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郎掉马◎
汉高祖时期,刘邦听完这一段久久没有说话,他难得收敛了自己叉开大腿的坐姿,改为郑重其事地跪坐。
他将萧何和张良屏退,殿中独留了他与吕雉,宫殿深广,此时已近昏时,夕照斜斜透过长窗,却无法抵达长乐宫的大殿深处,浮光掠影,仅照亮了刘邦高大的背影。
刘邦一时没有言语,吕雉也没有开口,他们都没有看向对方,反倒都静静地注视着落在地砖上那一抹虚无碎影。
“娥姁,明日乃公便命工匠为你打造一枚凤首玉印,日后你便随乃公一同上朝听政吧。”
似乎下定了决心,刘邦淡淡地举起桌案上的酒杯喝了一口,淡淡地抛下犹如惊雷一般的话。
吕雉猛然转过头看向他。
刘邦却没有看她,凝望着手中的酒杯,继续说道:“盈儿软弱愚善,不堪大位,废为南越王。你不要生气,盈儿曾为皇储,封地太好,乃公怕往后的皇帝容不下他。”
吕雉默默听下去。
“如意封赵王,过完今年便命戚夫人随其就封,等乃公死了,你可以派兵看着他们,但……留他们一条性命吧。”刘邦微不可闻地叹了口气,随即话锋一转,声音渐渐冷了,“当然,若是他们不肯安分,敢扰乱我大汉江山……诸王尽可杀!”
那一个“死”字,像利刃,惊得吕雉眉头紧锁,她忍不住道:“陛下何出此言!”
刘邦再不好,他也是大汉最坚强的支柱,吕雉压根没有注意刘邦后半句话——即便没有刘邦这句话,刘如意与戚夫人若是胆敢作乱,她难不成会手软?她如今就恨不得杀了他们,将他们剁成肉泥!
“人皆有一死,秦始皇如何?哈!乃公从不奢求长生。”刘邦建立大汉时已年过半百,他从来都是那样清醒冷静又理智的人,他转过头,目光如炬地直视着吕雉:
“吕氏族人都是酒囊饭袋,从今日起,你不必如仙迹所言那边,只能倚靠吕氏了。”
“娥姁,从此乃公便是你当政最大的倚靠,乃公会让后世记住你的名姓,如仙迹所言那武皇一般,与其并称吕武!”
“但你也要答应乃公,你也要如武则天般,日后还政予刘恒!这道旨意乃公会晓谕天下,若你反悔,必将受天下臣民讨伐!何况,你不想看到文景之治吗?不想看到将来的汉武大帝吗?”
刘邦霍然站了起来,夕阳的光明落在他眉眼之上,在这样的光芒中,他对吕雉伸出了手:
“娥姁,现在该你来做抉择了!是选择那注定愚钝无后的不孝之子,还是选……与我刘汉……共天下!”
这话音回荡在大殿中,犹如惊世之钟重重地敲在吕雉耳畔。
她咬了咬牙,几乎没有犹豫,便眼眸坚毅地抬起了头,她已经苍老的凤眼中似乎再次盛满了光芒,她将自己的手郑重地放在了刘邦粗糙宽大的掌心中。
“雉与陛下,一言为定!”
蠢笨的儿子哪有自己靠得住!
这天下的权柄她要紧紧握在自己手中!
她从不是容貌极致的美人,但她的眉眼之中却永远都有不肯对命运屈服的反骨,从随着刘邦征战天下到一国之母,她蒙受无数苦楚和劫难,但哪怕在生死边缘的绝境之下,她也从没有倒下过。
刘邦似乎早已猜到了吕雉的选择。
他一笑,没有再多说什么。
因为这才是他认识的吕雉——她果然还是那个随父亲躲避仇家迁居沛县,匕首日夜不离身、满眼倔强不服输的女子。
对这样的结果,刘邦也是满心无奈与疲惫——他没有选择了,扶持吕雉几乎是他唯一的选择了,毕竟将吕雉带在身边正经学几年治国之道……总比教导盈儿轻松吧?
世人皆说盈儿不肖父故而不得他疼爱看重,但他也不肖母啊!若非此子如此,何必将他逼成这般呢?只要想到刘盈干的那些蠢事,刘邦就觉得胸闷气短——他不知道,这在后世叫做心梗。
秦朝,嬴政虽欣赏那些后世女帝、外邦女皇治国经邦之才,但却并没有如刘邦一般,生出丝毫想让女子登基为帝的念头。
不过……他生出了一些其他的念头:他有膝下共有十个女儿!
他的公主倒可以学学那叶卡捷琳娜二世,日后公主及笄成人,他便赐予她们关东六国的汤沐邑,在关东建公主府给其居住,并派遣寺人、秦吏、护卫,令公主之仪服同列侯!
分封诸位公子有裂土之风险,但分封性子聪慧、手段强硬的大秦公主来作为掌控关东的切入口,却不会有诸侯王尾大不掉的后患。
嬴政立即下旨从各世家大族中广募教导公主之女官。
他的公主从此不学刺绣与礼教,该学学律法、兵书、农事与治民……嬴政还想到,他不仅可以通过分封女儿而监视六国,还能择选女儿中的佼佼者,开垦“试验田”、研制“石油投掷弹”等仙迹奇物……
若叫公主们自小学治世之道,命她们千万封地后便先富关东之民再立秦之威望,后续推广秦法、统一文字与度量衡定将更容易许多。
嬴政想通此节,不由畅快大笑。
秦吏不够,女儿来凑!
这天下是他的天下,即便如今知晓了大秦的未来,他仍旧没有过早立储君的念头。但仙迹说得也对,女子之力不容忽视,他有那么多女儿,与其关在宅院与宫中蹉跎一世,不如教会她们安身立命之法,也能为他的大秦多做些事!
与此同时,他希望自己能活得更久一点,正如那叶卡捷琳娜二世所言,上天若能赐他两百年的寿命,他也能够将大秦的疆土,拓展到匈奴以北、以西,从此日月所照之处,必为我秦土!
唐,贞观年间。
李世民和群臣也跟着陷入了久久的沉默。
这武则天的确厉害,但可惜……她是武则天,不是李则天。李世民还想不明白的是,那武则天嫁的皇帝在圣躬违和之时,为何会选择自己的皇后,而不是自己的皇子。
便是皇子年幼愚钝,还有公主。
李唐血脉里终究流淌着鲜卑的血,他们骨子里倒是比其他朝代的人更容易接受女子掌权,李世民只是为政权交接必将导致的鲜血而忧虑。
或许……丽质也该叫她跟着观音婢身边的女官好好读读书。
最重要的是,李世民至今没能猜到这武则天究竟是哪家武姓,又或许这武则天的武家在他这个时空还尚未崛起,毕竟大唐盛世130年。
毕竟,他如今都不知道那“开元盛世”的时间,也不知道“安史之乱”发生在什么时候。
罢了罢了,终究大唐还是延续了下去,李世民决定不再自寻烦恼。
还是好生看下去吧!
“后世这罗刹国女皇的确不一般。”
明洪武年间,朱棣神色认真,他对女子的看法与亲爹不同,或许是天生便钦慕强者,他反倒欣赏有主见、坚韧如磐石的女子。
唔……就像是魏国公家的长女,不禁生得标致,又聪慧,通诗书还晓兵法。
去年,徐家大姑娘因才德俱佳,被马皇后召进宫中,马皇后非常喜欢徐氏,时常将她带在左右,因此朱棣与她早早便见过几面,此时,他想到徐家姑娘隔窗捧读兵书时那清丽的面容,不由微微有些脸红。
朱元璋立即狐疑地瞥了过来。
朱棣连忙端正姿态,轻咳一声:“爹,这叶卡捷琳娜二世能以外邦女子身份加冕罗刹国之帝,已是不凡,之后内能安定罗刹国政权,外还能数次开疆拓土,便是称不上他们罗刹国的“千古一帝”,也是难得手腕强硬、心性非比寻常的明君了。”
朱元璋听见朱棣的称赞,则“哼”了一声。
他自然也知晓这个道理,但……他潜意识中不想养大女人的心。男主外女主内,这是几百年的道理!否则女则、妇言岂非全成了废纸一张?即便仙迹如此夸奖,朱元璋还是对武则天还有这什么罗刹国女皇一般野心勃勃、乱皇室血脉的女皇帝实在生不出什么好感。
做个安分守己的女子多好啊!
林菱不知道有些历史中的时空已开始改变了原有的轨迹,历史沉重向前的车轮竟缓缓地向不同的方向偏移过去了。
而此时,她与两个爷爷在人堆里左突右击,终于挤进了围绕着“不倒翁小姐姐”的汹涌人潮之中,她高高举着手机,另一只手也竭力地往前伸过去,然后竟很幸运地与手执团扇轻盈地飘荡过来的小姐姐轻轻一握。
【好美好美好美啊啊啊!】
亲切甜美又飘然若仙,不仅吸引了无数游客驻足,古人们也都沉醉在那一颦一笑中,恍若真的从她身上看到了唐朝仕女的模样。
的确是美啊!
林菱看完以后走了半路都还觉得很赞,但又词汇匮乏,走出人群中,都只能一个劲地重复着好美好美,林爷爷却有些心疼:“她年纪与你差不多大,那么瘦,这不倒翁想必也不简单,一晚上摇四五个小时,也很辛苦啊!”
“听说要有舞蹈功底,还得练习一整年呢!”
林菱点点头,确实不容易,不知道工资高不高。
随后他们又带古人们去看了其他表演,有白居易回到长安吃热腾腾的泡馍并展示大唐盛世气象;有蹬踏旋转的胡炫舞;有沉浸式讲述李白与长安的华灯太白;还有丝路曼舞、乐舞长安,个个都很精彩,几乎将大唐盛世从各个角度都诠释了一遍,但看到后面腿也酸了,天也晚了,两个爷爷精神都跟不上了,盛唐密盒的人实在太多,都有人爬树上去了,林菱和爷爷体力不支,最终还是取舍地放弃了一些。
不过对于古人来说,这已经是个如梦如幻的夜晚。
“还是很值得来的。”林菱和两个爷爷往出口走去的时候,“虽然不知道遥远的大唐是不是真的如此,但经过这一晚上,我脑海中想到大唐,也会浮现出这些建筑、舞蹈,还有这些大唐的代表人物。”
唐,当仙迹在看回到长安的表演时,白居易正眼含热泪为挚友元稹撰写墓志铭,他望着仙迹上的他穿越时空重回长安,重回那个盛世,泪水更是止不住地流。
他曾想过兼济天下,写了大量讽喻诗,使权贵切齿变色,可被贬江州后他才明白,原来他做不到。所有的志向与抱负都在心中消散了,之后便只剩壮志未酬的“独善其身”了。
在看这个表演的时候,林菱还曾嘟囔了一句:“如果让白居易选择,或许他更想回到符离,再见一次湘灵吧。”
白居易手中的笔微微一顿,更加痛苦地闭上了眼。
终究是遗憾啊。
而在另一个时空,因安史之乱爆发,李白与妻子宗氏一道往南避难,中原生灵涂炭,他与妻子辗转多地,最终入庐山隐居。
也就在此时,他看到了仙迹中扮演他的那个“李白”,他看到那个他在灯火下与台下诸位的观众对诗,而令他感慨的是,几乎人人都能背出他的诗句,不论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还是大鹏一日乘风起,那个“李白”如此潇洒肆意、有血有肉,连他都不禁沉浸在这盛世的梦幻中。
“若是真的,便太好了。”李白低头饮酒。
而唐玄宗的时空,李隆基也目光痴痴地望着仙迹中展现的一个又一个“开元盛世”,他也恍若灵魂出窍一般,正喃喃自语:“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可惜,他的盛世,已尽数毁于战火了。
他还没来得及多感慨,就见林菱与爷爷在感慨:
【大唐真的太可惜了,爷爷,它应该是唯一一个从极盛断崖式转衰的朝代吧。唐朝之后也再没能爬起来,无力回天了。】
唐,李世民本已暂时忘却了“女帝”给他带来的震撼,愉快地沉浸在后世的“大唐盛世”中,林菱这句话就好似突如其来的毫不留情的巴掌,将他狠狠打醒了。
极盛转衰!
一晚上,这“大唐不夜城”中几乎都在演绎着“开元盛世”有多繁盛,听了无数溢美之词,便是再虚怀纳谏、谦虚自持的皇帝,也不免觉得有些骄傲,但是听林菱这话头……难不成安史之乱就发生在开元盛世!!
【好像是,没有第二个朝代是这样的了,一般的王朝都是慢慢地走下坡路,或者跟秦朝、隋朝一样,短命而亡,这种就不是转衰了,直接没了。】
秦朝,嬴政:“……”
他并没有很想在这种时候听到大秦的名字。
林菱惆怅地叹了口气:
【就是因为大唐太厉害了,所以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一点转折都没有,可能很多人都反应不过来,这也是后来唐朝总是被人怀念的原因吧,所有人都会在假设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大唐会怎么样!但是没有如果啊……这场动乱有多惨烈,我们现在的人可能深切的感受到,我之前也是,其实对安史之乱有多严重没什么概念,直到我学颜体字学到《祭侄文稿》,之后只要一想到颜真卿那流传于世的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就的,就能够感同身受了。】
李世民脸“刷”地白了。
【《祭侄文稿》真的是一张光看就觉得很痛苦的字帖,哪怕没有学过书法,只要看到那上面无数的枯笔、涂改、晕开得到泪痕,都能想象得出一个满脸泪水的人是如何撕心裂肺、悲痛欲绝地写下这两百三十四个字。甚至只要读到“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复”就能体会到那种撼动心魂的绝望了。】
林菱因爷爷热爱书法的关系,小时候她在镇上读小学时,学校有开设一种“经常被班主任占用来讲数学的书法课”,那时候小孩子不懂,一般都听从经常被迫请病假的书法老师推荐练柳公权,但唯独林菱喜欢颜体,她临摹过好几年颜体字,后来因为实在天赋有限,练到初中课业加重,也就自然而然地放弃了。
她最终没有练出什么名堂来,但颜真卿的故事却如数家珍。
【颜真卿以书法闻名于世,无人不知颜体,但却很多人都忽略了他另一个身份——他还是个厉害的武将。颜家祖籍琅琊临沂,其实是个儒学世家,他是贞观年间著名的大儒颜师古的第五世堂孙,但颜真卿与其堂兄颜杲卿都是文武双全的那挂。
安史之乱爆发后,烽烟四起,当时整个河北唯一没有被攻陷的州县,是因得罪奸相杨国忠被贬的颜真卿所镇守的平原城,他当时手里只有三千塞兵,听说河北二十四州县几乎都沦陷了,急忙四处募集义军一万来对抗叛军,一连收复了河北十七个郡县。他几乎光复河北的壮举传到长安,唐玄宗竟说:“朕先前不知颜真卿为人,没想到他是个忠臣。”气死人了,这家伙当时是昏聩到了什么地步啊!】
唐,贞观年间。
一心治学的颜师古现任中书侍郎,他学问博通,为人却很是低调谦和,日常大多不是在研究经学史籍,便是在做古书的校订工作,在一群闪耀的贞观群臣中并不显眼,但因有幸被仙迹选中,一直能得见仙迹,李世民每每与群臣共观仙迹,他大多也在邀请之列。
今儿,仙迹忽然提到他的名字,众人不免纷纷向他投来目光。
“原来是颜侍郎的后人!”李世民也不免感慨又难过,“颜侍郎近前来,赐座,我大唐幸得忠臣护国啊!”
【可是,没过多久,叛军围攻了颜真卿堂哥颜杲卿镇守的常山,颜杲卿向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求救,王承业这个奸臣居然拥兵不出,坐视常山被大军围困。颜杲卿没办法,他彻夜上城墙指挥战斗,坚守了六日,但终究寡不敌众。
城破,颜家三十多口人因拒不投降,尽数被史思明虐杀,颜杲卿被叛军押送到洛阳的安禄山面前,安禄山问他为什么不投降,他还“瞋目怒骂”安禄山是“羯奴狗”,安禄山气得将他绑在洛阳桥头的柱子上,先砍断了他的腿,他仍骂贼之声不绝于口,安禄山又用铁钩割下他的舌头,他满口鲜血不能再说话,却仍吼叫痛骂着,最后被肢解而死。
而颜杲卿被押解到洛阳之前,史思明为了策反他,曾把他最小的儿子颜季明押来,刀架在颜季明的脖子上威逼他:“投降,就饶过你儿子的性命。”颜杲卿怒目而视不肯投降,颜季明悍不畏死,于是叛军当着他的面砍下他儿子颜季明和外甥卢逖的头。
而当时的颜真卿正在平原奋力抵抗叛军,他还不知道兄长和侄子已经遇害,直到叛军送来了他侄子的头颅。他为了不动摇军心,强人悲痛当众将那头颅丢掉,说根本不是他的侄子,这是叛军的诡计。一直等到半夜夜深人静,他才敢偷偷找回头颅。
之后他写下名传千古的《祭侄文稿》,曾以厚重端正闻名的颜体,却涂改了十三处、笔锋颤抖,因为那上面的每个字,都是颜家的血泪化就的啊!】
唐朝,贞观年间。
先前透过后世遥望盛唐激起的所有喜悦在此时此刻尽数消散了,只留下了满胸的悲愤、痛苦,李世民几乎不敢去看殿中颜师古的面容。
直到颜师古起身,缓缓一拜,掷地有声地道:“颜氏满门热血,若为大唐尽忠,不敢自留半分!这是身为臣子本该做的,他们如此忠勇,我亦为其傲也!”
李世民闭了闭眼,却还是难挡泪水,他只能寄希望这祸乱平息之后,朝廷能好生重用颜真卿,不要叫忠臣的血白流了。
但他的祈愿才刚刚说出口,就听林菱又叹了口气。
【可惜,悲剧还没结束,颜真卿这样的忠臣,在长安光复之后,竟然处处被奸臣排挤,他们嫉恨、忌惮颜真卿的刚直与威望,于是在写下《祭侄文稿》25年之后,恰逢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也起兵反叛。七十多岁的颜真卿被他们派去给叛军传旨,被李的叛军扣押不放,他们恫吓他、囚禁他,还威胁他不投降就烧死你,结果他二话不说纵身跳入火海,被人拉起,后来使尽手段颜真卿还是宁死不降,最终被贼子缢杀于大牢之内。】
说完,林菱还愤愤不平:“这些历史已经很气人了,结果《祭侄文稿》的真迹还被该死的苔湾政府借去小日子国展出,而且还没做任何保护!后来小日子的博物馆还将字字泣血的《祭侄文稿》印刷做成点心包装纸出售,真是可恶!”
李世民已经气得浑身都在颤抖了,他再也忍不住了,双眼如烧红的铁,向仙迹询问之时,几乎也要泣血:
【全民白月光:那唐玄宗是唐朝第几个皇帝,他爸和爷爷叫什么名字?】
而紧跟着他的发言下面,又出现一条:
【那个女人:抱歉,我不太了解唐史,唐玄宗叫什么名字来着?】
唐,玄宗时期。
本与戏子嬉戏玩闹的李隆基在听到颜家的遭遇时动作便缓缓僵了下来,他脸上敷着厚重的戏妆,手执酒壶,面容冷冷,一动不动地听着,直到看到那两条紧紧挨着的发言,才惊吓得失手摔了酒壶。
这下遭了……
林菱讲完,和两个爷爷也走出大唐不夜城了,她说着大唐的血与泪,不禁又有些难过地举着手机回望了一眼那灯火辉煌的大唐盛世。
【盛世的大唐……再见了。】
所有唐朝的时空都随着她的视线,望向在深深黑夜中的那一方璀璨的城,每个能看见仙迹的唐人,不论在哪个时空,都忍不住啜泣流泪。
是啊,那样的大唐……再也回不去了。
林菱和爷爷要去坐地铁了,就准备要下播了,明天还要去陕西博物馆呢,她虽然艰难地预约上了,但是陕西博物馆不能带自拍杆也不能随便拍照,估计是直播不了了,于是便随口回答了一下:“唐玄宗叫李隆基啊,他是谁的儿子来着?哦哦,爷爷说是李旦的第三个儿子,所以也叫他李三郎。他的爷爷我知道,是高宗李治啊!嘿嘿,就是老九雉奴啊。”
然后便和大家说白白:
【我下播咯,陕博不能直播,明天下午霍去病墓见!】
武周时期,武则天嘴角泛起格外冷酷的笑容:“哦,原来是三郎啊。”
可算……找到你了。
而贞观年间,李世民却还是不知道这李治是谁,正惆怅呢,忽见内侍急匆匆进来禀报:“娘娘气急昏倒了!”
“什么?”李世民连忙挥别群臣,急匆匆赶回内廷,怀有身孕的长孙皇后这时已经在医官的针灸下醒了过来,她一见李世民的身影便泪流不止:“陛下……”
原来她今日歇午晌时做了一个梦,梦的内容已经不大清晰了,但她记得自己梦见了她怀着的孩子,醒来后侍女听到她在梦中呼唤“稚奴”二字,因此她便以为是神喻,满心欢喜想为腹中孩儿取个乳名叫“稚奴”。
谁知!这乳名如今就出现在了仙迹中!
她将原委告诉李世民,又忍不住流下泪来:“……这孩子若为男儿,便是陛下第九子,已是处处印证了啊!”
李世民执着长孙皇后的手,不受控制地微微颤动着,他的心此时好似似乎破了个无底洞,幽幽地沉了下去。
偏偏这时,长孙皇后又喃喃道:
“那承乾呢……”
是啊,若日后是他的第九子继位,那他的承乾呢?这下,接连遭受各种各样的打击、大喜大悲的李世民也彻底撑不住了。
“遭了!快给陛下也扎一针!快!”
作者有话要说:
假如皇帝们都加了主播粉丝群:
李世民(发挂吊瓶照片):看直播实在是太刺激了QAQ朱元璋(发宫殿一旁的医务处照片):你要学学咱,咱现在看直播都常备太医知道吧!随时能来一针!
刘彻(发捂嘴猫偷笑表情包):阎王爷得说,奇了怪了,这明太祖怎么忽闪忽闪的。
武则天(发李隆基挨打视频):@李世民,阿耶,要不您看看这个,解解气?[乖巧等夸表情包]
李世民(虚弱吐血):别叫我阿耶,朕看到你容易噶……