不睡,第二天照样早早起来上朝,一年365天之中,唯有自己生日那天会休息,其他时候都不休息。

而且前面咱们不是说过雍正帝有很多眼镜吗?你们知道为什么嘛,就是因为他每天批阅的奏折太多了,清朝也没有我们现在这种护眼台灯,都是烛火,雍正又是话痨,他奏折上的批语不是一两个字,有时候能写一千多字,也因为每天挑灯加班,他近视眼很严重,内务府档案记载他配过三十五副眼镜。】

清康熙年间,康熙用一种崭新且惊讶的目光打量自己这个平日里很少关注的四儿子,正经在外的时候,老四都不大说话,冷眼冷面,没想到能批一千多字的奏折?

胤禛被看得面皮发烫,强作镇定。

“虽说勤政是好事,但不能不顾及身子骨……”康熙虽然卷,但也是个养身达人,忍不住絮絮叨叨。

【雍正和他的皇阿玛康熙截然不同,康熙则是个还留着满人遗风的一个皇帝,他非常喜欢往外跑,狩猎、巡幸江南、喜欢住在园子里办公,他还嫌弃紫禁城太小太挤,气候也不好。】

明永乐年间,永乐帝听到这儿,把腿往炕上一盘,很是冷冷地道:“嫌弃你有本事别住啊!你自个盖去!谁求着你住了似的。”

【乾隆呢,从某种角度而言,应当是隔代遗传了这种腚上长刺坐不住的基因,他学着爷爷六下江南,顺带还自己加了些工作量,又四次东巡谒拜盛京祖陵。】

康熙时空,康熙瞥了眼被叫过来一同看仙迹的老四,很有些难以理解道:“你……你当了皇帝以后,怎么也连秋围也不去?”

胤禛:“……”他的确很不喜欢去围猎。

康熙见胤禛沉默,还嘀咕道:“幸好你儿子不像你。”

胤禛听到这句话心里就不舒服,他很想反驳下江南、围猎都要耗费大量银子,简直就是在往外撒钱儿,但理智让他忍住了。

【而且比起乾隆帝喜爱写诗,雍正皇帝是不喜欢也不爱做诗的,他在当皇帝之前留下的诗文,大多是跟着康熙四处巡幸时被迫写的,因为康熙每次出巡都要让儿子做限制韵脚的文字游戏,雍正登基后便曾在《雍邸集》中老实地说:“朕素不娴声律,每于随从塞北、扈跸江南,偶遇皇帝命题属赋,勉强应制,一博天颜欢笑,初不记字句工拙。”也就是勉为其难地应付应付老爹罢了。】

清康熙朝,康熙无语地斜了眼被说得满头大汗的儿子。

但最终他没说什么,老四的别扭性子他清楚得很!

而且仙迹说得虽直白,但康熙自己回忆起来也只能点头,老四做得诗的确都是四平八稳的,几乎没什么出彩的。

于是又补充了一句:“看来你儿子这上头还是像你。”

胤禛:“……”

所以他儿子到底像不像他啊!

【虽然雍正认为自己不擅做诗,也不热衷此道,也从不要求臣子、儿子读他的“御制诗”,但他并不知晓,这世道总是这样,无心插柳柳成荫,他写的一首《寒夜咏怀》,里面有一句“夜寒漏永千门静,破梦钟声度花影”一直很受人推崇,还有不少人揣测雍正这首是个情诗呢!而雍正皇帝写的行书七言诗还在保利拍卖行上被估值1000-1500万元,对他在文学与艺术领域都给予非常高的评价。】

清雍正年间,雍正帝怔了一下,随即无奈地笑了笑:“那首不是情诗……”是他写给母亲德妃的。

寒冷至极的深夜里,他想到额娘十年如一日的冷眼相待,心中也曾有过孤寂与惘然,那种复杂深厚的心情至今都还留在他心里。

【不过乾隆的书法也很好,康雍乾三个皇帝的书法都很不错,乾隆的《白塔山记》就曾经创造过中国书画作品全球拍卖纪录,落槌价1.01亿元人民币,最后加上佣金一共价值1.1615亿元,真是天价中的天价。所以乾隆其实应该是有艺术细胞的,但为什么乾隆中后期的瓷器风格会越来越浮夸呢?】

林菱适时插嘴。

【都怪他的笔友路易十六,成天给他炫耀洛可可风格,导致乾隆不服气,花里胡哨谁不会啊?不就描金吗?不就五颜六色吗?不就蝴蝶结吗?不就闪闪发光吗?我也会啊!我还能烧出十七种工艺在同一个瓶子上,你能吗?两个皇帝就这么攀比起来了。】

林菱还特别友好地用备用手机给网友展示了一下什么叫“中世纪洛可可风”,各种繁复无比、塞得满满当当的元素瞬间充斥在各朝古人面前,唐玄宗李隆基眯着眼,却奇怪道:“虽说不曾留白,有些过了,但朕倒觉着还算精致华贵。”

到处都是闪亮亮的,他……有点喜欢。

清乾隆年间,乾隆也心想:本来就是,不就是堆砌么,谁不会似的,朕难不成还会输给那路易?

【说曹操曹操就到了,珍宝馆就在皇极殿两侧的廊房里展出,咱们这就带大伙儿去看玉石瓷器那个厅,先来看不知道洛可可这事儿、小清新时期的乾隆。】

林菱领着爷爷进去了,打头就是一套白玉文房四宝,在灯光下真是温润到一点杂质都没有,雕工又格外精细,特好看;然后还有一套玉石的仿生花器,更是巧夺天工啊。

还有宝蓝色如天空的瓷器瓶、极雅极美的甜白番莲纹碗、纯洁无瑕的玛瑙杯、整块金丝绿加黄翡的翡翠雕成的碗碟……

【没想到吧,这些美到心肝颤的东西都是乾隆的!】

其他朝代的古人们也跟着开了眼,哇,这后世清朝的帝王,能烧出这么漂亮的瓷器呢?

喜欢且想要!!

尤其秦汉时期,大多都还在使用青铜器、漆器的,更是两眼发直了,比起林菱这样普通小百姓的现代物品给他们只是科技上的震撼,但论审美与精致奢华,还是这些皇家用具更能直击他们心灵。

【然后往下,画风逐渐就开始花开富贵了。】

清雍正年间,雍正戴上新配的眼镜,想看得清楚一些,随即便被那些印满了彩色大花、各种描金、掐丝珐琅的玩意儿夺去了呼吸。

【哇,快看这个,这个经典。】

雍正忍耐着一看,看完整个脸都皱巴巴了,原来是个:“青花五彩斗彩金彩琺琅彩紅釉粉青釉霽藍釉鬆石綠釉窯變釉仿官釉仿哥釉仿汝釉醬色釉三陽開泰博古九鼎吉慶有余丹鳳朝陽太平有象仙山瓊閣蟠螭紋蝙蝠紋花卉紋如意紋萬字紋靈芝紋螭耳大瓶。”

【但据说这个要烧17遍,成功率特别低,是非常考验技术的,就是怎么说呢,虽然技术高超,但真是报看啊!】

再走上几步,边上还有个满是七彩小葫芦的大葫芦,雍正帝看完,默默把自个的眼镜摘掉了。

林菱再往前走,很快走出了这个展区,进入一个挂着古代名家书画的穿堂。

【受灾更严重的区域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